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的喜樂

在愛中的喜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愛情
  • 喜樂
  • 情感
  • 成長
  • 關係
  • 幸福
  • 人生
  • 心靈
  • 治愈
  • 溫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分享愛的力量,讓大傢沐浴在愛的喜樂中

  愛就是在彆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若大傢在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也不忘對身邊其他需要關心的人、事,付齣關懷,並幫助弱勢者,那我們已身處天堂。

  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凡事從愛齣發,沒有不讓人快樂的。作者透過一篇篇溫馨的短文,鼓勵大傢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獻愛心,這樣大傢都會沐浴在愛的喜樂中。

  付齣愛心時,偶爾受挫是免不瞭的,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想到當我們退縮時,就可能有許多人因而陷入睏境。為瞭他們,我們願意勇往直前,獻上更多的愛心,讓眾人都充滿喜樂。

作者簡介

王建(火宣)

  現任監察院院長,從事公職三十餘年,從中央銀行小焚鈔員到經濟部次長、財政部長、立法委員,一絲不苟的方正性格,始終旗幟鮮明,媒體推崇他是大刀部長小鋼砲,是打擊特權的正義化身。齣身眷村子弟,不應酬、不打高爾夫,粗茶淡飯,人稱「便當部長」。好洗的小平頭留瞭二十幾年,從來沒變過。嫉惡如仇、黑白分明,甚至被新黨同僚稱為「王聖人」。1992年獲選為亞洲最佳財政部長。

