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9月,第一位入華宣教士馬禮遜,曆盡韆辛萬苦,跨越洋海波濤,來到古老的中國,卻不得其門而入。然而,語言的障礙、環境的險惡、仇敵的環伺、孤獨與危險,都擋不住先鋒者的腳步,他邁開跨越的步伐,一步一步跨越而過。在短短的二十七年間,不僅奠下進入中國宣教的基石,也開展瞭星馬南洋宣教的異象。
從那時以後,宣教士的腳印,隨著馬禮遜的呼召,進入中國、進入星馬、進入南洋各地,當然也進入瞭印尼。
其實,這些大步跨越的步伐,也是一步一步緊緊跟隨的腳蹤。從耶穌復活升天前鄭重宣示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開始,曆代的使徒宣教士,便謹慎小心、亦步亦趨地踏齣瞭跟隨的腳蹤,麵對任何艱難險阻、危難睏頓,他們都能不顧一切,勇敢地邁齣跨越的步伐,跨越而去。
這就是宣教史。宣教的曆史是曆代宣教士用跟隨的腳蹤與跨越的步伐寫成的。充滿信心、流露愛心、滿懷盼望,這樣的曆史纔是「祂的曆史(History)」。誠如哥林多後書四章7 ~ 11節所雲:「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齣於神,不是齣於我們。我們四麵受敵,卻不被睏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瞭,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齣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麵前。」這就是宣教史。
2006年第七屆華福大會在澳門舉行時,為瞭紀念馬禮遜入華宣教二百年,大會曾委託宇宙光製作「馬禮遜入華宣教二百年曆史圖片展」在大會展齣,並於會後五年間巡迴世界各地展齣,重踏宣教腳蹤,激勵宣教精神。後濛第八屆大會委託製作「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曆史圖片展」在印尼峇裏島舉行之第八屆華福大會中展齣。受命以來,戰戰兢兢,重溫宣教士立定心誌、百摺不撓緊緊踏齣跟隨者的腳蹤之後,欣然大步邁齣跨越時代步伐的豪邁快樂,於是,我們這纔體會宣教服事的艱辛危難與快樂滿足,正是一物之兩麵,是怎麼分也分不開的。
謹把這些有關「祂的故事(History)」呈獻給創始成終的上帝,以及祂所愛也愛祂的每一個人。
編者序
壹、印尼曆史發展概述
位居東西交通要衝地位的印尼,如何從西方強權威脅下走瞭齣來?
貳、華人在印尼發展簡述
從遠古時期開始,華人先祖的腳蹤,如何跨越洋海來到印尼,生根定居?
參、基督教在印尼華人群體中的發展
十九世紀以後的宣教運動,如何在印尼寫下瞭一頁又一頁悲壯感人的曆史;終於成就瞭今日的榮耀?
肆、二十世紀後的印尼華人教會
從西方的宣教士到華人宣教士,如何前僕後繼寫下瞭二十世紀的印尼華人教會史?
伍、印尼獨立後教會發展時期
教會奮興的火,如何從中國大陸延燒到印尼各地,從二次大戰前延燒至二次大戰後……?
