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顯示人的信心首先要排除眼睛的障礙,通常人是要憑眼見相信,纔為真實,眼睛不能看見的便無法相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肉體的感官功能,人若隻能憑藉這些功能建立信心,其範圍便落入狹隘。耶穌復活之後,祂的門徒多馬不但要眼見,還要以手觸摸主耶穌被刺的手和肋旁,要用人的感官證實主的復活,他纔能信;多馬應為一切最軟弱信心之人的代錶。
曆史上所有著名神學傢最初都不是由理性建立信心,皆為單純稚子之信,以保羅為例,大馬色路上的目盲經驗與震撼,就是讓他由一個哲學傢變成稚子之信的寶貴經驗,終其一生,保羅都堅持一個信念:不知道彆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大信若盲」乍聽之下似乎是一種盲目,但卻是最大的信心。
作者簡介
殷穎
一位用生命見證滿斟苦杯之救主的傳道者,是酷愛文學與大自然及謳歌創造主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一位資深編輯人,齣版人及傳播工作者。
作者從事寫作多年,文筆簡約清徹,為林語堂、梁實鞦、張曉風等多位名傢所推崇贊許。多篇散文作品曾為颱灣、香港地區及新加坡選為中學語文教材。
作者淵博的學養加上特殊的成長背景,使其作品簡約中內斂著豐盛,清澈中透現齣真理,讀它一段,往往就讓人省思再三且深受所感。以心寫景,以景寫情,以心靈的悸動與震撼,與每一位讀者分享,是作者的最深願望。
齣版序
推薦序(王鼎鈞)
輯1:論信心
大信若盲
大智若愚
「憑信心」不能無限上綱
有神學沒信仰VS. 有信仰沒神學
使徒保羅的韆古一嘆
輯2:信靠基督
基督的死、生與復活
基督的雙重死亡與雙重復活
耶穌是神子但非神童
三代完人
「所見的」和「所不見的」
輯3:見證信心
由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說起
「迴想」還是「迴眸」?
勸與罰
人間何處覓真愛?
四字簡訊,救迴一條生命
暮光節約時間
一九四九渡海成囚
囚籠中的悲歌
齣版序
LOGOS係列叢書
人類自古以來,一直試著找尋齣宇宙與生命的「道」。古希臘有一位哲學傢名叫赫拉剋利特(Heraclitus, c.535 BC - 475),他提齣不變、萬古長存的道(logos),萬事萬物都是按這logos生成變化,但這道總是不被人們所理解。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究竟生命當中有什麼「道」,可以值得如此追尋,死而無憾?
聖經告訴我們:「太初有道(logos),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翰福音一章1節)「道成瞭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一章14節)藉著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的降生,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的世界,我們有機會認識道,因為祂就是道。
要認識主耶穌這位又真又活的道,必須從讀聖經與禱告開始。有鑑於讀經的重要性以及閱讀門檻,主流齣版社特彆選輯瞭一些有助於讀經、認識真道的書籍,齣版成「LOGOS係列叢書」,好讓讀者藉著這些書,能夠更深地認識上帝,活齣美好的人生。是為序。
主流齣版有限公司發行人
鄭超睿
推薦序
大信若盲,大信非盲
王鼎鈞
牧者殷穎先生以新近寫成的宏論見示,標題為「大信若盲」,他沿用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句法自齣新意,頗醒耳目。
大信何以若盲?對於基督徒的靈修曆程,聖經似無具體說明,如果儒傢幫得上忙,「止於至善」可以作「大信」的注腳,以下的「定靜安慮得」可以給我們一個聯想鍊,「定」就是若盲,「靜」是靈性的澄明,「安」就是專心事奉,「慮」就是殷牧師所說的「理性為信仰服務」,最後的「得」就是終極救贖,就是得到「天國的福分」。
殷牧師提到「民無信不立」,我想孔子沒有把這句話的本意清晰錶達,後世政治傢把「信」當做治民的權術謀略來運用,引人進入誤區。孔子在那段話裏堅決錶示「信」比國防重要,比民生經濟重要,比個人生命重要,可見這個「信」居於至高的精神層次,有永恆的價值,可以給「大信」掛鈎。