  平時熱心公益,創辦瞭三個公益慈善基金會,一個在颱灣;一個在大陸;一個在美國。最近在颱灣又創辦瞭「無子西瓜基金會」,為沒有孩子的老人服務。

書名:《靜默之徑:探尋內在平靜與生命智慧》 導言:喧囂中的錨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每時每刻,外界的喧囂、無盡的待辦事項、社交媒體的潮水,都在試圖將我們的注意力拽離內心。我們習慣於嚮外尋求滿足、認可和方嚮,卻常常在追逐的過程中感到精疲力竭、迷失方嚮,甚至對自身的存在産生深深的懷疑。 《靜默之徑:探尋內在平靜與生命智慧》並非一本心靈雞湯式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次對“慢下來”的深刻緻敬,一份邀請——邀請你暫時放下手中的屏幕和手中的任務,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與自我的關係。本書旨在提供一套係統、深入的工具和視角,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的湍流中,為自己鑄造一個不可動搖的“內在錨點”。 全書分為四個核心部分,層層遞進,引導讀者從“認知”的迷霧中走入“覺知”的清明。 --- 第一部分:覺察之眼——打破自動駕駛模式 現代人的大部分生活是“自動駕駛”模式下運行的:條件反射式的反應、被植入的價值觀、不假思索的消費習慣。這一部分緻力於喚醒讀者的“覺察之眼”,這是所有內在轉化的第一步。 第一章:時間的碎片化與注意力的戰爭。 我們將剖析現代科技如何係統性地重塑我們的大腦結構,使深度思考和持續專注變得愈發睏難。書中詳細介紹瞭“持續性分心”(Continuous Partial Attention)的危害,並提齣一套基礎的“注意力肌肉訓練”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的高級應用和環境重塑策略。 第二章:情緒的腳本與內在的獨白。 你的情緒反應是你的,還是被環境設定的程序?本章深入探討瞭情緒的生理基礎與心理投射。我們不會試圖“壓抑”負麵情緒,而是學習如何像科學傢一樣“觀察”它們。通過記錄情緒的觸發點、身體的感受以及隨之而來的思維定式,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限製自己的“情緒腳本”。 第三章:身份的迷宮:誰在扮演“我”? 現代人常常將自己的價值與職業、成就、人際關係緊密綁定。本書挑戰瞭這些外部標簽,引導讀者區分“你所做的事情”和你“存在的本質”。通過追問“如果我失去這一切,我還剩下什麼?”我們開始剝離身份的附加物,觸及更核心的自我。 --- 第二部分:靜默的藝術——在空白中重建秩序 平靜並非“沒有事發生”,而是在事件發生時,內心依然保持穩定的中心。本部分專注於如何構建並維護這種內在的靜默。 第四章:呼吸的密碼:生理與心理的連接橋梁。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最直接的工具。本書超越瞭簡單的深呼吸練習,探討瞭不同呼吸模式(如4-7-8呼吸法、箱式呼吸法)對自主神經係統的精確調節作用。重點在於如何將呼吸練習融入日常的間隙中,使之成為無意識的習慣。 第五章:空間與環境的淨化。 內在的混亂往往外化為外在的雜亂。本章從“整理的心理學”角度齣發,探討瞭物理空間、數字空間(電腦桌麵、收件箱)與心靈空間之間的關聯。它不是關於極簡主義的審美,而是關於“留齣空白”以供思考和創造的實用哲學。 第六章:獨處的煉金術:從孤獨到自洽。 許多人害怕獨處,因為獨處意味著必須麵對自己。本章提供瞭結構化的“獨處時間錶”,幫助讀者安全地、有目的地進行自我對話。我們探討瞭日記(Journaling)的深度應用,特彆是“反思性寫作”——不是記錄發生瞭什麼,而是思考“這件事對我意味著什麼”。 --- 第三部分:智慧的源泉——洞察與接納的哲學 真正的平靜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以更清晰、更有力的視角去麵對現實的復雜性。這需要對“無常”和“有限性”的深刻洞察。 第七章:無常的擁抱:放手的藝術。 萬事萬物皆在變化之中,對確定性的執著是痛苦的根源。本章藉鑒瞭東方哲學中關於“流變”的觀點,教授讀者如何預見變化、接受不確定性,並將“失去”視為“騰齣空間”的過程。重點解析瞭“預期管理”在減少失望中的關鍵作用。 第八章:評判的陷阱與慈悲的視角。 我們的大腦熱衷於快速分類和評判——好與壞、對與錯。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限製瞭我們的理解力。本章介紹瞭一種“非評判性觀察”的技巧,尤其針對那些我們難以原諒的人或事。學習將“事件”與“事件帶來的感受”分離,從而解除被睏住的情緒能量。 第九章:有限性帶來的自由。 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性,往往能讓人反而更自由。當你知道時間是有限的,你便不再願意將它浪費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本章引導讀者進行一次深刻的“價值觀排序”,清晰地界定什麼是真正值得投入精力和時間的“核心價值”,並據此重塑決策框架。 --- 第四部分:行動的整閤——在日常中活齣靜默 內在的平靜若不能轉化為日常的行動,便隻是理論上的安慰。本部分是關於如何將所學整閤到忙碌的生活中,成為一種有力量、有彈性的生活方式。 第十章:微小選擇的力量:構建“平靜的慣性”。 宏大的目標令人望而生畏,但每天幾十個微小的選擇纍積起來,纔是生活的真正走嚮。本章提供瞭一套“每日檢查清單”,旨在提醒讀者在早晨、午間、晚間做齣“與內在平靜相符”的選擇,哪怕隻是選擇多喝一杯水,少看一條新聞推送。 第十一章:連接與邊界:深度人際關係的維護。 靜默不等於孤立。如何在保持內在穩定的同時,建立有深度且不消耗能量的人際關係?本章探討瞭如何清晰、溫和地設立個人邊界,以及如何進行“高質量的傾聽”,真正的傾聽是給予他人存在的空間,也是對自己內在專注力的練習。 第十二章:意義的重塑:從“忙碌”到“目的”。 最終,內在平靜帶來的不是停滯,而是更有目的性的前進。我們探討如何將日常的工作和責任,重新定義為服務於更大目標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將“義務”轉化為“使命”的思維轉換,讓每一個行動都帶有清醒的意圖。 --- 結語:你早已擁有,隻是需要發現 《靜默之徑》是一張地圖,而非終點站。它不承諾消除生活中的所有挑戰,但它承諾給予你穿越挑戰時所需的內在導航係統和堅實的船體。真正的智慧和喜樂,並非需要從外部世界攫取,而是從你已有的核心深處,靜靜地浮現齣來。拿起這本書,開始你的迴歸之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序 有愛的人 身處天堂

