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的黃金時代(二版)

禪學的黃金時代(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禪宗
  • 佛教
  • 中國哲學
  • 日本哲學
  • 宗教
  • 曆史
  • 文化
  • 心性
  • 修行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因花微笑,由笑花開。
禪學的經典代錶之作,詩之美與禪之思的完美結閤。

  民國三大傢之一吳經熊先生的巔峰代錶之作

  亦詩亦禪,舉重若輕,對禪的體悟、對公案的參解、對禪師的見解,均如行雲流水,不著痕跡中讓人對禪學有所瞭悟。

  傳說「禪」起源於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與弟子迦葉兩人的「拈花微笑」公案。當禪傳入中土後,慧能大師承接達摩祖師後五代傳人的衣鉢,並將禪結閤中國的老莊思想,使其充分中土化,而成為日後漢傳十大宗的「禪宗」。

  禪,禪者,那是一個靈性綻放、生命勃發的黃金時代,東方本土的文化與來自印度的佛學經過充分融閤之後,猛然爆發齣一股絕強的生命力,一代代禪宗祖師們橫空齣世,六祖慧能、南嶽懷讓、馬祖道一……他們將一個個本真的生命純粹地呈現在世人麵前,形成瞭中華文化史上蔚為壯觀的氣象。

  本書是吳經熊博士研究禪宗的心得結晶,全書原以英文寫作,經其弟子吳怡博士譯成中文。禪學的黃金時代是哪個時代?禪學的黃金時代帶給我們什麼禪學結晶?禪學的黃金時代裏禪學是怎樣發展的?一本有關人文心靈的生命體驗,經典而不失溫暖,深刻而保有明快。以深入淺齣的手法,生動活潑的文字,敘述禪宗自達摩印心、慧能開宗及五傢傳燈的盛況。不僅故事生動,引人入勝;而且對禪學公案的透視、人物的描寫、禪境的烘托,尤多精闢的見解。內容兼及中西文化的比較,能以超越中西的眼光,觀察中西文化之特質。是近代佛學論著中不可多得之作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經熊


  馳名國際的法學傢、哲學傢、文學傢暨思想傢,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政治和法學界極具貢獻與影響力。字德生,1899年3月28日生於浙江寜波,1986年2月6日於颱北逝世。

  浙江鄞縣人,1920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次年赴美留學,1925年獲密西根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曆任法國巴黎大學、德國柏林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及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一度任上海臨時法院代院長。1939年當選美國學術院名譽院士,1946年任羅馬教廷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1949年後,曆任美國夏威夷大學、新澤文化學院、颱灣中國文化學院教授及博士班主任,獲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颱灣中華學術院院士。

  國學造詣深厚且學識淵博,著作等身,涵蓋法學、哲學、文化、唐詩、禪宗及基督宗教靈修學等領域,多部作品以英文撰寫,被視為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奇纔。

  著有《法律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法學論文集》、《法律之藝術》、《孫中山先生其人格及其思想》、《禪學的黃金時代》等。

譯者簡介

吳怡


  浙江青田人,1939年生。
  國立師範大學文學士,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文學博士。
  曾任文化大學哲學係主任、哲學研究所主任。
  現任美國加州整體學研究所教授兼中國哲學係主任。

  著有《中國哲學史話》、《禪與老莊》、《哲學演講錄》、《哲學的三大柱石》、《逍遙的莊子》、《禪道與箭術》、《公案禪語》等書。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章 禪的起源
第二章 壁觀婆羅門—達摩
第三章 中國禪的祖師—慧能
第四章 慧能的偉大貢獻—頓悟法門
第五章 踏破天下的神駒—馬祖道一
第六章 禪門的龍虎—百丈懷海和黃檗希運
第七章 風趣的古佛—趙州從稔
第八章 石頭門下的後繼者—天皇、龍潭、德山、巖頭、雪
第九章 溈仰宗的祖師—溈山靈祐
第十章 曹洞宗的祖師—洞山良價
第十一章 臨濟宗的祖師—臨濟義玄
第十二章 雲門宗的祖師—雲門文偃
第十三章 法眼宗的祖師—法眼文益
第十四章 禪的火花

 

圖書序言

譯者前言

  禪是不能談的,這是禪的教條之一。曆代的祖師們都主張「言語道斷」,要一開口就打,因此德山禪師宣布說:

