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研究權威馬幼垣教授匯次《水滸論衡》齣版後所得為此書。資料豐備,論析透徹,與前書串連,相互輝映。是書選題,大小不一,角度□易,包羅廣泛,且悉能暢所欲言,疊陳新見,屢諟前人研究之失。破立兼顧,足為典範。書後附詳細索引,極便檢稽。
作者簡介
馬幼垣
廣東番禺人。1940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文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執教逾四分之一世紀,1996年退休,改任該校終身榮譽教授。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颱灣大學、清華大學、東海大學、香港大學任客座或兼任教職。現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係中國文學講座教授。著述宏富,文史兼精, 研究以古典小說和海軍史為主。
插圖
自序
專論
梁山聚寶記 3
《宣和遺事》中水滸故事考釋 31
錢允治〈《宣和遺事》序〉與《水滸傳》首次著錄的問題 53
嘉靖殘本《水滸傳》非郭武定刻本辨 69
繆荃孫未嘗購藏郭武定本《水滸傳》辨 97
問題重重的所謂天都外臣序本《水滸傳》 111
兩種插增本《水滸傳》探索──兼論若乾相關問題 127
評林本《水滸傳》如何處理引頭詩的問題 211
從評林本《水滸傳》加插的詩句式評語看餘象鬥的
文抄公本色 235
南京圖書館藏《新刻齣像京本忠義水滸傳》考釋 247
三論穆弘 265
囂□更 關勝 277
關勝的死之謎 299
從硃武的武功問題和芒碭山事件在書中的位置看《水滸傳》
的成書過程 311
梁山頭目排座次名位問題發微 325
尋微探隱──從田王降將的下落看《水滸傳》故事的演變 379
真假王慶──兼論《水滸傳》田虎王慶故事的來曆 395
附錄: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水滸傳》對陣法的描寫
(曾瑞龍) 409
簡研
宛子城、碗子城與《水滸》書中所見梁山大寨的地形 435
屏風禦書四大寇名之謎 439
水泊環境屏護梁山說的大破綻 441
《水滸傳》真的沒有趙姓人物嗎? 443
嘉靖本《水滸傳》的新傳消息 451
所謂天都外臣序本《水滸傳》尚未發現第二套存本 455
從掛名天都外臣序本《水滸傳》的插圖看該本的素質 459
袁無涯、楊定見本《水滸傳》的類彆問題 471
簡本《水滸傳》第九迴的問題 475
手校並題記王洛川本《宣和遺事》的文素鬆 479
各種《水滸》詞典的通病 483
如何編校全傳式的《水滸傳》 487
田虎王慶二傳背後確有真人真事嗎? 491
羅貫中託名許貫忠說置疑 495
《水滸傳》採用關雲長颳骨療毒故事所反映的成書過程 501
傳說某明人總集收錄《水滸》故事之不確 505
宋江感嘆燕青射雁所作詞的標點問題 509
企圖瞞天過海的《給水滸傳裏人物的信》 515
禍棗災梨的《水滸係列小說集成》 525
索引 533
讀完《水滸二論》,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以往看《水滸傳》,最吸引我的無非是那些膾炙人口的打鬥場麵和人物的江湖恩怨,但《二論》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水滸傳》背後更宏大的曆史圖景和更深刻的社會寓意。作者在書中對梁山好漢的“齣身”進行瞭非常細緻的梳理,他指齣,這些被逼上梁山的人,很多都並非齣身於社會最底層,他們很多都有著曾經的功名利祿,或是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這讓我明白,他們的反抗,並不僅僅是簡單的“窮人造反”,而是更復雜的人性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爆發。尤其是對魯智深和武鬆這兩個人物的解讀,作者並沒有迴避他們身上的一些“粗暴”和“過激”的行為,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秩序崩塌、法律不彰的背景下進行解讀,讓我對他們的行為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同情。這本書的文字流暢,邏輯嚴謹,而且充滿瞭作者獨到的見解,讓我受益匪淺,也更加熱愛《水滸傳》這部經典。
评分《水滸二論》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被重新點亮的古代戰場。我之前對《水滸傳》的認識,可能更多停留在“好漢聚義”的層麵,覺得他們是一群反抗官府、替天行道的江湖豪傑。但《二論》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他們身上更深沉的無奈和悲哀。作者在書中深入探討瞭“忠義”在那個時代的不同解讀,以及在不同人物身上所展現齣的復雜性。我特彆喜歡他對於林衝這個人物的分析,不單單是講述他的遭遇,而是從他作為一名禁軍教頭,在體製內的掙紮,以及個人榮辱與國傢安危之間搖擺的心理曆程,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寫。讀的時候,我仿佛能感受到林衝那壓抑在心底的憤懣和不甘,也理解瞭他最終被逼上梁山的無奈。還有書中關於“替天行道”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肯定,而是提齣瞭“誰來定義‘天’?”、“‘替天’的代價是什麼?”等一係列發人深省的問題,讓我對故事的道德判斷産生瞭動搖。這種辯證的分析,打破瞭我以往非黑即白的認知,讓我對《水滸傳》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充滿瞭思考的樂趣。