Part 1 樂於分享
不腐餘財
從死亡看透人生,激發善心
為人捨命的愛
分一點尾牙的陽光給他們吧
我想和貧窮的人分享快樂
杏林春暖
總要留一點給彆人
把握人生最後的行善機會

Part 2 智慧處世
認同纔有愛
加一點愛的調味料
我們都可以成為軟實力
顧及受贈者的尊嚴
為彆人的「方便」著想
接受愛心也是愛
愛狗,更要愛人
難忘的婚禮
缺少愛的客氣
高調行善?
四個歐巴桑與四個博士
遠離試探

Part 3 真心關懷
陪伴就是一種愛
當彆人的垃圾桶
體諒的心讓人喜樂
有你真好
常替彆人想
你知道他們要什麼嗎?
讓職場多點愛
拜個年,釋前嫌
用柔軟心開車
想辦法讓周遭的人快樂
用點心,愛的感覺就齣來瞭
來照張相吧

Part 4 實行公義
一傢六個醫生
烤熟的公雞會啼叫
有愛纔能不貪汙、不怕死
樵夫的長刀
今天是雙喜臨門
在愛的國度裏我們不落跑
愛的管教
隨病人的病痛而病痛的良醫
無子西瓜基金會
公益慈善機構要有公信力

Part 5 全然信靠
當積財寶在天上
加利利海與死海
天國經濟學
感恩讓人謙卑
謝謝您這麼關心我
永不止息的愛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瞭
行善不可喪誌
愛使公平變得更美
有愛纔是天國的法則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建(火宣)兄和他的太太蘇法昭是長文結交逾五十年極為敬愛的朋友。

  建(火宣)兄集結五十多篇洗鍊大作,與長文分享《在愛中的喜樂》,本來長文也沒有多想,就直接依著齣版社的建議,一篇接著一篇拜讀下去,直到日本發生大地震,讓長文有瞭更多的感觸體會。

  3月11日下午東日本大地震,我們透過即時新聞報導,目睹瞭日本東北地區先後遭遇九級強震、海嘯及核電廠事故的三閤一災難,造成嚴重災情,當海水瞬間淹沒仙颱市,那一幕幕隻能用怵目驚心形容。

  迴想921地震時,日本朋友透過日本赤十字社捐助約颱幣9.4億元,占紅十字會國際聯閤會捐款給颱灣的80%以上,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派齣援救團隊的國傢。在我們遇到災難時,日本朋友毫不猶豫的伸齣瞭溫暖的雙手。

  這次,為瞭幫助日本311地震盡速度過不幸,紅十字會與多傢媒體在3月18日舉辦瞭「相信希望」募款晚會,創下單場募款晚會達新颱幣7.8億元的承諾捐款,而募款總數迄今已超過18億。所有人的心是一緻的,政府、企業、媒體界、演藝人員、誌工等,都想要在這個時間點,為深受地震、海嘯、輻射等多重苦難的日本朋友做些什麼。

  在此次事件中,「五十位福島核電廠員工」誌願死守核電廠區抗核,所錶現齣的對自己職務的責任感,更猶如一座棲身在黑夜的燈塔,為迷航的人們,指引瞭方嚮。這種「大我」與「小我」的連結關係,林覺民在〈與妻訣彆書〉中的一段話,是講得最透澈淋灕的:「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一百年前,林覺民的那一代年輕人,以生命為代價,去追求「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夢想;「為天下人謀永福」,就是心中最大的財富,即使付齣生命的代價,亦在所不惜!

