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革命」與香港關係十分密切,在香港的活動尤為豐富多彩。孫中山在香港完成瞭自己的西醫學業,1895年在香港建立瞭興中會總機關。隻是由於策劃廣州起義失敗,纔被迫長期離開香港,直到1911年12月下旬纔經由香港迴國。1905年在東京成立的同盟會,仍然以香港為推動革命的海外基地。而在其後成立的中華革命黨和中國國民黨,也始終以香港作為反袁、護國、護法等曆次革命運動的重要依託。香港為中國培育齣一代革命偉人,並且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策源地。把香港視為近代自由民主思想的搖籃與辛亥革命的源頭之一,已成為多數學者的共識,而且並非言過其實。
作者簡介
莫世祥教授
1985至1988年師從華中師範大學校長章開沅教授,獲授曆史學博士學位。1988至1998年任教於暨南大學曆史係;1991年任該係係主任,1993年評聘為教授;1998至2007年調任深圳大學教授,兼任該校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市政協委員。2007年起任香港樹仁大學曆史係教授。研究範圍包括中國近現代史、港澳颱地區及中國經濟特區的曆史與現狀。著有《護法運動史》(1991)、《日落香江:香港對日作戰紀實》(1997)、《接閤與更替》(1997)、《開放經濟的比較優勢:珠江口特區群及颱灣的實証》(2003) 等。
我一直對那些關於革命的“隱秘戰綫”充滿好奇。《中山革命在香港》如果能描繪齣這場革命在香港運作的“地下工作”,我會非常感興趣。我希望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革命黨人在香港建立的秘密組織、聯絡方式、籌款渠道,以及他們如何利用香港作為庇護所和活動基地。有沒有關於策反、情報收集、武器運輸等方麵的具體案例?書裏是否能展現齣一些在香港從事革命活動的“關鍵人物”,他們是如何在警衛森嚴的殖民地政府的眼皮底下,巧妙地開展工作的?我尤其想瞭解,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他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保持通訊暢通,並與其他地方的革命力量取得聯係的。這本書能否讓我窺見革命者在香港的“諜影重重”,感受到他們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風險,以及他們憑藉智慧和勇氣,在這片土地上播撒革命火種的艱辛曆程?
评分讀史如品茗,我更偏愛那些能夠引人深思、挖掘深層原因的書。《中山革命在香港》對我而言,不僅僅是關於一場發生在香港的革命事件的敘述,更是一次對曆史因果和時代背景的深度探尋。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對當時香港特殊的殖民地地位的深入分析,它如何在地理位置、政治環境、經濟模式上為革命活動提供瞭獨特的土壤和便利,又帶來瞭怎樣的限製與風險。我想知道,香港的法律體係和殖民政府的管理方式,是如何被革命者利用或規避的?那些活躍在香港的外國勢力,他們對這場革命持何種態度,是否從中扮演瞭某種角色?我期待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事件陳述,深入探討香港在那個曆史關口所麵臨的復雜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中山革命在香港的進程與影響。這本書能否讓我明白,為什麼是香港,而不是其他地方,成為瞭這場革命如此重要的一個據點?
评分剛拿到這本《中山革命在香港》的封麵,就被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所吸引。我對香港的曆史一直頗有興趣,尤其是近代史,總覺得這座城市在巨變時代扮演瞭太多不為人知的角色。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當時社會風貌、人們生活狀態的細緻描繪,比如那些隱藏在街巷角落裏的秘密聯絡點,那些在茶樓酒肆裏激蕩的革命思潮,還有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奔波傳遞消息的普通人。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展現齣香港在那個特殊時期,是如何在英殖民統治和國內革命浪潮的雙重夾擊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並為革命貢獻力量的。它是否描繪瞭當時香港的經濟狀況,商埠的繁榮與動蕩如何與革命活動相互影響?是否能看到一些具體的事件,比如某次重要的會議,某次秘密的集結,或者某位被曆史輕易忽略的革命者的身影?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走進那個年代的香港,用生動的筆觸勾勒齣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曆史的脈搏。
评分我一直認為,曆史的價值不僅在於記錄過去,更在於它能為我們理解現在提供鏡鑒。《中山革命在香港》如果能夠深入挖掘這場革命對香港乃至中國近代史産生的長遠影響,我會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凡。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革命的思潮和活動,是如何塑造瞭香港的政治文化和社會認同,又如何為後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埋下瞭伏筆。是否能看到,這場革命在香港留下瞭哪些物質或精神的遺産?它對香港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教育體係等方麵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更進一步,這本書能否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一個如此重要的革命活動會在香港展開,以及香港在這場更廣泛的民族解放和國傢建設的浪潮中,扮演瞭怎樣的獨特角色。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超越曆史事件本身的思考,讓我們從這場革命中,看到香港這座城市的獨特命運和曆史擔當。
评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時代的革命,不能僅僅關注領袖人物和宏大的敘事,更需要深入到基層的民眾和日常的生活之中。對於《中山革命在香港》,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為我揭示這場革命在香港的“日常生活史”。例如,當時的香港媒體是如何報道或選擇性忽略革命相關的消息的?普通市民,無論是華人還是其他國籍的居民,他們是如何看待和參與這場革命的?是否有關於香港的商界人士,他們是如何在革命洪流中站隊的,是支持還是反對,又采取瞭怎樣的行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史料,哪怕是一些零碎的記載,比如當年的報紙剪報、個人日記、傢庭信件,甚至是街頭巷尾流傳的歌謠,都能成為解讀曆史的綫索。我渴望瞭解,在香港這座充滿活力的港口城市,革命的種子是如何生根發芽,又如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激起漣漪的。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那些默默無聞的香港居民,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