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

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地理學
  • 故事
  • 科普
  • 自然
  • 地球科學
  • 旅行
  • 文化
  • 曆史
  • 知識
  • 趣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100篇故事.認識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100篇故事,瞭解人文生態與自然景觀的變遷

  我們常常為看到的奇特景觀感嘆,為古人遺留下的文明碎片暢想:是誰?為什麼?什麼時間在地球錶麵留下這些東西?它們將走嚮何方?這些問題的解答,隻有走進地理學,經由科學的方法去探究、鑽研和發現,纔能揭開答案。

  也許你曾對艱深拗口的地理辭匯望而卻步,但翻開本書一定會讓你的這些憂慮一掃而空。書中沒有枯燥乏味的資料,也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隻有最精彩的故事和最智慧的領悟。

  本書選取關於地理學的一百個故事,包括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人類冒險之旅的發現,以及尚待探索的未解之謎。讀者可以在輕鬆的閱讀之中,較為全麵地瞭解地理學,以此來體驗生命的深度與質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餘建明

  地理環境資源學係畢業。
  目前任職於民間機構從事環境改造工作,對於環境保護議題相當關注,專精於地球環境資源運用的研究。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量身定製的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一個全新的主題,旨在避免與您的《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産生任何內容上的重疊,並且力求語言自然、信息豐富。 --- 《失落的文明之聲:古代密碼與失傳的語言》 人類曆史的深處,沉睡著無數未被解讀的智慧之聲。它們被刻在石闆、編織進羊皮紙、或是僅僅化為破碎的陶片碎片,等待著有心人去重構那失落的文明圖景。 《失落的文明之聲:古代密碼與失傳的語言》並非一部關於疆域變遷或氣候影響的地理學著作,它是一趟深入人類認知、符號學和曆史語言學的考古之旅。本書的核心,是探索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戛然而止的交流係統——那些神秘的文字、獨特的書寫符號,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社會結構、信仰體係乃至宇宙觀。 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令現代學者望而卻步的“文字迷宮”,力圖揭開它們如何從日常記錄演變為失傳的藝術。 第一部分:象形之謎與符號的起源 本部分追溯書寫係統的萌芽,重點研究那些在地理上相隔遙遠,但在結構上卻驚人相似的早期符號體係。 1. 從岩畫到綫性文字: 探討歐亞大陸多地岩畫群的象徵意義,對比早期人類如何從具象描摹自然轉嚮抽象概念的記錄。這不是關於岩畫的地理分布,而是關於其符號學意義的演變。 2. 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泥闆:蘇美爾語的興衰 本書將細緻剖析楔形文字的構造,但視角聚焦於其信息承載的極限與局限。我們將分析蘇美爾人如何用這種復雜的結構來記錄法律、神話,以及商業契約,並探討當語言結構發生重大轉變(如阿卡德語的藉用)時,文字係統所經曆的“語義漂移”。我們不討論蘇美爾的城邦地理位置,而是關注其文字如何構建其內部的世界觀。 3. 尼羅河畔的“神聖話語”:探尋埃及象形文的轉譯壁壘 重點在於象形文字體係的復雜性——錶意、錶音與限定符號的交織。書中將詳細解析羅塞塔石碑的發現曆程,但更深入地探討其意義的確定過程,以及聖書體(Hieroglyphic)在宗教儀式與世俗記錄中的不同功能區分。這超越瞭對古埃及曆史事件的敘述,直指語言結構如何承載宗教權力。 第二部分:美洲的獨立發明與文字的隔絕演化 在美洲大陸,獨立發展齣的書寫係統,提供瞭理解“平行進化”的絕佳樣本。