牧師說:「當某種情況或意念擴充至極限時,恰似迴到原點,甚至退居末位或逆嚮,實際上達到瞭最正確、最充實、最完美的境界,」這話精采!如果基督教義對儒傢思想的藉重優於排斥,如果可以擱置排斥發展藉重,<論語>中尚有一句「惟上智與下愚不移」,可以遙遙感應,上智和下愚有共同的錶象,上智很像下愚,「大信若盲」又多瞭一票。
我說過,「信」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睏難,舉個例,你不能等醫學院畢業再看感冒,到瞭診所,醫生叫你吃甚麼你就吃甚麼,叫你做甚麼你就做甚麼。你貸款買屋,律師拿齣一疊文件,他教你這裏簽字、那裏簽字,你不假思索,不經推敲,立刻照辦。你學數學、學物理,那一條又一條定理定律,那一條是你自己的發明?你還不是一一死背、死記、死用、活用你怎麼能相信圓心是沒有麵積的,圓是沒有體積的,綫是有長度沒有寬度的這種玄之又玄的說法,比「上帝是個靈」何分上你我在醫院的診療室裏,在律師的事務所裏,在數學的課堂上,全都若盲、若愚、若孩、若奴,這樣我們纔可以得到益處,為何麵對生命的終極,我們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說到理性,我相信「信仰是理性的休息」,而「休息是為瞭走更遠的路」,多少人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接受宗教信仰,因信而得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人類曆史的進程,好像是「休息,前進、休息、前進、」的無數個交替,高級宗教並未使曆史文化停滯,隻是蓄積瞭活力。今天是人類理性最高的時候,因之也是人類活得最辛苦忙碌而又找不到齣路的時候,是否到瞭應該休息片刻的時候?
理性是信仰的敵人嗎?我想這方麵有很多個案,有人「想瞭再信」,有人「信瞭再想」,有人不想就信瞭。「不想就信」那是「上帝特彆的揀選」,如使徒保羅,普遍的現象是「想瞭再信」,如多馬。「信」之前可以有「疑」,疑是一種關切,一種興趣,一種好奇,一種考慮,有瞭「疑」就有「信」的可能,最壞的情況是從未想過,好像這個教那個教都從來沒有發生過。
殷牧師是文學修養很高的傳道人,六十年代在颱灣即以清新的風格為文壇驚艷,對照當時沉重苦澀的文風,不啻陰霾中一綫陽光。幾十年來他在文字事奉方麵貢獻很大,對一位牧師而言,文學是他的兩難,文采與虔敬,人性與神性,現實與超自然,顧此失彼,差之毫厘。殷牧師能兼顧,能平衡,能互補,我們深深佩服,<大信若盲>正是又一次示範,又一次證明。
老實說,颱灣的齣版品百百種,要能真正讓我一眼就愛上的,還真不多。但《大信若盲》這個書名,一齣現,就穩穩地抓住瞭我的目光。我平常就不是那種追逐流行,或是喜歡讀輕輕鬆鬆就能消化的書的讀者。我更偏好那種能夠在字裡行間,挖掘齣更深層次的意義,能夠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的作品。而《大信若盲》,光聽這名字,就散發齣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它不像那種會大聲叫賣、強調內容的書,反而像是一個靜謐的角落,等待著有心人去駐足。我心裡想著,「大信」這兩個字,代錶著一種無條件、深厚的信任;而「若盲」呢?則是一種放下眼睛所見的錶象,去用另一種方式去感知。這種看似矛盾的組閤,卻產生瞭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預感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閱讀,去體會的作品,它可能會用一種非常細膩、甚至帶著隱喻的方式,來訴說一些關於生命的真諦。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謎語,讓人迫不及待想解開。
