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委員
陳新雄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名譽教授
張文彬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季旭昇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潘麗珠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許俊雅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黃明理
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副教授
崔成宗
淡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賴哲信
中山女高國文教師
諮詢委員
塗琦
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陳明玉
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德行類
論道德、論仁愛、論孝友:一、論孝∕二、論友、論修養:一、自省∕二、遠怨∕三、論君子∕四、論君子與小人∕五、論好惡∕六、論剛毅∕七、論士
◎言語類
論法語:一、時言∕二、善行∕三、言行、論人:一、論古人時人∕二、記孔子∕三、孔子自述∕四、時人評孔子∕五、孔子論弟子
◎政事類
論政治、論禮樂
◎文學類
論為學:一、學習科目∕二、治學方法∕三、學習態度∕四、教學精神、論學、論詩
附錄一 論語概說
附錄二 孔子傳略及其教育學說
附錄三 本書孔子弟子名錄
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鞦,我應正中書局之邀,約請幾位對國學有相當研究的學者,包括大學教師與高中國文教師,組成編輯委員會,依據當時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閤力編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教材內容,是以硃熹集注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準,從中選取能反映中華文化精髓,培養倫理道德觀念,而又具有時代意義的篇章,分類匯聚,每類之下,又分若乾小節,賦予標題,綱舉目張,使義理相近的篇章,得以相互闡發,俾能確切瞭解其旨趣。
為瞭不落入說教的窠臼,編寫時採啓發思考的方式,讓學習者能自由發揮其思辨能力,明白判斷事理的是非。故每章之後設計有「析論」,就原文精神,配閤時代意義,再加以闡述,使學習者能深切體會篇章的精蘊。每節之後,又有「問題與討論」,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所以透過問題的討論,相互詰難,不僅可增進其思考推理的能力,對於事理的真諦,更能做精審的推敲,最後所獲的結論,自然心?誠服而躬行實踐,達到陶鑄優雅氣質,增進高尚品德,並啓導人生意義,宏揚中華文化的目標。此外,並附有論語概說、孔子傳略及其教育學說、孔子弟子名錄;孟子傳略及其學術思想、學庸概說等敘論。使讀者對四書有整體的概念,對孔孟思想有全麵性的瞭解。
這套教材在颱灣發行已經十年瞭,最近兩三年更受到大陸學界與教育界人士的重視。先是廈門鬆柏中學林采鳳老師欲作兩岸高中語文教科書之比較研究,私下引進這套教材,以為教學實驗之用;實驗結果,深得學生的喜愛,不但選修人數倍增,而且一年後觀察學生的言行氣質,也變得溫文爾雅,確實受到陶鑄的效果。於是轉介給北京人民齣版社「新課標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副主編、「國學教材」策劃編輯王麗女士。王女士一眼看到這套教材,就認定是她「新目中設想多年的適閤中學生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教材。」當她持著這套書嚮國學大師、國傢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請教時,任先生也認為「這套教材的特色鮮明,優點突齣,它不光是增加古漢語的知識,對培養青少年品格全麵發展也有益。」甚至願意自掏腰包湊份錢,為這套教材齣書。任大師的古道熱腸,令人感動。最後獲得北京新華齣版社「國學典藏」主編、詩人葉匡政先生的認同與鼎助,於今年〈二○○八〉十二月正式由正中書局授權新華齣版社公開引進,並徵得同意將書名改為國學基本教材,分上下兩冊以簡體字版發行。
這是第一套由颱灣引進大陸的文化教材,在我們編者來說,當然是感到非常榮幸。尤其看到自己編寫的書,能成為大陸廣大青年學子們的讀物,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聊盡一份綿薄的心力,更是特彆感到欣慰。不過我們也有一份感慨,海峽兩岸,本來都是炎黃子孫,同傢同種,血脈相連,文化同根。早些年,颱灣對於文化復興,不遺餘力,而大陸則是「批孔揚秦」;近年來,由於政治因素,颱灣綠色政權積極去「中國化」,教育部新修的「九八課綱」,竟將行之多年,極著成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在西方文化大量侵入之際,無異自毀文化長城。而大陸地區自開放以來,則大力「尊孔」、「揚孔」,提倡儒傢文化,相較之下,寜不可嘆!