本書將聚焦於這些係統在與舊大陸完全隔離的情況下,如何應對記錄復雜信息的挑戰。 1. 瑪雅的“時間之鎖”:數字、天文與曆法記錄 深入分析瑪雅的“長紀曆”係統,揭示其數字符號和二十進製的精妙之處。重點剖析祭司階層如何通過對復雜符號係統的壟斷,來維護其社會地位,以及這種文字體係如何成為記錄天文觀測的精確工具,而非廣泛的民間交流媒介。 2. 墨西加(阿茲特剋)的圖像敘事:編碼與口述傳統的依存 對比瑪雅的音節和錶意混閤係統,考察墨西加手抄本(Codices)中色彩、圖形和少量音節標記的組閤方式。本書強調,在缺乏成熟的音節文字支持下,這些圖像敘事如何高度依賴於抄寫員和貴族的口頭解釋來傳遞曆史信息,以及這種依存關係如何使其在西班牙徵服後麵臨徹底的瓦解。 第三部分:失傳的語言與未解的密碼 這一部分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懸案集”,關注那些我們已知存在,但至今無法完整破譯的文字係統。 1. 印度河榖的“印章之謎”:城市規劃之外的交流信號 本書將詳細分析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遺址齣土的數韆枚小型印章及其上的短小文字串。我們不探討這些城市的功能布局或水利係統,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信息係統。分析其符號的重復率、句法結構的推測可能性,以及為何這些短小的銘文(平均長度不足五個符號)至今未被成功“讀齣”。 2. 剋裏特島上的閃光:綫形文字A與米諾斯文明的緘默 對比已被破譯的綫形文字B(邁锡尼希臘語的早期形式),深入研究其前身——綫形文字A。分析綫形文字A在行政記錄和宗教祭祀中的使用痕跡,重點討論在缺少雙語文本的情況下,學者們如何通過對比詞根和上下文進行推測,以及為什麼其所代錶的“米諾斯語”至今仍是未知的語言分支。 3. 伊特魯裏亞語:羅馬崛起前的意大利迴響 探討伊特魯裏亞語,一種與印歐語係關係存疑的古老語言,它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占據重要地位,卻最終被拉丁語同化。書中將展示伊特魯裏亞語的銘文實例,分析其與希臘字母的聯係,以及曆史學傢們如何利用墓碑和宗教文本的碎片,試圖勾勒齣這個“被吞噬”的文明的語言麵貌。 結語:語言的消亡與文化的不可逆性 《失落的文明之聲》最終探討一個深刻的問題:當一種文字和語言係統徹底消亡,隨之消亡的,究竟是記錄信息的方式,還是構成其文明特性的底層邏輯?本書旨在展示,每一次破譯的成功,都是對人類集體記憶的一次偉大挽救;而每一次失敗的嘗試,都在提醒我們,曆史的真相,可能永遠隻能以破碎的低語示人。 本書適閤對古代史、符號學、語言學以及曆史懸案感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的知識密度和深度,遠超對特定曆史事件的簡單羅列。這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思考、記錄和最終遺忘其智慧的史詩。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篇:無所不包——「科學之母」地理學
陽光退敵兵充分顯示瞭地理學的威力 010
被颱風拯救的國傢提示地理學發展特點 014
尋找「黑金」的人關注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017
日蝕帶來和平是地球錶麵層圈關係的代錶作 020
水滴石穿的教訓體現瞭岩石圈特色 024
大禹治水充分利用地形特點 027
老馬識途在於熟記地貌特徵 031
受到歡迎的總統密友探訪地形、氣候與植物的關係 034
好大喜功的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貫通水係連接 037
逆流而上石獅子告訴人們水文特徵 041
六月飛雪的冤案原來是降水分佈規律的特異現象 045
「瞎操心」的杞人不懂空間差異與空間體係 048
從天而降的大火歸罪於大氣環流模式 051
共工怒觸不周山,撞齣地質構造特點 054
順水漂來的「橫財」得益於洋流作用 057
從神祕的帝俊傳說到自然區劃 060
買來一個州買不來這裏的人口與人種 063
南洋公學教師不忘著述《地文學》體現瞭自然地理學特色 067
晏子使楚不受辱,在於懂得人文地理學 070
兩小兒辯日辯齣地理學與天文學的關係 074

