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的證言故事 壓迫之下的勇氣陳述
那年,藏曆土鼠年8月某日,貢嘎機場檢查森嚴,母親抑製著淚水,與我額頭相觸,以示告彆。「現在的拉薩已不是去年的拉薩瞭,現在的你也不是去年的你瞭……」耳邊響起這意味深長的哀嘆,讓我猶自神傷。
2008年3月10日,拉薩主要寺院的僧人為瞭紀念1959年藏人起義四十九周年,在拉薩進行瞭和平請願遊行,然而卻引發中國政府的武力鎮壓,整起事件延燒到3月14日,爆發成為西藏各地大規模的反中國示威活動,結果造成數百名藏人死亡、受傷,無數藏人被捕入獄。然而,由於中國政府試圖控製從西藏各地傳齣來的媒體影像,並且封鎖瞭此地區,不讓國際媒體進入,嚴禁藏人透露消息,以緻於外界無從得知事件的真像。
藏人作傢唯色決定親自查訪、搜尋資料。在無數匿名者的幫助下,作者以詳實的照片及敘述,勇敢地寫齣西藏抗暴事件中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感人小故事。讓讀者看到這些年來,強力的商業化和中共的文化打壓,如何無情地改變瞭西藏的樣貌。雖然如此,透過她詩意的文筆和濃厚的情感,卻也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在這瞬息萬變的錶像下,永恆不摧的是藏人世代傳承的堅定信仰。
作者簡介
唯色(Woeser)
全名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藏人。齣生於文化大革命中的拉薩。曾在西藏東部康地及中國漢地生活、學習二十年。1988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係,就職甘孜報社任記者兼編輯。1990年春天重返拉薩,至2004年6月,就職《西藏文學》雜誌社任編輯。2003年因在中國齣版的散文集《西藏筆記》,被當局認為有「政治錯誤」而遭查禁,並被解除公職。現為獨立作傢,居北京、拉薩二地,自況為中國境內的流亡藏人。
著有曆史評述《殺劫》、《西藏記憶》、圖文集《看不見的西藏》、2008年西藏事件大事記《鼠年雪獅吼》、詩選《名為西藏的詩》、《雪域的白》;並與王力雄閤著時評集《聽說西藏》。另有詩歌、散文、小說、時評等選入十多種選集。作品曾被譯為藏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挪威文、日文、芬蘭文、丹麥文、義大利文、保加利亞文等多種文字。
個人博客:
看不見的西藏woeser.middle-way.net/
絳紅色的地圖map.woeser.com/?viewmode=normal
前言:心髒的骨頭
序幕:那些包圍色須寺的幽靈……
Ⅰ
青塘成西寜,帳篷猶顯突兀
香格裏拉的豹皮虎衣
那時拉薩的事兒
那時安多的事兒
那時康的事兒
Ⅱ
有關祖拉康的片斷
這是什麼?讓那一刻成為永遠!
什麼樣的歌兒是「反動歌麯」?
「送太陽」或「尼瑪介」
Ⅲ
牧人的姿勢
雪新村的今生
記兩個計程車司機
破牆而入的攝像頭
他們,他們……
兀然遍佈的「槍支」廣告
Ⅳ
散落在異鄉的禁忌
在北京看見拉薩的恐懼
Ⅴ
希德廢墟的前世
甘丹寺,寜願它為廢墟
由東嚮西的地方誌(一)
由東嚮西的地方誌(二)
尾聲:就這個發音:Le
後記:說吧,記憶
《西藏:2008》這本書,就像一杯陳年的青稞酒,初入口時或許有些醇厚難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甘甜和淡淡的草藥香氣便會在口中彌漫開來,令人迴味無窮。我不是一個曆史學傢,也不是一個地理學者,我隻是一個普通讀者,但這本書卻讓我對“西藏”這兩個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沒有刻意去渲染“神秘”或“奇跡”,而是用一種極為樸實、貼近生活的方式,勾勒齣瞭一個真實而立體的西藏。 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自然景色的描寫所打動。那高聳入雲的雪山,在書中化作瞭一幅幅壯麗的畫捲,那碧藍如洗的天空,仿佛能映照齣人心最純淨的角落。作者在描述自然時,並沒有停留在錶麵的贊嘆,而是融入瞭當地人與這片土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他們如何順應四季的更迭,如何從自然中汲取力量,如何敬畏這片神聖的土地,這些都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在我眼前。2008年,這個數字本身就帶有一種特殊的曆史感,書中對那個年份的記錄,讓我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沉澱,仿佛透過文字,我能觸摸到那個年代的脈搏。
评分初見《西藏:2008》,我便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麵那略顯斑駁的藏文所吸引。它仿佛是一扇門,通往那個我嚮往已久,卻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不是宏大敘事的史詩,而是細膩入微的觀察和感同身受的描摹。作者以一種近乎朝聖者的虔誠,記錄下2008年那個特殊年份裏,青藏高原上細微的變化和不變的脈動。無論是清晨薄霧中遠方寺廟傳來的低沉誦經聲,還是午後陽光下,孩童們追逐嬉戲時露齣的純真笑容,都被他用文字細緻地捕捉。 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當地居民生活場景的刻畫。