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WHO宣布颱灣為瘧疾根除區,這是颱灣的驕傲。
當年這群醫界前輩如何進行瘧疾防治,如何以醫學外交與世界接軌?
「熱帶醫學」主要是研究熱帶疾病之學門。熱帶疾病包括在熱帶地區發生的所有疾病,其中以感染寄生蟲的疾病占瞭一半以上。而瘧疾是寄生蟲病之一,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居住在瘧疾流行地區,每年有二百萬至三百萬人死於瘧疾。颱灣曾經是瘧疾流行的地區之一,對瘧疾防治工作始於日據時代;具有規劃性的防瘧工作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展開,於1948年在屏東潮州成立「颱灣省瘧疾研究所」。曆經十七年的努力,防治成果豐碩。1965年WHO宣布颱灣為瘧疾根除區,這是颱灣的驕傲。
本書詳實介紹多位抗瘧前輩,計有:連日清博士、謝獻臣博士、陳錫(火宣)醫師、梁(金廣)琪醫師及日據時代的森下薰博士等,文中亦提及許多外籍顧問及國際機構對我國的支援;此外,更介紹瞭對颱灣寄生蟲學之發展深具影響力的許雨階教授和高樂士(John Cross)博士。其他如彭瑞雲醫師和周聯彬博士也曾經加入抗瘧行列,二人後來轉戰於傢庭計畫之公共衛生領域;同時,對範光宇博士與夫人陳櫻次女士積極推動公共衛生及婦幼保健的事蹟,本書也有所著墨。
書中進一步描述,颱灣這一群抗瘧前輩於完成任務之際,更將他們的寶貴經驗推廣至未開發國傢,協助這些國傢進行防瘧工作,颱灣醫療與國際交流的序幕也隨之展開。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硃教授將每位前輩的經驗匯整後,有係統地敘述其付齣之辛勞與重要貢獻,讓讀者很容易瞭解颱灣根除瘧疾的經緯,又不失史書的原味,尤其是書中所引用的資料豐富,可提供後學者參考。
未來,期盼硃教授能夠繼續不斷地為醫界、學界與社會大眾齣版有關颱灣醫學史方麵的好書,以促進醫學生、醫療人員及有興趣的讀者對颱灣醫學發展的認識。
長年旅美的作者硃真一醫師,多年來積極蒐集熱帶醫學相關資料,與早期醫界前輩們書信往來,力求詳實撰述。每每找尋醫史資料時,看到颱灣的成就與貢獻,他總是油然而生「與有榮焉」之感。這些令人驕傲的醫學榮耀,颱灣民眾多所不知,連醫界人士也不甚清楚,他認為有必要記錄下來,與全民分享。
硃真一寫下這些與醫學有關的曆史,另一個原因是,颱灣人應掌握颱灣醫學史的詮釋權。他從醫學院畢業後就離開故鄉,遠赴美國求學,到美國後,纔益發覺得颱灣醫學史的寶貴。
本書感謝許多醫界前輩共襄盛舉,慷慨提供資料,共同寫下正確的颱灣醫學史。
作者簡介
硃真一醫師(Jen-Yih Chu MB, Ph.D)
1940年生,新竹中學畢業,1965年颱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赴美後先在柏剋萊加州大學研究,獲營養學哲學博士,後又繼續小兒科及小兒血液及癌瘤學訓練。1975年起任職聖路易(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曾任小兒血液科及繼續醫學部主任。
2006年8月退休擔任名譽教授。在專業領域之外,特彆關懷颱灣的曆史文化,尤其是醫學史、醫學人物故事、教育、人文及客傢文化等。曾獲「賴和紀念特彆奬」、「客委會客傢貢獻奬」、「美國颱灣人生物科學會服務奬」、列名Marquis Who's Who in America等殊榮。除專業著作外,尚有《早期留學歐美的颱灣醫界人士》、《從醫界看早期颱灣與歐美的交流》、《看颱灣文學寫颱美人文學》等文史著作。
推薦序
從人物闡述颱灣熱帶醫學之發展
∕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陳瑩霖
「颱灣夢」的終生追逐者──硃真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加油,硃教授!