正中書局為瞭因應時代需求,並與大陸發行的簡體字版國學基本教材相對應,所以也將原有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全麵改版,以正體字重新排印,原本有六冊,現在改為兩冊,分為「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希望讀者們能多多給予支持與愛護。
最後,我謹在此嚮所有熱心為此書引進大陸發行的朋友們,緻上最高的緻意與謝意,並請繼續惠予指教。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於颱北寓所
初次翻閱這本書,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仿佛能聽到至聖先師孔子跨越韆年的迴響。文字的凝練和意蘊的深遠,是它最直觀的魅力所在。我常常在讀到某一句話時,會停下來反復琢磨,腦海中會浮現齣各種各樣的畫麵和場景,去體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不僅僅是關於學習的方法,更是關於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物質無法比擬的。還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不僅僅是待客之道,更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真誠交流的珍貴體驗,那種分享與被分享的快樂,能夠溫暖人心。書中的很多語句,並非直白的教誨,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比喻、巧妙的設問,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悟。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更深的理解。這種“溫故而知新”的學習體驗,讓我深刻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嚮,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踐行這些古老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選用瞭一種沉穩而典雅的深邃藍,上麵是燙金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及“論語”二字,字體的選擇既有古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質感,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握住瞭曆史的厚重。紙張的質感也非常齣色,不是那種過於光滑的反光紙,而是略帶亞光的觸感,翻閱起來非常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內頁的排版布局也相當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留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清晰流暢,不會有壓迫感。書頁邊緣的處理也十分精細,沒有毛糙感,每一頁都像藝術品一樣,充滿瞭匠心。我尤其喜歡它的小巧思,比如在每章的開篇都附有對本章核心思想的簡要概述,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讓我能夠迅速抓住重點,不至於在浩瀚的文字中迷失方嚮。整體而言,單從這本書的物理形態來看,就足以令人心生喜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翻閱其中的內容,去探索那蘊含其中的智慧。
评分坦白說,最初拿到這本書時,我對它的內容有一些預設,認為會是一本古闆、難以理解的典籍。然而,實際閱讀過程中,我的這種顧慮被徹底打消瞭。我驚喜地發現,書中的語言雖然古樸,但邏輯清晰,條理分明。作者(這裏指書中內容,並非某位特定編者)並非一味地講授枯燥的道理,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例子和對話,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使得理解起來更為容易。例如,在論述“孝”的時候,書中列舉的各種情境,讓我對“孝”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物質上的奉養,而是上升到瞭精神上的關懷和尊重。書中對於“君子”的描繪,也並非是遙不可及的道德楷模,而是通過對個人品德、言行的具體要求,描繪齣一個可學習、可實踐的榜樣。這種循循善誘的風格,讓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娓娓道來,而非高高在上的說教。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對人生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對“道”與“德”的探索欲。書中的字句,雖然言簡意賅,卻往往包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需要用心去體會,去感悟。我發現,書中的許多內容,並非僅僅是過去的教條,而是能夠與當下生活産生深刻的共鳴。比如,關於“仁”的論述,它所倡導的愛人、恕人、忠恕之道,在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如何理解和包容他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實踐的。書中的“禮”,也不僅僅是外在的禮節,更是一種內在的修養,是對社會秩序的尊重,是對他人尊嚴的維護。我常常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行舉止,體現齣這種內在的“禮”。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渴望,也為我指引瞭通往更美好內心的方嚮。
评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著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大門。書中的內容,不僅僅是記錄瞭幾韆年前的言論,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指導意義。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這些看似古老的思想,能夠曆經韆年而不衰,並且依然能夠觸動當代人的心靈。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它觸及瞭人性的根本,觸及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最基本的關係。書中的智慧,並非高不可攀,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關於“誠”的論述,提醒我們在為人處世中要真誠待人;關於“信”的闡釋,強調瞭信用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性。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構成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石。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文化並非是僵化的過去,而是活著的智慧,是能夠滋養我們當下生活的力量源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