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

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佛教
  • 佛規
  • 修行
  • 戒律
  • 佛學
  • 傳統文化
  • 心靈成長
  • 生活智慧
  • 道德規範
  • 佛教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古訓,有上天對不同時代、人物於修辦曆程中所慈示的訊息。早期前人輩們一聞道即拳拳服膺、一命交天,其大捨大悟的精神,感召上天以有形或無形的助化,可說已達到「人心閤天心、天心應人心」的境界,因此當時仙佛應機的慈悲喻示,雖少優美的辭藻,卻獨具一語箴砭的悟性珠璣,是現今修辦道者極難逢遇的天人相會因緣。

  再說中國大陸明清時期,早有不少以乩文寫成的仙佛降乩寶捲,內容不外勸人為善的道德性教化,及因果輪迴、做人做事準則、如何見自傢本性、天時道運、天堂地獄等說法。直至民國三○年代,在河北、山東、華北等地,由乩文所成的經訓更是盛行,其中包括:皇 訓子十誡、傢鄉信書、混元布袋經、明真仙徑、還鄉覺路、一條金綫、祖師十囑、聖訓集粹……等,約有八、九十種,目前留在颱灣的古老乩訓僅有三十多種,其餘盡皆散失。

  道務發展至颱灣六十多年來,仙佛於各種法會應機慈示的乩訓,已多達無以計數,各道場亦多有整理成冊,妥善典藏、應機講說,但對於初期在中國大陸的古老乩訓,卻仍欠缺搜集與匯編上的完整性。

  本社有鑑於此,用心策劃古訓的重新匯整,將原文加以註釋、翻譯、重點提示或附仙佛慈語,以加強闡釋古訓之精神內涵;另再加問題探討,以便利研究班程上課使用。古風式的一係列封麵設計及豐富的內容,易看、易懂、照見自傢身心與修辦的問題,賦予古訓今觀的新生命,是為特色。流傳、推廣古訓的聖意,提昇現今修辦者對古訓的理解度與應用性,是本社作古訓的初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一、尊敬仙佛∕11
二、遵前提後∕31
三、齊莊中正∕51
四、循規蹈矩∕71
五、責任負起∕91
六、重聖輕凡∕111
七、謙恭和藹∕135
八、勿棄聖訓∕155
九、莫著形象∕175
十、手續必清∕193
十一、齣告反麵∕211
十二、不亂係統∕229
十三、愛惜公物∕247
十四、活潑應事∕267
十五、謹言慎行∕285
三天主考慈語∕30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條 尊敬仙佛
―――內不離自性、外不悖佛行、一切閤乎天理、一切不違背良心,便是尊敬仙佛。

主旨
闡明誠中形外的一如本心,從內觀「渾然忘我、一片天心」的自性佛,進而尊敬十方諸佛的德澤與慈悲,禮敬一切眾生皆俱有的莊嚴佛性。

濟塵娑 濟塵涯 濟化四海天下化
公理發 公道華 公傳九洲無疵瑕①
活機撒 活心佳 活潑慧性開金花
佛徑跨 佛智加 佛體金剛挽婆娑②
吾本
濟公活佛 奉
敕旨 降至壇樓 參叩
皇□ 再為批說 咳

語譯
欲救渡紅塵世間的眾生齣離諸苦,感化四海眾生,就要以真理啓發,以使世間眾生瞭悟人皆俱有光明無染的自性。

如今活活潑潑的真道降世,透過明師啓發瞭世人本有的活潑智慧,迴復本來的光明自性。吾人當積極跨上成佛的道路,以開佛知見、悟佛知見,成就金剛不壞之體,圓滿救世濟人的聖業。我就是濟公活佛,奉瞭 老¥的命,降臨佛堂,參叩 老¥之後,再繼續批示訓文。咳!

註釋
①疵瑕:音同「庛俠」,過失、小毛病。
②婆娑:疏離分散貌。此指人世間。

瓊樓畢望 山水重重 霧茫茫 頻依獨言 欲覓知音 訴妙玄
暮雲無際 枉談苦心 妙玄機 春歸何處 有誌速奔 自前途
調寄:減定木蘭花
哈哈止

尊師重道為賢僚 敬奉虔誠誌堅牢
仙風道骨妙微奧 佛心返樸樂逍遙

語譯
從無極理天往人間觀看,世間眾生有的尚未求道,有的雖求道卻不知如何修行,彷如眼前相疊的山與茫然的霧,令人感到障礙重重、看不到有道世間!為師我隻好獨自倚靠著欄杆,自問知音何處尋?到底要嚮誰訴說這道的寶貴與玄妙呢?

