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針對標準病人訓練養成的完整指導手冊
誰應該讀這本書?
標準化病人的指導者或訓練者
OSCE教案撰寫者
標準化病人
OSCE考試規劃者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在世界各國都廣泛的運用於醫學教育。這種測驗主要的目的是為瞭那些還沒有執照的醫、護人員而設置。在教育訓練或測驗時必須要有一定標準相同的病人或場景纔能使不同成員都可接受到相同的檢測,如果要把這種測驗正式運用在檢測臨床能力的時候,那麼每一次要檢測的題目都應該要一樣,因而發展齣所謂的標準化病人。標準化病人的養成除瞭本身要有興趣之外,更要瞭解標準化病人的責任,在 OSCE錶演題目時因為考試時間冗長,可能一天有非常多場次,所以錶演的正確性、一緻性更是考試中公平、公正的主要因素。標準化病人養成中指導者更是重要,由誰來擔任指導者也是一個標準化病人能擔當正確的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稱職的標化病人指導,訓練者纔能使得標準化病人的訓練能夠精確,標準化病人的錶演一定要有正確性、一緻性纔能使得這種測驗是有意義。
因此,本書敦請本院相關的專傢編輯這本『標準化病人的訓練及養成指引』,內容含蓋三大主軸,分彆為「標準化病人訓練者」、「標準化病人的訓練與演練」與「標準化病人的演齣品質確認」三部分。依據各主軸的精髓深入闡述:標準化病人指導者應具備的教導與導演技巧、標準化病人的訓練及錶演技巧、標準化病人試演的正確性與一緻性確認…等重要準備指引。希望不隻標準化病人對OSCE考試能有更深的認識,也希望對於教育訓練標準化病人的課程安排者有所助益。
主編 李石增
民國100年1月
作者簡介
李石增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林口長庚醫院教學部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係主任
第一部分 標準化病人訓練者
Chapter 1 指導標準化病人的藝術與概念 3
成功的標準化病人訓練者應經驗過三種角色 4
想像醫病世界的共同創造者 5
在規定範圍內的即興創作架構 6
標準化病人教練工作的多樣性 7
強化導演的專業能力 8
分析及找尋適閤的標準化病人 9
標準化病人及標準化病人訓練者所需的技巧 10
標準化病人訓練者所需的技巧 11
Chapter 2 標準化病人訓練者需學習醫師的臨床基本技巧 13
病史詢問 14
理學檢查 16
如何學習獲得一些正確理學檢查技巧的方法 17
如何精熟理學檢查中的所有錶演 18
醫病互動及溝通技巧 19
醫學生常使用的開放性問題 20
當醫學生詢問比較復雜的問題時 20
Chapter 3 瞭解標準化病人如何模仿病人 25
Chapter 4 標準化病人演齣訓練者的導演技巧 41
標準化病人訓練者與標準化病人的關係 42
如何協助標準化病人的演齣 44
第二部分 標準化病人的訓練
Chapter 5 訓練標準化病人的原則 51
第一階段:標準化病人基本課程訓練 52
第二階段:分組演練、瞭解及熟悉使用評分錶 53
第三階段:模擬、試演:範例劇本的模擬
(三閤一訓練)及單一考題的試演 53
Chapter 6 如何找到閤適的標準化病人 57
一、挑選標準化病人的基本原則 58
二、招募標準化病人的來源 61
三、如何進行招募 62
四、麵試的原則 63
Chapter 7 瞭解OSCE演齣個案 67
第一部分:角色扮演模擬前的共識 68
第二部分:角色扮演模擬的小組討論 72
第三部分:角色扮演實際演練 76
第四部分:模擬演練後的小組檢討 78
Chapter 8 瞭解及學習使用評分錶或查核錶 79
標準化病人的角色設定 82
標準化病人的指導說明(劇本) 83
標準化病人對考生評分錶 86
標準化病人查核錶 89
考生評分錶 94
Chapter 9 三閤一訓練:試演、評分、迴饋 99
三閤一訓練之重點:試演、評分、迴饋 100
三閤一訓練之目標 102
三閤一訓練之訓練活動 103
第三部分: 標準化病人實際試演
Chapter 10 標準化病人初次試演:
“訓練式,單一考題試演” 109
前言 110
訓練式單一考題試演流程 111
Chapter 11 標準化病人最後試演:
“模擬考試,多站試演” 121
前言 122
模擬考試,多站試演的精神 123
如何增加標準化病人的錶演及評分正確性 133
Chapter 12 確認標準化病人演齣的正確性與一緻性
之臨床經驗 137
評估標準化病人錶演的正確性 138
評估標準化病人錶演的一緻性 140
Chapter 13 標準化病人演齣品質的分析確認 145
前言 146
標準化病人演齣正確性(Accuracy) 的查核 149
標準化病人錶演之正確性(Accuracy)
統計分析示範 159
標準化病人演齣一緻性∕信度
(Consistency/Reliability) 的檢測 165
序
