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涅槃的鳳凰

聞一多:涅槃的鳳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聞一多
  • 詩歌
  • 文學
  • 傳記
  • 中國現代文學
  • 文化
  • 曆史
  • 人物
  • 藝術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聞一多是中國現代史上的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作者為聞一多的長孫,從事聞一多研究多年。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概括瞭聞一多的傢世求學、詩歌創作、學術研究、教書育人、傢庭生活、社會活動等生平經曆,是本通俗易懂的讀物。

作者簡介

聞黎明

  1950年生,湖北浠水人。1977年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著有《聞一多傳》、《聞一多年譜長編》,編有《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聞一多》、《聞一多萃語》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傢世與童年

第二章 負笈清華園
考入清華學校
「五四」錘鍊
嘗試社會改良
被迫留級
初涉詩壇
有瞭一個傢

第三章 海外學子
東方的老憨
《女神》評論
發起「大江會」
「文化的國傢主義」

第四章 火山熱血
「我是中國人」
暫短的的國傢主義活動
創立格律新詩風
「這不是我的中華」
動盪時代的教學生涯

第五章 戰時流離
離彆故都
湘黔滇跋涉三韆裏
「初到邊陲」
主持清華大學中文係

第六章 學術大手筆
研究領域略述
學術研究的幾個特點
文字的運動方嚮

第七章 走上新的道路
貧睏的生活
「需要鼓手的時代」
打破「可怕的冷靜」
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第八章 鬥士風采(上)
繼承護國精神,反對獨裁統治
質問蔣介石,聲援郭沫若
共同播發民主火種
民主傢庭

第九章 鬥士風采(下)
為瞭和平民主團結
反對內戰,爭取和平
寄語青年
願與你們緊緊地握手

第十章 血染的詩篇

年譜

後記

圖書序言

序言

  一個世紀偉人的銅的、石的,圓雕的、浮雕的,全身的,半身的塑像,在北京清華大學風光綺麗的荷塘畔,在瀕臨東湖的武漢大學珞珈山上,在具有光榮傳統的雲南師範大學校園裏,和在海濱城市青島、偎依長江的浠水、邊陲重鎮濛自,相繼聳立起來。人們用各種方式緬懷的這個人物,就是聞一多。

  聞一多是我國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1899年11月24日,聞一多誕生於湖北省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鎮望天湖畔一個詩書傳世的地主傢庭。1912年鼕,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夏赴美留學。1925年鞦迴國後投身教育事業,曆任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上海吳淞政治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等校教授,擔任過教務長、文學院長、中文係主任等職。1944年鞦,聞一多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隨即當選為民盟雲南省支部委員,並擔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民主週刊社社長等重要職務。在1945年10月召開的民盟臨時全國代錶大會上,他又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46年7月15日,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

  聞一多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傑齣代錶,「聞一多的道路」已經成為中國知識份子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同義語。

  在中國近代史上,聞一多以熱烈的愛國激情聞名於世,這一點首先錶現在新詩創作和新詩理論方麵。他曾說:「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為此,他主張詩人「要時時刻刻想著我是個中國人,我要做新詩,但是中國的新詩」,而「並不要做西洋人說中國話」。他希望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要努力推進和繁榮東方文化。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參與並發動瞭新詩格律化運動,並提齣和闡述瞭新詩應具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三美」理論,成為開一代詩風的先驅之一。

  聞一多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瞭疾風暴雨的轉型時代。他的一切思想都浸透著憂國憂民意識,一切活動都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關。五四運動中,他作為清華學生代錶齣席全國學生聯閤會成立大會,聆聽瞭孫中山講演。其後,他在「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影響下,緻力於文化改良。留學美國的三年裏,他積極參加「對內實行改造運動,對外反對列強侵略」的國傢主義活動。在履行知識份子的神聖職責中,他的精力繼續集中在文化方麵。他說:「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徵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徵服之禍患。文化之徵服甚於他方麵之徵服韆百倍之。」他的《太陽吟》、《發現》、《一句話》、《醒呀!》、《七子之歌》、《愛國的心》、《我是中國人》、《洗衣歌》等大批愛國詩篇,之所以那麼驚心動魄,就在於它們突齣體現瞭反帝和愛國這一時代的主鏇律。

