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辭典將廿世紀華人使用最多的──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與宋.法雲《翻譯名義集》冶於一爐,重新繕打編排增修而成。
廿世紀初以來,華人使用最多的漢文佛學辭典,非丁福保編的《佛學大辭典》莫屬。丁福保醫師生於滿清末年(1874-1952),有鑑於佛學辭典的重要性,但卻從未有華人編齣夠水準的佛學大辭典,因此於民國元年,開始著手編輯佛學大辭典。主要使用日本.織田得能先生所編的《佛教大辭典》作基礎,再加上其他資料,編譯成漢文本的《佛學大辭典》。
編成迄今,由於原始版本字體不大,經過一再翻印之後,已經有些模糊不清,對年長的人而言,不太容易閱讀。而且,有些筆畫繁多的字,辨識不易,容易造成解讀錯誤而影響詞條原意。(不過這隻是印刷的問題,與內容無關。)此外,還有梵文與悉曇字的問題。在當時,由於國內對悉曇梵字的瞭解有限,以及鑄字與排版的工作人員可能對悉曇字的認識不足,因此錯誤在所難免,這是無可苛責的。
除瞭上述理由,我們覺得要重編該辭典,最主要的原因是該辭典內容紮實精彩,又極具時代意義。即使已有電子版問世,但是對於某些讀者而言,紙本的書籍,仍有其需要性。
再者,當時的排序方式,與現今通用的編排方式不同,對一些讀者而言,它的編法利於全文閱讀,卻不利於查閱。且當年的研究水準有限,因此有查閱不易與說明不足等缺點。
為適應時代的需求,我們採用新的編輯理念與方法來重編該辭典,設計齣較易使用的排列與排版方式,以方便查詢與使用,同時校正明顯的訛誤之處,並訂正所有悉曇字。此外,我們再加入《翻譯名義集》的內容,相信對於查閱者而言,等於是查一次辭典,同時可以讀到兩本書的相關資料。因此,《新編佛學大辭典》的編成,無疑是佛學類辭典的又一新曆程。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辭典」這兩個字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會很枯燥、死闆,像是教科書一樣。但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我平常工作很忙,也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好好啃讀佛經,但偶爾在通勤或午休時間,我會隨手翻開這套書,隨意找個詞條來看。我發現它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使是隨機閱讀,也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有時候,一個詞條的解釋會讓我聯想到另一件聽過的法語,然後我就會去查那個相關的詞條,不知不覺中,就串聯起許多零散的知識點。這套辭典不僅收錄瞭常見的佛學名相,連一些比較少見、在特定宗派或經論中纔會齣現的術語,它也都有涵蓋,並且解釋得非常到位。我記得上次我在讀某位師父的文章,裡麵提到瞭一個關於「空性」的說法,我對此感到有些睏惑,便翻閱瞭這套辭典。它對「空性」的解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做瞭深入淺齣的剖析,還特別解釋瞭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是如何闡述空性的。我感覺這套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逐步解開佛法中的種種疑難。它的文字淺白易懂,卻又蘊含深意,讓我能夠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獲得紮實的佛學知識。
评分身為一個在佛堂裡幫忙多年的義工,我經常需要迴答信眾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很多都跟佛學名相有關。很多時候,我隻能憑藉過去的經驗和記憶來迴答,但總覺得不夠專業、不夠權威。自從有瞭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我的底氣就足多瞭!這套書的編纂嚴謹,對於每個名詞的解釋都力求準確,而且會列齣多種解釋,並說明它們的來源和適用範圍。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瞭。有一次,有位信眾問我關於「業」的觀念,我查瞭這套辭典,發現它對「業」的解釋非常全麵,不僅有從因果報令方麵的說明,還有從行為、造作等不同角度的闡述,甚至還提到瞭不同學派對「業」的看法差異。我將這些內容整閤後告訴信眾,他們都覺得非常受用。這套辭典就像是一個隨身的佛學專傢,讓我在麵對疑難雜癥時,能夠快速找到最權威、最準確的答案。它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能幫助我提升佛學素養,進而更好地服務大眾的寶貴資源。我常常在佛堂裡,當有信眾詢問時,就拿齣這套書來,一邊翻閱一邊解釋,那種專業的感覺,讓信眾也更加信服。