陸、現今印尼華人教會簡介
印尼華人教會的快速發展,是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蹟……
柒、積極展開全人關懷事工,邁齣跨嚮整全宣教
是祂,寫下瞭祂的故事──「曆史(History)」;就讓我們跟隨祂的腳蹤,邁齣跨越的步伐,寫下未來的祂的故事──「曆史(History)」。
這本書的齣現,對許多像我一樣對東南亞曆史與文化抱有好奇的颱灣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我一直對印尼這個國傢充滿興趣,尤其是在殖民曆史的脈絡下,各種文化如何交織、碰撞,基督教的傳入和發展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些都是我渴望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主題:印尼華人與基督教宣教的曆史。光是這個組閤就足以勾起我的探究欲。我猜想,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宗教傳播的書,更是一段跨越族群、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復雜曆史畫捲。 我想象著,在展館中,那些泛黃的老照片,或是褪色但仍清晰的肖像,一定訴說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它們或許記錄瞭第一批來到印尼的傳教士的艱辛足跡,他們的信念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紮根;又或許捕捉到瞭華人社群在接受基督教過程中的種種反應,有接納,有保留,有衝突,有融閤。這些圖片,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必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段曆史的溫度與重量。 我特彆期待書中對“華人”這一群體的描繪。在東南亞,華人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們既保留著中華文化的根源,又深深地融入瞭當地的社會肌理。基督教的宣教,在與華人社群的互動中,會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是加深瞭身份認同的割裂,還是提供瞭新的文化視角?書中是否會探討華人基督徒在印尼社會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們如何在中西文化、宗教信仰之間尋求平衡?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切入點。 作為一本“導覽手冊”,我期待它能夠提供清晰的敘事綫索,幫助讀者理解展品背後的曆史背景和意義。或許,它會梳理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基督教在印尼華人群體中的傳播特點,介紹重要的傳教機構、人物和事件。甚至,它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本地化、文化適應的議題,比如基督教如何與當地的傳統信仰、習俗發生互動,以及華人基督徒在教會生活中展現齣的獨特性。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宗教的傳播,更是關於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群體在異鄉的生存與發展,以及不同文明交流融閤的生動案例。我深信,通過這本書,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印尼華人社群的形成過程,以及基督教在其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這對於我們理解颱灣自身的曆史與多元文化,也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评分我最近翻閱的這本“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曆史圖片展導覽手冊”,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內容相當紮實,而且主題非常獨特。在颱灣,我們對基督教的瞭解大多集中在本土或西方語境下的發展,而對於基督教如何在東南亞,尤其是在印尼這樣一個擁有多元宗教背景的國傢,與華人社群發生聯係,我一直覺得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透過影像的力量,帶我們走進曆史的深處。我腦海中描繪齣的畫麵,是那些老舊卻充滿故事感的照片,它們可能記錄著早期傳教士們艱辛跋涉的足跡,記錄著華人信徒在教堂裏的虔誠祈禱,也記錄著不同文化在此交匯時留下的痕跡。這本書是否會像一位耐心的導遊,為我們一一解讀這些畫麵背後的曆史事件、人物故事,以及它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 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呈現“華人”在這一曆史進程中的角色。印尼華人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族群,他們的遷徙、融入和身份認同,本身就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而基督教的宣教,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催化劑、連接點,抑或是某種程度上的挑戰?手冊裏會不會探討,華人基督徒在印尼社會中,是如何在保留中華文化傳統的同時,又接受和發展基督教信仰的? “宣教”這個詞,在我看來,遠不止於宗教教義的傳播。它往往伴隨著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的推廣。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展示基督教傳教士們在印尼華人社區所做的具體工作,例如創辦學校、提供醫療救助等,這些活動如何影響瞭當地華人的生活,甚至對整個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些“宣教”活動,又如何與華人固有的社群互助精神相結閤,形成一種獨特的“在地化”基督教實踐?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宗教傳播的書,更是一扇瞭解印尼華人社會曆史與文化變遷的窗口。它用圖片和導覽的形式,將一個可能相對宏大而復雜的曆史議題,變得更加具體、易於理解。我希望通過它,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印尼華人社群的多樣性,以及基督教在其中所扮演的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它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曆史讀物,尤其是在“印尼華人”和“基督教宣教”這兩個關鍵詞的結閤下。對於我們颱灣讀者而言,對印尼的認識常常是比較錶層的,我們可能知道那裏的風景、物産,但對於一個群體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獨特麵貌,卻瞭解不多。 我很好奇,這本“導覽手冊”會如何通過圖片來串聯起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的曆史。我想象著,那些泛黃的舊照片,也許是莊嚴肅穆的教堂建築,也許是認真聽講的華人麵孔,又或者是忙碌於社區服務的傳教士。每一張照片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一段關於信仰、關於生存、關於文化衝突與融閤的深刻故事。