  今日此時,我們的夢想雖不再那樣沉重,但,若大傢在逐一己之夢的同時,也不忘對身邊其他需要關心的人、事,付齣關懷,並幫助其他可能力量較小的弱勢者,也能「愛其所愛」,讓林覺民的精神,也在這一代人的逐夢過程中彰顯,長文相信,當大傢擁有這樣的心情,人類社會的未來,一定會更璀璨而幸福。

  拜讀建(火宣)兄集結成冊的《在愛中的喜樂》,就像在玩「颳颳卡」一樣,「與」、「同」是隱藏在字裏行間的兩個字。「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正等著我們去仔細品味、互勉實踐!看瞭這本書,讓長文感動不已,也要感謝建(火宣)兄嫂與讀者分享他們對「愛」的看法和實踐。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陳長文
序於2011年6月


有愛的人 身處天堂

  讀幼稚園小班的兒子問爸爸,什麼時候去看爺爺,他好想爺爺。正說話時,爺爺打電話來問,怎麼還不帶孫子來看他,想死孫子瞭。每次祖孫相見,孫子總是飛快的跑嚮爺爺,爺爺一把將孫子抱起來,這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祖孫彼此相愛,使他們可以享受在愛中的喜樂。

  祖孫如此,夫妻、傢人、朋友,以緻整個社會及人類,不都是如此嗎?失去瞭愛,我們就不能做什麼偉大的事。《聖經》上保羅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瞭鳴的鑼、響的鈸一般。」保羅又說:「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保羅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或擁有全世界的財富和知識,如果你心中沒有愛,你就算不瞭什麼。

  我很高興能寫《在愛中的喜樂》這本書,根據我的人生經驗,以及所見所聞在彆人身上發生的事,清清楚楚的可以證明,保羅講的話一點都不錯。如果沒有愛,我們看似擁有許多,但都會變成不值一提,想必也有不少人有這種經驗。

  柯林頓總統的女兒雀兒喜結婚時,要先生立下不搞外遇的保證書,否則要賠償美金一億元。這樣的保證有用嗎?丈夫搞外遇,又拒絕賠款,打官司嗎?即使先生不搞外遇,但是根本就不愛你瞭,維持這樣的婚姻,妳會快樂嗎?

  愛是什麼?似乎很抽象,但實際上具體的不得瞭。你請窮人吃飯,但是心不甘情不願,那就不是愛。不知道的人可能說你是很有愛心的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不是的,你也不可能在請窮人吃飯的事上,享受到一點點「在愛中的喜樂」。

  921大地震,幾秒鍾就天人永隔,朋友的孩子死瞭,這時我們幾乎想不齣任何方法,能幫助這位傷心欲絕的朋友,這時說任何安慰的話,可能都是多餘的,但是如果我們能一直守在他的身邊,即使默默的陪他哭一場,都是莫大的安慰。陪著他,是愛,不花一毛錢。愛的大小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是看你的心。所以我們纔經常用心的形狀來代錶愛。這個代錶愛的圖案,已被收錄到大辭典,成為一個通用的文字瞭。

  日本大地震的災難震撼世界,颱灣人民捐款已近新颱幣50億元,世界第一名,但不要忘記日本曾侵略中國,殖民颱灣,傷害幾韆萬人。四川大地震,颱灣人民捐款也排名世界第一,但不要忘瞭大陸仍有許多飛彈對著颱灣。颱灣人民可以放下這些,以行動錶現瞭颱灣人民高度的愛心,這真是瞭不起的,這是最值得我們驕傲的,我深以身為颱灣人為榮。

  有次中國小姐選美會,大會標語說:「心中有愛就是美」。隻要心中有愛,不管你五官身材如何,你都是美麗的人。大傢都想進天堂,天堂是一個好得無比,好到難以用言詞形容的地方,到哪裏找天堂?隻要我們天天都將愛帶在身邊,天堂就天天跟著你瞭。

  《聖經》上說:「愛不能隻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讓我們大傢共同勉勵,時時處處獻愛心,那我們都是最美麗的人,已身處天堂,正沐浴在愛的喜樂中。

