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英國

設計英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英國
  • 設計
  • 建築
  • 文化
  • 曆史
  • 藝術
  • 城市規劃
  • 生活方式
  • 旅行
  • 攝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座融閤古典與潮流的國傢——英國,信步其中,眼見的都是一種「美」的傳遞。

  你也許欣賞設計、愛設計也「買」設計,但是其實設計除瞭被觀賞、被使用、被保存,它更是設計者挖空心思後,期待使用者的生活品質能夠更加良善的心意錶現。

  設計從來就不隻存在於錶象。

  《設計英國》從「看設計」、「買設計」、「歇設計」、「想設計」這四個角度切入,不隻帶你邊玩邊看英國最具設計感的知名建築以及公共藝術,更要讓你看懂且深入瞭解每一項設計背後的故事。

作者簡介

鄭育欣(Stella)

  一位剛滿32歲的熱愛設計的倔強女孩。

  工作多年後毅然決然決定重返最愛的英國充電,卻意外地在當地做瞭一項選擇讓人生就此改變——任性地把前景看好的工作辭瞭,決心待在最愛的遠方,學習在陌生的環境生活卻期待自己重新挑起熱情及求知慾。

  「放棄安逸的日子選擇在遠方生活;應該拼命找老公的年紀卻隻想使勁全力找自己;沒瞭工作、放棄更漂亮的頭銜卻換來更大膽且自由的夢!背景雄厚纔能輕鬆踏入的國際藝術市場、屬於自己觀點的旅英創作......這一切都逐漸成形。沒有世俗既定該有的一切,但卻自覺擁有一切。」,她揚起頭,笑著這麼說。

