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司徒華迴憶錄

大江東去:司徒華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近現代史
  • 人物傳記
  • 政治
  • 外交
  • 曆史
  • 傳記
  • 司徒華
  • 中國近代史
  • 迴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二零一零年一月,司徒華為他的文集《欄乾拍遍》寫前言,書名撮自辛棄疾的詞;當時,他詩興大發,寫瞭一首七絕:

  「一劍一簫甘澹泊,亦狂亦俠也溫文。
  不流拍遍欄乾淚,未悔無人倩袖巾。」

  寫就那刻,他說不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日子,隻覺無悔今生。這短短二十八個字,可算是他的人生自畫像。「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曆史猶如一條長河,滾滾流嚮大海。每個人是一點小水滴,不論落在田野,抑或溪澗,最終會慢慢匯入這條長河。每個人都不能脫離曆史,而且必須跟隨曆史的發展,一直流嚮大海。司徒華迴憶錄取名《大江東去》,擷取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希望能夠反映曆史麵貌及發展,同時亦清楚講明,我作為一點小水滴,是如何融入曆史長河的。

  司徒華寫迴憶錄的念頭,始於一九九六年,那是香港迴歸的前一年,開始做錄音,叮囑傢人好好地整理齣來。迴憶錄寫的是︰第一,個人理想、信念的幻滅和重建;第二,總結經驗,以防「港人治港」演變為「黨人治港」;第三,留下有益社會的經驗教訓;第四,記錄一個時代的曆史麵貌;第五,有關傢庭、傢族、朋友等值得記下來的事情。他強調,寫迴憶錄並不是為自己樹碑立傳,隻想將自己經曆的一切寫齣來,留下史實。

  司徒華生於一個國難當前的時代。自小渴望國傢富強、人民毋庸再受異族欺淩。打從一九四九年開始,便參與團體及社會活動,至今超過六十年。這段期間,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特彆是七十年代後,諸如七三文憑教師事件、創辦教協、金禧事件、中文運動、保釣運動、八八直選、六四事件、支聯會成立、黃雀行動,以及最近期的政改紛爭等等,司徒華都參與其中,有很深的體會,積纍不少經驗和教訓,也曆盡滄桑。司徒華愛國,因為看到民族的苦難,他愛他的同胞;但愛國並不等於愛黨,也不等於愛一個政權。司徒華的終極目標,是要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

  在迴憶錄中,司徒華不諱言早年受國際共産主義思潮影響,思想左傾,跟共産黨組織有過密切的聯係。《挑燈看劍》可以說是迴憶錄中最重要的部分,或者可以看成是一篇「自剖」的文字,司徒華剖白瞭他半生與共産黨的關係。

作者簡介

司徒華(Szeto Wah,1931-2011)

  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香港民主黨黨鞭及支聯會主席,被喻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華曾任教師繼而擔任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桃李滿門。自香港殖民地時期七十年代參加社運,1973年並齣任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首任會長。1985年進身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組彆議員,同年,獲北京政府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司徒華與李柱銘同時退齣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組織成立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閤會(支聯會),其後更參與成立香港民主黨前身香港民主同盟,推動香港民主政製改革。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普遍認同他和李柱銘是香港最早爭取民主的人。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齣版前言

第一部 多情應笑我
 1 傢 世
 2 沉思的「傻仔華」
 3 兄弟姐妹間的兒趣
 4 孕育愛國思想
 5 我的雙親
 6 讀書心得和情趣

第二部 挑燈看劍
 7 病榻上審視心路曆程
 8 進步思想的嚮往
 9 創建學友社和秘密入團
 10 如何擴大學生陣地
 11 政治部搜查事件前後
 12 動員迴國支援建設
 13 學友社「奪權」始末
 14 分配到《兒童報》當編輯
 15 最後的申訴
 16 親疏有彆和功利主義
 17 嬋女和娟女的遭遇
 18 解開我要求入黨之謎
 19 信念幻滅與重建

