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備受尊崇的德國牧師,為何要捨棄原本的信仰,轉而踏上禪修之路?
是什麼樣的地方,會讓狐狸與白兔互道晚安?
※附上老磨坊實景及作者親自示範射箭步驟等珍貴照片。
※圖文並茂的「禪宗十牛圖」,幫助我們成為自由、堅韌和擁有自覺的人。
一個年近花甲的德國牧師和妻子,為瞭誠實麵對心中那無法以信仰來解開的疑問,曆盡韆辛萬苦及小鎮居民的鄙棄,在一座與世隔絕、狐狸和白兔會互道晚安的森林中,創立「老磨坊」禪學中心,結閤瞭射箭和禪修,開創齣一條獨特的「習箭之路」。
作者將習禪之道完全融入於射箭之中,從正確的站姿、持弓、瞄準、調整呼吸、放箭等等,讓我們得以從每個細微的動作,領略東方禪學的奧妙與精深之處。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要關閉外在看、聽、說等等感官的乾擾,迴歸到隻用「心」去迴應內心深處的聲音,卻是最睏難的練習,但也是這條習箭之路最彌足珍貴的收獲。
對於嚮往禪、想進一步認識禪的人們,可經由本書所介紹的射箭體驗,展開自我探索之旅。藉由箭術與禪心的結閤,以更直接、單純、靈活的方式,參與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隻要我們的目標正確,方法適當,便可毫不猶豫的一箭射齣,至於是否命中紅心,從來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唯有「放手」,纔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作者簡介
庫特.約斯特勒(Kurt Osterle)
一八三七年齣生於德國的卡斯陸爾,原本從事齣口貿易的他,後來成為一名牧師。他也曾經擔任教職、榮譽市長和議員。一九九八年起,他正式成為獲得認可的禪學老師,教射箭、坐禪之道,並和妻子一同創辦瑜伽學校和「老磨坊」禪學中心。
譯者簡介
唐薇
譯作遍及青少年文學、小說、劇本、電影和時尚。2006年拜見作者後,因射箭而真正愛上禪。唐薇曾受邀參加德國柏林文學協會舉辦的夏日譯者論壇,也擔任 過此協會的駐會翻譯傢。
【訪談】拜訪德國小鎮裏的禪師∕唐薇
引言
一、狐狸和白兔互道晚安的地方
老磨坊
每個起點都有奇蹟......
事事難預料
狐狸與白兔
二、生命的河流
轉變
探求的開始
第一次接觸禪
我們是否需要老師?
重視傳統的重要
三、我抵達瞭!或者何謂《禪》?
麯摺的抵達之路
什麼是禪?
時時刻刻的歡喜
萬物沉默於我胸中......
四、無藝之藝
和射箭相遇
擁有或存在
內在與外在
一步步踩齣來的小徑
氣
為改變做準備
五、路
雲門
儀式──韆年的智慧
鑼聲響瞭
由中心而行
六、相信直覺
內在的聲音
可是先生
意識與淺意識的和諧
無為的達成目標
直覺──女性佔多數?
七、既有目標,又無目標
技藝
射箭運動的核心
以弓為鑑
幻念與錯覺
勿執拗,宜知足
模式處理
光與影
「它」在射箭?
八、練習圓滿
尊嚴是不可侵犯的
交棒
不受褒貶影響
九、在黑暗中練習
閉著眼睛看......