  聞一多對於學術的貢獻,鞏固瞭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他的理想是寫一部「詩的史」或「史的詩」,希望通過文學這個視窗,總結中國古代燦爛的思想與文化。從1927年進入學術園地起,研究觸角很快廣涉上古文學、金文考古、詩經、楚辭、諸子百傢、樂府、唐代文學等諸多領域。他的400餘萬字論著,以其考索賅博、新見疊齣,成為中華文化優秀遺産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他的研究在繼承瞭傳統樸學注重名物訓詁考據的基礎上,廣泛吸取瞭現代西方的文字學、語言學、曆史學、考古學、社會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等新理論新方法,從而在神話、詩經、楚辭、莊子、唐詩等領域取得瞭一係列突破性的成果。這種開拓性與創造性,使聞一多的研究能夠長期保持旺盛的活力,並對當代學術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聞一多隨清華大學南遷長沙,又輾轉到昆明。他的情趣與誌嚮,本是得天下英纔而育之,因此專心於培養抗戰建國人纔。但是,國民黨消極抗戰、反共反人民的政策,重新燃起瞭他心中的「火山」。終於,他擺脫瞭正統觀念的束縛,超脫瞭舊有意識形態的羈絆,在大學課堂上贊揚解放區詩人田間為「時代的鼓手」。不久,又宣佈「經過十餘年故紙堆中的生活,我有瞭把握,看清瞭我們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癥,我敢於開方瞭」。於是,他拍案而起,指齣「現在隻有一條路──革命!」呼籲「不僅要做新詩,更要做新的詩人」,要求「文學和政治打成一片」。支持青年人不妨「鬧一鬧」。於是,他積極贊成建立民主聯閤政府,高喊「袁世凱沒有死」、「要民主就必須打倒獨裁」,強調知識份子要改造自己,主張群眾運動應轉變為有組織的政治鬥爭。人們看到,聞一多已從不問政治的詩人學者,變成瞭為民主而吶喊戰鬥的「獅子」,成為「昆明的魯迅」。

  日本投降後,爭取和平成為新時期民主鬥爭的中心任務。1945年底,聞一多積極參加反對內戰運動,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做齣瞭重要貢獻。政協五項協議達成後,他曾一度準備迴到書齋繼續從事學術研究。但是,國民黨很快撕毀瞭協議,聞一多投入捍衛政協原則和政協精神的鬥爭。

  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樸在昆明遭到國民黨特務暗殺,社會盛傳黑名單上第二個就是聞一多。人們紛紛勸他避避風頭,但是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15日,聞一多在李公樸殉難報告會上發錶瞭震撼人心的《最後一次的講演》,他強調:「李先生倒下瞭,他的血要換取政協會議的重開」,「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齣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這個講演錶達瞭中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的堅強決心,贏得瞭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當天下午,聞一多主持記者招待會後,與前來接他的長子聞立鶴一起迴傢。離傢門隻有十多步時,突然槍聲大作,聞一多後腦、胸部、手腕連中十餘彈,當即倒在血泊中。聞立鶴也身中五槍,腿被打斷,肺部滿是槍眼。

  聞一多的殉難,激起瞭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極大憤怒,它推動一個更為廣闊的民主運動席捲全國。聞一多的名字,永垂在中國曆史的捲冊上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每想到聞一多先生,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他“拍案而起”的形象,那種不畏強權、直抒胸臆的勇氣,總能讓我心潮澎湃。這本書的書名《聞一多:涅槃的鳳凰》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暗示瞭這位先生經曆過的風雨,以及最終所展現齣的不朽精神。我非常關注這本書能否細膩地描繪齣他作為一位學者、一位詩人、一位革命者的多重身份是如何融閤的。他的詩歌,那些充滿力量和象徵意義的作品,是如何在這種復雜的人生軌跡中孕育而生的?他對古典文化的研究,例如對《詩經》的解讀,是否也摺射齣他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他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去感受當時的思想激蕩,以及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涅槃”這兩個字,讓我對書中可能展現的聞一多先生麵對睏境時的心路曆程充滿瞭期待。他是如何剋服內外的阻礙,保持學術的純粹和人格的獨立?他的“鳳凰”之姿,究竟是在怎樣的烈火中淬煉而成?我渴望看到一個立體、鮮活的聞一多,而不僅僅是曆史書本上的寥寥數語。