  本書的完成要謝謝天下文化事業群的董事長高希均先生、發行人王力行女士的鼓勵,以及副總監吳佩穎先生、編輯潘慧(女閑)小姐的細心編排,陳長文大律師為文推薦、內人蘇法昭女士提供寶貴意見,當然更要感謝包歸雁小姐費心費力的整理文稿及圖片。

  求神賜福各位讀者及你們全傢的人
  平安喜樂

王建(火宣)序於士林外雙溪
2011年6月

圖書試讀

我想和貧窮的人分享快樂
在一次兩岸三地企業領袖高峰會議上,我有機會作一短講。有許多赫赫有名的企業傢在場。短講時,我特彆提醒大傢:「兩岸三地的華人企業傢中,有許多大企業傢,但偉大的企業傢卻不多。」

經營企業有道,賺瞭很多錢,纍積瞭大量的財富,是為大企業傢。但是他們不知道怎樣花錢,所以稱不上是偉大的企業傢。美國股神巴菲特及微軟的比爾‧蓋茲,每年的慈善捐款都以美元億為單位,日前兩人又發起「贈與誓言」活動,呼籲全美身傢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承諾在有生之年或死後至少捐齣一半的財富做慈善。巴菲特承諾捐齣99%的財産,地産及營建大亨布洛德承諾捐齣75%的財富,比爾‧蓋茲早已捐齣百億美元作公益慈善之用。這些人會賺錢,也會用錢,所以是偉大的企業傢。

颱灣從前有位上市公司的大老闆,對我抱怨:「王部長,遺産稅率太高瞭,妨害投資意願。」我半開玩笑說:「繳遺産稅時,你已上天瞭,怎麼還會影響投資意願呢?」大老闆說:「你難道不知道,我們都希望多賺點錢留給孩子嗎?」這位大老闆,不但觀念偉大,行動也偉大,他因掏空公司被判刑,逃到國外去瞭。

有位白手起傢的企業傢,公司已上市,他送瞭一本迴憶錄給我,讓我瞭解到他的確是一位剋勤剋儉、努力奮發以緻成功的企業傢,成功的經驗值得大傢參考。我跟他說:「你的迴憶錄寫得很好,可惜隻寫瞭一半。」他說:「寫完瞭,已寫到退休,把企業交給孩子瞭。」我說:「你隻寫瞭如何賺錢的經驗,還沒有寫如何用那些錢。」他聽懂瞭我的言外之意,笑著說:「有啦,有在做啦!」

在監察院的一次主管培訓班上,有幸與王品企業的老闆戴勝益先生見麵,他說,他將公司股權的10%保留給自己及太太,二個孩子各5%,其餘的80%(市值約30億元)捐齣來;其中50%成立慈善基金會,另外30%信託給員工作為福利。戴先生這種分配財富的方式,我很贊同,因為符閤人性,自己還年輕,當然要留點生活本錢,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分一點給他們,也閤乎親情。我希望在颱灣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好的範例,以颱灣人民的愛心,我們相信偉大的企業傢在颱灣將會源源不斷的齣現。

石油大王卡內基的名言:「帶著钜額財富而死,是一種恥辱。」大量的財富留給孩子,對孩子常是有損無益,許多企業傢的子女為爭奪遺産對簿公堂,惡形惡狀,貽笑大方。海峽對岸創辦廈門大學的陳嘉庚先生,一生財富全部捐獻為教育之用,目前在廈門有集美學苑,內有小學、中學、專科等各種學校,培育瞭成韆上萬的人纔。他有十四、五位子女,但一毛錢都沒有留給孩子,他的名言是錢留給子女,會使子女「智者喪誌,愚者益愚」,陳先生是近代華人中偉大企業傢的先進。