迷失的羅盤: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興衰與轉型 書籍簡介 《迷失的羅盤: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興衰與轉型》是一部深入剖析十七世紀西班牙帝國由盛轉衰關鍵節點的宏大曆史著作。本書聚焦於“黃金時代”的黃昏,探究西班牙如何從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日不落帝國,在內外交睏中逐漸喪失其全球霸主地位,並最終在權力結構、經濟模式和社會文化層麵進行痛苦而艱難的自我重塑。 本書摒棄瞭傳統的君主傳記或戰爭史的敘事框架,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構成西班牙帝國肌理的復雜力量:從塞維利亞的港口貿易,到卡斯蒂利亞高原上的貴族土地兼並;從宗教裁判所的陰影,到新大陸白銀的潮汐效應;再到宮廷內部的派係鬥爭與地方自治的抵抗。 第一部分:白銀的詛咒與帝國的過度延伸 十七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依然擁有無與倫比的軍事威懾力,然而,其經濟結構正麵臨緻命的結構性缺陷。本書首先詳細梳理瞭美洲白銀流入對西班牙本土經濟的“荷蘭病”式衝擊。大量的貴金屬湧入,並未如預期般催生本土的工業革命,反而導緻嚴重的通貨膨脹,本土製造業競爭力下降,使得西班牙越來越依賴進口——尤其是來自低地國傢和熱那亞的製成品與金融服務。 作者通過對巴塞羅那、瓦倫西亞等沿海城市商業記錄的細緻考察,揭示瞭西班牙王室財政的本質:一個不斷膨脹的軍事機器,其開支速度遠超財政收入的增長。腓力三世和腓力四世時期推行的“委托製”(Valimiento),將國傢治理權下放給“摯友”,錶麵上提升瞭行政效率,實則加速瞭宮廷內部的裙帶關係和腐敗,進一步掏空瞭國庫。 重點章節探討瞭西班牙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中的戰略失誤。在維護天主教霸權和哈布斯堡傢族的歐洲均勢這一雙重目標驅動下,西班牙將資源過度投入到低地戰爭和德意誌戰場。書中詳盡分析瞭法國的崛起及其對西班牙側翼的壓力(如介入加泰羅尼亞和那不勒斯地區),以及瑞典軍隊在北歐的破壞性影響。這些衝突的纍積性消耗,最終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得到瞭代價高昂的確認:西班牙的歐洲霸權正式讓位於法國。 第二部分:內部的裂痕:社會結構與文化停滯 曆史學傢常將西班牙的衰落歸咎於外部壓力,但本書強調瞭內部社會結構的僵化。卡斯蒂利亞貴族對榮譽(Honra)的極端推崇和對體力勞動的鄙夷,形成瞭巨大的社會鴻溝。數以萬計的貴族和“體麵人”寜願依靠微薄的年金在城市中遊蕩,也不願投身於商業或農業生産。這種“非生産性”階層的膨脹,極大地限製瞭社會資本的流動性。 本書對西班牙“黃金時代”文化遺産的“反嚮解讀”是其亮點之一。塞萬提斯、委拉斯開茲等巨匠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的巔峰,更是對時代睏境的深刻反映。例如,通過分析巴洛剋文學中的“幻滅”主題和對“流浪漢小說”(Picaresque)的偏愛,作者論證瞭社會底層對現實的絕望感和對傳統英雄主義敘事的消解。 此外,宗教狂熱與“純潔血統”(Limpieza de Sangre)的意識形態,在十七世紀達到瞭新的高峰。排斥新教徒、摩裏斯科人和猶太人的政策,雖然鞏固瞭宗教統一,卻付齣瞭人纔和技能流失的沉重代價。書中案例研究瞭穆爾西亞和瓦倫西亞地區,摩裏斯科人被驅逐後留下的農業荒地和水利係統的衰敗,展示瞭意識形態決策對經濟基礎的直接破壞。 第三部分:從帝國到王權:痛苦的轉型與重塑 十七世紀下半葉,西班牙進入瞭從“帝國”嚮“王國”過渡的艱難時期。繼承王位的查理二世(Carlos II)的統治,標誌著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終結,同時也帶來瞭權力真空和外國勢力的乾預加劇。 本書細緻描繪瞭奧利瓦雷斯伯爵(Conde-Duque de Olivares)推行的“統一工程”(Unificación),即試圖將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和葡萄牙(直至1640年獨立)納入更中央集權的卡斯蒂利亞模式管理。這一強硬政策在加泰羅尼亞引發瞭長達十二年的戰爭,並最終導緻瞭葡萄牙的永久獨立,這是西班牙帝國分裂的重要裏程碑。 最後,本書聚焦於十八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及其後續影響。通過分析波旁王朝的費利佩五世如何係統性地推行“新國傢法令”(Decretos de Nueva Planta),廢除阿拉貢地區的傳統自治權,建立一個更接近法國模式的中央集權行政體係,本書清晰地勾勒齣西班牙如何“嚮內收縮”——放棄瞭無力維持的海外霸權,轉而專注於整閤本土資源,為後來的啓濛改革奠定基礎。 《迷失的羅盤》是一部關於權力衰減、結構性惰性和國傢認同危機的深刻研究。它揭示瞭看似輝煌的帝國是如何被其自身的成功(白銀的流入、宗教的統一)所腐蝕,並在麵對世界格局的根本性轉變時,展現齣巨大的適應性睏難。這是一部挑戰傳統敘事、探究“衰落”復雜性的重量級曆史作品。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02  分享 我眼見與感受到的設計英國
004  她為拋不開忙碌枷鎖的我 開啓一扇透氣的窗

Chapter I 【看設計】觀摩 空間內外
館藏?傢用?博物館不嚴肅
012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021  設計博物館

突兀?突破?話題建築的時代意義
030  30 St Mary Axe
035  London City Hall

突兀?突破?舊元素再利用
040  Tate Modern
048  Container City

經過?驚嘆?公共設計的互動
053  Kew Gardens
055  Sackler Crossing
062  街頭 就是創意舞颱
075  經典設計 從地上一路到地下

Chapter II 【買設計】血拼 生活潮物
在色彩繽紛中享受思古幽情∣復古潮 諾丁丘
088  Portobello Road Market
090  仿古海報與鐵牌
091  各式銀器與飾品
092  品項豐富的骨董市集
093  各國美食的集散地
【嚴選推薦】一脈傳承的復古優雅
095  Pedlars
096  Oliver Goldsmith

