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的文字,說理順暢,筆鋒積蘊,常帶感情,感染所至,實非時空所能限製。本書正是最好的例證。
批覽《旅人小記》,隨著殷海光的文字,重行迴到一九五○年代中期的美國,讀者可以好似目睹這方大地當時的風土人情;閱讀殷海光迴憶悼念金嶽霖、傅斯年的文章,讀者可以揣想的,不僅是學術巨人的風采,還是往代學術思想世界的一時風華。殷海光對自身如何被迫離開颱灣大學的曆程,娓娓道來,記讓讀者對知識人橫遭逆侮的命運,深感悲憤,也可「見微知著」,一覘黨國威權體製的本質。
研究殷海光的生命史與其時代,本書正是不可或缺的史料和見證。
作者簡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黃岡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齣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係、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1949年赴颱後於颱大哲學係任教,先後開設課程有: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曆史與科學等。他亦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颱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啓濛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製。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颱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颱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啓濛者。
時至今日,殷先生已成為颱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颱灣或颱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他著作。而殷先生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響瞭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産。
序殷夏君(王路)III
編者的話V
編輯凡例VIII
《雜憶與隨筆》編輯說明XI
【捲一旅人小記】
自序3
前語(附錄:《祖國周刊》初刊版本)7
當街接吻11
從卡片說起15
快!更快!27
書48
小遊,小談53
顯明的對照62
顔色問題67
一點印象,意見74
從口頭語看80
風格與纔乾87
玻璃花91
唐人街100
華盛頓湖畔103
和尚讀邏輯107
基本假設110
從東到西115
【捲二雜憶與隨筆】
憶金嶽霖先生137
我憶孟真先生──自由巨星之殞落149
我們守住那一層樓?160
想想看:你有幾條閤格?166
我被迫離開颱灣大學的經過168
燈蛾180
序言
《殷海光全集》最初於一九八九年由颱北桂冠圖書公司齣版。當時適逢殷海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颱灣方甫解除「戒嚴」,逐步走嚮殷先生期盼的自由民主之路。這二十年來,颱灣人民享受瞭前所未有的自由,未曾在「戒嚴體製」下生活過的青年,閱讀殷先生的著作,或許不容易有切膚的感受。然而,這二十年來卻齣現瞭許多以殷先生為主題的論著,「殷海光研究」已漸為顯學。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學界也開始注意殷先生的著作,並同樣逐漸形成研究風潮。凡此可見,殷先生的文字獨特的感染力,超越時空的限製,是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産。二○○九年,時值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颱灣大學齣版中心開始發行《殷海光全集》重編本,正是希望讓殷先生的著述,能以更完善精美的麵貌,貢獻於世,啓沃永久。
將近二十年來「殷海光研究」的豐富成果,讓我們發現當年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存在不少的闕失,尤以未能比較完備齊全地整理收錄殷先生的文字,是最嚴重的缺點。涉足於「殷海光研究」領域的學者,發掘瞭殷先生的大量佚文,其中絕大部分是他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寫的文字,也有一些在香港刊物發錶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有助於瞭解殷先生在來颱前後思想轉變的軌跡,也是「殷海光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我們非常感謝這些學者的貢獻,特彆是賀照田、何卓恩及黎漢基教授的成果,對我們進行《殷海光全集》的重編工作,助益極大。《殷海光全集》重編本基本上維持桂冠版的原先架構,並做瞭些許變動,謹此分彆說明如下:
一、專書仍印成單行本。
二、單篇文章仍以「政治與社會」、「學術與思想」、「書評與書序」及「雜憶與隨筆」四大分類,集結成冊;原先缺漏的文章,依其類彆及寫作時間,編入原先的架構之內。增補的文章,以政論文字居多,因而「政治與社會」一類的篇幅增加最多,冊數也隨之增多。
三、《殷海光全集》重編本,增補《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一冊。該書原先因著作權問題,未能收入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現已徵得原齣版者同意,加以收錄。《殷海光全集》的《殷海光書信集》部分,原則上隻收錄殷先生寫給他人的信函,不收錄他人緻殷先生的信函;由於殷先生與林毓生的通信,情況特殊,絕大部分是論學信函,必須兼讀往返信函,纔能瞭解其內容,因此將這些信函單行成冊,以便讀者。
四、《殷海光全集》重編本的《到奴役之路》一書,與桂冠版相同,皆據文星齣版社的版本排印,惟另做增補工作。因是書之譯文與按語,與最早在《自由中國》半月刊連載者,頗有齣入。本次重編,仍以文星版為據,另與《自由中國》版覈校,詳細註明其間相異齣入之處。
五、桂冠版《殷海光全集》專書部分之排序,以當年齣版時間之先後為序;《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之排序,則大體上依類彆略予調整。
六、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集結他人所寫關於殷海光先生之紀念及評論文章,列為全集之一捲,不閤體例。本次重編,除大幅擴充內容,增收近二十年內發錶的重要紀念及評論文章以外,另列彆冊,不再列入《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之序號。
七、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除《邏輯新引》一書採取橫排格式之外,其餘各冊均採直排格式。《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一律採取橫排格式。
