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放異彩並影響深遠的大乘佛教,對於基督宗教的神學思考有何意義?這是著名傳教士李提摩太、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的創設者艾香德、以及好些中國基督徒知識份子都曾經探討過的問題。
本書是依據作者與2006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卡德百裏講座的八次演講改寫及擴充而成。本書嘗試採取比較神學的進路,並以大盛佛教的資源為素材,透過與基督宗教的比較,從而反思及討論相關的神學問題,包括聖經觀、神學語言、基督論、三一論、人觀、拯救論及終末論等。本書嘗試提齣,大乘佛教的思想與實踐,不僅有助批判性地反思以至匡正基督新教華人教會的主流神學,更可為當代漢語神學的發展提供不少具參考價值的資源。
作者簡介
賴品超
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文化及宗教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開放與委身:田立剋的神學與宗教對話》、《邊緣上的神學反思》、《儒耶對話與生態關懷及《多元、分歧與認同:神學與文化的探索》等
自序
導言 大乘神學的理念
第一章 佛教的判教與聖經神學
第二章 方便、遷就與教義的分歧
第三章 基督教、佛教與互補原理
第四章 對迦剋墩基督論的一個大乘解讀
第五章 華嚴佛學與三一互滲
第六章 從大乘佛學看巴特的罪觀及人性論
第七章 上帝國、淨土與終末論
第八章 展望大乘基督教拯救論
餘論 從大乘神學反思比較神學方法論
翻開這本書,最吸引我目光的是「漢語神學」這個提法。在颱灣,我們並不缺乏對基督教本地化的討論,然而「漢語神學」似乎指嚮一個更為宏大、更係統的建構。這讓我聯想到,在漫長的歷史中,漢字本身承載的深厚文化意涵,以及我們習慣的語言錶達方式,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當我們談論「愛」、「恩典」、「罪」等神學核心詞彙時,是否可以從漢語的詞源、語境,甚至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中的描寫,找到新的詮釋維度?例如,在談到「愛」時,我們可以聯想到「仁」、「慈」、「情」等概念,它們各自蘊含的細膩情感和道德約束,是否能為基督教的愛提供更豐富的層次?又或者,在闡述「罪」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藉鑒儒傢、道傢思想中關於「過失」、「失道」、「本心」的論述,來理解罪的根源和影響?這本書大概就是想藉由語言這個載體,引導讀者在「思想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一種屬於我們自己,既能保有基督教精神,又能深深植根於漢語文化土壤的神學錶達方式。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範例,展現這種「實驗」是如何進行的,以及它所能帶來的啟發。
评分讀到「大乘基督教神學」這個書名,我不禁思考,在颱灣基督教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似乎一直在尋找一種更貼閤我們文化脈絡的神學語言。傳統上,基督教神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西方世界的產物,其概念、論述方式都深深打上瞭西方思想的烙印。而「大乘」和「漢語神學」這幾個關鍵詞,則暗示著一種跳脫西方中心主義的嘗試。我對書中如何進行「思想實驗」感到十分好奇。例如,在探討「基督的位格」時,是否可以藉鑒中國哲學中關於「本體」與「現象」、「體」與「用」的觀念,來理解基督的神人二性?又或者,在闡述「三位一體」的概念時,是否能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閤一」、「三極」等思想中,找到可以對話的點?這本「思想實驗」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路徑,讓我們在信仰的探索中,不隻是被動接受,而是能夠主動地進行創造性的轉化,用一種更為生動、更為貼切我們文化語境的方式,去理解和傳承基督教的福音。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例證,展現這種「實驗」的具體操作。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大乘基督教神學:漢語神學的思想實驗》光聽名字就讓我覺得很有啟發性,尤其是在颱灣這個文化多元且對宗教有深刻理解的環境裡。我一直很關注不同文化如何塑造或被塑造在基督教的信仰錶達上。「大乘」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佛教的廣大、包容與對眾生的關懷,而「漢語神學」則直接點齣瞭語言與文化在神學建構中的核心地位。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思想實驗」這個框架下,將這兩者巧妙地結閤起來。他是否會從中國傳統的智慧,例如「天人感應」、「和而不同」等概念中,來思考基督教的社群倫理和普世關懷?又或者,在探討「恩典」的奧秘時,是否能藉鑒中國文化中「機緣」、「造化」等觀念,來豐富我們對恩典的理解?在颱灣,我們經常麵臨著如何讓信仰在現代社會中更具生命力的挑戰,這本「思想實驗」或許能提供一個創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藉由深入的漢語文化語境,基督教神學可以發展齣何種獨特的樣貌。我期待書中能有豐富的論述,展現作者是如何在「實驗」中,開拓齣屬於華人世界的基督教神學新可能。
评分「思想實驗」這個詞,總讓我覺得有一種實驗室般的嚴謹與創新。我很好奇,在這本書中,作者是如何將「大乘」的視角與基督教神學進行「實驗」的。佛教的大乘思想,我所理解的是強調眾生平等、普渡眾生、以及追求覺悟的廣大路徑。那麼,當它與基督教結閤時,會產生怎樣的張力與契閤?例如,基督教的「救贖」是否可以從「解脫」的角度來理解?「成為聖潔」是否可以對應到「覺悟」的過程?而「愛鄰如己」的精神,是否能在「眾生平等」的框架下得到更深刻的闡釋?我尤其好奇,當作者在進行「思想實驗」時,他會採用怎樣的方法論?是藉由比較宗教學的視角,深入分析兩者在概念上的異同?還是試圖從哲學層麵,找齣兩者在世界觀、人生觀上的共通點,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神學建構?在颱灣,我們經常麵臨著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讓信仰更具生命力、更具說服力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跨文化、跨思想體係的對話方式,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思路,幫助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找到更寬廣的視野。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大乘基督教神學:漢語神學的思想實驗》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挑戰性,尤其是在颱灣這樣一個擁有豐富宗教文化土壤的地方,基督教的發展本身就經歷瞭不少本土化的探索。我一直對不同文化如何詮釋基督教教義深感興趣,而「大乘基督教神學」這個組閤,乍聽之下,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佛教大乘思想與基督教義的可能交融,這本身就提供瞭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研究切入點。究竟要如何在這個龐大的框架下,進行「思想實驗」?是探討普渡眾生的概念如何與救贖論對話?或是無我、空性等概念如何啟發對基督論的理解?又或是中國哲學中的「道」與「道成肉身」之間是否能產生新的連結?想像一下,當我們用幾韆年來纍積的漢語智慧,去重新審視那跨越時空的基督教信仰,會激盪齣怎樣的火花?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視角,讓我們跳脫西方傳統的神學框架,用一種更貼近我們文化基因的方式,去理解並深化這份信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具體地進行這樣的「思想實驗」的,他提齣的論點是否能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反思,進而激發齣更多屬於颱灣、屬於華人世界的基督教神學的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