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成6國語言、在全世界121個國傢運用的會議方法!引發紐約時報、洛杉磯日報、華盛頓郵報、Business 2.0等各大媒體競相報導的管理新風潮。開放空間科技的魅力在哪裏?神奇的地方是什麼?這是第一本由流程原創者親自撰文,循序漸進介紹如何引導開放空間會議的指南
本書「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書如其名,是一本詳盡描述開放空間科技 (Open Space Technology, OST) 的實用書籍。開放空間科技是組織從五人到一韆人的會議時,一個有效、經濟、快速、容易重覆運用的策略。本書齣自該方法原創者之手,是第一本記錄方法之邏輯、流程與執行上之要求的書籍。
開放空間科技,讓自發組織而成之各種人數規模的團體,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處理極為繁復的議題。這本務實且循序漸進的指南,詳盡地描述瞭開放空間會議前、中、後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歐文在一開始時,先扼要敘述瞭創造開放空間在實務上所需要的考量。他從最重要的問題:「你該不該做開放空間?」開始,檢查哪些情況適閤運用開放空間科技,哪些情況不適用。接著巨細靡遺地探討各個議題,像是文具、行政支援、參加對象與如何邀請他們齣席的方法等。
書中更舉齣成功的案例,如何在潛在衝突極高、利益關係復雜的大型團體情境之下運用該方法,非常適閤企業界、政府機關以及非營利組織在實務中的應用。
本書特色
◎顛覆傳統的革命性會議方法,正在全球延燒
◎完整說明開放空間科技,讀過即可上手
◎獲多位學者與企業界成功人士推薦
◎作者即是開放空間科技原創者,字裏行間均傳達齣方法的精神
作者簡介
哈裏森歐文
是H. H Owen and Company公司的董事長。
一九七七年,他成立瞭H. H Owen and Company公司,以理論傢與執業顧問的角色,探索轉型中組織的文化。哈裏森召開瞭第一屆國際組織轉型研討會,那也是開放空間科技的起源。他的學術背景與訓練主要在於神話、儀式與文化的本質與功能。
推薦序
餘佩珊/東海大學企管係副教授
李惠君/颱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處長
李鬆欽/諾華醫療營養品事業單位大中華區總經理
陳文良/聯閤勸募協會副秘書長
蔡淑芳/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Jim Raporte/菲利浦莫裏斯颱灣分公司總經理
吳谘杏/開放智慧引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譯者序
第一章 開放空間科技?
第二章 準備工作
第三章 電子設備
第四章 引導者個人的準備 第五章 場地佈置
第六章 開始進行:創造時間與空間
第七章 四大原則與一項法則
第八章 是上工的時候瞭
第九章 維係空間與時間
第十章 三天會議活動的特殊考量
第十一章 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
第十二章 附加價值與後續追蹤
第十三章 下一步是什麼
哈裏森歐文之開放空間齣版品與影像資源
美國與加拿大之開放空間學會
索引
有關作者
關於開放智慧
原文版序
首先,我想開宗明義澄清一件事:開放空間科技(Open Space Technology, OST)並非哈裏森歐文及其公司 (H.H. Owen and Company) 的智慧財産。這不是在發揚利他主義,也不是像有些人想的「瘋子纔這麼做」。其實,這隻是單純地認同一個事實而已。雖然一提到開放空間科技的設計及發展,就聯想到我的名字,但是它的誕生,卻是由數以韆計、來自四大洲的人們,經過十二年的閤作成果。有些是參加會議的成員,有些是會議的引導者,他們都有貢獻。此外,有些基本理念來自西非的小部落、美國原住民的習俗,還有東方的智慧。這個名單可以不斷延伸,但重點在於開放空間科技是一項全球性的産物。
實際上,不須經過我的批準,全世界各地有無數人已經在運用開放空間科技,我深深樂見這種現象。
我個人對開放空間科技有個願景,希望它像會計一樣都被大傢採納,因為它有效又好用。我比較關心我們如何把它做好。所以,撰寫這本書不是要清楚定義流程的對錯,而是邀請你參加這個過程,讓它變得更好。
一九九二年,這本書由亞伯齣版公司 (Abbott Publishing) 首次齣版,當時加印四刷發行全世界,不過隻有有心去找這個齣版社的人,纔會擁有它。現在您手上的這本書,是原版內容加上這段時間我對開放空間科技的學習省思,所集成的版本。
當畢凱齣版公司 (Berrett-Koehler) 發行人史提夫‧皮山提 (Steve Piesanti) 提議齣版這本書時,他說:「是時候瞭!現在,該讓更多人知道開放空間科技瞭。」我同意,也感謝史提夫與所有畢凱齣版公司的好員工們,讓這件事情成真。
這本書,說穿瞭就是一本使用者手冊。它的設計,是用來協助想要引導開放空間會議的人。全書所介紹的手法,都是我個人所見與實務經驗,其他人會用不同的眼光與做法,那也是件美好的事!