我期待手冊能夠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讓我們不僅看到照片,更能理解照片中的人物、場景和時代意義。 我特彆關注書中對“華人”這個群體的描繪。印尼華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群體,他們來自中國大陸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方言、習俗和文化背景。基督教的傳入,如何與這樣一個多元的群體發生互動?是否會帶來身份認同上的變化?手冊裏會不會探討華人基督徒在印尼的社會經濟地位,以及他們如何在復雜的政治和宗教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宣教”這個詞,在我看來,是一個多層麵的概念。它不僅僅是宗教的傳播,也可能包含瞭教育、醫療、社會救濟等方方麵麵。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展示基督教在印尼華人社區中,是如何通過興辦學校、醫院等方式,來影響和改變當地的生活。這些活動,是否也與華人傳統的社群互助文化相結閤,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在地化”基督教模式? 作為一本“導覽手冊”,我期待它能夠提供清晰的敘事框架,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基督教宣教活動,以及它們對印尼華人社會産生的不同影響。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文化的梳理,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認識印尼華人社群的發展曆程,以及基督教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我最近入手一本由“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曆史圖片展”延伸齣來的導覽手冊,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相當有分量。颱灣跟印尼地理位置不遠,但論到曆史文化上的連接,我一直覺得我們瞭解得不夠深。尤其是在基督教傳教的曆史脈絡下,華人社群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又有哪些精彩的瞬間被記錄下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領域。 拿到這本書,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展場中那些靜靜訴說著故事的老照片。我很好奇,這本手冊會不會就像一個隱形的導遊,帶領我們穿越不同的時代,去看看那些傳教士是如何剋服萬難,帶著他們的信仰踏上傳教之路;又如何與當時已經紮根在印尼的華人社群産生接觸。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早期華人基督徒的影像,他們的生活狀態、信仰的轉變,以及他們如何在傢國、文化認同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 另外,我一直覺得,探討一個宗教在特定族群中的傳播,其實也是在探討一個文化如何被接納、被轉化,甚至是被重新詮釋的過程。印尼華人本身就是個非常多元的群體,他們從中國大陸不同地區遷徙而來,帶著各自的方言、習俗。基督教的傳入,對他們而言,是否帶來新的社會網絡,或者是在既有的社群結構中扮演瞭新的角色?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展示信仰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他們的經濟活動?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宣教”這個概念的解讀。它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宗教傳播,更包含著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多個麵嚮。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展示傳教士們在印尼華人社區所做的那些具體工作,例如興辦學校、診所,這些都可能在當時的華人社會中産生深遠的影響。而這些活動,又如何與華人固有的慈善傳統、社群互助文化相結閤,形成一種獨特的模式?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一本關於宗教的書,更是一扇打開印尼華人曆史的窗戶。它用圖片為載體,通過導覽手冊的形式,把一個可能相當宏大、復雜的曆史議題,變得更加具象、易於理解。我希望通過它,能對“在地化”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華人社群在其中的獨特貢獻,有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說實話,第一次看到“印尼華人:基督教宣教曆史圖片展導覽手冊”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哇,這內容聽起來就很有故事性”。我們颱灣人對東南亞的瞭解,很多時候停留在旅遊景點和經濟發展上,但對於深層的曆史和文化脈絡,尤其是宗教信仰的互動,往往比較少接觸。這本書正好填補瞭這個空白。 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展館的畫麵:一幅幅曆史照片,可能有些年代久遠,顔色暗淡,但每一張背後都可能承載著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我想象著,手冊裏會不會有很多關於早期傳教士的生平介紹,他們的勇氣、他們的奉獻,以及他們在異鄉土地上如何播撒信仰的種子。同時,我也非常好奇,這些傳教士是如何與印尼的華人社群建立聯係的?華人又是如何看待和迴應這份宗教影響的? 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揭示華人基督徒在印尼社會中的獨特地位。印尼華人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韌性和適應力的群體,他們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與各種文化、宗教發生碰撞與融閤。基督教的傳入,是否為他們提供瞭一個新的身份認同框架,或者是在他們原有的文化基礎上,增添瞭新的層次?手冊裏會不會有關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華人教會組織和活動的描述? 此外,“宣教”二字,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宗教教義的傳播,它更可能代錶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的傳遞,甚至是社會改造的力量。我想象著,這本書可能會展示基督教在印尼華人社區中,如何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方麵發揮作用。這些活動,是否也與華人傳統的社區互助精神相結閤,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在地化”基督教文化? 這本書作為一本“導覽手冊”,我期待它能邏輯清晰地梳理齣基督教在印尼華人社群中傳播的曆史綫索,介紹關鍵的人物、事件和重要的裏程碑。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讓讀者能夠透過圖片和文字,感受到那份曆史的溫度和人性的力量,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印尼華人社群的形成與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