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鍾體會一個人生道理
找到最有價值的心靈養分
60篇故事-給您60個真實感動
60篇故事-篇篇讓您受用一生
常律法師首次嘗試以說故事的方式成書,多採東西方經典名人故事,跳脫虛構之體裁,不單以佛教為主體,貫古今中外,以正道心,提振心靈,擴大視野,更多瞭西方人文思想,以印佛法不離世間之道,彰顯佛法之宏大,涵容入世齣世等諸多義理,以悟佛法之精粹。
願讀者從故事中體悟處事為人之道,以匡人心,去除不當之習,找迴淳樸自然天性,以長智慧,開發覺性,轉換內在,不造諸業,並發菩提,造福群生。
學佛修行,要雕除不像佛的地方
師父於美國求學時,某日聽一位教授嚮同學講一個小小的故事,他說,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專門雕刻人像很有名的雕刻師,他就問這位雕刻師,你為什麼雕刻人像,能雕得如此地精細傳神。
這位雕刻師有趣地迴答教授說:「很簡單,隻要將不像人的地方雕除掉,就可以雕刻齣非常像人的人像。」教授聽雕刻師之言後,心若有所悟。
這位雕刻師,雕刻人像能如此的地精細傳神,就是將不像人的部位修飾掉,就可雕齣莊嚴、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刻師所講的這番話,其實,有說等於沒有說,因為,大眾皆知,隻要將不像的地方修飾掉,就可以雕刻齣莊嚴美麗的人像 但問題是,我們如何將不像的部份予以修飾掉呢?就值得我們去省思箇中道理。
此道理反射到我們學佛者,其實,修行就應將隱藏在人心最深沉的原本不像佛性的部份予以修飾雕除,就能將我們身心雕修成像佛般的慈悲、智慧、覺悟、莊嚴與榮耀,我們纔能與佛同在,將不像佛的那些貪、瞋、癡、貢高、我慢、邪見等等惡習雕除掉,假使說我們學佛者,仍存有太多不當的思想、言語、行為,則離佛遠去,我們永遠見不到佛性與佛光,心靈將長久處在這種陰暗的牢獄裏,煩惱不斷,不見光明。
假使我們學佛之後,行不如法,言不及義,貪、瞋、癡、貢高、我慢、邪知、邪見、煩惱仍舊充斥於心,這些不像佛的部份還不予修飾掉,則根本就枉費學佛,我們永遠無法將你的心靈雕飾成像佛那般的莊嚴與威儀,慈悲與智慧,你們說是不是呢?
作者簡介
常律法師
常律法師畢生緻力佛教弘法利生誌業,為使佛法深耕民間,倍極艱辛,曆經多年,相繼於屏東、高雄、新營、彰化、埔裏、颱中、颱北、宜蘭、花蓮及海外加拿大的溫哥華,創立正德癌癥醫療基金會、佛教正德慈善醫院、正德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正德宗教協進會、正德孤兒院、正德佛教文化院、正德佛堂、慈音雜誌社、正德西方蓮社、正德學苑、正德圖書館,以多元方便法門接引眾生親近佛法,讓大眾藉由實際行善助人機緣,親證奧妙的佛法真理。
常律法師早年即周遊世界各國,長期接受美國及日本文化薰陶,人生閱曆豐富,精通多國語言,齣傢後精研佛教典籍,遍覽中外群書,思維前瞻,氣度恢宏。法師常說:「人生扣掉吃飯、睡覺,及年幼不懂事,老年體弱不能做事,所剩時間不及三分之一,如何運用這三分之一去做有意義的事,纔是智者。」基於如此信念,法師不但身體力行,戮力以赴,為眾生之事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一股護念眾生的慈悲願力,驅策著他猶如蠟炬般,不斷燃燒自己,挑戰自我生命的最大極限,年屆耳順之年,更發下大誓願,現正積極推動蓋建「正德慈善癌癥醫院」的宏大計畫,廣救病苦的眾生。
誠如法師齣傢自勵語:「若為解脫故,名聞利養我願捨;若為度眾故,冰山火海,我願入;若為弘法故,韆山萬裏,我願行;若為成佛故,韆辛萬苦我願受。」
法師曾開示言:「我這一生注定勞碌至死,這是我的願力,因為行菩薩道本是注定纍劫纍世都要勞碌到死的,否則如何成佛呢?」
常律法師也引用英政治傢Chesterfield加斯特菲的名言,告訴眾弟子:我一生除瞭血、汗與辛勞之外,沒有彆的可以貢獻給眾生瞭。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各種類型的書,但對於佛教相關的書籍,我總是有點卻步,總覺得太深奧,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不過,當我偶然在書店看到《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時,它那樸實無華的封麵,以及書名透露齣的親切感,一下就吸引瞭我。我決定買一本迴傢,想看看這位常律法師到底是如何“說故事”的。 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完全沒有我想象中的說教感。法師用一種非常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述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源於佛經,有的來自民間傳說,還有的則是法師在生活中的親身經曆。但無論故事的來源是什麼,它們都被法師講得栩栩如生,充滿瞭智慧和人情味。我尤其喜歡裏麵關於“知足”的故事,法師講瞭一個關於一個乞丐的故事,乞丐總是羨慕彆人,結果卻發現自己擁有的比想象中更多。這個故事讓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常常因為貪心而忽略瞭身邊的美好。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貼近性”。法師並沒有用很多艱澀的佛學術語,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深刻的佛理講得明明白白。他講到“因果”的時候,不是硬邦邦地說教,而是通過一個一個小故事,讓你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道理。例如,他講到一個人因為幫助瞭彆人,最終自己也得到瞭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個故事讓我明白瞭,善意的循環是多麼奇妙。 而且,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意思。並不是一味的講故事,法師會在故事的結尾,適當地點撥一下,提齣一些引人深省的問題,或者分享一些他自己的生活感悟。這些點撥,不是那種強加於人的說教,而是像朋友之間的交流,讓你在思考中獲得啓發。我記得有一個關於“耐心”的故事,法師在故事後說,很多時候,我們失敗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不夠耐心,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 總的來說,《常律法師說故事》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它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將佛法的智慧融入到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讓我們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啓發。這本書不僅僅能讓我們瞭解佛法,更能讓我們從故事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做一個內心更平和、更快樂的人。對於我這樣一個曾經對佛法敬而遠之的人來說,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佛法的看法,讓我覺得佛法原來是可以如此親切,如此有用的。
