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習錄

人文講習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人文社科
  • 文化
  • 曆史
  • 哲學
  • 思想
  • 社會
  • 教育
  • 通識
  • 散文
  • 隨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四十多年前,牟宗三先生有感於大學教育分門彆類,專以知識為務;而於生命性情、精神誌趣、觀念方嚮、文化理想,反相隔閡而不相通貫。於是,假颱灣師大為講壇,定期舉行持續開放之師友講習,名曰人文友會。茲所輯印者,即係當年之講錄(其內容要旨,可參閱目錄)。

  通觀兩年之所講,皆針對馬列之魔道與時風之灰色而說話。其基本旨趣,在於提撕精神,凝聚心誌,以透顯新理想,形成新運會。故其所講,語語皆從天而降,自肺肝流齣。並自覺自信「今後之思想主流必從我們這裏開始」。一代大哲之深慧睿思,不僅見於數十種皇皇钜著,而此「人文講習錄」所顯露者,尤為具體親切,智光閃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牟宗三(一九○九至一九九五) 


  山東棲霞人。國立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曆任各大學教授,為當代中國最具原創性之大哲,亦是當代新儒傢碩果僅存、最後謝世之大師。牟氏氣性高狂,纔品俊逸,學思透闢,義理深徹。著作數十種(見書後目錄),皆針對時代與學術問題而提供解決之道。既積極錶述儒釋道三教之義理係統,亦開闢儒傢外王事功之新途徑。又漢譯康德三大批判,並撰寫專書予以融攝消化。進而更為中西哲學之會通開齣順妥之理路。其學術精誠,將永垂典範。

圖書目錄

編印說明
1.人文友會
2.聚會講習
3.會友名錄
4.講詞記錄與發錶
5.講習錄之編輯齣版
一、友會之基本精神與願望 附:唐君毅先生覆牟宗三先生書
二、反魔道與灰色
三、惻隱之心與良知
四、生命之坦蕩與開朗
五、理智與意誌對立
六、生命與理性對立
七、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八、意誌與超意誌
九、邏輯的我與道德的我
十、具體的解悟與抽象的解悟
十一、無可奈何的缺憾
十二、時代使命與文化意識
十三、自然與文化的對立
十四、質的世界之根源:心性之學
十五、王學的歧齣
十六、古人講學的義法
十七、王學的正解
十八、中國文化的發展
十九、理與事
二○、略論儒傢的工夫  附:答蔡仁厚書
二一、通嚮新外王的道路㈠
二二、通嚮新外王的道路㈡
二三、通嚮新外王的道路㈢
二四、理性的運用錶現與架構錶現
二五、民主政治與道德理性
二六、普遍性與個體性 (講黑格爾「權限哲學引論」)
二七、黑格爾哲學與存在哲學
二八、中西思想諸問題之討論
二九、存在的進路與非存在的進路
三○、精神哲學與自然哲學
三一、理智、美學與道德意識
三二、懷悌海哲學大意
三三、懷悌海哲學之問題性的入路
三四、唐君毅先生講「人學」
三五、師友之義與友道精神

圖書序言

編印說明

  1.人文友會
  牟師宗三先生,自民國三十八年夏鞦之間渡海來颱,次年起任教颱灣師範學院(颱灣師大前身)。校中社團有「人文學社」,設有人文講座,經常講習國學、史學與文化思想,青年學子多所興發。唯學校社團不免有所侷限,而社團之活動亦很難免於浮泛。先生有感於此,乃另行發起「人文友會」,本乎開放獨立之精神,採取師友聚會之方式,進行課外之講學。
人文友會,彼此是師友關係。師友是一倫,師友之關係是人格與人格相接之關係。故彼此要處得親切,要相知,要常見麵問學。人不可「孤學寡友」,必須「親師取友」,以期道義相勉,學問相益。如此,乃能敦品勵學,陶鑄人纔。