第二篇:普及麵廣——地理學研究及理論
自然地理學與方誌學研究的一般原理 078
傢庭教師李特爾首創分類法研究地理學 081
按圖索驥使良馬變青蛙違背瞭綜閤評價原則 084
「地理學之父」大膽測量地球半徑 087
軍事記者的地質勘探之旅 090
懸絲診病抵不過無所不能的遙感術 093
從錯誤百齣的第一架地球儀到模型化 096
徐霞客注重地理調查與資料收集 099
宦海沉浮的瀋括對天文曆法的貢獻 102
遠渡重洋的竺可楨開創氣象資料統一投影 105
裴秀提齣的製圖六體是中國古代唯一的係統製圖理論 108
為擴張打掩護的麥金德提齣大陸腹地學說 111
美麗的大峽榖傳說是侵蝕循環學說的見證 114
魏格納在病床上提齣大陸漂移假說 117
學者艦長提齣海底擴張學說 120
「好客海」歡迎地理學傢前來探討人地關係論的基本原則 123
龐貝古城的末日源自火山噴發 126
妖孽說否定瞭張衡發明的地動儀 129
周武王治天下選擇適應論 132
孫臏因勢利導巧用環境決定論 135

第三篇:異象紛呈——地理學的學科分類及流派
法顯取經獲得的地理知識為地理學發展階段增光添色 140
精衛填海填不滿古地理學的貢獻 143
獨具特色的中國方誌在地理學上的地位 146
追趕太陽的夢想追齣地理學思想史 149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酈道元為《水經》做註是中古地理學的繁榮時期 152
瓦倫紐斯成為地理學分類的第一人 156
泰勒主張地理學統一性 159
不做狀元郎迴鄉畫地圖的羅洪先促進繪圖法科學化 162
為國爭光的李四光創建地質力學學派 165
剋裏木戰爭促成天氣預報誕生是氣象學的偉大成就 168
上帝派來的剋魯格曼提齣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172
班固的精神之旅開創瞭正史地理誌的先例 175
追蹤罪犯追齣第四紀冰川地層學遺跡 178
留著大鬍子的哈威緻力於理論地理學的研究 181
夜夜苦讀楊守敬成為曆史地理學集大成者 184
鯀的傳說與地域分野 187
可怕的魔海提醒人們關注環境生態學 190
揭開「五彩湖」神祕麵紗體現瞭地緣政治意識的萌芽 193
智築冰城的故事讓人想到景觀學 196
元朝使節團在南洋見識瞭理想的國傢模式 199

第四篇:膽略之旅——世界地理大發現
腓尼基人開啓海上探險之旅 204
北歐海盜發現冰島和格陵蘭島 209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之路 213
到中國拾黃金的馬可.波羅 216
葡萄牙人遭遇「殺人浪」而發現好望角 220
哈德遜在格陵蘭海和巴倫支海上的航行以及對北部大河的再次發現 223
鄭和下西洋未能促成地理學大發展 227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230
麥哲倫環海旅行證實地圓學說 233
墨西哥遭到蹂躪 236
發現印加帝國 239
英國人開闢大西洋西北通道 242
三角貿易 245
開發北美新大陸 248
在亞馬遜河的探險與發現 250
荷蘭與西班牙搶奪颱灣寶島 253
航海傢達.伽馬發現東印度 257
極地探險與考察 260
徵服西伯利亞 263
英國對紐芬蘭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殖民化 266

第五篇:學以緻用——地理學應用前景廣闊
從潘季訓屢治黃河到生態環境整治 270
時間地理學國王暢想人人喜愛的城市建設 273
周穆王駕車遊天下遊齣旅遊資源大開發 276
香格裏拉的傳說與旅遊業對區域的影響 279
諸葛亮草船藉箭利用瞭水氣含量與溫度的關係 282
拜師利瑪竇的徐光啓關注農業生産與地理環境 285
冰川玫瑰引發悲劇,提示人們植被破壞與荒漠化趨勢 288
王陽明溶洞治學體現瞭喀斯特地貌特徵 291
八仙過海的神話引齣瞭海洋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294
喊齣來的泉水能否帶來經濟效益與良性生態循環 297
從日月潭的傳說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00
憂國憂民的顧炎武注重軍事地理研究 303
英雄尤利西斯返航開啓瞭探索區域地理的先河 306
愚公不滿自然地貌採取移山之舉有違自然資源閤理開發利用 309
黑心和尚逼迫人參搬傢造成能源危機 313
神齣鬼沒的害人水雷告訴我們什麼是大洋暗流 316
一行大師著述《大衍曆》闡明曆法在地理學中的作用 319
屢試不中魏源投身地理學救國運動 322
奇怪的骨痛病提醒人們醫學地理的重要性 325
海牛立功敲響災害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警鍾 327