我們的財富願不願意捐齣來,照顧需要幫助的人,作更有意義的使用,常常隻是一念之間的事。人生在世都是寄居的,都是客旅,十分短暫,生有時,去有時,有天眼睛一閉,什麼都不是你的瞭。上蒼讓你這麼好命,企業成功,財富滿滿,應該將你的福氣與貧窮的人分享。比爾蓋茲曾在奧斯陸一次公開的討論會上,呼籲富人捐款時說:「我想和貧窮的人一起分享我的快樂。」希望颱灣的大企業傢都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傢」,與他人分享你們的快樂。
***
來照張相吧
日前整理幾十年來所纍積的舊相片,一本本堆在地上,足足有十幾堆,勾起瞭許多迴憶,不勝唏噓。許多相片幾乎塵封在那裏,多少年也難得翻一次,最近決定要作清理,大概保留瞭十分之一,其餘全數當垃圾處理掉。由於保留瞭少數精華,反有機會仔細欣賞。

這裏麵有一本是我與蘇老師訂婚、結婚的相本,那時因為經濟睏窘,辦場婚禮,所費不貲,沒有餘力去拍幾張像樣的結婚照,隻能請擅長攝影的同學意思一番。相片都是小張黑白照,沒有一張是彩色的。唯一有一張大張的黑白結婚照,後來同學幫我們塗上顔色,好像在相片上擦粉、塗口紅一樣。現在迴想,多少有些遺憾,如果能有多幾張彩色的照片,該有多好。這種遺憾有時是無法彌補的,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當時的情景!

小時候傢裏更窮,肚子都快填不飽,沒看過照像機,也沒錢拍照。所以我不知道小時候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爸爸和媽媽結婚時是什麼模樣,因為都沒有留念的相片。

國民政府撤退到廣州時,因為學校用粵語上課,我們聽不懂,就不上學在外麵遊蕩。有天,有人說當天是兒童節,在我們遊蕩嬉戲的地方有個照相館,兒童可以免費照相,我也進去照瞭一張大頭照。這是我畢生第一張大照,因為在外麵玩,全身髒兮兮的,樣子實在不太好看。可是這張相片是我的寶貝,那時我大概九歲。九歲以前,我長的是什麼樣子,就「莫哉樣」瞭!

這樣的經驗,讓我常常想為彆人,尤其是窮睏地方的人照相,並送給他們留念。也許這張相片,會成為他們一生珍藏的寶貝。在中國大陸,我常有機會拜訪一些偏遠地區的窮睏人傢,常替他們照相,有時邀請他們全傢來張閤照,洗好送給他們。無法當麵交給他們時,就請負責接待的人轉送。訪問鄉村小學,孩子們都十分活潑可愛,他們會睜著大眼睛看你,拍照時,有些還會扮鬼臉、搶鏡頭。相片洗好,交給校長分送給孩子。校長說太有意義瞭,他很誠實的告訴我,像他們這樣偏遠鄉下,孩子們照相的機會確實很少很少。

我要為他們留下珍貴的童年身影,我要為他們留下全傢福,有天他們成傢立業瞭,可以給孩子看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模樣。照幾張相片能花多少錢呢?對我們來說,這點花費幾乎沒感覺,但是對窮睏的人來說,意義可就大瞭。這些珍貴的紀錄,可能是韆金都買不到的。我不希望他們有像我一樣的遺憾,所以我要努力的為他們照張相。我也鼓勵彆人這麼做。

很多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遇到很欣賞的名人,多希望有人替你拍張照留念,因為身上可能沒帶相機,即使有相機,突然要求閤影,也不如彆人隨手拍來得自然。遇到這種場閤,我都會主動提齣來張閤影。曉得彆人的期望,為其完成,這就是一種愛的錶現,有愛當然大傢都高興。
人生在世,每個時刻,每一個小地方,都能替彆人設想,時時感受彆人的需要,隻要做得到的,都盡量去滿足人傢,這就是很寬廣的愛。為彆人照張相,開始獻齣我們的愛心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常常覺得,好像生活缺瞭點什麼,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粹的快樂。每天忙忙碌碌,卻又好像找不到那種踏實的幸福感。《在愛中的喜樂》這個書名,簡直就像一束光,照進瞭我有些迷茫的心裏。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愛情,而是能更廣泛地探討“愛”的多種形式,比如傢人之間的關懷,朋友間的扶持,甚至是對於大自然、對於生命的熱愛。而“喜樂”,我理解的也不是那種短暫的興奮,而是一種持久的,內心深處的平和與滿足。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如何經營人際關係,如何發現生活中小確幸的啓發。也許,它會分享一些作者自身的經曆,或者是一些她觀察到的,關於普通人在愛與被愛中找到幸福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本書會如何描繪齣那些點點滴滴的愛,最終匯聚成生命中那份最動人的喜樂。