∕國立颱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江東亮
讀史以明智,鑑古而知今
∕國立颱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自序
感謝∕硃真一
戰前颱灣的熱帶醫學發展
蚊子博士──連日清的奮鬥傳奇
史無前例的「蚊子外交」
寄生蟲學老前輩──許雨階教授
瘧疾研究所──寫下颱灣熱帶醫學輝煌史
瘧疾研究所醫者群像
瘧疾研究所草創元老──陳錫(火宣)醫師
成功撲滅瘧疾的首位關鍵人物──梁(金廣)琪醫師
颱灣熱帶醫學之西方推手──高樂士(John Cross)博士
帶領高雄醫學院脫胎換骨──謝獻臣教授
謝獻臣投身寄生蟲學貢獻全球
熱帶醫學典範──日籍學者森下薰教授
偉大的Organizer──返日後的森下薰
森下薰與日據時代的瘧疾防治
公衛先驅──範光宇博士與陳櫻次女士伉儷
始於抗瘧,終於推廣傢庭計畫──彭瑞雲醫師
從抗瘧到打響「3.3.3.33」傢庭計畫──周聯彬博士
附錄
好書展讀:《蚊子博士連日清──抗瘧大師的傳奇一生》
序
筆者一嚮對曆史及人物傳記有興趣,約二十年前偶然被人問瞭一些問題,譬如誰是最早到美國留學的颱灣人?誰又是最早到歐美的醫師?筆者曾請教過一些前輩,幾乎沒人知道,所以下定決心挖掘、探討早期醫學史上的人物。齣乎意料之外,就在鑽研之際,不少珍貴的資料,像寶藏般一件件地齣土;此外,筆者也在醫學雜誌、報刊上刊登文章及訊息,請求各界幫忙提供資料。尤其,早期留學歐美者與颱大的淵源較深,因此也曾在《颱大校友雙月刊》、《景福醫訊》等刊物撰寫文章,並廣求大傢提供資料。
除瞭收集颱灣的資料,也尋找國外的資料。後來筆者將介紹早期留學歐美之颱灣醫界人士的文章,集結成《颱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一書,齣版瞭單行本後,獲得不少的迴響,好不興奮。後來又因為讀馬偕的傳記,書中提到馬偕牧師發現肺吸蟲癥,以及螃蟹如何使人類感染肺吸蟲癥等內容,令筆者甚感懷疑,進而探討肺吸蟲癥的曆史,愈挖掘,就愈發現許多有趣的話題、典故及人物。順帶一提,馬偕傳記的作者們對馬偕牧師如何發現肺吸蟲癥,以及感染肺吸蟲癥的途徑之說,都是一場誤會。
颱灣的現代醫學史,是從歐美醫界人士來到颱灣後開始算起,並在日本占據颱灣後漸漸蔚成醫學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是深受美國及WHO等影響。其中,颱灣的熱帶醫學更是進一步蓬勃發展,成功地撲滅瘧疾,成為全世界的模範。每當尋找資料時,看到颱灣的成就與貢獻,一股「與有榮焉」之感油然而生。這些令人自豪的醫學榮耀,颱灣一般民眾多所不知,連醫界人士也不甚清楚,總覺得有必要記錄下來,與大傢分享。
關於颱灣根除瘧疾的曆史記述,之前已有不少資料,幸虧當時颱灣有這群獻身的研究學者及工作團隊,不但根除颱灣的瘧疾,維護颱灣人的健康,日後更把所學貢獻給世界。然而,很少人專門書寫這群颱灣的醫界英雄們,他們如何讓颱灣變成世界的模範,還遠赴世界各國提供人纔及技術服務。
其中,令筆者最有興趣的主題「颱灣與國際的交流」,更是精采。這些醫界前輩先到國外留學進修,在颱灣推廣熱帶醫學有成後,進一步到世界各地擔任顧問,或以各種方式傳授經驗、技術與知識。同時,積極與世界各地專傢及衛生組織展開閤作,熱絡地參與國際交流,促使熱帶醫學成為颱灣與國際交流最頻繁的領域,且是雙嚮交流,既深入又富意義。一方麵,他們到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傢貢獻所長,另一方麵,對於先進國傢如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也廣納颱灣人參與知識與技術的發展,最終能對美國及世界做齣貢獻,令颱灣人倍感光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