圖書序言

前言

  地球是我們的傢園,隨著人們對地球錶麵狀況的深入瞭解和探究,逐漸産生瞭各種地理概念,並且隨著地理知識的不斷纍積,便産生瞭一門研究自然界以及自然界與人類關係的科學,這就是地理學。概括地說,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其目的是為瞭探究開發並保護地球的自然資源,更好地協調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可見,地理和地理學在人類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地理可以讓人們瞭解地球,進而瞭解社會;地理學則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自然的神祕麵紗,瞭解那些看似神奇的事物。

  二戰期間,德軍潛艇為瞭襲擊盟軍,常常從地中海進入直布羅陀海峽,齣其不意地打擊盟軍。接連幾次遭受襲擊之後,盟軍長瞭「心眼」,派齣艦隊守住海峽,並採用聲納監聽係統,來探測德軍潛艇齣沒時間,準備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然而,令人大失所望的是,監聽多日,德軍潛艇依然可以在盟軍眼皮底下溜齣海峽,大搖大擺地齣現在大西洋上。

  盟軍為此著實惱火,甚至有人懷疑德軍有什麼祕密裝備或者神靈相助。那麼,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原來,德軍熟知直布羅陀海峽的海水運動情況,於是善用瞭這個特點。在海峽錶麵,海水從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可是在海峽底層,海水流動方嚮正好相反,從地中海流入大西洋。於是,德軍潛艇進入海峽之後,可以完全關閉潛艇上的所有機器,隻憑藉海流的動力,就能輕鬆自如地進入大西洋執行任務。就這樣,盟軍在狡猾的德軍麵前,隻能望洋興嘆。

  古往今來,地理環境對於戰爭的影響一直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瞭瞭解地理、運用地理學方法研究爭的重要性。實際上,地理學的作用不隻如此,它更重要的任務和意義,是讓我們瞭解大自然和人類的生活,進而創建更美好的地球傢園。

  我們常常為看到的奇特景觀感嘆,為古人遺留下的文明碎片暢想:是誰?為什麼?什麼時間在地球錶麵留下這些東西?它們將走嚮何方?這些問題的解答,隻有走進地理學,經由科學的方法去探究、鑽研和發現,纔能揭開答案。

  我們還熱衷於探索和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生活,比如生活在雲南省怒江大峽榖最北端的獨龍族。由於常年大雪封山,地理環境閉塞,這個隻有五韆餘人的民族多年來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語言,過著原始的刀耕火種生活。他們的存在說明瞭什麼?我們又能從中瞭解到多少祕密?這些問題同樣離不開地理學知識。

  也許你曾對艱深拗口的地理辭匯望而卻步,但翻開本書一定會讓你的這些憂慮一掃而空。書中沒有枯燥乏味的資料,也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隻有最精彩的故事和最智慧的領悟。

  本書選取關於地理學的一百個故事,包括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人類冒險之旅的發現,以及尚待探索的未解之謎。讀者可以在輕鬆的閱讀之中,較為全麵地瞭解地理學,以此來體驗生命的深度與質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簡直就是我之前地理知識的“大補丸”!我一直對“高山形成”很好奇,這本書就用生動的故事,從大陸闆塊的碰撞擠壓,到億萬年地殼運動的積纍,一步步地揭示瞭雄偉山脈的誕生過程。裏麵還穿插瞭一些登山探險的真實故事,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山脈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障礙,更是人類挑戰自我、探索未知的象徵。另外,關於“河流的演變”的講解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枯燥的水文知識,而是通過講述河流如何切割地貌、塑造河榖、形成三角洲,甚至改變地錶形態的“史詩”,讓我明白瞭河流看似柔弱,實則擁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河流文化的故事,比如早期文明如何依河而生,又如何因河流的變遷而遷徙,這些都讓我對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的關係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真的太棒瞭,它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將抽象的地理概念變成瞭觸手可及的現實,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收獲瞭滿滿的知識和啓發。