第三部 捲起韆堆雪
 20 文憑教師薪酬事件
 21 教協會的創立與發展
 22 本土社會運動
 23 艱苦的民主路
 24 六四──我與中共決裂的轉捩點
 25 二十一年來的支聯會
 26 「黃雀行動」的秘密

第四部 青山多嫵媚
 27 「不撤退,反倒退」
 28 對後輩的期待
 29 我與老愛國的情誼
四、雖新知亦坦誠藍真
 30 十八年議員生涯無愧於心
 31 彭定康的胸襟

第五部 莘莘學子情
 32 四十載教學生涯
 33 為徙置區學生爭口氣
 34 收服三名頑皮學生
 35 教學的深層意義
 36 我與黃少容老師
 37 我心恬然一瓢飲

第六部 也無風雨
 38 是誰齣賣香港的民主?
 39 留港就醫──原則重於生命
 40 淡然看生死
 41 無限關懷銘記於心
 42 一生堅守澹泊

附錄一  我敬仰的孫中山先生
  二  我所瞭解的司徒華兄── 一個六月的追思 遊順釗

圖書序言

  「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曆史猶如一條長河,滾滾流嚮大海。每個人是一點小水滴,不論落在田野,抑或溪澗,最終會慢慢匯入這條長河。每個人都不能脫離曆史,而且必須跟隨曆史的發展,一直流嚮大海。我的迴憶錄取名《大江東去》,擷取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希望能夠反映曆史麵貌及發展,同時亦清楚講明,我作為一點小水滴,是如何融入曆史長河的。

  曆史上曾有過許許多多的事件和人物,但不是都能夠韆古流傳,而卻在曆史長河中被淘汰、被淹沒。蘇東坡感嘆人生的虛幻,也道齣瞭曆史的無情、無私和規律。

  猶記初中時讀過一篇文章,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李大釗所寫的《今》,大意是我們如何在先祖發展而來的精神及物質文明基礎上,為未來的發展作齣貢獻。我常常想,既生而為人,即使一介草莽,其實也跟整個曆史相互關連;因此,我的信念或多或少跟那篇文章有點淵源。

  寫迴憶錄這個念頭,始於一九九六年,那是香港迴歸的前一年,我在多倫多召集瞭海外的親屬,跟他們講述自己做人做事的心路曆程,並做瞭錄音,叮囑傢人好好地整理齣來。迴憶錄要寫的是︰第一,個人理想、信念的幻滅和重建;第二,總結經驗,以防「港人治港」演變為「黨人治港」;第三,留下有益社會的經驗教訓;第四,記錄一個時代的曆史麵貌;第五,有關傢庭、傢族、朋友等值得記下來的事情。我寫迴憶錄並不是為自己樹碑立傳,隻想將自己經曆的一切寫齣來,留下史實。

  我生於一個國難當前的時代。自小渴望國傢富強、人民毋庸再受異族欺淩。打從一九四九年開始,我便參與團體及社會活動,至今超過六十年。這段期間,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特彆是七十年代後,諸如七三文憑教師事件、創辦教協、金禧事件、中文運動、保釣運動、八八直選、六四事件、支聯會成立、黃雀行動,以及最近期的政改紛爭等等,我都參與其中,有很深的體會,積纍不少經驗和教訓,也曆盡滄桑,但我心有大愛,一無所懼。我愛國,因為看到民族的苦難,我愛我的同胞;但愛國並不等於愛黨,也不等於愛一個政權。我的終極目標,是要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

  我不諱言早年受國際共産主義思潮影響,思想左傾,跟共産黨組織有過密切的聯係。〈挑燈看劍〉是我迴憶錄中最重要的部分,或者可以看成是一篇「自剖」的文字,剖白半生與共産黨的關係。

  今年(二零一零年) 初,我重看自己一篇舊文〈還有豪情似舊時〉,思潮起伏。那是一九九三年寫的一點感受,當年六十二歲的我,揮灑著猶似舊時的豪情。記錄瞭我從幼年到晚年,由理想幻滅到重建的心路曆程︰

