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小說藝術奧祕,從事小說寫作、文學批評與賞析者的必讀經典。
本書共分九章,就小說的七個層麵: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節奏,以作者細膩的觀察,優美與洗鍊的筆調,分析並探討小說的內容。佛斯特認為,小說傢的任務即是熟練地駕馭這些麵嚮,做到「麵麵俱到」,而小說傢的功力,就錶現在他是否有能力涵容並調節這些麵嚮。
作者簡介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
一八七九年一月一日生於倫敦。自小由寡母和姨婆扶養長大。一九○一年自劍橋大學畢業,接下來的十年,在海外遊曆,先後住過印度、義大利和其他國傢。這些異國經驗,為佛斯特的小說提供豐富的素材。
佛斯特曾參與過一個由作傢、藝術傢和知識份子組成的人文社團──「布倫斯伯利社」(Bloomsbury Group),其中的成員都是熠熠閃耀的藝文人士,包括: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音樂傢班傑明.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評論傢羅傑.佛萊 (Roger Fry)和麥卡錫(Desmond MacCarthy)、經濟學傢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布倫斯伯利社」是知識份子的泉源,也為年輕小說傢提供文化刺激。
佛斯特的作品包括許多短篇小說與六本長篇小說:《天使裹足之處》(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1905)、《最長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 , 1907)、《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 1908)、《霍華德莊園》(Howards End,又譯《此情可問天》,1910)、《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 1924)、《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 1971)等。其中《印度之旅》備受肯定,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一,該書齣版後,佛斯特將重心轉嚮講學與文學評論,一九二七年他應邀到劍橋大學主持剋拉剋講座,這一係列演講成為他最受歡迎之論文集《小說麵麵觀》的基礎。
一九四六年,佛斯特接受劍橋大橋研究員一職,此後,他一直待在劍橋,直到一九七○年過世為止。
譯者簡介
蘇希亞
政治大學新聞係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社係博士班。譯有《不得立法侵犯》、《世界宗教理念史捲二》、《人,生而平等》、《粉紅色童話》、《貪瀆者》等書。
導讀
推薦序
佛斯特年錶
前言 法蘭剋.柯默德(FrankKermond)
編者序 奧利佛.史多利布瑞斯(OliverStallybrass)
第一章 緒論
小說,頂多是文學領域的一塊濕地,由上百條小河灌溉著,偶爾匯聚成一片沼澤。所以,我不驚訝,詩人雖然對小說不屑一顧,但一不小心就會蹚瞭一身泥水。我也不詫異,當史學傢意外發現小說被當作正史時,他們會有多麼惱怒。
第二章 故事
故事,是按照一連串事件的發生時間,依序排列而成的敘事;就像晚餐在早餐之後,週二在週一之後,死亡之後纔是腐爛等等。身為一則故事,它唯一的價值,是激起讀者想知道後續發展的興趣。反之,它也隻能有一個過失:無法激起讀者想知道後續發展的興趣。
第三章 人物(上)
人的生命始於一個被遺忘的經驗,終於一個他參與、卻無法瞭解的經驗。這就是小說傢打算在小說中介紹的人物,或是說,小說傢所創造的人物就是類似這樣。隻要小說傢認為適當,他可以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他對人物的內心生活一清二楚。
第四章 人物(下)
人物受到召喚一一就定位,隻是他們的個性叛逆難馴。因為他們和我們這樣的真實人物太過近似……倘若賦予他們全然的自由的話,他們可能會把整本小說踹得支離破碎;倘若加以嚴格約束的話,他們恐怕也會以死相逼,讓故事因內在崩壞而毀滅。
第五章 情節
倘若這是故事,那我們問的是:「然後呢?」倘若這是情節,我們關心的則是:「為什麼?」這是兩個不同小說麵的基本差異。情節,是不能說給猛打哈欠的原始人或蘇丹暴君聽的,也不適閤他們的現代同類──電影觀眾。情節,需要理解和記性。
第六章 幻想
有些小說傢認為:「小說裏麵的東西,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但幻想小說傢則覺得:「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以,第一、你得將我的小說視為一個整體而予以接受;第二、還要接受書中某些特定的東西。」
第七章預言
預言麵需要兩個條件:謙虛和放下幽默感……謙虛在此卻是絕對必要的。少瞭它的佐助,我們就聽不見預言者的聲音,也看不見預言的光華,隻看到可笑的事物。至於幽默感則是必須揚棄的,這種附庸於有教養人士的特質必須擱置在一旁。
第八章圖示與節奏
圖式是小說中具美感的那一麵……圖式主要源自於情節,伴隨情節猶如雲中的一道光,雲隨風散去之後,這道光依舊清晰可見……節奏不像圖式那般隨處都在,而是透過它優美的起伏盈缺,讓我們感受到驚喜、新奇和希望。
第九章結語
曆史持續前進,藝術卻恆久不變。未來的小說傢,即使因為創作的心靈改變瞭寫作的技巧,他們仍舊必須藉由過去的事實,纔能看透所有的新事實。
《小說麵麵觀》這本書,就像一位資深的總編輯,用極其專業的眼光審視著每一個寫作的細節。我被作者在“對話描寫”上的精闢論述所摺服。以往我寫對話,總覺得是人物之間的簡單交流,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對話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是人物性格、情感狀態以及人物關係的最佳載體。作者強調,真正的對話應該是“有言外之意”的,每一個字都應該經過斟酌,既要符閤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要推動情節發展,甚至要透露齣人物的內心秘密。他對“潛颱詞”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對話展現人物的矛盾和衝突,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那些經典對話場景的分析,仿佛是一場精彩的錶演,讓我看到瞭語言的巨大能量。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筆下的對話,努力讓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讓每一句交流都充滿張力。我學會瞭如何在看似平淡的對話中埋下伏筆,如何在不動聲色的交流中揭示人物內心的波瀾。這種對對話藝術的深入理解,讓我的作品在細節上更加精緻,人物形象也更加鮮活立體。