享受有聲有色的平民時尚∣創意潮 柯芬園
100  Apple Market
102  Jubilee Market
102  Royal Opera House
104  Covent Garden年度創意企劃
【嚴選堆薦】新舊世代的原創精神
105  Darrel Whittaker
108  Tatty Davine

雅痞新貴和氣質名媛的代名詞∣高貴風 卻爾喜
111  Fulham Road
112  King's Road
112  Paperchase
113  David Mellor
113  World's End
115  Duke of York Square
116  Partridges
【嚴選推薦】用建築和藝術映襯齣蓬蓽生輝
117  Peter Jones
118  Saatchi Gallery Shop

在知識的學海中氣質購物∣藝文潮 布魯斯貝利
12 1 名人故居
122  AA Bookshop
123  The Charles Dickens Museum
124  London Review Bookshop
【嚴選推薦】買得知性
125  British Museum Shop
127  Margo Selby

貼近皇族的生活品味∣皇室風 梅菲爾
131  Mayfair
132  Liberty
133  Savile Row
133  Gieves & Hawkes
134  Jermyn Street
134  Floris
135  The Royal Collection
【嚴選推薦】皇室愛用的高質感商品
136  Fortnum & Mason
138  Smythson

Chapter III 【歇設計】吃住 設計互動
142  Conran集團:「設計,言歸一句就是聰明的享樂!」
144  生活在設計裏

Lutyens∣Conran Style的古典美學
145  Lutyens的美食魅力
     Lutyens的空間個性
     Lutyens的風情萬種

Boundary∣突破風格的疆界
148  融閤雅痞與反叛的Boundary
     Boundary的空間個性

Albion∣發現英式平民料理的純樸可愛
152  Albion 散發著淡淡濃傢野趣

Boundary Restaurant and Bar∣視覺與味覺的華麗享受
154  Boundary Restaurant and Bar 營造誘人的用餐氛圍

Rooftop∣頂樓景觀餐廳上的閑適愜意
156  Rooftop 將東倫敦盡收眼底

Chateau Boundary∣品酒、賞藝、嘗美食
157  雅痞必訪的品酒俱樂部 Chateau Boundary

Rooms & Suites∣融閤經典與創新的私密角落
158  Bauhaus Room 包浩斯禮贊
     Joseph Hoffmann Room 重現經典
     Terence Conran簡約主義的體現

Chapter IV 【想設計】思考 設計未來
衣 × 藝術
168  Piet Mondrian
     Jackson Pollock
     Lucio Fontana
衣 × 曆史
170  Vivienne Westwood
衣 × 建築
171  Holly Fulton
食 × 公民與道德
172  David Mellor
食 × 心理
173  Waterford
     Christopher Dresser
     Sarah King
食 × 哲學
175  Jasper Morrison
住 × 語文
176  Tom Tixon
     Terence Conran
住 × 心理
178  The Holding Company
住 × 環保
180  Barclays Cycle Hire

Chapter V 【英國設計之旅  點.綫.麵】
What time is it?那邊幾點?
Follow the map!跟著路綫走!
More Info!麵麵俱到 !

圖書序言

作者自序
分享 我眼見與感受到的設計英國。

  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有處最愛、或是最嚮往的遠方,如同我在麵對人生的起伏動盪與心底的騷動不安之際,就想迴到摯愛的英國,在那裏把自己淨空、為我重新注入新的力量。

  二○○四年,在南英格蘭美麗尊貴的溫泉古城巴斯(Bath)中,我曾居留整個春季,每天窗外伴隨的景緻是隨丘陵連綿起伏的成排喬治亞建築;二○○六年,我走過北英格蘭的湖區(Lake District),親眼見到山水掩映,揉閤自然與人文之美的英國文學聖地,沉醉於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們的心靈故鄉;多次重返我心中最絕美的避世之地科茲窩(Cotswolds),在這英格蘭最富田園詩意的區域中,漫遊過一個個蜂蜜色科茲窩石推砌成的秀麗村莊,沿著鋪石古道、石橋、清澈見底的溪流、花草蔓生的繽紛角落,呼吸著英國鄉間特有的清新韻美;二○一○年夏天,我到蘇格蘭的愛丁堡藝術節,飽足地沉浸在多元豐富的錶演藝術和劇場創意中……。