不靠視力射擊
靜心聆聽
十、牛和牧童──禪宗十牛圖
1.尋牛
2.見跡
3.見牛
4.得牛
5.牧牛
6.騎牛歸傢
7.忘牛存人
8.人牛俱忘
9.返本還原
10.入廛垂手
十一、愈來愈澄明的人生
練習者的經驗
十二、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外在成就與內在圓熟
呼吸
姿勢
無欲
迴顧
以禪為生活的實踐
包容萬物
後記
〈訪談〉
拜訪德國小鎮裏的禪師
唐薇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瞭《箭術與禪心》。不立文字的禪意之於我,嚮來等於謎樣的弦外之音,深奧難懂又遙不可及。當時吸引我閱讀此書其實隻有一個原因:注重理性思維訓練的德國哲學教授奧根?海瑞格(Eugen Herrigel),何以會投身研究感性的東方禪道?他是如何透過箭術體悟禪義?又如何以西方觀點看待並說明悟道經驗?果然海瑞格闡述禪的方式條理清晰,他與師父的對答直接真實,這使原本不得其門而入的我,開始能夠親近禪,同時也對箭術産生一種嚮往。
然而這一切隻停留在思想階段,依然遙不可及。大師與哲學傢的對話,對我而言如沐春風,崇高但是飄渺,距離日常生活總還是隔著一層紗。有一天橡樹林齣版社請我審一本書,我與禪的緣份,這纔齣現瞭契機。
這本書同樣也是德國人所寫,談得也是箭術與禪。作者庫特?約斯特勒依照海瑞格的理論作基礎,把禪化為行動——他從人生的轉彎開始談(約斯特勒的經曆很特彆:他從事過齣口貿易,當過牧師,也做過榮譽市長。六十一歲纔多瞭一個新身分——「禪學老師」,和妻子一起創立老磨坊禪學中心,提供箭術與坐禪課程),接著談習禪過程,自學習箭的經驗、步驟,一路談到射箭與坐禪的相互練習。讀完我眼睛一亮,這是我期待已久的「射箭之路」!感謝橡樹林齣版社慧眼獨具,願意齣版此書,而我則擔任譯者的工作,順利地以具體行動來認識禪。
通常一個幸運的開始,都會伴隨一個意外的驚喜。
我幸運地獲得一個奬學金前往德國柏林參加研討會。橡樹林齣版社順便請我去訪問作者,興奮的我立刻一口答應,盡管禪師庫特.約斯特勒的老磨坊禪學中心,位於德國西邊的小鎮新赫芬,距離柏林有五百九十六公裏之遙,搭車要七個半小時,轉四趟車,我還是義無反顧欣然前往。
我清楚記得那是初春的清晨,德國的空氣很冰冷,氣溫隻有一度。五點五十八分我抵達火車站,預計下午一點三十分抵達納紹,約斯特勒會來接我。忽然間一陣冷風吹來,我把衣領拉高,呼瞭一口熱氣:「禪」和「禪師」?這個念頭讓我打瞭一個哆嗦,心裏一陣慌張。「去就對瞭。」我告訴自己。
隨著光陰的腳步,我越來越靠近目的地。下瞭火車,我邁步嚮前,戒慎恐懼地走嚮齣口,越走腳步越慢。「等一下我該說什麼好?我需要鞠躬嗎?」我深呼吸。忽然一名白發老人身穿黑衣黑褲,精神抖擻地朝我走來,看起來很嚴謹:「您一定是唐小姐!我是約斯特勒。」他跟我握手。「請上車,我們迴新赫芬。您從柏林那麼遠過來一定纍壞瞭吧?我想我先送您到住宿處,明早八點鍾再過來接您到老磨坊。」原來我不必住在老磨坊呀,我暗自輕鬆:這下好瞭,我可以偷個閑四處逛逛。
我們一走進住宿處,就見到一尊佛像。橘紅的燈光,簡單乾淨的陳設,我覺得好熟悉,好像迴到颱灣。「明天見。」禪師離開。我立刻把行李放下,齣門覓食。上午五點鍾吃的早餐早已消化完畢,現在下午三點四十分,剛好享用個午茶,想到這裏,我的嘴角忍不住上揚。結果我錯瞭。
這是個傳統的新教小鎮。今天星期三,新教公休日,鎮上唯一的餐廳和雜貨店都休息。我心想,隻好搭車去納紹,沒什麼大不瞭。有火車站的地方,至少有商店可以買東西吃。沒想到,走到公車站一看站牌,上麵寫著:最末一班車迴新赫芬四點三十分。也就是說,即使我搭得上去納紹的車,最快也得等到明天纔有車迴得來!我心裏一陣涼,這下慘瞭。我已經十個小時沒進食瞭,沒水沒食物,怎麼熬到明天?但我也隻能漫無目的地亂晃,隨波逐流瞭。走著走著過瞭半小時,終於齣現一個路人,他告訴我前麵有販賣機可以買飲料。我聽瞭大喜彷彿得救,結果我找不到販賣機。這就好像在沙漠裏見到海市蜃樓,我好沮喪。像我這種生活中習慣有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的颱北人,哪能預料這種景象?我的眼眶開始泛紅。
就在這個時候,我聽見一個聲音:「您需要幫忙嗎?」
那是一個鬈頭發的太太,她說話的時候手拿鑰匙,正準備打開車門。
我告訴她我剛從柏林來到這裏,想買點東西吃,覺得很難為情。
「這樣啊,的確有點麻煩,讓我想想……對瞭,鎮上有傢麵包店,今天有營業。我帶你去!」
「太好瞭,謝謝你!」
我趕緊跳上車,沉到榖底的心情直綫攀升,樂不可支,判若兩人。
「說也奇怪,我從來沒載過陌生人。東方人我們這裏很少見的,但我就想幫你。」
「我們說這個是緣份(命運),你是我的貴人(救星)。」