標準化病人的養成主要是為瞭要訓練醫學生成為一名稱職的醫師。標準化病人是必須非常專業的。在醫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除瞭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外與病人的互動也是必須的。但是,沒有醫師執照的醫學生在沒有正確的訓練下,若直接接觸病人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甚至醫療糾紛。以往,這種學習多是經由見習或實習中直接與病人互動而來。經過觀察主治醫師與病人間的互動或是由直接的互動中練習而獲得經驗,這種方式往往造成病人對實習、見習醫師的不信任,而造成對醫病關係的緊張。為瞭訓練醫學生在取得醫師執照前運用標準化病人來模擬某些疾病,來訓練醫學生是一種必要的方法。教育訓練醫學生時,運用標準化病人可以避免醫學生用錯誤嘗試的方法來獲得經驗。而運用這種教育訓練在許多國傢已將這種方法設為取得醫師執照考試的一部分,就教育訓練的角度來看標準化病人或許並沒有那麼嚴肅,但是一旦這種考試是決定是否能通過測驗取得醫師執照,那麼標準化病人的公平性、公正性就非常重要瞭。國內各大醫學院、醫學中心近年來因為推動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對於標準化病人有著大量的需求,但對於如何指導訓練標準化病人卻沒有一種有係統的作法。所以,如何成為標準化病人的指導者各地作法不一,經過訓練的標準化病人如何正確的錶演、如何檢測標準化病人的演齣是否正確一緻性,且品質如何確定,場次如何安排也沒有書籍可以參考。這些年來我們舉辦瞭相當多場的標準化病人訓練營,也有許多有經驗的標準化病人的指導者,透過他們將這些經驗作法與檢測方法整理齣來,希望能為颱灣標準化病人指導者的養成及標準化病人的訓練貢獻一些力量。
主編 李石增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林口長庚醫院教學部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係主任
民國100年1月
這本書的名字給我一種很強的“實用性”感受,我期待書中能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應用於實踐的“乾貨”。我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大量SP訓練的案例分析,涵蓋不同專業領域,比如內科、外科、婦産科、兒科等等。每個案例分析是否會詳細介紹: * **模擬場景的設定**:包括病人身份、主訴、病史、體徵、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模擬細節。 * **SP的角色扮演要點**:例如,在疼痛模擬中,如何準確描述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誘發和緩解因素;在情緒模擬中,如何錶現齣焦慮、恐懼、沮喪等情緒。 * **醫學生在模擬中的錶現**:包括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 **SP的反饋內容**:SP是如何針對醫學生的錶現,給齣具體、有針對性的反饋建議的。 我希望這些案例能夠生動形象,讓讀者能夠從中學習到SP的實操技巧,並且能夠舉一反三,應用到自己的訓練和實踐中。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SP扮演不同年齡、性彆、社會背景角色的經驗分享,那就更好瞭,這會極大地拓展SP的模擬範圍,也更能讓醫學生接觸到更廣泛的臨床情況。
评分我對這本書可能涉及到的SP培訓內容感到非常好奇,特彆是那些關於如何模擬疾病癥狀的部分。我知道,每一種疾病都有其獨特的錶現,從細微的皮膚變化到復雜的生理反應,都需要SP能夠準確地捕捉和傳達。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套詳細的癥狀模擬指南,例如,對於某個特定疾病,SP應該如何錶現齣特定的疼痛程度、頻率和性質?疼痛的描述往往是主觀的,這本書是否會引導SP學會用標準化、客觀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以便醫學生能夠更準確地進行評估? 此外,我也很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強調SP在醫患溝通中的作用的。醫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診斷疾病,更需要學會如何與病人建立信任,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及如何展現人文關懷。SP在模擬溝通過程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僅僅被動地迴應醫學生的問題,還是應該主動地引導對話,設置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來考驗醫學生的溝通技巧?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溝通場景的範例,例如,如何處理情緒激動、焦慮不安或固執的病人?SP應該如何迴應醫學生的問診、體檢和解釋診斷?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實用的溝通策略和技巧,幫助SP更好地發揮其在醫學教育中的獨特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養成”二字,讓我聯想到SP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的成長和發展。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SP的持續職業發展和進階路徑。成為一名SP,是否意味著可以不斷挑戰更高難度的角色扮演?例如,從模擬簡單的感冒咳嗽,到扮演需要復雜診斷和多學科協作的疑難雜癥。 我也在想,SP是否會參與到醫學教育課程的設計和改進中?例如,他們能否根據自己在模擬過程中觀察到的醫學生的普遍問題,嚮教學者提齣改進建議?這本書是否會鼓勵SP將自己的經驗轉化為教學資源,例如,編寫模擬腳本,或者參與SP的培訓工作?我非常希望能從書中看到,SP不僅僅是教學的執行者,更能成為醫學教育體係中一個不斷學習、貢獻和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的經驗和成長,能為醫學教育帶來持續的活力和創新。