《殷海光全集》重編工作的進行,得到多方人士的支持和鼓勵。我們要感謝殷夫人夏君璐女士提供珍貴的資料、撰寫序言,並不斷在精神上鼓勵我們。陳宏正先生是《殷海光全集》兩次編纂工作的幕後支持者;桂冠圖書公司的賴阿勝先生,為二十年前的桂冠版《殷海光全集》,曾付齣極大的心血。颱大齣版中心主任項潔教授及其團隊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水準,使《殷海光全集》的重編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凡此一切,謹此深錶謝忱。
我們以非常謹慎的態度來重編這套《殷海光全集》,惟遺漏、闕失之處,勢所難免,希望能夠得到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林正弘、潘光哲、簡明海(2009年7月8日)
讀完《殷海光全集17 雜憶與隨筆》,我內心湧動著一股復雜的情感。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漫長人生旅途中,與自己、與世界進行的一場場深刻而真摯的對話。殷海光先生以其一貫的嚴謹與深刻,將他對人生、社會、哲學、乃至日常瑣事的種種思索,毫無保留地呈現齣來。翻開書頁,仿佛穿越時空,與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圍爐夜話。他筆下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無論是對自由精神的謳歌,還是對時代變遷的感嘆,亦或是對個體命運的追問,都飽含著他對人類文明的關懷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讀他的隨筆,常常會陷入沉思,仿佛跟隨他在思想的迷宮中探索,時而豁然開朗,時而又被新的疑問所牽引。這種閱讀體驗是難能可貴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和靈魂的觸動。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真”的執著,對於“思”的強調,這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快節奏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他提醒我們,要慢下來,去思考,去感受,去辨彆,去真正地活齣自己的生命。
评分《殷海光全集17 雜憶與隨筆》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精神衝擊。這本書並非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咀嚼,去領悟。殷海光先生的思想是如此的深邃,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韆鈞之力。我常常在閱讀的某個瞬間,被他的某個觀點或某個比喻深深地震撼,然後停下來,久久迴味。他探討的許多議題,比如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的邊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張力,以及人類存在的意義等等,都是極具挑戰性的。讀他的文章,你會發現自己過去的認知體係在不斷地被打破和重塑。他不是那種給你答案的人,他更像是那個點燃你內心火花,讓你主動去尋找答案的引路人。我特彆欣賞他對“常識”的挑戰,他總能從看似平凡的現象中挖掘齣深刻的哲理,讓我們看到事物被隱藏的另一麵。這本書帶來的最大價值,我認為在於它能夠激發齣讀者內心深處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世界以及自身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评分不得不說,《殷海光全集17 雜憶與隨筆》是一部需要靜心閱讀的著作。殷海光先生的文字,與其說是記錄,不如說是他思想的結晶。他在書中袒露瞭許多個人化的感受和經曆,但這些“雜憶”和“隨筆”卻擁有普適的價值。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他那充滿智慧和洞察力的精神世界中,與他一同經曆著時代洪流中的種種際遇。他對於社會現象的觀察,對於人情世故的體悟,都顯得那樣精準而深刻。很多時候,我讀到某個片段,會驚呼“原來是這樣!”,仿佛一直以來睏擾我的某個問題,在他這裏找到瞭一個清晰的解答。他對於“理性”的強調,對於“自由”的捍衛,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風骨和擔當。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所麵臨的根本睏境和追求,其實是相通的。殷海光先生以其卓越的智慧,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和理解世界的獨特視角。
评分在我看來,《殷海光全集17 雜憶與隨筆》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著作。殷海光先生的文字,不僅僅是對思想的記錄,更是他對生命體驗的深刻反思。他以一種非常真誠的態度,與讀者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和對世界的看法。我特彆喜歡他那些充滿個人色彩的隨筆,它們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思想傢。他對自由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以及他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都讓我深感佩服。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與他的觀點産生共鳴,也會被他那些齣人意料的洞察所啓發。他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更像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智者,用他獨特的語言,引導我們去思考那些關於生命、關於社會、關於人類未來的重大問題。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更深的理解和更強的勇氣。
评分《殷海光全集17 雜憶與隨筆》這本書,讓我體驗到一種“被啓迪”的閱讀快感。殷海光先生的文字,並非那種淺嘗輒止的讀物,它需要細細品味,反復琢磨。我會被他對於人生哲理的獨到見解所吸引,他看待問題的角度總是那麼新穎而深刻。書中的許多篇章,都像是他寫下的思想的火花,瞬間照亮瞭我腦海中某些模糊的區域。他對於“獨立思考”的推崇,對於“批判精神”的倡導,深深地打動瞭我。讀他的書,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一種精神氣質的熏陶。我驚喜地發現,他對於許多社會現象的分析,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他筆下的文字,有一種洗練的力度,每一句話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沒有一絲多餘。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樸素的錶達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