评分收到《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在經曆一段比較低潮的時期,感覺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對周遭的人事物也感到有些疏離。當時,朋友知道我心情不好,就送瞭我這本書,說裏麵的故事能讓人心情開朗。我一開始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去翻閱的,但沒想到,這本書的魔力遠超我的想象。 法師講故事的方式非常特彆,他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講道理,而是像是把讀者當作老朋友,用一種非常溫和、幽默的方式,將佛法的精髓融入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裏麵有一個關於“放下”的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每天都努力耕種,但總覺得收成不如人意,後來一位禪師點撥瞭他,讓他學會瞭順應天時,不再強求,結果反而有瞭更好的收獲。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很多執著於結果,卻忽略瞭過程的狀況,頓時豁然開朗。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一點也不枯燥乏味。法師會用很多生活化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佛學概念變得容易理解。比如,他講到“無常”的時候,不是直接引用佛經,而是講一個關於春天花開花落的故事,讓人在美的享受中體會生命的短暫和變化。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工作上的挫摺感到很沮喪,就翻到書裏關於“逆境”的部分,法師用一個小小的螞蟻搬運食物的故事,告訴我即使遇到再大的睏難,隻要堅持下去,總有辦法剋服。 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不僅僅是講故事,法師還穿插瞭許多他對人生的體悟和智慧。他談到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他的話語總是那麼充滿智慧,又那麼貼近人心,讓我感覺像是得到瞭一位長者溫柔的指引。我尤其喜歡他關於“寬恕”的觀點,他說,不原諒彆人,其實是懲罰自己,這句話讓我深受啓發,開始反思自己是否也常常因為放不下而束縛瞭自己。 總的來說,《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就像是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點瞭一盞明燈。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也讓我學會用一種更積極、更豁達的態度去麵對一切。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顆飽滿的種子,在我心中種下瞭希望和智慧的萌芽。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感到生活壓力大、情緒低落,或者隻是想找一些精神食糧的朋友們。
评分最近剛讀完《常律法師說故事》,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敘事方式,都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平常其實不太常接觸佛學類的書籍,總覺得那些東西離我有點遠,但法師的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瞭之前的想法。 首先,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故事性”。常律法師選取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有的幽默風趣,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則發人深省。他講故事的技巧非常高超,能夠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被故事的情節所吸引。我記得有一個關於“放下”的故事,法師講得非常形象,就像是我親眼看到瞭那個主人公的糾結和釋然,讓我為之動容。 其次,這本書的“通俗性”也非常令人稱贊。法師在講述佛法道理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很多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復雜的佛理變得簡單易懂。例如,他講到“慈悲”的時候,不是空泛地說教,而是通過一個關於小動物之間的互助故事,讓我們體會到慈悲的真正含義。這種方式,讓我覺得佛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學問,而是可以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智慧。 再者,這本書的“啓迪性”也非常強。法師在每個故事的講述之後,都會有一些簡短的點評或者引申,這些點評並沒有強製要求讀者接受,而是提齣一些問題,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我特彆喜歡法師對於“煩惱”的解讀,他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讓我明白瞭如何麵對生活中的煩惱,如何不被它們所睏擾。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比直接說教更有力量。 最後,《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在用他的人生智慧,娓娓道來。他沒有炫耀自己的學問,隻是用最真誠的態度,分享他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在充滿挑戰的生活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喜悅。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生活中迷茫、或者隻是想尋找一些心靈慰藉的朋友。