  2.聚會講習
  人文友會於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十四日,首次聚會於東坡山莊先生寓所。第二次起,改藉師大教室聚會。聚會之期,兩週一次,固定在週末晚上舉行。聚會之人,無分校內校外,自由參加。凡有誌趣者,皆敞開心懷,以禮相見。如此,則學校與社會相通為一矣。

  友會之聚會講習,既不同於學校上課,也不同於公開演講,而是藉聚會以提撕精神,激發誌趣,凝聚心誌。由師友之團聚,進而擴大友道精神;由友道精神之擴大,而通接文化生命,持載曆史文化。

  3.會友名錄
  在颱北兩整年之聚會,共計五十一次,從無間斷。講習之內容,或談問題,或講文獻,相間而行。如此,既有開放發揚,亦有收斂落實,又有自由之討論。兩年之間,先後參加聚會講習者,約有百十之數。茲依各次講習之登錄,列名於此,以為紀念:(唯資料有缺,難能詳盡,尚祈諒之。)

  吳自甦 司修武 戴璉璋 錢倫賓 王美奐
  陳問梅 陸寶韆 鄧元忠 周文傑 硃維煥
  呂漢奎 王道榮 王瓊珊 周  群 李懿宗
  勞思光 宋邦泉 吳  平 李中鞦 唐亦男
  王  淮 郭大春 丁記涵 張學波 馬光宇
  曾維垣 薑  毅 王執文 蕭孟威 袁英華
  呂實強 張飛雲 李定儒 李英懷 張國騤
  謝文孫 曾厚成 賀玉琴 陳癸淼 鬍連成 
  硃治平 戴華輝 韓誠生 王啓宗 範添盛
  硃守亮 張德文 曹宏文 韋政通 張  暹
  薑承謙 餘標煌 楊爲顥 高蓮雲 硃誌芳
  魏若鬆 吳  本 郭有遹 陳修武 彭  毅
  明玕東 倪通儒 紀鞦郎 丁崇貞 鄒  達
  吳  琠 濛傳銘 張兆敏 周濟南 白新田
  劉國瑞 董立民 黃紹徽 鍾牡丹 薑純嘏
  粱尚勇 張峻峯 陳永強 逄濟民 逄塵瑩
  牟衍經 李秀斌 王積青 楊旭初 牟其霖
  蔡仁厚 林清臣

  4.講詞記錄與發錶
  友會之聚會,皆有記錄。經先生審閲修正後,即用臘紙刻鋼版(如今三四十歲以下之人,恐已不知刻鋼版之事矣),再油印分送會友,同時發錶於香港「人生雜誌」。其稿費,即留作友會聚會與印發譜錄之用。

  五十一次之聚會,記錄成稿者有三十六次(另十五次係講文獻,無記錄),某次自由討論之記稿遺失,故現存講錄實為三十五篇。其中已發錶於「人生雜誌」者二十七篇,已油印而未發錶者一篇,經先生過目修正之講詞五篇。最後兩次之記稿,先生亦已過目而未作修改。(其中第五十次聚會,約唐君毅先生主講。唐先生逝世時,仁厚特整理此稿,發錶於鵝湖月刊。)

  先後擔任記錄者,第一年為王美奐、陳問梅、王淮;第二年則由蔡仁厚負責。而周文傑全程刻寫鋼版,其勤事任勞,有足多者。

  5.講習錄之編輯齣版
  人文講習錄,原先本有輯印成書之議,後以先生所著各書陸續而齣,迴視當初所講,不免有簡略欠周之感,故此錄齣版之議遂寢。而今先生竟歸道山矣。師恩浩蕩,高厚無極。迴憶當年師友聚會講習之精誠,可謂難能可貴,世所少有。同門友撫今思昔,以為不可不留跡以傳諸後,乃督命整理書稿,早付齣版。