评分

天啊,《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真的太有創意瞭!我本來以為會是那種按主題分類的,但它居然是以“故事”為核心,將各種地理知識巧妙地融入其中,讀起來就像在聽一場場的精彩講座,又像是翻閱一本冒險小說。我被書中關於“火山爆發”的故事深深吸引,不僅僅是描述瞭那驚天動地的場麵,更深入地探討瞭火山活動對地貌的塑造、對土壤的影響,甚至還包括瞭曆史上因火山噴發而引發的傳說和災難。讀到這裏,我纔真正理解為什麼有些地方會有那麼肥沃的土壤,原來都是火山“饋贈”的結果。另外,關於“洋流”的幾個故事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那些看似平靜的海水,內部卻有著如此強大的“能量”在流動,而且它們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以前隻知道有暖流和寒流,這本書則細緻地講解瞭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影響沿岸地區的氣溫和降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還引用瞭一些地質學傢的考察經曆,那些充滿艱辛與智慧的探索過程,讓科學的魅力更加凸顯。這本書真的讓我認識到,地理學不是死的知識,而是活生生的、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科學。

评分

哇,收到這本《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真的是太驚喜瞭!我一直覺得地理學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好像隻存在於課本和地圖冊裏,但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把那些原本可能冰冷的地理概念講得活靈活現。我尤其喜歡裏麵關於“闆塊漂移”的那幾個故事,原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竟然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漫長而宏大的“遷徙”,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還有關於“風的形成”的解釋,從簡單的氣壓差到復雜的環流係統,作者都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闡述,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反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還穿插瞭不少關於古代文明如何因地理環境而興衰的例子,像古埃及的尼羅河文明,敘利亞的沙漠邊緣城市,這些故事讓我對曆史有瞭新的理解,也明白瞭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著多麼深遠的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科普,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之下的地理奧秘。感覺看完這本書,以後齣去旅遊,看山看水看風景,都會多一份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地與大地對話。

评分

老實說,我拿到《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這本書的時候,心裏還有點小小的期待,畢竟“100個故事”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齣瞭預期。它沒有用任何生硬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幽默的語言,將復雜的地理現象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沙漠的形成”的解釋,它不是簡單地說“不下雨就是沙漠”,而是從氣候、地質、植被等多個角度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地方會變得如此乾旱,而有些地方即使降水不多也能保持生機。書中還引用瞭一些關於古代絲綢之路的故事,從地理的角度分析瞭駝鈴聲響徹的路綫為什麼會成為貿易的通道,以及地理環境是如何塑造瞭沿途的文化交流和文明發展。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韆年前的商隊,在廣袤的沙漠和高原上艱難前行,那種景象真是令人神往。還有關於“極光”的幾個故事,簡直像童話一樣美麗,作者用非常詩意的語言描繪瞭那神秘的光影,同時也解釋瞭它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充滿瞭敬畏。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地理學就是一門關於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和頭頂這片天空的“魔法”。

评分

我最近剛讀完《關於地理學的100個故事》,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又風趣的老師,把我從地理的“小白”變成瞭“半個專傢”。我之前對“地震”的瞭解僅限於電視新聞裏的報道,而這本書則從地殼運動、斷層結構、地震波傳播等多個層麵,用生動的故事和恰當的比喻,把地震的成因和影響解釋得清清楚楚。我尤其對書中提到的一些著名地震遺址的形成過程感到好奇,那些曾經輝煌的城市是如何在瞬間被摧毀,又如何留下瞭至今仍然令人震撼的地貌痕跡。此外,關於“潮汐”的講解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潮汐隻是簡單地漲潮落潮,但這本書卻解釋瞭月球引力、地球自轉等復雜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形成如此規律的自然現象,並且還講述瞭不同地區潮汐的差異性。讀完這些故事,我對大自然的力量有瞭更深的敬畏,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普及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