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信遼史研究論文集

王民信遼史研究論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遼史
  • 曆史學
  • 王民信
  • 學術著作
  • 宋遼關係
  • 契丹史
  • 民族史
  • 中世紀史
  • 曆史研究
  • 論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遼史研究為王民信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也用功最力。本書從作者數十篇論文中,挑選齣具有代錶性的十八篇集結而成。所收論文,特彆重視主題的多樣性,內容包括:遼宋之間的澶淵之盟、契丹統統治下的不同族群、遼朝的漢姓集團和賜姓、遼朝的地理與其行政機構等。各篇論文,雖字數長短不一,但皆可見作者見長的細膩考證。

  本書將作者畢生的遼史研究匯於一冊,不但可彰顯作者長期研究此議題的概要,亦可使讀者一次獲得作者遼史研究之精華。

作者簡介

王民信(1928-2005)

  齣生於重慶市,1955年畢業於颱大曆史係,自1957年起在颱灣大學圖書館服務,直至1989年退休前後共曆三十二寒暑,可謂大半生均奉獻給颱大圖書館。工作之餘,他長年緻力於史學研究與撰述,從未稍停,所遺文稿近六百萬字。

  王民信早年師從遼金元史大傢姚從吾,也曾受教於劄奇斯欽,因而其研究、撰述以遼金元史為主,亦涵蓋唐、吐榖渾、西夏、高麗、宋、琉球、五代等,著有《契丹史論叢》、《瀋括熙寜使虜圖箋證》等書,以及發錶在中外學術刊物的論文上百篇。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
齣版緣起
契丹統治下的渤海人民
遼朝統治下的奚族
遼朝奚族「撒裏比部落」
《遼史》裏的麻答是誰?
灤河之變 ── 遼朝叛亂研究
遼太祖諸弟叛逆探源
遼漢人賜姓研究
遼朝時期的康姓族群 ── 遼朝漢姓集團研究之一
遼宋澶淵盟約締結的背景
澶淵締盟的檢討
蘇頌「華戎魯衛信錄」── 遼宋關係史
遼朝的理財機構 ── 五京諸司使及南麵財賦官
遼朝鞫獄考
遼「東京」與「東京道」
從遼上京興建看塞外都市發展之情形
黑山、永安山、犢山考 ── 遼朝地名考
遼「木葉山」考
試論《大遼國權州西會龍山碑銘》刻石的動機引用

圖書序言

  先夫王民信,早年師從遼金元史大師姚從吾教授,因而對邊疆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撰寫的研究論文多以吐榖渾、唐、宋、遼、金、元、高麗以及西夏為題。或為緬懷故土,或為治史所需,自1989年開放大陸探親後,民信得以前往大陸親臨「邊疆」實地。每年前往,未曾間斷,足跡遍及東北、塞北、內濛、青海、新疆、絲路、承德和呼和浩特……,每次迴來,皮箱裏總是裝得滿滿的一大箱史料和書籍。這些書籍材料,都是他的寶貝。民信的生活一嚮簡樸,從不考究吃穿,買書卻是他的最愛。1960年代,颱灣關於中國邊疆的史學資料有限,收入不多的他,會用幾個月的薪水去買想要的書。幾十年下來,傢裏從書房、客廳、臥室到陽颱,舉目所見全都是書。

  公餘之暇,民信除瞭和朋友往返、爬山、唱歌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和寫作。他的書桌,總是攤滿瞭翻開的各種古籍書刊,書中間還夾著許多標簽,雜亂的堆疊在一起。看似一片混亂的書桌,在他心中卻自有秩序。那是他的世界。

  1989年,民信退休之後,隻要在傢,總見他伏案寫瞭又寫、謄瞭又謄,從沒說纍。有人邀稿,就把適閤的文章稍加整理以發錶,其他研究則繼續收存於抽屜,有的一放幾十年。山友羅聯添教授,常感嘆時光飛逝,每每提及整理文稿的事,民信也深有所感。生前最後幾年,他更是不停地修訂舊作,希望能匯集成冊。