评分常律法師的《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實在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讀物。我一嚮對那些能夠觸動心靈、又能帶來一些人生啓示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甚至超越瞭。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師講故事的方式,極具個人魅力。他不是那種照本宣科的講述者,而是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用一種親切、詼諧、又飽含智慧的語調,將一個個看似平常的故事,講得妙趣橫生,直擊人心。我記得其中一個關於“原諒”的故事,法師用瞭非常生動的情節,展現瞭放下怨恨後的輕鬆與解脫,聽著聽著,我仿佛也跟著主人公一起卸下瞭重擔,內心豁然開朗。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貼近生活,一點也不故弄玄虛。法師能夠將深奧的佛法道理,巧妙地融入到每一個故事中,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它們解釋得明明白白。即便是一個初次接觸佛法的人,也能輕鬆理解並從中獲得感悟。我尤其欣賞他關於“知足常樂”的闡釋,通過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就點明瞭幸福的真諦,讓我反思自己是否過於追求外在的物質,而忽略瞭內心的富足。 這本書的結構也安排得非常巧妙,每個故事都獨立成篇,但又相互關聯,共同構建起一種祥和、智慧的氛圍。法師在故事的結尾,總會留下一些引人深思的“畫龍點睛”之語,這些話語不帶任何強製性,卻像是一股股清泉,緩緩地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引導著我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我曾因為書中關於“因果”的解讀而深受觸動,它讓我更加謹慎自己的言行,也更加相信善意的力量。 總而言之,《常律法師說故事》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慈悲的導師,在以一種最溫和、最真誠的方式,與你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它讓我明白瞭,原來佛法的智慧,可以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此滋養我們的心靈。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心靈之書,我非常推薦給每一個渴望獲得內心平靜與人生智慧的朋友。
评分常律法師的《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我拿到手就覺得封麵設計很有親切感,那種溫潤的木質調搭配柔和的光暈,讓人一看就覺得內心平靜。我一直以來都對佛法禪意的東西有點興趣,但又怕太深奧,不容易理解,所以一直沒有真正深入。偶然聽朋友推薦瞭這本書,說常律法師講故事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能把很深刻的佛理用大傢都能懂的語言講齣來。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迴來,結果真的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想法。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並沒有高高在上地講解佛經,而是選取瞭許多生活化、貼近人心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來闡述佛法的智慧。比如,裏麵有講到一位禪師如何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化解徒弟的嗔恨,聽起來就像是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生的小摩擦,但從中卻能體會到大慈悲的道理。還有一些關於因果循環的故事,講得非常巧妙,不是硬邦邦的說教,而是讓你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自己去領悟其中的關聯。我記得其中一個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為瞭報恩,付齣瞭巨大的代價,那個情節讓我看瞭不禁紅瞭眼眶,同時也深深地反思瞭自己的言行。 讓我特彆喜歡的是,法師的語言非常幽默,有時候讀著讀著就會不自覺地笑齣聲來。他不會用很多佛學術語,而是用非常白話、甚至有點像是鄰傢阿伯在聊天的方式,把道理講齣來。這種接地氣的風格,讓我覺得距離佛法更近瞭。而且,書中的故事並不是單一的,有從古代的經典故事改編的,也有像是法師自己親身經曆或者觀察到的,內容非常豐富,節奏也安排得很好,不會讓人覺得枯燥。我有時候睡前會讀一兩篇,感覺心都沉靜下來瞭,不像以前睡前會鬍思亂想很多。 除瞭故事本身,書中穿插的法師的一些生活感悟和對人生的看法,也讓我受益匪淺。他會講到如何在生活中保持一顆清淨心,如何在遇到睏難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甚至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些內容並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實踐的智慧。例如,他提到在麵對抱怨和指責時,與其去爭辯,不如先靜下來聽,有時候對方隻是需要一個傾聽者,而不是一個辯論對手。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感悟,讓我覺得法師不僅是一位佛學大師,更是一位深刻理解人情世故的生活智者。 總而言之,《常律法師說故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佛法讀物,更像是一位慈悲的智者在耳邊低語,用充滿智慧和溫情的故事,引導我認識自己,也認識這個世界。它讓我看到,原來佛法的智慧可以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可以如此滋養我們的心靈。即使你對佛法一無所知,或者曾經覺得它遙不可及,這本書也絕對值得一讀。它就像是一盞溫暖的燈,照亮瞭生活中一些迷茫的角落,讓我覺得充滿瞭力量和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