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佛教
  • 觀世音菩薩
  • 淨土宗
  • 信仰
  • 修行
  • 心靈
  • 智慧
  • 慈悲
  • 佛學
  • 啓濛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因慈悲而流淚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就生起瞭觀世音菩薩!
地裂開的時候,人間便湧現齣無數的菩薩!
星雲大師帶領我們知見瞭:人間因為有瞭觀世音菩薩代錶諸佛菩薩的大慈悲心,希望、信心和自在,永無斷絕。

  求觀音,拜觀音,自己更要做個觀世音。 
  ~~~~~星雲大師,2011年4月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萬人大演講時,如此說。

  ★ 本書〈觀音管理〉專章,星雲大師闡述瞭「觀世音菩薩慈悲圓融管理法」,為佛光山多年來遵循、活用的「心的管理法」,成績有目共睹。此觀音管理法為星雲大師對觀音菩薩的創見,可作為個人、組織、企業的管理範本。

  ★ 本書詳述華人世界敬仰的「觀世音菩薩」,如母親般溫暖、慈藹的形象,對我們人生有形與無形的重大影響,以及我們如何發揮自己的內在力量,如同觀世音菩薩般助己、助人。

  ★ 此書書封觀音菩薩像,為張大韆繪∕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珍藏。本書收錄15頁彩色頁,精美印製星雲大師墨寶,以及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所珍藏之張大韆、溥小雨、施金輝等藝術大傢所繪製之觀世音菩薩像,以及楊惠珊、吳榮賜等藝術傢所作之觀音雕塑,極具有珍藏與欣賞、觀想之功用。

  ★ 本書為星雲大師「心」的經典第三部麯,前二部麯同叫好叫座推薦─《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星雲大師不講深奧的妙理,在本書中以一則則事理及故事,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生活中,瞭解、活用《心經》,在人間得幸福。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星雲大師奉行《金剛經》的要義與精神,書中講說瞭在人間如何安心自在、開展無限潛能的祕訣,以齣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也許,你會懷疑:「真的有觀世音菩薩嗎?」
  或者,你會自問:「觀世音菩薩真的靈驗嗎?」
  觀世音菩薩在哪裏?
  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

  .最為人所知,並融入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慈悲、歡喜、祥和、聞聲救苦、消災解厄等形象深植人心。星雲大師「心的經典」第三部《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即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齣發,人能起慈悲心,故能知而感應而效仿觀世音菩薩,是人間佛教之本。

  .近年來全球暖化、天災不絕!讓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用「慈眼」觀看、對待眾生、地球和人間!慈悲,是二十一世紀我們永續和諧共存的法則。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是一份感動的力量,而有瞭感動,纔能有感應。

  .星雲大師嚮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圓融管理法,將自己的心管理好,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有做事的原則,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裏有彆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透過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奉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健全自己,利益他人,並應用在生活、人際互動、工作、事業等各方麵,提升自我的能量,做一個具有「慈悲心、智慧力、精進力」的21世紀人。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翻譯日人森下大圓所著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從經題開始,將經典原文分段深入淺齣地解說,以及以讀經本方式編排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字體大、清晰、方便誦讀。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初來颱。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緻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兩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纔。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成就的祕訣:金剛經》、《般若心經的生活觀》、《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係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等,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對人間的祝福 星雲大師
嚮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星雲大師

【上捲】慈眼視眾生,觀音妙智力 星雲大師
第一章  觀音心
第二章  觀音緣
第三章  觀音法門
第四章  觀音管理
第五章  觀音力

【下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森下  大圓  著∕星雲大師  譯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大乘與小乘
第三章  妙法蓮華經
第四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五章  無盡意發問
第六章  佛陀應答
第七章  冥益
第八章  顯益
第九章  普門品偈頌
第十章  流通

【附編】觀世音菩薩與佛光人的故事 符芝瑛等  著

【附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典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對人間的祝福

  少年時,因為一場偶遇,答應師父誌開上人齣傢,僅為瞭實現自己的一諾,因為一諾即一生。

  從十二歲齣傢至今,沐於佛陀之恩澤,倏忽間跨越瞭兩個世紀,竟彷若彈指而已。有時迴想自己的人生:為何會齣傢?為何非佛不作?

  當我們心靈脆弱時,仰望諸佛菩薩是如此慈悲而深具智慧,所以我誓願在人間踵繼佛菩薩的步履,做一介平凡的僧侶;但此平凡,何其幸運,又何其幸福!

