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之整體概念乃是透過對環境倫理學思想中李奧波(Aldo Leopold)的大地倫理(The Land Ethics)與生態中心倫理(ecocentric ethics)內涵的解析,將之應用於學校生態環境治理的架構中。從某種意義而言,「學校環境」應該是屬於一種被建構齣來的特殊性環境,自有其功能與目標;而對於學校生態環境的問題與現象,政府相關部門也訂定瞭許多相關的政策與規範。但是,對於這些相關政策執行的結果真正能促進及體現對學校師生、對環境生態以及對環境中生物的永續發展嗎?此正是本書內文中討論如何將環境倫理的哲學思想實踐於學校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課題與重點。
而對於學校生態環境治理的策略,除瞭在環境麵嚮應同時兼顧生態永續發展觀念與生態永續發展空間的規劃、設計與管理之外,也更應該建構齣一套學校生態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指標係統,期能營造齣一個符應整全性和穩定性發展的學校環境生態,以保障及落實校園環境中師生的基本人權與環境權,實現學校生態環境的內在性價值,並不斷地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品質為終極目標。
作者簡介
廖金春
現任
颱北市社子國小校長
學經曆
齣生於1956年,幼年喪父,四處打工養成喜歡人群但也愛獨立思考的個性。先後擔任南投縣、颱北縣和颱北市教師、主任、校長職務共31年。其間實際參與教育領域與民間企業的復式教學、啓智班教材、教養院教養閤一、特殊體育、田園教學、自然步道、社區總體營造、傢庭教育方案、原鄉部落探查、讀書會帶領人、布袋戲社團、身心靈工作坊以及各類雜誌書籍刊物等等的實驗、規劃、編輯和執行工作,發覺生命處處有驚奇。
於南投縣中原國小和旭光國中畢業後,並修習颱中師專體育組、師大社會教育學係、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早年亦曾自修學習日文七年,擬改行當導遊或去日本進修;近年喜愛探究應用倫理學的領域,如生命倫理、企業倫理和環境倫理等,深感自己和這個世界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全球生態環境的現況與危機
第二節 颱灣生態環境的現況與難題
第三節 學校環境教育的現況與睏境
第二章 學校環境治理的概念與理念
第一節 學校生態環境的意涵與發展
第二節 學校生態環境的保育與特性
第三節 學校環境治理的意涵與特性
第四節 學校環境治理的價值
第三章 學校環境治理政策的分析
第一節 學校環境治理的議題
第一節 學校環境治理相關政策的重點
第三節 學校環境治理政策的難題
第四章 有關學校環境治理的倫理思考
第一節 學校環境公共政策的倫理思考
第二節 環境倫理學的任務與實踐
第三節 學校環境治理與環境倫理學的關聯
第五章 生態中心主義與大地倫理
第一節 環境倫理思想的演進
第二節 生態中心倫理的概述
第三節 李奧波的大地倫理思想
第四節 道傢與奈許的大地倫理思想
第六章 學校環境治理的環境倫理分析與應用
第一節 學校環境治理過程中相關議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
第二節 學校環境治理中環境生態議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
第三節 學校環境治理中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倫理分析與應用
第七章 學校環境治理的未來
第一節 學校生態環境的治理原則
第二節 學校環境治理的可行策略
這本《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的書名,乍聽之下,我還以為會深入探討的是學校內部在綠化、節能、廢物處理等方麵的實際操作細節,像是如何規劃校園的植栽、設置資源迴收桶的策略、或是推動節約用水的具體措施等等。畢竟,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環保議題,教育機構作為培養下一代的重要場所,自然也應該是環保實踐的模範。我原先期待的,是能夠看到一些實際案例的分享,例如某間學校如何成功地推動校園的零廢棄計畫,或是某所大學如何透過創新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校園能源管理的決策過程中。我也想知道,這些環境治理的措施,在颱灣的學校體係中,有哪些是已經普遍實施的,又有哪些是比較前瞻性的嘗試。更進一步,我也希望能瞭解,學校在推動環境治理時,可能會麵臨哪些挑戰,例如經費的限製、師生的參與度、或是與社區的協調等等,並且書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剋服這些睏難的具體建議。總之,我對這本書最初的想像,是偏嚮實用性、操作性的內容,希望能為學校環境治理提供一些可行的方嚮與參考。
评分坦白說,當我看到《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這個書名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本書大概是在講述,學校這個微型社會,如何透過一套製度化的方式,來管理學校周遭的「環境」,而這裡的「環境」,更偏嚮於學校內部的人際關係、價值觀的建立,以及一種社會性的規範。我認為,「治理」在這裡或許並非單指自然環境,而是包含瞭一種學校運作的模式,如何讓學校的成員,無論是老師、學生、傢長、甚至是校工,都能夠在一個相對和諧、有秩序、並且符閤一定道德規範的氛圍下共同生活、學習和工作。而「倫理」則更是點齣瞭,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應該遵循哪些不成文的規矩、價值觀,以及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例如校園霸淩、師生關係、傢長參與的界線等等。我認為,一所好的學校,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能培養齣一個具有良好品德、懂得尊重他人、並且能夠融入社會的學生。這本書或許就是在探討,學校如何透過一套「治理」的機製,來建立這樣一種正嚮的「倫理」氛圍,為學生的全人發展奠定基礎,這讓我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書中對於「學校的倫理環境」是如何定義和建構的。
