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編與寒山詩集有關之序跋、敘錄;禪宗祖師語錄;文人詩話、文集;曆代擬、和寒山詩之作,俾研究寒山者有脈絡可尋;對寒山詩有興趣者更增上乘。
本書的分類與選材,目的不在於提供還原寒山真實身份的可能(實際上也不能),而在於提供不識寒山子的讀者,一個尋得清涼地的可能。
書中收錄有鍾玲〈寒山在東方和西方文學界的地位〉一文,其文指齣唐代詩人寒山「在國際文壇上,是一個突齣的特例。」鍾玲認為自一九五八年起,寒山詩在美國大學校園的流行,使得披頭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奉寒山為精神領袖;而在同時期的颱灣,一個中文係齣身的大學生「也不見得讀過一首寒山的詩。」鍾文發錶後,鬍鈍俞主編的《中國詩》季刊,發行瞭兩期寒山詩專號,號召對寒山詩有興趣的讀者齊作詩。
1985年,颱灣天一齣版社把鍾文發錶後,自民國55年至69年,大陸以外地區所引起的「寒山熱」,集文共三百餘萬字,編為七冊,定名為《寒山子傳記資料》,所收集的研究寒山專文,分為:寒山研究、寒山詩之哲理、寒山詩評估、有關寒山研究論著及館藏,為颱灣地區首度且唯一大量收集有關寒山資料的專輯。
《寒山子傳記資料》中,十之八九的作者,對記載寒山生平事蹟,署名為唐貞觀年間的閭丘胤,所作的〈寒山子詩集序〉一文,幾乎深信不疑;餘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捲二十〈寒山子詩集二捲附豐乾拾得詩一捲〉(1974年),在證明閭丘胤的〈寒山子詩集序〉為僞作之後,並未引起《寒山子傳記資料》作者群的高度的共鳴;而大陸學者錢學烈《寒山拾得詩校評》(1998年),以及項楚《寒山詩注》(2000年),均認同餘嘉錫所證明的,〈寒山子詩集序〉為僞序的看法,二書是近年來研究寒山詩之力作。
把寒山稱為文殊轉世;拾得是普賢再來;豐乾是彌陀化身,流傳瞭一韆多年,研究寒山的第一手資料──〈寒山子詩集序〉被證實為僞作之後,對緻力於找齣寒山真實姓名、生平事蹟的學者,寒山研究纔隻是個開始。在演述〈寒山子詩集序〉中,天颱三聖(寒山、拾得、豐乾)情節的禪宗祖師語錄中,看不到義旨晦澀,文辭瑣碎的釋教經文,隻有吉光片羽任君挑的明白語;而相信〈寒山子詩集序〉為真的曆代禪師與文人,在咀嚼寒山詩之餘,個人尋求清凈本性之下的靈光乍現,流傳至今的詩話、文集,是文學上的另類奇葩;而不管是釋子或文人,所作的和寒山、擬寒山,效寒山偈、擬寒山體,在屬於禪宗特有的「發心」過程中,所鋪陳齣來的,心靈的高峰經驗,更是寒山詩真正的魅力所在。
作者簡介
葉珠紅,女,1964年生,颱灣省颱南縣人,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自大學時開始研讀寒山詩,碩士論文即以寒山資料為題。已齣版《寒山詩集校考》、《寒山資料考辨》。
序i
壹‧文本資料1
一、寒山詩版本、序跋、敘錄、目錄等文本資料1
二、寒山詩綜述資料37
貳‧事蹟資料57
一、佛藏、道藏等與寒山、拾得、豐乾事蹟相關之資料57
二、佛藏中與寒山、拾得、豐乾事蹟相關之祖師語錄73
參‧擬和資料133
一、和寒山詩133
二、擬寒山詩235
三、仿作303
肆‧詩話資料309
一、曆代祖師語錄有關寒山、拾得詩之評論309
二、曆代文人詩話、文集有關寒山、拾得詩之評論336
初次接觸《寒山資料類編》,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它那近乎苛刻的嚴謹態度。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透露齣一種對事實的尊重和對準確性的不懈追求。這讓我這個求知欲旺盛的讀者感到無比安心,因為我知道,我所閱讀的每一個信息,都經過瞭審慎的考證和嚴密的邏輯梳理。它不像市麵上許多“快餐式”的讀物,隻是泛泛而談,淺嘗輒止。《寒山資料類編》更像是為那些真正渴望深入瞭解事物本質的人準備的盛宴,它以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力量,引導讀者層層剝開迷霧,直抵核心。我曾被其中的某個細節深深吸引,進而展開瞭一係列的聯想和進一步的探究,而這本書總是能在我需要的時候,提供更深層次的綫索和更廣闊的視野。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更是隱藏在數據背後的深刻洞察和智慧結晶。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可能開啓通往更廣闊知識海洋的大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們認知世界的能力。
评分翻開《寒山資料類編》的那一刻,我便被一股沉靜而浩瀚的氣息所包裹,仿佛置身於古老的藏書閣,墨香與歲月交織,訴說著韆年的故事。這不僅僅是一本記錄資料的書,它更像是一個時間膠囊,將那些被遺忘的、散落在歲月長河中的珍貴信息一一打撈上來,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條理和深度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其結構上的匠心獨運,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信息,而是經過精心的分類和編排,使得原本可能雜亂無章的資料變得清晰可見,脈絡分明。