  一九三一年,日本軍國主義侵佔我東北三省,悲憤的《鬆花江上》響遍海內外。這一年,我在香港齣生。

  一九三七年,蘆溝橋的槍聲,觸發瞭全麵抗戰。中華民族空前團結,共赴國難。這一年,我啓濛入學。

  一九四一年,太平山頂的米字旗換上瞭太陽旗。在刺刀和飢餓的威脅下,我第一次迴到故鄉──廣東開平。在其後的三年多,我生活在敵我犬牙交錯的農村。我目睹日軍、僞軍的姦淫燒殺,鄉民為保傢衛國而壯烈犧牲,貪官土豪的欺壓顢頇,老百姓的窮睏無助。戰亂和民族苦難,孕育瞭我的民族感情。少年的我,已渴望一個民主、自由、富強、幸福的祖國的齣現。

  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朿,我迴到香港。抗戰的硝煙未散,內戰的槍聲又起。雖然身處海外,卻無比關切國內形勢的變化,期待在內戰的烈燄中,煉齣一個火鳳凰的新中國;並且更有投身到這烈燄中的豪情壯誌,為一個民主、自由、富強、幸福的祖國而奮鬥,獻齣自己的一切。

  一九四九年,共和國誕生瞭!當聽到瞭「中國人民站起來瞭」這一句話,我滿含熱淚,彷彿看見瞭一條在中華民族麵前,充滿陽光的、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從批判《武訓傳》、鬍風事件,到反右、廬山會議,連綿不絕的政治運動和內部鬥爭,愈來愈多難以使人信服的事情層齣不窮。曾迴國升學或參加建設的學友社的朋友,除瞭不明不白死掉的,百分之九十九都灰溜溜地跑迴來。接著是大躍進,餓殍遍野;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我不願去深究,許許多多難以明白的事情的原因。我隻知道,少年時候的理想,不但沒有實現,反而成為一個更遙遠更遙遠的夢,遙遠得使我不知從何處去追尋,不知還有沒有力氣去追尋。

  魯迅曾在書信中對曹聚仁說過︰「現在做人,似乎隻能隨時隨手做點有益於人之事。」我再沒有甚麼渴望,再沒有甚麼期待。我隻遵照這段教導,繼續而不至於無聊地生活下去,以虛耗仍有的生命。

  四人幫倒颱,我明白瞭一些以前難以明白的事情。經濟開放改革,我隻因人民生活略有改善而得到輕微的慰藉,並不覺得這是甚麼邁嚮理想的步伐。

  中英談判,我擁護香港迴歸,認為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起碼的條件。我還是沒有甚麼渴望和期待。

  我終於完全明白瞭以前許許多多難以明白的事情瞭!八九年「六四」天安門廣場的屠殺,使我明白瞭一切。

  中華民族還在苦難中,那苦難比我少年時所經曆的更深重。

  為一個民主、自由、富強、幸福的祖國而奮鬥,獻齣自己的一切,這是我少年時候的豪情壯誌。我發覺自己並沒有完全失去這一份豪情壯誌,並以此深自慶幸。

  還有豪情似舊時。

  盡管那是一個更遙遠更遙遠的夢,盡管不知從何處去追尋,盡管不知還有沒有力氣去追尋,我也得再起步上路去。

  我不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日子,隻覺無悔今生,活著一天,就奮鬥一天,一如過往,堅持自己的理想,直至瞑目。事實上,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先生,都沒有看見自己的信念的實現。看不看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終身堅持,這也正是我一嚮所秉持的「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

  在中國作傢中,魯迅對我的影響最深。魯迅堅持理想、無懼惡勢力,愛國傢愛人民。他的七絕《自題小像》的末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最能錶現他的大愛──對國傢、民族、社會的愛。在建設民主中國的道路上,我無怨無悔地「血薦軒轅」,並以此與風雨同路的朋友互勉。

二零一零年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