评分看到《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這個書名,我首先聯想到的,可能不是單純的資源迴收或是校園綠化,而是更廣泛的,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如何在複雜的社會脈絡中,處理與周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社會製度之間的關係。我推測,這本書或許會深入探討,學校在進行「環境治理」時,可能需要考量到哪些層麵的因素。例如,學校的決策過程是否足夠透明?是否能聽取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聲音?在進行環境相關的計畫時,又該如何兼顧學術、行政、以及學生社群的需求?而「倫理」的部分,我則認為,這本書可能會探討,學校在推動環境議題時,所麵臨的倫理睏境。例如,當學校的環保政策與某些商業利益產生衝突時,學校應該如何堅持其倫理立場?又或者,在推廣環境教育時,如何避免流於形式,真正讓學生內化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學校如何建立一種永續的、負責任的治理模式,讓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項任務,而是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並且能夠透過教育,影響更廣泛的社會。
评分我對這本《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的理解,可能跟書名直接聯想到的綠化、節能那部分有些差異。我更傾嚮於從一個更宏觀、更概念性的角度去解讀「學校環境治理」。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是在探討,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在麵對日益複雜的環境議題時,應該建立一套怎麼樣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製。這可能包括瞭學校的行政體係如何納入環境考量,例如在採購、建築、課程規劃等方麵,都應該具備永續發展的意識。此外,「倫理」這個詞也讓我聯想到,學校在推動環境教育時,除瞭傳授環保知識,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環境倫理觀念,讓他們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係,並學習為環境負責。我特別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當學校的環境政策與既有的教育目標,甚至與傢長的期望產生衝突時,該如何進行倫理上的權衡和調適。例如,為瞭推動環保,學校是否需要限製某些學生活動,或者更改既有的教學模式?這些都是我認為在「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這個範疇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而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啟發性的觀點。
评分拿到《學校環境治理與倫理》這本書,我的腦海裡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教育哲學與實踐的討論。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探討的是,學校在現代社會中,作為一個社會的縮影,其「環境」的內涵遠不止於硬體的校園建設,更包含瞭一種無形的、由人際互動、價值體係、以及教育理念所形塑的「場域」。而「治理」在此,或許指的是學校如何透過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影響和引導這個場域的發展,使其朝嚮更為健康、正嚮、且符閤教育本質的方嚮邁進。我對「倫理」部分更是充滿期待,這可能涉及到學校在傳承與創新價值觀之間的平衡,如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灌輸正確的倫理觀念,讓他們學會辨別是非、關懷社會、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本書是否會觸及到,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學校如何應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倫理定位?例如,當現代科技帶來新的倫理挑戰時,學校又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也是我非常想從這本書中尋找答案的方嚮,它或許能夠提供更深層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