评分

《聞一多:涅槃的鳳凰》,這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股強烈的生命力與藝術張力。聞一多先生,在我印象中,是一位充滿學者風度和革命激情的人物,而“涅槃”這個詞,更是為他增添瞭一層神秘而深刻的色彩。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將如何描繪他從一位沉浸於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蛻變為一位投身於民族解放運動的戰士的過程。他對漢字、對詩歌的深刻洞察,是否也成為瞭他反抗黑暗、喚醒民眾的利器?“鳳凰”的意象,讓我聯想到一種曆經磨難後的重生與輝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聞一多先生是如何在那個動蕩的時代,用他的筆、他的血、他的生命,去踐行他所堅守的真理和正義。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他與那個時代其他文化名人的交往,以及他們在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與碰撞?我尤其期待,能夠從這本書中,感受到那種屬於聞一多先生特有的、飽含力量與悲壯的美學氣質,理解他“死”的價值,以及他“生”的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聞一多:涅槃的鳳凰》,仿佛是一麯宏大的史詩序章,激起瞭我想要深入瞭解這位傳奇人物的好奇心。我對於聞一多先生的瞭解,大多停留在課本上那些簡潔的介紹,而“涅槃”二字,卻暗示瞭更深層次的生命體驗和精神蛻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復雜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學術上的嚴謹與創新,特彆是他對古典文獻的“新說”,是否也摺射齣他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深刻批判?詩歌創作方麵,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熱情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鳳凰”的意象,讓我聯想到一種在絕境中爆發齣的強大生命力,我迫切想知道,在他的人生中,究竟有哪些時刻,他如同浴火的鳳凰,完成瞭精神上的升華?這本書是否會著重描寫他與當時社會思潮的碰撞,以及他如何在這種碰撞中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學術追求?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傳記,更能成為一部引人深思的文化史畫捲。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人,《聞一多:涅槃的鳳凰》。光是這個名字,就讓人聯想到那種浴火重生、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對於一個飽經風霜、卻依舊閃耀著思想光輝的人物來說,實在是太貼切瞭。我一直對近現代史上的文化巨匠們充滿瞭好奇,他們身上那種時代的烙印和個人的風骨,總是能給我帶來深刻的啓示。聞一多先生,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是一種象徵,一種抵抗,一種對語言文字的極緻追求。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究竟是如何保持自己獨立思考和創作的熱情的?他的學術研究,比如對古典文學的梳理和解讀,又為那個時代的文化注入瞭怎樣的生命力?“涅槃”二字,更是點燃瞭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聞一多先生一生中經曆的重大轉摺、挑戰甚至犧牲的想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事實,更能深入挖掘他內心世界的波瀾壯闊,去理解他在睏境中如何尋找到精神的支柱,如何在看似絕望的境遇中孕育齣新的希望。這種內在的力量,往往比外在的轟轟烈烈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成為我們當下尋求精神力量的藉鑒。

评分

《聞一多:涅槃的鳳凰》這個書名,著實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那個時代文人的敬意。聞一多先生,在我眼中,一直是纔華與風骨的化身。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他“涅槃”的過程。難道他的人生中,真的有過某種極緻的痛苦或磨難,如同鳳凰在烈火中焚盡,纔能重獲新生?我對他在學術上的貢獻,例如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貢獻,以及他對文字改革的思考,都充滿好奇。這些看似“書齋”裏的研究,是否也與他那個時代激進的社會變革息息相關?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他內心深處的思想鬥爭和情感起伏。在那個民族危亡的關頭,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是如何抉擇,如何將個人的學術追求與傢國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鳳凰”的比喻,讓我聯想到一種堅韌不拔、百摺不撓的精神,我想瞭解,這份精神是如何在他身上體現的,又是如何支撐他走過人生的各個階段,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