閱讀過程中,隻要你覺得內容過於繁瑣,我建議你跳過那一段,繼續往後看,當取得整體概念後,再迴頭讀細節。一旦你覺得自己可以上場瞭,或是自己尚差一點火候時,我期盼你著手開始練習創造一個小小的空間。
開放空間像生命中其他許多美好的事物一樣:未嘗試之前,不知道它的真味。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像典當傢産一樣,冒險求取第一次經驗?!但有人做過,也存活下來瞭。
實際去做,比任何事都重要,放手一搏吧!閱讀、思考、聽彆人的經驗,甚至參加會議都很有趣,但為朋友、同事、全然的陌生人創造一個空間,把他們原先以為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這種經驗會令你終生難忘。
當你有瞭經驗之後,花時間省思一下,我想你會發現:創造更棒會議的能力,隻是開放空間所送齣的一樣小禮物。對我來說,開放空間像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實驗室,可以體驗與觀察到高層次的人類行為錶現。其中常見創意、閤作,還有純粹的樂趣,激發齣意想不到的結果。我覺得這樣的成果,沒有理由不變成組織中每天的體驗,而這就需進一步詮釋,並進入理念的探討。我在這裏,其實隻企圖提供一本淺顯易懂的使用手冊,隻有步驟與做法。至於更深入的討論,我邀請你閱讀我其他的書籍,詳細書目附在本書末。
所以,請在適當時機使用本書,也請加入我的行列,繼續這段非凡的共創旅程。當然,這個邀請也賦予你一個小小的責任:請分享你的心得,讓我們的學習更豐富。
中文版序
歡迎來到開放空間!我深感愉悅,能將本書的中文版介紹給大傢。更讓我感到榮幸的是,我與數以韆計的人在世界各地所做的事,將呈現在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眼前!我相信您會發現,開放空間非常簡單又非常有力。它已在一百零八個國傢運用瞭六萬次以上,上百萬人參加過,每一次經驗都令人贊嘆不已。看似無解的問題找到答案,激烈的衝突得到和解,有人稱它為魔術,但真正的奧妙來自於每一位參與者的力量與智慧。如果讓一個人或是少數人獨自麵對,某些任務看起來睏難重重,不可能解決;但是當每一個人共同努力時 ─ 這也是在開放空間中必然發生的情況 ─ 睏難迅速迎刃而解。至於那些看來不可能的任務,隻要多一點時間就能解決。
開放空間科技,若對你來說是全新的名詞,你的許多亞洲鄰居對它卻不陌生。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泊爾、泰國與其他各地,許多人發現開放空間可以帶來獲利、有效甚且樂趣無窮。在颱灣,開放空間廣泛地在各種情境下運用,已行之有年。數年前,我亦有幸受邀為當地資深與新進的引導者進行相關訓練課程。這些年來除瞭南極之外,我造訪世界各地,而颱灣經驗仍是我的最愛之一。
在你閱讀此書之際,希望你能知道文字雖齣自於我,經驗與整體智慧卻來自於地球上的每一吋土地。而當你第一次開放自己的空間時,就已經加入瞭一個美妙的全球社群。我鼓勵你跨齣第一步!當你做到時,我知道你也會訝異它是多麼地簡單,而成果又是如此豐碩有力。再一次,歡迎來到開放空間!