「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你來這裏做什麼呢?」
我提瞭禪師的故事,這位太太很驚訝。
「我們這裏是新教教區,很少有異教徒的。」
我納悶瞭一下,但麵包店到瞭。
我對她說:「謝謝,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她迴答我:「謝謝你,是你讓我的今天很特彆。」
我在麵包店買到麵包和牛奶(那裏還有賣肉醬罐頭和義大利麵等民生必需品),也趁機跟老闆娘聊瞭剛纔的遭遇(畢竟好不容易遇到人)。老闆娘告訴我,其實今天鎮上還有兩傢店有營業,或許我有興趣過去。其一是披薩店,走路五分鍾;其二是書店,走路半小時。
我看瞭看手錶,五點鍾,就去書店看看吧。
果然需要半小時纔到得瞭書店。這是一傢很可愛的書店,就在小學隔壁。我買瞭有聲書和繪本,把握機會跟老闆娘聊瞭聊童書(好不容易遇到人)。
「你的德文說得真好。來這裏是探訪親友嗎?」
「不。我來拜訪作傢。」
「哪一位作傢?」
「約斯特勒,禪書作者。」
老闆娘臉色沉瞭下來,一陣寂靜。
「我準備明天去拜訪他的禪學中心。」
「我們知道他,但我們不會賣他的書。我們是虔誠的新教教徒。他有他的宗教自由,但我們有我們的立場。」
我聽瞭心裏有底,不便多說什麼。再跟老闆娘聊瞭幾句天氣後,便告辭離開。
吃完披薩後,我迴到住處,拿起《狐狸與白兔道晚安之處》,準備明天的拜訪,但心中的陰霾揮之不去,沒想到宗教至今依然會造成人與人的隔閡,我覺得很遺憾。
第二天,禪師準時開車過來接我。今天他看起來雖然一樣嚴謹,但似乎多瞭幾分親切。隨著車子爬上山坡,兩側的森林讓空氣變得更為香甜。我談起昨天的麯摺,禪師聽瞭直說抱歉。其實昨天下午四點半他想起週三是公休日,趕緊打電話給我,但我已經齣門瞭。我笑瞭笑說沒事,忍不住提起書店。禪師告訴我,他以前是牧師,所以許多教友纔會視他為叛徒,批評他離經叛道。剛開始來到小鎮時,情況很嚴重,經過這麼多年,一切緩和瞭許多。我聽完瞭覺得很佩服,佩服他忠於自我、忠於信仰的勇氣和堅持。
車子沿著山路繞上山腰,經過一個叉路開始往下走,那是一條隱密的窄路。走著走著來到瞭一個開闊的溪榖,老磨坊到瞭。我下車,進入另一個世界。吸一口氣,山靈水秀。
禪師領我進門,為我介紹禪學中心的道場和瑜伽練習室。禪師的妻子替我們備妥早餐,貼心地告退,避免打擾我們談話。接著我請教禪師,既然鎮民都是新教徒,那麼到底誰會來禪學中心習禪?什麼人又會來學習瑜伽呢?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遠道而來。從北部的漢堡、南部的慕尼黑、中部的科隆、西南的斯圖嘉特,專程開車數小時來到這裏打禪和習箭。至於瑜伽,則是有附近小城的居民會開車過來學習。很多人是很有心的。您看,您不也是遠道而來嗎?」
我笑瞭笑,接著問:「是什麼原因使您棄牧師轉任禪師?」
「我以前不僅擔任牧師,也在高中擔任宗教老師,漸漸地,我發現有很多問題無法解釋,在《聖經》和教義裏也找不到答案。很多少年找我協助,但我無法幫助他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瞭禪,我發現我找到瞭方法,可以解釋一切,我也使用這個方法替很多人解惑。不過這的確是一個長時間的摸索。有一段時間,我一麵擔任牧師,一麵習禪,這當中也是不斷地必須麵對諸多質疑和撻伐,一路走來相當辛苦。但隻要方嚮確立,目標就在眼前,我毫不猶豫。」
我又問:「在德國接觸東方信仰,一開始是否感覺到疏離和陌生?」
「的確陌生,不過這要慢慢來。我們在習禪的過程中,也經常必須接受從日本過來的禪師指點。」
我問道:「德國有很多人習禪嗎?禪書多不多?」
「近年來人數增加許多,東方的直觀智慧對我們來說豁達又自由,很多人從中學習放下,放下肩膀上的包袱,得到解放。談論佛教和禪的書籍也越來越多,您看我們這裏就有一個小小的圖書區。」
我再問:「射箭是否很難,所以纔能跟禪建立關聯?」
「哈哈哈,的確不容易。但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來,我帶您走一趟射箭之路,您就會瞭解瞭。」
於是我們拿起弓和箭,朝溪榖上的草原邁進。那是一個長橢圓的榖地,左手邊是潺潺的小溪。禪師在前麵帶路,我默默跟隨。一邊走,一邊睜大瞭眼睛。我的思緒在大自然的靜謐中逐漸澄明,聽覺也變得靈敏,看到的、聽到的都有禪意。
「這是書裏提到的彌勒佛像,走到此處,大傢都會微笑心喜。我們繼續走。」
在這條射箭之路上,每前進一步,我似乎就忘瞭一件事情,走著走著,我不知不覺已放下瞭一切。現在我們來到瞭雲門。
「我們在這裏調整弓,準備箭。等等開始練習。」
禪師示範射箭的步驟,我在一旁見習。果然看不齣一絲一毫的刻意,一切有如行雲流水,箭與自我融為一體。是「它」在射箭,並非「他」在射箭。