每一個條目都仿佛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寶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獲取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與曆史的對話,與那些曾經的思想者、實踐者進行靈魂的交流。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捧著這本書,細細品味其中的細節,想象著這些資料背後所承載的生動場景和人物命運。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角度之獨特,足以讓任何對過往有著強烈探索欲望的讀者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至今的。
评分坦白說,《寒山資料類編》的體量讓我最初有些許的畏懼,但當我真正投入其中後,便發現自己完全被它所吸引,無法自拔。它所收錄的資料之廣泛,涉獵之深遠,幾乎涵蓋瞭我曾經對某個領域的所有好奇心,甚至還激發瞭我一些之前從未有過的求知欲。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信息時的清晰度,即使麵對海量的、多維度的資料,它也能通過精妙的組織和歸納,讓讀者輕鬆理解其內在邏輯。這讓我擺脫瞭以往閱讀類似書籍時,那種麵對信息洪流而不知所措的窘境。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知識的“尋寶”,在看似尋常的資料中挖掘齣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珍寶。它所構建的知識體係,是如此的紮實和完整,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審視和理解那些更宏大的議題。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告訴你多少“你知道”的信息,而在於它能引導你發現“你不知道”但卻至關重要的事情,並為你打開通往這些未知領域的道路。
评分《寒山資料類編》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沉默而睿智的長者,它不張揚,不浮誇,隻是靜靜地在那裏,將它所積澱的韆年智慧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述方式,沒有炫技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布局,隻有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的內容。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學多纔的朋友進行一場深入的交談,你提齣的任何疑問,它都能以一種清晰而富有條理的方式為你解答,並且常常能觸及你未曾想到的角度。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看似瑣碎的資料,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解讀和聯係,仿佛在描繪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而這些小小的資料,正是構成這幅畫捲的每一根綫條,每一個色彩。我常常因為書中的某些觀點而陷入沉思,繼而産生新的靈感。它所提供的並非是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探索,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體係。這種啓發式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也讓我對《寒山資料類編》充滿瞭深深的敬意。
评分《寒山資料類編》給我的閱讀體驗,是一種緩慢而深刻的沉澱。它不像許多書籍那樣追求即時的“爽感”,而是需要讀者靜下心來,去慢慢咀嚼,去細細品味。我發現,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那些看似分散、零散的片段,串聯成一條清晰而有力的邏輯鏈條。它不隻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它能讓你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我尤其喜歡它在敘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每一個詞語都飽含著歲月的沉澱,每一次的講述都像是在迴顧一段早已遠去的時光。這讓我對書中內容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其産生的土壤和背景中去。每次讀完一章,我都忍不住會停下來,迴味剛纔所學到的知識,並思考它與我已知知識體係的聯係。《寒山資料類編》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它用最質樸的方式,將最深刻的智慧傳遞給我。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而這份耐心,也必將帶來豐厚的迴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