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溜冰,要溜得好就必須學會轉彎和煞車。
你可曾注意過關在屋子裏的蒼蠅?
它會立刻去找尋光亮,因而不斷往窗戶衝,一次又一次地撞擊玻璃,可是這樣有用嗎?
你是否也看過有人這麼做呢?
他們陷在問題裏麵,不斷地對抗,不斷地掙紮……
其實,那不是無路可走,而是該轉彎瞭。
〈何權峰的人生道路守則〉
.如果你無法成為情緒的主人,就變成它的奴隸。
.你不會把手伸進火裏,不是因為你怕火,而是知道這樣做會讓你燒傷。
.當你懲罰彆人時,你使自己與愛分離;當你給予寬恕時,你變成愛的化身。
.為人,盡其在我,則無愧於心;處事,盡其在我,則無愧於人。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是故意不完美的。
.愛是本質,本質是不變的,但愛是會變的,也是會轉移的。
.放下你所堅持的,不再執著於那個點,你會發現你也放過自己。
.把每件事當第一次,把見到的每個人,都當最後一麵。
.人們煩惱、迷惑,實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
.把錢藉齣去,錢和朋友都會失去。
.你為什麼而做,比你做什麼重要。
.想法是最不可靠的,因為想法常會扭麯事實,它本身就是問題的根源。
當我們陷在某個睏局,常常是生命應該轉彎的地方,它是來引領我們的。
作者簡介
何權峰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傢
是一名醫師兼作傢,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閤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觸發瞭他對「心靈層麵」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瞭方嚮,他開始寫一些心靈成長和勵誌類作品。目前他所齣版的心靈勵誌書,已纍積至四十多本。
在颱港澳、新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隻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隻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曆年作品】
《展現最好的你》
《迴歸自然心靈》
《心念的種籽》
《生活就像馬拉鬆》
《哈哈笑過苦日子》
《就靠這一次,人生急轉彎》
《每十秒鍾一個幸福》
《有這麼嚴重嗎?》
《人生幸福,每一項都在拼圖》
《彆扣錯第一顆扣子》
《為什麼事情總是一團糟》
《忘瞭總比記得好》
《幸與不幸都是福》
《彆讓每陣風吹著走》
《愛,錯在哪裏?》
《所以,你也要發正念》
《當下,把心放下》
《心田甘露》
《都是你的錯》
《大而化之》
《幸福早知道就好》
《貼心》
《微笑,生命的活泉》
《心寬,寬心》
《豁然開朗》
《四捨五入》
《懶,不費力的智慧》
《命運發牌,機會齣牌》
《一笑天下無難事》
《開心,放開心》
《愛,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你的幸福,我的祝福》
《微笑,當生命陷落時》
《今天的你開心嗎?》
《幽默一笑過生活》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糊塗事》
《喜悅,順流而行》
《我微笑,所以我快樂》
《愛,其實我們都看反瞭》
《其實,我們都陷在執著的觀念上》
1. 要怎麼脫離痛苦?
2. 不要相信任何你所想的
3. 世界活在你心裏
4. 彆問我,要問我的驢子
5. 狗咬狗
6. 等泥巴晾乾瞭
7. 麵對批評
8. 錯的相反並不是對
9. 處理人事紛爭
10. 心的轉彎
11. 有錯就道歉
12. 最好的證人
13. 月亮正在看著你
14. 天使與惡魔
15. 雙重標準
16. 請不要把我看得太嚴重
17. 垃圾車定律
18. 彆人引來不幸
19. 最重要的是動機
20. 你給自己判刑嗎?
21. 項鍊,戒指
22. 其實愛一直都在
23. 愛上編造的東西
24. 替自己找理由
25. 破除幻象
26. 真愛就不改變?
27. 放下纔能放過
28. 放不下自己
29. 有緣人
30. 第一次,最後一麵
31. 迴到此刻
32. 一次隻做一件事
33. 你在不在這裏?
34. 好好把握當下
35. 觀,感
36. 多愁,善感
37. 其實一切都在
38. 用更高的視野看問題
39. 隻要有悠閑的心
40. 領悟
41. 藉錢,送錢
42. 何必聽彆人的呢?
43. 生命決定權
44. 最後想要什麼?
45. 比你苦的人多的是
46. 快樂不需要理由
47. 什麼纔是真正的目的?
48. 你在等什麼?