评分這本《水滸二論》真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對《水滸傳》原著情有獨鍾,但讀完《水滸二論》後,我纔發現原來我對那個江湖的理解還有許多值得深挖的地方。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復述故事,而是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切入,比如他對於宋江這個人物的解讀,就顛覆瞭我以往的看法。我之前總覺得宋江是一個有些虛僞、愛賣弄仁義的“及時雨”,但《二論》中對宋江的“忠君”思想的剖析,以及他身處亂世之中,為瞭“國傢”和“兄弟”而不得不做齣的艱難抉擇,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復雜、更有人性的宋江。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學者的觀點,將這些零散的信息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頗具說服力的論證鏈條。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想原著中的情節,然後在《二論》的解讀下,發現那些熟悉的場景竟然有瞭全新的意義。比如,武鬆打虎這段,在《二論》裏,作者並不是去糾結武鬆的勇猛,而是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官府的腐敗,以及民間對於個人英雄主義的渴望等多個角度去分析,讓我覺得這個故事的背後,有著比單純的武藝高強更深刻的社會根源。這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式,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评分《水滸二論》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水滸傳》文本的解讀。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那些關於“秩序與反抗”、“個人與集體”、“理想與現實”的討論,仿佛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當下社會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睏境。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官逼民反”這個概念的剖析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將這種反抗簡單地歸結為某個昏君或奸臣的責任,而是從更深層的社會結構、權力分配以及道德淪喪等多個維度去剖析,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必然性和人性的復雜性。讀的時候,我經常會聯想到一些現代的社會現象,會思考在麵對不公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書中對於女性角色的分析,也讓我眼前一亮。以往閱讀《水滸傳》時,我可能不太關注女性角色的命運,但《二論》中對潘金蓮、孫二娘等人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她們在那個男權社會中的掙紮和無奈,也看到瞭她們身上所蘊含的生命力。這種多角度、深層次的解讀,真的讓我覺得這本書極具價值。
评分翻開《水滸二論》,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被曆史塵埃掩埋的古老庭院,而作者的筆觸,就是那把拂去塵埃的手,讓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和故事再次躍然紙上,卻又帶著一種全新的光芒。我一直以為自己很瞭解《水滸傳》中的人物,但《二論》卻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另一扇門。作者在書中對“江湖”的定義,就讓我覺得非常新穎。他並沒有把它看作是一個單純的草莽之地,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進行審視,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社會縮影。他對李逵的解讀,更是讓我對這個“黑鏇風”有瞭新的認識。我之前總覺得他隻是一個粗魯莽撞的“打手”,但《二論》中,我看到瞭他身上那種樸素的正義感,以及他對宋江的絕對忠誠,讓我看到瞭一個復雜而充滿矛盾的個體。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詩意,又不失理性,讀起來既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又能體會到作者的深邃思考,讓我不禁拍案叫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