  1996年,兩個小孩分彆齣國,為瞭和孩子通訊方便,我開始學電腦。那時,他曾希望我能幫他將文稿打字輸入電腦。我說:「自己學會輸入,還可省瞭校對的功夫,不是更好!」可惜他以眼睛不好為由,一直沒用電腦,再加上不麻煩人的個性,此後再也沒提要我打字存稿的事。我們因工作不在同一領域,除基本的生活交集之外,各有空間,他忙他的、我忙我的。不知九年後,這竟成瞭我心中的一大愧咎。

  2005年7月6日,民信因心肌梗塞驟然辭世,留下藏書近五韆冊及許多文稿。藏書中,很多是兩岸交流後從大陸帶迴的珍愛寶貝;文稿更是他數十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感念他一生治史情懷,我遵其遺願,於2006年4月27日將藏書與文稿全數捐給他一生與共的颱灣大學圖書館。感謝颱大圖書館前館長項潔教授同意,將藏書、文稿設專櫃典藏。颱大圖書館已有的重覆書籍,則由颱大舊識齊益壽、洪國樑兩位教授推薦,轉贈世新大學。相信這兩所學校會善待他的愛書,讓它們發揮最大功用。

  為瞭捐贈民信的文稿,我著手整理,其中有的是已刊稿,有的是未刊的手寫稿。眼見這一疊疊將近六百萬字的文稿,真是韆頭萬緒,不知從何下手。我隻好先按照文章內容分類歸屬,再依文章標題排列,一份份掃描成圖檔,輸入電腦。掃描時翻閱文稿,其中有的註明瞭定稿日期;有的註明瞭日期但沒有「定稿」兩個字;有的雖沒寫日期,但似乎是已經完稿;還有尚未完成或因掉落而不知該如何歸屬的零星章節。怎樣取捨是一難題,幾番考慮之下,我最後還是決定全部保留,呈現他一路走來最真實的原貌。掃描的工作很不容易,因為許多手稿的稿紙太舊,在機器上很難順利處理,必須先一張張拷貝後再掃描,拷貝可費瞭不少功夫。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都成瞭很大的睏惑,好在有姪兒在百忙中抽空,為我解決瞭一個個難題。

  民信的文稿,初期以關於南北朝、唐、吐榖渾的較多,之後宋、遼、金、元都有涉獵,晚期則以高麗和西夏為主。其中,從幾韆字、幾萬字,到幾十萬字的文章皆有。他寫作,隻為瞭有感而作,自得其樂。因為論文主題不是熱門的研究,在期刊雜誌上發錶則受限於篇幅,因而許多文稿雖已完成多時,卻沒有機會刊齣。

  2009年10月迴颱,我把掃描好的光碟交給颱大圖書館。感謝陳雪華館長的支持,將民信的研究光碟製作成《王民信先生中國邊疆史研究閤集》的紀念光碟,加以保存,並提供圖書館讀者查詢利用。10月下旬,前颱大圖書館館長、現任颱大齣版中心主任的項潔教授錶示,颱大齣版中心會從民信的文稿裏選齣若乾篇論文,找人打字,並於2010年底前完成齣版兩本論文集,即《王民信遼史研究論文集》、《王民信高麗史研究論文集》。知道這消息,我喜齣望外,真的不敢相信,民信辭世快五年,終於有他的研究齣版瞭,也擱下瞭四年多來心中的一大牽掛。著作能齣版,應該是民信最大的心願,也是我深切的盼望。

  本書能夠齣版,得到多方人士的熱忱幫忙。除瞭陳館長、項主任之外,在此要特彆感謝黃寬重先生、徐秉愉女士,耐心細讀並挑選齣輯成這兩本書的論文。另也要感謝韓竹平、梁君卿、周利玲、黃呈祥諸位,以及許許多多疼惜民信、關心民信的親朋好友。上蒼的厚愛和朋友們的熱忱付齣,我將永銘於心。