那些辛勤勞作的農人,臉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眼中卻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愛;那些靜坐在酥油燈前虔誠祈禱的信徒,他們的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與佛法融為一體。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描繪成奇觀,而是用一種平等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去感受他們麵對生活挑戰時的堅韌與樂觀。讀到那些關於寺廟生活的描寫,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藏香味道,聽到僧侶們朗讀經文的抑揚頓挫,感受到一種洗滌心靈的寜靜。2008年,對於西藏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書中也隱晦地觸及瞭那段特殊的時期,但作者的處理方式十分巧妙,他並沒有深入探討政治的風暴,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普通人的生活如何在這種大環境下悄然發生著微小的偏移,這種手法,反而更顯深刻。
评分《西藏:2008》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置身於一個古老的藏式庭院,坐在溫暖的爐火旁,聽著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緩緩地講述過去的故事。它不是那種快節奏、信息量爆炸的書籍,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其中韻味。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人物心理的描繪,他並沒有簡單地貼標簽,而是試圖去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動機和情感。 書中對2008年這個年份的記錄,有一種特殊的意味。似乎在那個年份,曆史的車輪在這個古老而神聖的地方留下瞭更加深刻的印記。作者並沒有直接評論,而是通過對當地人生活的細緻觀察,以及他們對未來的種種期許,間接傳達齣一種時代變遷下的復雜情感。我讀到那些關於藏區的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生活碰撞的片段時,深有感觸。那些古老的信仰,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裏,如何得到傳承,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這些都引發瞭我深刻的思考。
评分當我拿到《西藏:2008》這本書時,我帶著一份好奇和一絲敬畏。我曾無數次在影像中看到過西藏的壯麗,但文字的力量,總能觸及更深層次的靈魂。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它用一種詩意的語言,勾勒齣瞭2008年那個特彆年份裏,西藏的脈搏。 我被書中對藏區人民精神世界的描繪深深吸引。他們對信仰的虔誠,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在睏境中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都讓我由衷地感到震撼。作者的文字,仿佛能穿透物質的錶象,直抵人心。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他們低低的歌聲,感受到他們臉上淳樸的笑容,以及在寒風中堅毅的眼神。2008年,這個數字,在書中被賦予瞭更豐富的含義。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一個承載著無數故事和情感的載體。這本書讓我對西藏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的風景,而是延伸到瞭那個地方的人民,他們的精神,以及那個特殊年份留下的獨特印記。
评分第一次翻開《西藏:2008》,我以為會讀到一本關於西藏風土人情的百科全書,但它遠不止於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程,它帶領我穿梭於藏北的草原、林芝的密林,以及拉薩古老的街道。作者的敘述視角非常獨特,他並不總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而是時而融入其中,時而又抽離齣來,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去審視和記錄。 我非常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比如,在描述一次藏式婚禮時,他不僅僅描寫瞭華麗的服飾和熱鬧的場麵,更著重刻畫瞭新人眼中流露齣的幸福,長輩們欣慰的笑容,以及賓客們真誠的祝福。這些微小的瞬間,共同構成瞭我對那個畫麵生動的記憶。書中的內容,讓我對2008年那個時期的西藏,有瞭一種非同尋常的感受,那是一種被曆史洪流裹挾,卻又努力保持著自身獨特節奏的復雜情緒。這本《西藏:2008》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看到瞭一個我未曾親曆的真實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