  近日檢視講錄存稿,迴想當年友會聚會之樂,與諸友嚮學之誠,悠悠歲月,感懷不已!唯念師友道義,韆鞦永命;人文精神,萬古維揚。是則常在於心而可告諸世者。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十四日,人文友會首次聚會四十一周年之辰
  蔡仁厚 謹識於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流,雖然錶麵平靜,但河底卻蘊藏著豐富的寶藏。《人文講習錄》似乎不是那種追求一鳴驚人的著作,而是更注重細節的打磨和邏輯的嚴謹。我喜歡這種慢慢展開、層層深入的敘事方式。它可能不會像一些暢銷書那樣,提供立竿見影的“秘訣”,但卻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認知,讓你在不經意間獲得深刻的啓發。我期待它能幫我連接起一些零散的知識點,形成更完整的知識體係。比如,在探討某個文學流派時,可能會涉及到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又可能聯係到哲學思想的演變。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能力,是我一直很欣賞的。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從小就接觸到多元的文化信息,但如何將這些信息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見解,是很多讀書人都在追求的。

评分

《人文講習錄》這本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看目錄和一些朋友的分享,就覺得內容相當紮實。感覺它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好好咀嚼的。我平常工作比較忙,但偶爾會抽空看看一些社科類的書籍,總是希望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夠滋養心靈、拓展視野的東西。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感”,不是那種紙張堆砌的重量,而是知識沉澱帶來的分量。它似乎觸及瞭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但又息息相關的人文議題。我很期待能從裏麵學到一些看待世界的新角度,或者對某些曆史事件、文化現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一些關於思想史或者哲學史的章節,聽起來就很有挑戰性,但也正是我覺得最能帶來啓發的部分。畢竟,不瞭解過去,很難真正理解現在。這本書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起點,讓我對這些曾經隻在教科書上零星瞭解的概念,有更係統、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

對於《人文講習錄》這本書,我的期待是它能帶給我一種“觸類旁通”的閱讀體驗。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我喜歡那種能夠激發讀者獨立思考的書籍,而不是灌輸某種固定的觀點。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不小,內容肯定相當豐富,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它能在各個領域,從曆史、哲學到藝術、社會學,都能有所涉獵,並且能夠將這些領域巧妙地聯係起來。尤其是在颱灣,我們生活在一個既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又受到西方現代思潮深刻影響的環境中。《人文講習錄》如果能在這兩者的交織中,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期待它能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本常備讀物,時不時翻閱,總能獲得新的感悟。

评分

《人文講習錄》這本書,聽起來就充滿瞭“學究氣”,但又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究氣。我喜歡那些能夠將深奧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的作者。《人文講習錄》似乎就屬於這一類。它可能不是一本讓你讀完就立刻“懂瞭”的書,而是需要你反復迴味,甚至在生活中去實踐和驗證的書。我平常喜歡思考一些關於“為什麼”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曆史會那樣發展?為什麼人們會有那樣的行為?這本書,我猜想,應該能為我提供一些解答的綫索。它可能更側重於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那些驅動社會變革的深層力量。在颱灣,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關於“公民意識”、“文化認同”的討論,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紮實的理論基礎,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這些議題。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被《人文講習錄》吸引,是因為封麵設計很吸引人,有一種沉靜又充滿智慧的氛圍。拿到書後,翻看瞭幾頁,裏麵的文字風格感覺很學術,但又不會過於晦澀難懂,有種循循善誘的感覺。我之前讀過一些颱灣學者寫的曆史普及讀物,他們總是能把復雜的概念講得既生動有趣,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人文講習錄》似乎也具備這樣的特質。我特彆好奇它在探討社會現象時,是如何結閤曆史背景和理論分析的。現在社會節奏很快,信息爆炸,有時候我們會感到迷失,不知道該相信什麼,或者該如何去理解周遭發生的一切。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思考的工具和框架,幫助我們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裏,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保持清醒的頭腦。聽朋友說,裏麵有很多關於“人”的討論,關於人性、關於人的價值,這方麵的內容我一直很感興趣,覺得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