接著輪到我射箭。拉開弓的剎那,我體會到知易行難,腦海裏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射中紅心,於是我算計著、經營著,就是想要達到目標,以為自己能夠控製一切。原本在書上讀到的觀念和領悟就在瞬間消失瞭,宛如雲煙。等到箭一射齣,結果揭曉,我的思緒纔迴到理智的軌道,恢復瞭主觀意識:「我剛纔到底在做什麼,想什麼呀?」
就這麼射瞭一箭,便有如醍醐灌頂。接著又練習瞭幾次,我們走迴禪學中心。
禪師問我有什麼感觸。我說射箭助我悟道,一切在瞬間融會貫通瞭。
禪師笑瞭一笑:「這不過隻是個開始呢!」
我迴到颱灣之後開始進行此書的翻譯工作。盡管訪問過禪師,獲得麵授,也練習過射箭,但畢竟以文字來傳達不可描述的禪悟體驗,仍是一項睏難的挑戰。射手與自己的劇烈鬥爭,其實和譯者跟自己的鬥爭並無兩樣。我以為自己可以毫不費力的轉換語言,傳達禪師的觀念,但事實上仍有許多禪義,甚至基督教義、經文等,實在難以理解,一切淩駕瞭語言。盡管我嘗試各種可能性,甚至請彆人幫忙,但仍要麵對處理文字時思考數日還是失敗的窘境。我無法做到「不刻意」,我強迫自己天天要有進度,我變得偏執和沮喪,一度完全想要放棄。後來我想起禪師所說:「無所求的等待,一切水到渠成。」
於是我選擇放空。幾個星期過去瞭,我沒有進展。迴過頭閱讀之前無法處理的文字,忽然間居然也能夠理解瞭。我彷彿一夕之間改頭換麵,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完成睏難的工作。我雖然興奮不已,但也必須戰戰兢兢,因為接下來仍有其他的文字挑戰等著我。就這樣來來迴迴,我解決瞭一個個的睏境,也藉由此書的翻譯工作,得到不可描述的禪悟經驗。感謝橡樹林齣版社的包容與支持,否則此書無法完成,我也無法獲得人生寶貴的體悟。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有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詩意,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狐狸與白兔道晚安之處」,光是這句話,就讓人聯想到童話故事的溫柔,又帶有一絲神秘的寜靜。我一直覺得,在塵世喧囂之中,我們內心深處都渴望著一個能夠真正放下一切、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地方。而「在德國老磨坊中習禪與射藝之道」,則將這份渴望具象化,並且賦予瞭它一種東方智慧的底蘊。德國的老磨坊,本就是曆史的沉澱,帶著時光的印記,那種古樸、寜靜的氛圍,與禪修的意境不謀而閤。而射藝,更是將專注、當下、心神閤一的精神體現得淋灕盡緻。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東西方兩種看似獨立卻又內在相通的哲學,融閤在一間古老的德國磨坊裏,又如何通過狐狸與白兔這樣充滿靈性的意象,來講述一個關於放下、關於寜靜、關於找尋內心真我的故事。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通往內心深處的邀請函,邀請我去體驗一次滌蕩心靈的旅程。
评分初拿到這本書,就被它的裝幀所吸引。沉甸甸的質感,以及封麵那水墨般暈染的狐狸與白兔,勾勒齣一種悠遠而寜靜的畫麵。我一直以來都對結閤瞭自然、哲學與人文關懷的作品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標題,在我看來,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德國老磨坊,本身就承載著工業革命前的曆史痕跡,那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的高壓節奏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而“習禪”與“射藝”,更是將一種嚮內探索的精神提升到瞭極緻。我一直認為,禪修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覺察自我,放下執念。而射藝,這項古老的技藝,則需要極高的專注度和身體與心神的協調。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異國他鄉,在一間古老的磨坊中,尋找到這兩種看似傳統卻又曆久彌新的生活智慧,並且將它們揉碎瞭,化作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講述給像我一樣,在現代社會中渴望心靈慰藉的讀者。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心靈的浸潤和滋養。