黃昏的雲層浩無邊際,而我對眾生這一片談玄說妙的婆心,似乎看不到真心的迴應,實在是枉費心思啊!這寶貴的大道猶如生機栩栩的春天,到底有誰能瞭悟這玄妙呢?有誌的徒兒們就趕緊嚮前奔走吧!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的裝幀設計非常樸實,沒有過多的花俏,卻散發齣一種沉靜穩重的氣質,讓我一看就覺得這是一本能夠讓人靜下心來閱讀的書。我尤其注意到它的紙質,觸感溫潤,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讀起來不會感到疲憊。在翻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作者或編者在編排上的用心。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內容,但從書名和外觀,我已經可以預期這是一本具有一定學術性,但又力求易讀的書籍。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調性,覺得能讓更多對佛教感興趣但又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地進入探討的殿堂。我常常覺得,好的書籍不僅僅是內容本身的價值,它的呈現方式同樣重要。一本有質感的書,本身就是一種對讀者的尊重。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圖文解說、歷史考據、或是不同宗派的觀點差異,都充滿瞭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有係統、有條理的介紹,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十五條佛規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在佛教修行中的實際意義。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我一直對佛教的戒律和規矩抱持著好奇心,覺得這些規範背後一定蘊含著很深的智慧。這本書的標題點明瞭主題,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探討佛教十五條佛規的。我腦海中馬上浮現齣一些疑問:這十五條佛規是針對哪些人訂定的?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又是如何發展演變而來的?在現代社會,這些古老的規矩還適用嗎?書名本身就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特別想瞭解,這十五條佛規在歷史上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對於佛教的傳播和發展有何影響。而且,書名中的「諭錄」二字,也暗示著這可能是一本匯集瞭前人對這些佛規的解釋、闡述或故事的書籍,這對我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喜歡透過閱讀,去感受歷史的脈絡,理解事物的根源,尤其對於我所信仰或感興趣的領域,更是如此。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對佛教規矩更深入、更全麵的認識,而不僅僅是錶麵的條文。

评分

《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這本書名,讓我想起自己過去一些零散的佛教閱讀經驗。我曾經讀過一些關於「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入門介紹,也瞭解瞭一些基本的五戒、十善等概念,但對於「佛規」這個詞,我總覺得它似乎比單純的戒律更廣泛,可能涵蓋瞭僧團的日常管理、生活規範,甚至是一種精神上的約束。我希望這本書能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特別是「十五條」這個具體的數字,讓我猜測這可能是一個有係統、有脈絡的佛規體係。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這十五條具體內容,並深入分析每一條的意涵、製定的背景,以及它在實際修行中所要達成的目的。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或公案,讓這些規矩不再是枯燥的條文,而是能鮮活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我也對「諭錄」這個詞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條文的羅列,還包含瞭對這些規矩的解釋、闡述,甚至是修證上的引導?

评分

我對《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的期待,主要來自於它所點明的「十五條佛規」。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往往停留在比較零散的印象中。我聽過一些關於戒律的重要性的說法,也知道它們是約束僧侶行為、維護佛教清淨的重要基石。然而,具體是哪十五條?它們的意義為何?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佛教傳承中,是否有演變或補充?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中縈繞。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詳盡的導覽手冊,逐一拆解這十五條佛規,並提供清晰的解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引導我去思考,這些古老的規範,在當代社會的意義何在?例如,在人際互動日益複雜、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和實踐這些規矩?它們是否隻適用於齣傢眾,還是對在傢居士也有啟發?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關於「為何如此」的解答,而不是僅僅羅列「是什麼」。

评分

這次在書架上意外發現《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對我這個對佛法理論有濃厚興趣但又時常感到不得其門而入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驚喜。我一直認為,佛法的精髓不僅在於高深的哲理,更在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而戒律,就是將佛法落實於行動的具體指引。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齣瞭「十五條佛規」,這讓我想像著,這本書裡可能包含瞭許多關於這些規矩的歷史故事、祖師大德的開示、甚至是與之相關的各種儀軌。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讀到,這些規矩是如何在歷史長河中被孕育、被傳承,又如何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傢麵對各種挑戰時,依然保持其核心價值。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佛規」與「戒律」之間的細微差別,以及它們在修行體係中的層層遞進關係,都充滿瞭好奇。我認為,透過對這些基礎規矩的深入理解,纔能更好地把握佛法的整體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