哇,收到《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這本書,真的讓我眼睛一亮!身為在科技領域打滾多年的從業者,我常常覺得,我們似乎被太多固定的框架和流程綁住瞭,有時候反倒失去瞭創新的活力。這本書的名字就很有意思,「開放空間」聽起來就有一種打破僵局、激發無限可能的氛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過去參與過的會議、工作坊,有時因為現場氣氛不夠活絡,或是主持人功力不夠,讓大傢想提齣的好點子就這麼石沉大海。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久旱逢甘霖,給瞭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嚮。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論,讓我們在舉辦活動、引導團隊討論時,能夠真正地「打開」大傢的心扉,激發齣更多有價值的、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未曾想過的觀點。尤其是在颱灣這個創新驅動的社會,如何讓科技的觸角更深入地延伸,如何讓科技的運用更貼近人心,這本手冊如果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引,那絕對是功德無量。我很好奇,它會不會教我們一些如何設計一個能讓參與者充分錶達、互相啓發的環境?會不會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識彆齣那些隱藏在團隊角落裏的“科技火花”,然後把它放大,讓它熊熊燃燒?光是想到這些,就覺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我細細品味、反復實踐的好書。
评分坦白講,第一次看到《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這本書名的時候,我內心其實是有點忐忑的。畢竟,「科技」這兩個字通常會讓人聯想到復雜的術語、晦澀的代碼,或是需要深厚專業知識纔能駕馭的領域。而「引導者」又似乎意味著需要一位身懷絕技、經驗老道的“大師”纔能勝任。我擔心這本書會不會過於學術化,或是門檻太高,讓我這樣的普通科技愛好者望而卻步。然而,當我翻開它,第一眼就被那種親切的排版和簡潔的語言所吸引。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令人生畏的概念,而是像一位老朋友一樣,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特彆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將「開放空間」這個看似鬆散的概念,與嚴謹的「科技」結閤在一起的?是關於如何利用科技工具來構建開放討論的環境,還是如何用開放的思維去擁抱科技發展中的不確定性?我腦中閃過一些畫麵,比如如何運用協作平颱來促進遠程團隊的開放式討論,或者是在科技産品的研發過程中,如何通過開放式創新來收集用戶反饋,從而不斷優化産品。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提供很多實際操作的案例,讓我能看到這些理念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科技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而應該是人人都可以參與、都可以貢獻力量的。
评分最近幾年,我一直在關注一些社會創新和社區發展的議題,特彆想瞭解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讓社區變得更美好、更具活力。《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這個書名,就像一道光,照進瞭我一直思考的方嚮。我常常在想,科技不應該隻是冰冷的機器和復雜的算法,它更應該是一種賦能的工具,能夠讓普通人也能參與到社區的建設和發展中來。而「開放空間」的概念,則讓我聯想到一個能夠讓社區成員自由交流、共同決策的平颱。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提供什麼樣的科技工具和引導方法,能夠幫助社區組織者,或者社區的普通居民,去搭建這樣一個“開放空間”?比如,是否會有一些關於如何利用開源軟件來開發社區信息共享平颱?或者,是否會介紹一些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模擬社區規劃,讓居民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到討論中?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看到,科技是如何在真實的社區場景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促進社區的民主參與,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如果這本書能讓我看到科技與社區發展之間更緊密的聯係,那將是極大的鼓舞。
评分在參加過無數場或效率低下或毫無進展的會議後,《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這個書名,像是在我的心底點燃瞭一簇希望的火焰。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團隊的智慧被嚴重的壓抑瞭,因為會議的流程太死闆,或者沒有人敢於提齣“異類”的觀點。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讓所有人都感到安全、都敢於發聲的場域。「開放空間」這個詞,恰恰描繪瞭我一直渴望的那種氛圍——一種鼓勵自由探索、思想碰撞的集會。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如何將“科技”與“開放空間”這兩個看似有些距離的元素巧妙地結閤起來的?它會不會提供一些科技工具,能夠輔助我們打破會議的僵局,讓大傢能夠更 freely 地錶達想法?例如,是不是會介紹一些能夠實時收集民意、進行分組討論的在綫工具?或者,這本書會不會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科技的進步本身,如何為我們創造瞭更多“開放空間”的可能性?我期待它能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科技引導者”,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指導,更是在心理上,去創造一個讓創新思維得以滋生和壯大的環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實用的行動指南,讓我在未來的團隊協作中,能夠真正地“點燃”大傢的智慧火花。
评分作為一名在教育界服務的科技工作者,我一直深深體會到,如何讓學習者能夠主動地去探索、去創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來得更加重要。《開放空間科技引導者手冊》這個書名,瞬間就擊中瞭我的痛點。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之快,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單嚮的輸齣,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缺乏自主思考和深度參與的空間。而「開放空間」的理念,恰恰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讓我們如何在科技教育的環境中,創造齣這樣的“開放空間”。比如,如何設計一些不需要預設答案的科技項目,讓學生能夠自由地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如何利用科技工具,搭建一個讓學生之間能夠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平颱?我甚至可以想象,這本書可能會介紹一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科技探索,打破傳統學科的界限,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打破傳統科技教育壁壘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啓發下一代的科技人纔,那它無疑會成為我案頭的必備之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