  就在這一再啓程、歸返中,紀錄、分享令我情有獨鍾的英國,也成瞭在我心中逐漸醞釀的心願,最後我有幸得以藉靈犀一指實現這份心願,結果卻是超乎預期。

  二○一○年鼕天,我首次選擇倫敦作為旅居英國的落腳處,但不再是因為懷抱著浪漫的嚮往,而是期盼一趟身心飽足的學習與付齣。在決意和那年異常冷冽的寒鼕搏鬥背後,是一份在設計領域擔任公關行銷多年後,對於重拾創意、熱情的期許,因此我捨棄漂泊式的旅行、飽覽變化的風景,而是進入藝術機構進修現代藝術、設計,試圖在先前工作纍積的美學思維和英倫豐沛多變又臻至成熟的創意養分中,清晰地感覺、貪婪地吸收。

  記得二○○四年第一次到倫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興奮地鬍亂跳上紅色雙層巴士,迫不及待地順著車廂內狹窄的樓梯爬上頂層,從那裏一路掃嚮地麵,隨意看著街道上更多巴士、黑頭計程車四處竄行,人車都熱烈地參與那團繁忙,我卻閑適遊晃,真是一派觀光客的悠閑……如今迴想起來,當時我已被世上最成功的設計典範圍繞卻渾然不自知:為乘客提供遼闊視野的寬敞車窗、超低底盤的穩固前進和搶眼的外型和色彩,讓雙層紅色巴士長久以來因著為乘客提供愉悅的搭乘體驗,而保持人氣不墜;黑□□的大頭計程車車頭兩盞筒形的滾圓前燈、中間的瀑布型大格柵和內部極度寬敞的對座式車廂,讓日常生活的交通代步工具,成為尊貴和質感的象徵。當然,不隻巴士、計程車,連尋常的市集、街頭、花園中的一麯彎橋、過去隻能發齣驚嘆卻未能細細解讀的雄偉建築……在經過設計語匯的轉化後,更因理解深藏其中的創意、藝匠精神的投注、體貼入微的理性思微,讓愈來愈深度體驗設計的過程,激盪齣更純粹的贊賞和愉悅。

  從解讀設計的角度改變觀點、深化體驗,倫敦,留存在我心中的影像更具體清晰;生活細節中既定的形式、配色、感受,也不再理所當然。藉由這本書,希望與你們分享我眼見與感受到的設計英國。

鄭育欣 Stella

專文推薦
她為拋不開忙碌枷鎖的我 開啓一扇透氣的窗。

  Stella請我寫一篇關於她個人首作的序文,可是我更想寫關於她這個「人 」,因為我不熟悉英國,但我認識Stella!由於工作的關係,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她是我最常對話、照麵,一天超過十小時以上朝夕相處的夥伴。

  初次見到Stella,「她像一隻愉悅的小鳥」我和我母親說,她的態度積極樂觀、心思細膩體貼,對於工作更是投入,我們沒日沒夜地為著願景打拼,但她始終能全身散發源源不絕的正麵能量,進而感染周遭的每一個人,我喜歡和她一起工作、喜歡和她一起分享心得。

  二○一○年的一個夏日午後,Stella和我說她決意放下一切、毅然決然朝她的夢想前進,留在她鍾愛的國度裏,我覺得不可思議,是哪裏來的勇氣讓她在三十幾歲、不可荒唐的年紀做齣這樣的決定?我一開始感到震撼、還忍不住問瞭兩次「妳確定嗎?」,看著她堅定而倔強的眼神,纔想起她是一個有責任感、從不令人失望的女孩,除瞭真心的祝福,心底甚至起瞭小小的羨慕。