评分第一次翻開《小說麵麵觀》,就被作者的語言風格深深吸引。他以一種近乎散文的筆調,將復雜的寫作技巧娓娓道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敘事視角”的探討。我之前對敘事視角的概念模糊不清,常常在第一人稱、第三人稱之間徘徊,不知道哪種更適閤自己的故事。而這本書,用清晰易懂的方式,為我揭示瞭不同視角下的敘事魅力。作者詳細分析瞭第一人稱的親切感和局限性,第三人稱的上帝視角和情感疏離,以及一些更為復雜的視角運用。他通過大量的文學作品實例,生動地展示瞭不同視角如何影響讀者對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投入。我明白瞭,選擇閤適的敘事視角,就像為故事選擇瞭一件量身定製的華服,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現其美感和特質。讀完這一章,我仿佛醍醐灌頂,對如何“講故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開始嘗試用不同的視角來重塑我過去的故事,發現同一段情節,在不同的敘事者口中,竟然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韻味。這種對敘事視角的深入理解,為我的寫作注入瞭新的活力,讓我能夠更靈活地駕馭故事的講述方式。
评分閱讀《小說麵麵觀》的過程,是一次沉浸式的寫作體驗。作者並非高高在上地傳授知識,而是如同與一位熱愛寫作的朋友交流,分享著他對文字的理解和熱愛。我尤為贊賞書中關於“語言風格”的探討。他沒有給齣“應該寫成什麼樣”的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和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作者從詞匯的選擇、句式的變化、修辭的運用等多個維度,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語言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影響讀者的閱讀感受。他強調,風格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外化,是作者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通過對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作品的解讀,我看到瞭語言風格的韆姿百態,也更清晰地認識到,每一種風格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這種開放式的引導,讓我不再拘泥於模仿,而是開始大膽地嘗試,去尋找最能錶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語言方式。我開始更注重詞語的精準性,更留意句子的節奏感,也更願意去嘗試一些富有錶現力的修辭手法。這種對語言風格的探索,讓我感覺自己與文字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也更加自信。
评分《小說麵麵觀》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老道的引路人,在我迷茫的創作之路上點亮瞭一盞盞明燈。我最受啓發的是關於“情節設計”的章節。以往我總覺得情節就是一連串事件的簡單疊加,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情節背後隱藏著多麼精妙的邏輯和藝術。作者將情節比作一張網,每一根綫都至關重要,相互牽扯,最終織就一張引人入勝的故事藍圖。他對“衝突的構建”和“懸念的設置”的講解尤為精彩,讓我明白,好的情節不僅僅是推動故事嚮前,更是要持續不斷地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他們欲罷不能。我學會瞭如何運用“鋪墊”來製造驚喜,如何設置“轉摺”來打破讀者預期,以及如何通過“高潮”來釋放情感的張力。書中舉例的那些經典的懸疑小說和冒險故事,經過作者的抽絲剝繭,露齣瞭其情節設置的巧妙之處。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那些讓我拍案叫絕的情節,並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設計的藝術結晶。我開始在自己的故事中嘗試運用這些技巧,不再滿足於平鋪直敘,而是努力讓每一個場景都充滿張力,讓每一次轉摺都齣人意料,讓每一個高潮都足夠震撼。這種對情節的全新認識,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創作能力。
评分讀完《小說麵麵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我感覺自己仿佛踏入瞭一座巨大的圖書館,裏麵藏著無數等待被發掘的故事寶藏。這本書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實踐指南。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人物塑造”的深入剖析。他沒有簡單地給齣“寫一個善良的角色”或“塑造一個反派”這樣的指示,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角色的動機、過往經曆、內在的矛盾以及他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讀到關於如何構建角色弧光的部分,我仿佛被打通瞭任督二脈,那些曾經讓我頭疼不已的“扁平人物”瞬間有瞭立體的輪廓。作者用生動的案例,比如某個經典小說中主角的成長曆程,一步步拆解瞭人物是如何在故事的進程中發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的。這種“由內而外”的塑造方式,讓我明白,一個真正令人難忘的角色,不僅僅是作者的創造物,更是擁有自己生命和意誌的個體。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筆下的人物,嘗試賦予他們更復雜的內心世界,更具說服力的行為邏輯,甚至讓他們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現齣人性的光輝與陰暗。這種體驗,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瞭指引方嚮的燈塔,讓我對未來創作更有信心,也更加期待能夠塑造齣真正能夠觸動人心的角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