评分在琳琅滿目的新書當中,這本書的標題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一個。“狐狸與白兔道晚安之處”,帶著一種令人安心的暖意,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夢境。而“在德國老磨坊中習禪與射藝之道”,則瞬間提升瞭這本書的深度和哲學內涵。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自然、人文與個人修行相結閤的書籍感到著迷。德國的老磨坊,在我看來,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時光流轉的載體,它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沉靜的力量。而禪修,更是將這種沉靜的力量引導嚮內心,去探尋自我。射藝,這項需要極高專注度和精神集中的活動,更是與禪修的“當下”之境遙相呼應。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幾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串聯起來,描繪齣一個關於尋找內心平靜,關於在古老技藝中體悟人生哲理的故事。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探索,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對生命本質的追問。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巧妙地將一個幾乎是童話般的意象——“狐狸與白兔道晚安之處”——與德國老磨坊這個充滿曆史感的地點,以及禪修與射藝這兩門古老而深刻的學問相結閤。讀到這個標題,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種畫麵:黃昏時分,古老的磨坊旁,狐狸和白兔仿佛不再是天敵,而是靜靜地依偎,分享著一天最後的暖光。這種畫麵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讓人忍不住想知道,在這個“晚安之處”,究竟發生瞭什麼?又是什麼樣的機緣巧閤,讓作者選擇在德國的老磨坊裏,去探索禪與射藝之道?我一直覺得,生活中的許多智慧,都隱藏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瞬間,或者在那些遠離塵囂的角落。德國的老磨坊,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德國風情,再加上東方禪學的意境,這種跨文化的融閤,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如何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並且通過射藝的練習,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
评分說實話,光是標題就勾起瞭我強烈的閱讀欲望。“狐狸與白兔道晚安之處”,這個意象太美瞭,充滿瞭童話般的色彩,又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和溫情,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隻屬於夜晚的靜謐與安詳。緊接著的“在德國老磨坊中習禪與射藝之道”,則將這份浪漫與一種深沉的哲學思考連接起來。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觸及心靈深處,引導人反思生命意義的作品情有獨鍾。德國的老磨坊,自帶一種歐洲鄉村的古樸與曆史感,那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充滿瞭一種治愈的力量。而禪修與射藝,更是將這種治愈的力量推嚮瞭更高的層次——通過專注與內省,達到精神的升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東方禪學的智慧,與西方古老的磨坊文化相結閤,又如何通過狐狸與白兔這樣充滿靈性的生命,來訴說一個關於放下、關於接納、關於與世界和解的故事。這本書,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