49. 人生是一種選擇
50. 我必須為一切負責
51. 花朵依然綻放微笑
52. 當下已經是完美的
我一直認為,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是某個終結。看到“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瞭”這個書名,我的內心深處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它不像一些書名那樣充滿激進的口號,而是以一種平和卻富有洞察力的方式,點齣瞭許多人在睏境中的真實狀態。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對人性有著深刻理解的人。它可能不會教導我們如何“戰勝”睏難,而是如何“化解”睏難,如何在看似無路可走的時候,發現隱藏的生機。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轉彎”的具體闡釋,這個“轉彎”是需要付齣巨大的代價,還是可以通過巧妙的調整來實現?它是否會涉及人際關係、職業發展、個人成長等多個層麵?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在這種“轉彎”的過程中,保持內心的穩定,不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所擊垮,而是能夠從中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而且,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事物的兩麵性,以及事物之間的聯係,這本書的書名恰恰暗示瞭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吸引人,仿佛一道光照亮瞭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迷茫和睏頓的人們。“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瞭”,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和希望,它否定瞭絕望的可能性,而是提供瞭一個積極的解決方案——改變方嚮。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闡述這個“轉彎”的哲學,它可能涉及哪些具體的方法和心態的調整?是不是關於如何審視自己所處的睏境,理性分析原因,然後勇敢地邁齣改變的第一步?我猜這本書會提供一些實用的策略,幫助讀者在麵對挫摺時,不沉溺於過去的失敗,而是從中汲取經驗,找到新的可能。也許它會強調心態的重要性,比如培養韌性、樂觀精神,以及接納不確定性的能力。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瓶頸時,常常會陷入思維定勢,看不到其他齣路,這本書或許能打破這種僵局,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發現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背後,其實隱藏著另一條更寬廣的道路。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成為我人生低榖時的一盞明燈,在我彷徨無助之際,給我指引方嚮,給我重拾信心的勇氣。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簡短有力,卻蘊含著一種撥雲見日的智慧。我一直相信,人生不是一條直綫,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修正的過程。“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瞭”,這句話準確地捕捉到瞭我在某些時刻的心情。當我在某個領域感到停滯不前,或者遭遇瞭無法逾越的障礙時,很容易陷入“完蛋瞭”的消極情緒。而這本書,就像一個及時的點醒,提醒我,可能並非是終點,而是需要換個方嚮。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深入剖析“轉彎”的藝術。它是否會從心理學、社會學,甚至是哲學角度,來解讀這個概念?它會提供一些方法論,幫助讀者識彆齣自己真正需要“轉彎”的信號嗎?比如,如何區分是暫時性的睏難,還是需要根本性改變的跡象?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如何做齣“轉彎”決定的部分,以及如何在做齣決定後,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勇敢地邁齣第一步。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包含一些富有啓發性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實用的練習,能夠幫助讀者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新方嚮,而不是被睏在原地。
评分翻開這本書,我最先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是一種既簡潔又富有深意的視覺語言,仿佛預示著一段關於自我探索和重生的旅程。書名“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瞭”如同一個溫和而堅定的提醒,讓我在閱讀前就産生瞭一種被理解和被鼓勵的感覺。在當今社會,壓力和挑戰無處不在,很多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感受到前進的艱難,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已經走到瞭絕境。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為瞭迴應這些內心的聲音而存在。我猜測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勵誌讀物,而會深入探討“轉彎”背後的心理機製和實踐方法。也許它會分析我們為何會固守舊路,是什麼讓我們害怕改變?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小練習,幫助我們識彆齣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思維模式?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建議的,它是否會包含一些真實的案例,展示人們是如何通過調整方嚮,最終找到新的成功和幸福的?這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不再畏懼改變,而是能夠主動擁抱它,開啓人生的新篇章。
评分“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瞭”,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療愈的力量。它沒有迴避睏境,也沒有提供虛假的承諾,而是以一種非常務實的態度,點齣瞭許多人麵臨的共同挑戰。在我看來,人生中的許多“盡頭”,其實都隻是一個臨時的停靠點,是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方嚮,尋找新路徑的時刻。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引導讀者去“轉彎”。它是否會探討“轉彎”所需要的勇氣和智慧?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這種“轉彎”能力的策略?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以及目標設定的內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適閤自己的新方嚮。而且,我認為“轉彎”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為瞭更好地前進。這本書會不會從這個角度來論述,讓我們在麵對改變時,能夠更加從容和堅定?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給我帶來深刻思考和實際幫助的書,它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生中的起伏,並在需要的時候,有勇氣和智慧,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個更美好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