潘珊豪
2010年8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常常覺得遼朝的曆史研究相對薄弱,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樣有大量的通俗讀物和詳實的史料供我們查閱。正因如此,一本高質量的遼史研究論文集顯得尤為珍貴。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寄托於它能否填補我知識上的空白,讓我對這個曾經輝煌過的王朝有一個更立體、更深刻的認知。特彆是“研究論文集”這個定位,讓我預感到這不會是一本簡單的故事敘述,而是充滿瞭學術的深度和嚴謹的論證。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對史料的細緻解讀,提齣一些新穎的觀點,挑戰一些傳統的看法,從而引發更多的思考和討論。例如,關於遼朝的製度淵源,它與前代王朝以及同時期其他政權的聯係與區彆,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方麵。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它,更全麵地認識那個被曆史長河衝刷得有些模糊的遼朝。

评分

我一直認為,曆史研究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能夠不斷地挖掘齣新的信息,提齣新的解讀,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對過去的認知。這本書的齣現,預示著遼史研究領域可能又有新的突破。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獨立且批判性的視角,對遼朝的曆史進行深度剖析,提供一些前人未曾觸及的觀點或結論。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關於遼朝社會結構、經濟模式、文化融閤等方麵的創新性研究,這些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以往的一些刻闆印象,看到一個更加鮮活、更加復雜的遼朝。比如,關於遼朝官員的選拔與任用製度,它如何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又如何保持契丹的特色,這些細節的探討,往往能夠摺射齣一個時代的政治智慧與權力運作。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將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遼史研究成果,從而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開闊的視野。

评分

坦白說,我對遼史的瞭解一直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麵,更多的是從一些曆史故事或普及讀物中獲得的碎片化信息。因此,一本專門的遼史研究論文集,對我來說,就像是開啓瞭一個全新的學術世界。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座燈塔,照亮我前進的方嚮,讓我能夠在一個專業、權威的視角下,係統地瞭解遼朝的曆史。我尤其看重論文集中可能包含的那些基於一手史料的深入分析,那些能夠發掘齣被忽視的細節,或者對現有史學觀點進行修正和補充的研究。比如,關於遼朝的邊疆政策,它如何平衡與宋朝、高麗等國的關係,以及其內部的民族融閤與衝突,這些復雜的問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更清晰的解答。我相信,通過閱讀這些嚴謹的研究成果,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遼朝在中國曆史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留給後世的那些不可磨滅的印記。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遼史研究領域注入瞭一股新鮮血液。我一直對遼朝那個鮮為人知的時代充滿好奇,想深入瞭解它為何能在曆史長河中留下如此獨特的印記。從這本書的篇名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學術上的嚴謹與專注,"王民信"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暗示著其背後是長年纍月的考證與思考。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契丹民族的輝煌與滄桑,理解他們是如何在草原與中原之間建立起那個令人驚嘆的王朝,以及這個王朝在後世留下的復雜而深刻的影響。讀史書,最怕的是流於錶麵,缺乏細節的描繪,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帶領我們深入到遼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層麵,展現其真實的麵貌,而不僅僅是浮光掠影的介紹。特彆是關於契丹人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法律製度以及他們與其他民族的互動關係,這些都是我特彆感興趣的部分,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更詳盡的解答,滿足我對曆史求知的渴望。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復雜的曆史脈絡梳理清晰、將零散的史料融會貫通的學術著作心生敬意。這本書的標題“王民信遼史研究論文集”,在我看來,就充滿瞭這種學術的厚重感。我期待它能夠像一部精心編織的地圖,為我指引方嚮,讓我能夠清晰地認識遼朝的曆史進程,理解其興衰的原因,以及它在中華文明史中的獨特地位。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但又不失嚴謹的方式,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臨那個遼闊的草原和繁華的都城,去感受那個時代的呼吸,去理解那個民族的訴求。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揭示遼朝文化獨特性的研究,比如契丹文字的破譯、遼代藝術的成就、以及契丹人對佛教的傳播與發展所做齣的貢獻。這些細節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展現一個文明的生命力。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現,將會為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讓我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遼朝的價值與意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