评分

哇,看到《在愛中的喜樂》這本書名,就覺得好暖好療愈喔!最近生活節奏真的很快,感覺心都快要被工作和生活瑣事填滿瞭,偶爾停下來,能讀到一本關於“愛”與“喜樂”的書,實在是很奢侈的享受。我個人對那種能夠觸動心靈、讓人重新找迴生活溫度的故事特彆有感覺,所以看到這個書名,心裏就湧現齣好多期待。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而更像是那種細水長流,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展現齣愛是如何滋養我們,讓我們體會到內在的喜悅。也許會有一些關於親情、友情,甚至是與自己相處的篇章,透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在平凡日子裏閃閃發光的幸福瞬間。我特彆喜歡那種能夠引發共鳴的文字,讀完後會讓人覺得,“對,就是這樣!”然後會不自覺地微笑起來,感覺內心被溫柔地擁抱瞭。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這樣的感受,讓我能從裏麵汲取到繼續前進的力量,即使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能保有那份純粹的喜樂。

评分

一看到《在愛中的喜樂》這個書名,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咖啡香,然後,捧著一本書,臉上不自覺地掛著滿足的微笑。我一直相信,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不經意的瞬間裏,而“愛”和“喜樂”,恰恰是點亮這些瞬間最重要的元素。這本書名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很溫柔的、很療愈的力量。我猜想,它可能會講述一些關於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故事,也許是親人之間的守候,也許是朋友間的相知,又或者是伴侶間的默契。這些“愛”,不一定驚天動地,但一定能夠溫暖人心。而“喜樂”,則是在這些愛的滋養下,自然而然地流淌齣來的一種狀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去發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在愛中的喜樂”,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積極、更樂觀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並且,將這份美好的感受傳遞給身邊的人。

评分

《在愛中的喜樂》,這個名字一聽就讓人心生嚮往!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太大瞭,感覺每天都在追趕,有時候甚至忘瞭為什麼要這麼忙碌。所以我特彆渴望能讀到一些能讓人放鬆下來,找迴初心,重新感受生活美好的書。《在愛中的喜樂》聽起來就是這樣一本有溫度的書。我猜測,它可能不是那種硬道理式的說教,而是通過一些動人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充滿智慧的觀察,來告訴我們,愛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喜樂又可以如此觸手可及。也許裏麵會有一些關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細膩描繪,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隻要用心去感受,去付齣,就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我真的很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讓自己會心一笑的片段,或者是一些能夠打動我內心深處的東西,然後,將這份“在愛中的喜樂”帶入我的生活,讓我不再那麼焦慮,而是能更從容、更快樂地去麵對一切。

评分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喜樂,不是靠外在的物質堆砌,而是一種由內而發的平和與滿足。看到《在愛中的喜樂》這個書名,我立刻就聯想到瞭這種感覺。我很好奇,作者會用怎樣的方式來詮釋“愛”呢?是浪漫的愛情,還是更廣義的,關於親人、朋友,甚至是對生活的熱愛?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喜悅。我個人比較偏愛那種帶有哲思但又不失溫度的作品,不希望它太過說教,而是能通過故事,引導我去思考,去體會。或許,這本書會探討一些關於人生選擇、關於放下執念,關於如何與自己和解的議題,最終導嚮一種更深刻的喜樂。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治愈心靈的良方,讓我能夠更好地去愛自己,去愛身邊的人,然後,讓這份愛成為我生命中源源不斷的喜樂之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