评分最近幾年,隨著佛法在颱灣的普及,我也接觸到越來越多關於佛教的資訊,從網路上的文章、影片,到各種座談會、讀書會,可謂是應有盡有。然而,我發現其中很多時候,對於一些核心的佛學概念,不同說法之間存在著差異,甚至有時會產生誤解。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個缺口。它以一種非常客觀、係統的方式,將各種佛學術語進行瞭梳理和解釋,並且力求呈現其最原始、最權威的意義。我尤其欣賞它對於一些重要概念,例如「緣起」、「無我」、「涅槃」等的解釋,它不僅從字麵上進行瞭闡述,還會深入到其哲學思想和歷史演變。這讓我在麵對各種不同的說法時,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比對和判斷的標準。而且,這套書的嚴謹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它不像一些坊間的書籍,可能會有個人主觀的解讀,而是盡量還原學術的本貌,這對我來說,是學習佛法最可靠的基石。這兩冊書,擺在我書桌旁,隨時可以查閱,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麵。
评分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真的是讓我在研究佛法時,像是找到瞭一盞明燈。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從小就對佛法充滿好奇的信徒,我嘗試過不少入門書籍,也參加過一些法會和講座,但總覺得有些概念,尤其是一些更深奧的佛學術語,總是讓我摸不著頭緒。很多時候,即使是聽聞名師開示,若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也很難真正領會其精妙之處。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的齣現,簡直就是我的及時雨。它的編纂體例清晰,解釋詳盡,從名相的字源、歷史演變,到在不同佛經中的運用,都有深入的闡述。我尤其欣賞它對每個詞條的引用,不僅指齣瞭齣處,還會稍微解釋其在該經文脈絡下的含義,這對於我追溯佛法的源頭、理解其思想發展脈絡非常有幫助。我記得有一次在讀《金剛經》,其中有一個詞我一直不太明白,翻遍瞭手邊的一些小冊子都沒找到滿意的解釋,但一查這套辭典,不但解釋得鞭鞭到位,還順帶連結瞭其他相關的般若經典,讓我對整個般若思想體係有瞭更宏觀的認識。這兩冊辭典的份量十足,內容紮實,絕對不是那種蜻蜓點水、流於錶麵的說明。它更像是一部紮根於傳統、又與時俱進的佛學百科全書,讓我能夠在深入研究的道路上,穩穩地嚮前邁進。
评分我平常喜歡在傢裡自己讀經,但很多古籍裡的詞彙,對現代人來說真的比較陌生,常常讀得一頭霧水。剛好有朋友推薦瞭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我拿來翻翻看,結果驚為天人!這套書的編者顯然是用心良苦,不僅收錄瞭大量的佛學術語,而且對每個詞條的解釋都力求精闢,還會標明齣處,這對我這種喜歡追根溯源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記得有一次讀《法華經》,遇到一個非常難解的詞,我翻瞭好幾本入門的佛學書籍都沒找到滿意的答案。最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這套辭典,結果它不僅解釋得清清楚楚,還引導我去閱讀相關的註解,讓我豁然開朗。這套書的編排也很好,即使我不是照著順序閱讀,而是隨意翻開一個詞條,也能學到不少東西。它就像是一本濃縮瞭佛學精華的寶庫,讓我在傢就能輕鬆地學習和研究佛法,再也不用擔心被艱深的詞彙所阻礙。這兩冊書的厚度,真的說明瞭內容的豐富與紮實,絕對是每個真心想深入佛法的人,都應該擁有的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