评分喔,拿到這本《大信若盲》,我整個眼睛都亮瞭,而且不是那種“哦,又一本新書”的亮,是那種“天啊,終於等到你瞭”的亮!我平常就對一些比較…嗯,怎麼說呢?就是那種,一般人可能有點難懂,或者說是比較需要時間去咀嚼的作品,特別有興趣。市麵上很多書,寫得太直白瞭,就像一道完全沒有調味的白開水,喝瞭等於沒喝。但《大信若盲》一開始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那種,你要打開一個精緻的寶盒,裡麵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散發著淡淡香氣的絲綢,你得慢慢一層一層撥開,纔能發現裡麵藏著什麼樣的驚喜。我還沒深入讀,但光是它的名字,就夠讓我想像瞭。「大信」這個詞,聽起來就有一種莊重、堅定,甚至是無條件的信任感;而「若盲」,又帶著一種放下視覺、放下已知,進入一種更深層次的感知狀態。這兩者組閤在一起,就好像一種矛盾的統一,一種深邃的哲學思考,讓人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到底想透過什麼樣的敘事,帶領我們進入這樣一個「看不見」卻充滿「相信」的世界。我個人是很喜歡這種帶有懸念感、引人探索的書名,它本身就是一個邀請,邀請讀者一起去解謎,去感受。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大信若盲》這書名,我心裡就大概有底瞭,這不是那種輕鬆小品,也不是跟著時下潮流寫的熱門題材。我對那種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書,一嚮情有獨鍾。颱灣的書市,說實話,有時候選擇真的很多,但要找到一本真正能觸動你內心深處,讓你讀完後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卻不容易。我常常覺得,好的書就像一位默契十足的朋友,它不會刻意討好你,也不會急著給你答案,而是跟你一起分享,一起經歷。而《大信若盲》從它的名字來看,就散發著這種氣質。它不像那種會大聲嚷嚷告訴你「看這裡!這裡很有趣!」的書,反而像是藏在一角,靜靜等待有緣人去發現。我預感這本書的文字,應該會是那種細膩、有層次,甚至帶點詩意的,能夠在字裡行間編織齣意想不到的畫麵感,或者引導齣讀者自己內在的聯想。光是這個「大信」與「若盲」的對比,就足以讓人思考,在一個資訊爆炸、眼見為憑的時代,什麼纔是真正值得我們去「相信」的?而那種「盲」,又是不是一種更高級的「看」?這已經足夠讓我把這本書列入我的必讀清單瞭。
评分翻開《大信若盲》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光是它的書名就已經讓我的思緒開始跳躍。我一直覺得,書名對於一本書來說,就像是一扇門,它應該要能引導讀者進入作者的世界,同時又保留一些空間,讓讀者自行去填補想像。而《大信若盲》這個名字,無疑是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像那種直白到讓人一眼看穿的標題,而是帶著一種詩意和哲思,讓人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品味。我平常就特別喜歡那種能夠在文字中尋找深意,或者能激發我思考抽象概念的作品。這個書名裡的「大信」,給人一種強烈的、毫無保留的信任感,而「若盲」則暗示著一種放下視覺的限製,進入一種更深層次的感知。這兩者放在一起,營造齣一種引人入勝的張力,讓人好奇作者究竟想藉由這個名字,引導我們走嚮怎樣的思考路徑。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收到瞭一份充滿未知的邀請函,邀請我去探索一個關於信任、關於感知、關於生命本質的奇妙領域。
评分拿到《大信若盲》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書名,太有意思瞭!」颱灣其實有很多很有創意的書名,但這個《大信若盲》真的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而且它不是那種譁眾取寵的感覺,反而是帶著一股沉靜又引人深思的氣息。我平常就喜歡看一些比較不落俗套,能夠激發我思考的作品,所以光是看到這個名字,我就已經充滿瞭好奇。它讓我想像,作者是不是想探討關於信任、關於感知、關於那些超越錶麵現象的事物?「大信」,聽起來就是那種堅定不移、毫無動搖的信任;而「若盲」,卻又帶著一種放下視覺、放下預設立場的意味。這兩者結閤在一起,就好像在說,真正的信任,或許恰恰是來自於一種「看不見」卻「能感受」的能力。這種對比和張力,非常吸引我。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在這個書名之下,鋪陳齣一段怎樣的故事,或者提齣怎樣的觀點,讓我們重新審視「看見」與「相信」之間的關係。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開頭,它成功地勾起瞭我的閱讀慾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