  在她飛去倫敦後,透過Facebook的即時update,我彷彿把我的那份祝福,也悄悄地係在隨她四處漫遊闖蕩的輕柔發梢上:從她搭上地鐵和輕軌前往傳說中瘋狂古怪的東倫敦,我也順著她的眼光認識瞭奇幻、前衛的新風貌;當她以十足專注的敬業精神,穿梭在倫敦的不同設計場景與博物館,甚至遠赴歐陸觀摩荷蘭的藝術設計展、米蘭傢飾展同時,我感受到這世界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嘖嘖贊嘆當今設計奇纔的新能量;在她以最虔誠謙恭的心踏入西敏寺、聖彼得大教堂、到歐陸的米蘭大教堂時,我的心靈也被莊嚴的神聖氛圍所洗禮;當她揹著那颱她贊不絕口的心愛相機,捕捉著倫敦西郊的皇傢花園、北英格蘭的天高地闊,我似乎也能呼吸到青草的濕潤、草原的遼闊,乘著風、享受頂天立地的舒展……。

  無論是劃時代的設計盛會還是在公園裏的散步雜記,Stella以真誠而細膩的文字,原汁原味地記錄在她理想國度裏所接收的所有感動,並以她個人積蘊的美感和創意思維將感動延伸,轉化成屬於她獨有的設計符碼,她為拋不開忙碌枷鎖的我(甚至大多數人?)開啓一扇透氣的窗,體驗盡攬窗外陽光美景的血氣通暢,通過這扇窗,可以看到歐洲曆史所纍積的裝飾藝術與當代設計、古典技藝與潮流科技、生活文化與設計願景、文明與自然所融匯萃煉而成的和諧氣韻。

  如今很開心看到Stella一路來的點滴步伐纍積成書,然而見文如見人,我還是忍不住想從她Facebook上眾多的分享旅劄中總結她這個人:記得曾有篇她在荷蘭Maastricht記錄的圖文令我印象深刻,其中照片裏有一幢復古的建築、高聳的大樹、還有藍天,天色在樹與古建築的稱托下更顯蔚藍,我不禁想到一段英國詩人丁尼生的詩句: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Ring’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他用彎麯的手抓緊峭壁;
  在孤寂大地上直迫太陽;
  在青蒼天地中傲然獨立。

  在我心目中,Stella散發著雀鳥般的輕盈愉悅,但看著她一步步邁嚮夢想、用心實踐到最後親眼見證她心血結晶之作,我更加篤定,她其實更像隻鷹,以無比的勇氣突破界限、超越自我、為自己飛齣一片遼闊而自在的藍天,而這本書正是她以獨特的「鷹眼」、融和詩意與理性的筆觸,為她所鍾情的英國以及設計流露的深刻傳遞,願每位讀者在她的文字裏也找到開闊的感動。

新瓷品牌「八方新氣」品牌經理 王筱傑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設計英國》的目錄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每個標題都像是一個小小的謎語,勾起瞭我無限的好奇。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行業內幕,或者是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畢竟,光是看目錄,就足以讓人對這本書的內容産生無限的遐想。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我尤其喜歡它使用的那種微磨砂質感的封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露齣一種低調而又精緻的高級感。封麵上那簡潔的字體,雖然沒有過多的裝飾,卻有著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仿佛在嚮我訴說著關於“設計”的獨特哲學。我很好奇,這本書內部的版式和插圖是否也能延續這種令人驚艷的風格?

评分

剛翻開《設計英國》的封麵,就被那精心設計的排版和觸感良好的紙張吸引住瞭。封麵上的圖像,色彩飽和度極高,光影處理也十分考究,一下子就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創意和藝術氣息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可能被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非凡故事。

评分

初讀《設計英國》,我便被它獨特的敘事方式所摺服。作者似乎並沒有選擇按部就班地介紹,而是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將一個個看似獨立的片段巧妙地串聯起來。這種“跳躍式”的敘述,反而激發瞭我更強烈的求知欲,讓我忍不住去猜測下一個章節會帶我領略怎樣的風景。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是太有魅力瞭!沒有那些枯燥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多的是一種充滿詩意和想象力的描述。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設計背後閃爍的靈感火花,感受到創作者們的熱情與執著。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讓我感覺就像在與一位知心的朋友進行一場關於美的對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