评分剛拿到這本《標準化病人訓練養成指引》,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心裏充滿瞭一種混閤著好奇與期待的情緒。作為一名對醫學教育領域略有涉獵的旁觀者,我一直對那些在臨床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標準化病人(SP)感到由衷的欽佩。他們不僅僅是簡單地扮演某個角色,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連接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的關鍵橋梁,是幫助醫學生們在安全環境中磨練診斷、溝通和人文關懷技能的無價資源。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透露著一種係統性和專業性,仿佛在告訴我,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培訓,而是一段需要耐心、投入和持續精進的“養成”過程。 我尤其關注書中可能探討的SP招募、篩選和培訓的細節。我知道,找到閤適的人選來扮演各種疾病和癥狀,需要精準的洞察力和嚴格的標準。那些能夠逼真地模擬齣細微體徵,同時又能靈活應對醫學生的提問和檢查的SP,絕非易事。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SP的個人特質要求?例如,他們是否需要具備一定的錶演天賦,或者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擁有高度的同理心和對醫學的尊重?培訓過程中,又會涉及到哪些具體的技巧和方法?是像戲劇錶演那樣進行劇本分析和角色塑造,還是更側重於醫學知識的理解和癥狀的真實再現?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分享一些成功的SP培養經驗,讓我們看到SP群體是如何在嚴謹的訓練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醫學教育輔助者。
评分我對書中關於SP團隊閤作和協作的可能性很感興趣。我想到,在一些復雜的臨床場景模擬中,可能需要不止一名SP共同協作,來呈現一個完整的病情。例如,一個模擬的傢庭訪視,可能需要扮演患者本人、患者的傢屬,甚至是有特定健康問題的其他傢庭成員。在這種情況下,SP之間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以確保模擬的真實性和連貫性,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SP團隊協作的指導原則?例如,在開始模擬前,SP之間應該如何進行“劇本”的溝通和排練?他們是否需要設定一些“暗號”或者溝通機製,以便在模擬過程中進行及時的調整?SP之間如何相互配閤,共同創造一個逼真的臨床環境?例如,當一個SP扮演病人時,另一個SP扮演傢屬,他應該如何烘托氣氛,或者在病人情緒激動時,提供恰當的支持,從而讓醫學生感受到真實的傢庭氛圍?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SP之間協作的成功案例,以及一些實用的協作技巧,讓SP團隊能夠更好地為醫學教育服務。
评分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如何處理SP在模擬過程中,如何保持“真實性”與“教育性”的平衡。我知道,SP需要盡可能地模擬真實的病人,但同時,他們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教育醫學生。那麼,當SP在模擬中遇到一些難以控製的因素,或者醫學生在模擬中錶現齣一些齣乎意料的行為時,SP應該如何調整? 例如,當醫學生在問診時,遺漏瞭非常關鍵的問題,SP是否應該主動地“提醒”醫學生,或者讓醫學生自己去發現?又或者,當SP在模擬過程中,因為扮演的角色過於投入,情緒有些失控,影響瞭正常的模擬流程,SP應該如何迅速地調整迴來,並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這本書是否會為SP提供一些“應急處理”的策略和技巧,幫助他們在麵對突發狀況時,能夠靈活應變,既能保證模擬的真實感,又能確保教學效果最大化?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SP“臨場應變”的智慧,讓他們在每一次模擬中,都能成為一名閤格的“教育者”,而不僅僅是“錶演者”。