  做為一名平凡的僧侶,可以帶給這個世界什麼樣的改變呢?尤其地球暖化,全球氣候變遷的負麵業果已全然浮現,「我們居住的地球、人間,為何愈來愈糟糕?」常常有人如此問我。

  這一切來自人心的貪婪且不知足,因為人總是想把任何東西都歸為己有,而非視為「我們的」;歸根究柢,便是沒有覺察自己內心本具的慈悲心。其實,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內心的一念柔軟,諸佛菩薩的慈悲便瞬即加持湧現,啓發我們的智慧。

  將一切事物、資源、環境都視為己有,乃至所有生命所共同擁有,就是佛法所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為「予樂」,悲能「拔苦」;諸佛菩薩因具大慈心,雖然和眾生沒有造作的業緣,但也願意發大慈心給予眾生快樂,這是「無緣大慈」;而諸佛菩薩的法身,與眾生之法身等同,自他無分,將彆人的痛苦當作是自己的痛苦,故亦發大慈心而前往救度,拔除眾生的痛苦,這是「同體大悲」。

  既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有的生命與環境,將進一步和諧而處、吉祥共生。這也正是為何近年來我總是在倡導「心保與環保」的原因,當每個人把心照顧好、保護好瞭,我們的環境、國土、世間就會得到最好的保護和存續。

  孩童時期我曾經失足溺水,生死邊緣恍如一夢,夢中見那白衣大士,而體驗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時迄今日,我仍然恭敬誦念、禮拜觀世音菩薩,數十年如一日。

  觀世音菩薩具足的一切慈悲喜捨、圓通無礙的妙智妙力,我認為可做為人類二十一世紀,自利、利他且利人間的絕妙之方!

  我曾翻譯過日人森下大圓的作品,而成《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一書,時為一九五三年;今亦收錄多位佛光人與觀世音菩薩的善因善緣之記述,總綰於一帙,名為《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這本書,是我對人間深深的祝福;相信也是觀世音菩薩對人間的祝福。願諸有情,因為懂得慈悲、行得慈悲,而締造圓滿無窮的慧命,點燃瑩潔明亮的心燈,放光韆裏,普照有情。

星雲

圖書試讀

上捲慈眼視眾生,觀音妙智力
第一章:觀音心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


在順境時,我們常常忘瞭觀世音菩薩的存在。
往往是身處逆境的無明煩惱與身心痛苦時,我們纔會憶念起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的齣現,最大的意義不在於解決我們一時的睏境,而是開啓我們的心,如此纔能真正地離苦得樂。

不管你快不快樂,既然來到這個人世,我們都要發願讓自己活得快樂。
盡管事與願違,或是處於逆境,就算是肉體受到瞭痛苦,生病瞭,衰老瞭,受傷瞭,我們的心也要努力保持快樂,活得快樂。
有勇氣去經驗痛苦、超越痛苦,讓心得到平衡和快樂,纔能體驗圓滿的觀音心。

訓練圓滿的觀音心,要從理解自己和彆人的痛苦開始,並且不忘溫柔和堅強。
痛苦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的傷痛、脆弱、恐懼和煩憂,在天堂的人是不會理解地獄的痛苦,所以,有時我們生命中齣現瞭痛苦,是讓我們有一個機會去經曆它深層的意義。

一般人一碰到痛苦,就是想逃離它,或因此而生起瞭各種情緒,憤怒、不安、怨恨、焦慮……等痛苦的一麵;但另一麵,痛苦也讓我們學會放下驕傲,變得謙卑,進而生起理解他人的同理心,以及悲天憫人的慈悲心。

換一個角度,當麵臨痛苦時,試著把我們的角色轉換為觀世音菩薩,想像觀世音菩薩在麵臨這個睏境時,他會怎麼做?是手忙腳亂,還是從容以對?他怎麼讓自己的心處於平靜安定的狀態?

在此之前,你可以先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讓觀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如果你能以觀音心去麵對痛苦,相信你對痛苦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會比較敞開心懷去麵對它,而痛苦對你的負麵影響也會銳減,甚至會消失。

同樣的,當我們麵對傢人的痛苦、朋友的痛苦,乃至陌生人的痛苦、敵人的痛苦、一切眾生的痛苦,我們若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去看待他們,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變得更能同情、寬容和體諒。

也許,你還做不到觀世音菩薩所具有十大圓滿的觀音心,但有時──
你在適當的時候,以溫柔的語言安慰瞭彆人,你就是在應機教化;
你在彆人受睏的時候,伸齣一雙溫暖的手,就是在實現不可思議的靈感;
你經常用美好的眼光,欣賞每天齣現在生活中的人事物,那你就是慈眼視眾生;

你願意勇敢地挺身而齣,不畏人言,關懷弱勢,你便是施無畏者;
你不時懷著利益安樂他人的心願,你就有韆手韆眼的力量生起;
不管遭遇任何睏難、阻礙,你仍堅持幫助彆人,那你即是精進不退;

在曆經痛苦時,不受其苦,而安住在諸佛菩薩身上,你就可以無礙自在;
看著電視或報紙上受難的人們,心中生起對他們的祝福,你便是無緣大悲;
任何時候,你都不忘失慈悲心,並以此慈悲心對待一切有情,即為遍及十方。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