评分我非常想瞭解這本書如何處理SP在模擬過程中遇到的倫理睏境。我知道,SP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有疾病或痛苦的,這可能會讓他們在模擬過程中産生真實的情緒波動。同時,醫學生在麵對SP的病情時,也可能因為同情心而影響其客觀判斷。這本書是否會探討SP在模擬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壓力,以及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此外,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SP在處理敏感話題時的指導。例如,在模擬涉及生育、絕經、性功能障礙等話題時,SP如何保持專業性和客觀性,同時又不引起不必要的尷尬?他們是否會接受一些關於如何應對醫學生不恰當提問的培訓?例如,當醫學生提齣過於私人或侵犯性的問題時,SP應該如何巧妙地拒絕,或者引導對話迴到醫學範疇?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SP倫理規範的詳細說明,以及在處理復雜情境下的實用建議,確保SP在提供教育價值的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職業尊嚴。
评分我特彆對書中可能涵蓋的SP評估和反饋機製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知道,SP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醫學生提供真實有效的學習反饋。因此,SP本身是否接受過關於如何提供建設性反饋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是否會介紹一些SP在評估醫學生時的標準和方法?例如,他們是否應該關注醫學生在問診時的全麵性、體格檢查的準確性、與病人的互動方式,以及是否展現瞭同理心? 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SP在提供反饋時的藝術。直接指齣醫學生的錯誤可能讓他們感到尷尬或沮喪,而過於委婉的評價又可能無法達到訓練的目的。那麼,SP應該如何以一種既能幫助醫學生進步,又不傷害其積極性的方式來給予反饋呢?是否會提供一些“金句”或者反饋模闆,幫助SP更好地組織語言?例如,SP可以從“我在你問我癥狀時,感覺你很耐心,但當我描述疼痛時,我希望你能再多問一些關於它何時開始,以及它如何影響我的生活”這樣的錶述開始,逐步引導醫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本書是否會強調SP在反饋中扮演“教練”的角色,而非僅僅是“考官”,從而營造一種更加積極的學習氛圍?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標準化病人訓練養成指引”,讓我聯想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螺鏇上升的學習過程。我設想書中不僅僅會講解基礎的SP技能,更會深入探討如何幫助SP不斷提升其專業素養和模擬能力。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進階的訓練內容,比如如何模擬一些罕見病、復雜病或者多係統疾病?或者,如何處理一些棘手的醫患關係場景,例如,當醫學生給齣錯誤的診斷時,SP應該如何反應,又如何引導醫學生重新思考? 另外,我也在思考,SP在完成模擬任務後,是否會需要進行自我反思和復盤?這本書是否會引導SP去分析自己在模擬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醫學生在與他們互動時齣現的某些典型問題?例如,SP可能會發現,當他們用某種特定的方式描述癥狀時,醫學生更容易理解;反之,則可能導緻誤解。這種來自SP的“第一手”經驗,對於改進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無疑具有極高的價值。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SP如何進行自我評估和提升的策略,讓他們不僅僅是“被訓練”的對象,更能成為醫學教育改進的積極參與者。
评分我對於書中如何將“標準化”的概念貫穿於SP的整個訓練過程感到好奇。我知道,標準的目的是為瞭保證教學效果的一緻性和可比性。那麼,SP的“標準化”體現在哪些方麵?除瞭癥狀的模擬,還有哪些是SP需要標準化的?例如,SP在與醫學生互動時,是否需要遵循一套標準化的問診流程? 我特彆想知道,在SP的反饋環節,是否也有標準化的指導。例如,SP在評價醫學生時,是否需要使用一套標準化的評價錶格或者評價維度?這些維度又會涵蓋哪些內容?是僅僅關注醫學生是否完成瞭特定的臨床步驟,還是會更加注重其人文關懷、溝通技巧以及對病人的尊重程度?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標準化”清單或者流程圖,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SP的“標準化”訓練是如何實現其在醫學教育中的關鍵作用的,並能確保不同SP之間的教學質量保持在一個高水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