  「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但禪又是不能不談的,這也是禪的一個特質。曆代的祖師們都在苦口婆心的談,正如雲門禪師感慨的說:「莫道今日謾諸人好,抑不得已嚮諸人前作一場狼藉,忽遇明眼人見,謂之一場笑具,如今亦不能避得也。」因此在這裏頗令人進退為難,談禪則不是,不談也不是。那麼究竟怎樣辦呢?最安全的也許是:該談的時候談,不該談的時候不談。話說得投機,韆句嫌少;否則,半句也多。例如六祖慧能的壇經,石頭禪師的參同契,盡管寫瞭那麼多文字,卻令人覺得句句真切,毫不嫌多。相反的,某和尚隻說瞭「若論正因,一字也無」幾個字,卻被隔壁的老和尚譏為:「好一釜羹,被一顆鼠矢汙卻。」

  然而要怎樣纔能句句投機呢?其實要想去投機,早已錯過瞭機。禪本無定法,當然不會有一套談禪的藝術公式。但不可否認的,禪師的談話技巧,卻是最高的藝術。世界上任何一位演說傢,也比不過禪師們那樣的善於說法。事實上,這裏麵並沒有什麼奧秘的道理,否則便不是禪瞭。孔子曾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莊子也曾說過:「有真人而後有真知。」這是說隻要你自心達到瞭那個境界,自然你的所作所為都能恰到好處。否則,即使用盡心機,也隻是東施效顰而已。因此必須自己是真人之後,你所領會的纔是真知。這時,無論談也好,不談也好,都是貨真價實的禪。

  本書的作者,吳師德生博士,可說完全符閤瞭前麵兩句話,他已達不踰矩之年,而且也是一位真人。不過筆者這裏所謂真人,並沒有包含任何玄味,隻是如禪宗所謂真正能披露自己的人。譬如說,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然而又衷心的喜愛禪理。這兩者對他來說毫不妨礙,因為他已超越瞭兩者的樊籬。這並不是說他離經叛道,抹煞瞭上帝或佛,而是說他有一個真正的自我,他的喜愛是真正從自心中流齣的。

  在本書中,他曾描寫六祖的壇經說:

  「壇經並不是一本絞盡腦汁的學究之作,而是齣自於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的每一字一句,都像活泉中所噴齣的泉水一樣,凡是嘗過的人,都會立刻感覺到它的清新入骨,都會衷心的體認到它是從佛性中流齣的。」

  其實用這段話來描寫本書,也是非常得體的,因為筆者翻譯本書,能在短短兩個月內,一氣嗬成,可見原文的深入淺齣,爐火純青。當然譯稿中不免有許多與原文有齣入的地方,但吳博士卻笑笑說:

  「就依照你自己的文筆來譯吧!譯稿唯有能文如其人的像譯者自己,纔是真正的忠於原文。」

  這話又是何等的深刻,何等的氣度啊!

  在脫稿時,吳博士曾囑筆者寫一篇導言附於書中,但筆者深感「遊夏不能措一辭」!這一釜大好的羹湯,豈容筆者投下鼠矢!因此特地引證邢光祖先生在《禪與詩畫》文中的一段贊評:

  「吳先生所著英文的《禪學的黃金時代》一書,據管見所及,也許是政府播遷寶島颱灣以來,學術界所齣版的第一冊好書,同時也是吳先生所著諸書中對中國學術最大的貢獻,筆者敢於預料該書將成為國人對於禪學的代錶作,吳先生是中國的鈴木居士,該書廣證博采,襞析入微,並能融和各傢,包羅萬象,非深下功夫,不能有此成就。吳先生在該書內非僅以詩論禪,抑且文筆有詩之美,尤為難得,其中甚多係鈴木大拙所未能抉發者。」(華岡佛學學報禪與詩畫註一○八)

  邢先生深通禪學,其推崇如此,相信讀過本書的朋友們,也都會産生同樣的共鳴。不過甘泉雖好,還須自己親嘗。唯有真人纔能識真人,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人。筆者隻是一個多嘴的媒婆,如果再說下去,明眼的真人們就會請筆者吃棒喝瞭。
 

圖書試讀

第三章 中國禪的祖師—慧能

天纔是不世齣的,慧能便是這樣一位天纔。他和老子、孔子、孟子、莊子都是同一流的偉人。他的思想言行被學生們編成瞭《法寶壇經》一書。這是中國和尚所寫的最偉大的佛學著作。在整部大藏經裏,中國的作品被尊奉為「經」的,也隻是這本《壇經》瞭。不僅如此,尤其它在諸經中的地位,是可以和《金剛經》,《法華經》,《維摩詰經》並駕齊驅的。

《壇經》並不是一本絞盡腦汁的學究之作,而是齣自於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像活泉中所噴齣的泉水一樣,凡是嘗過的人,都會立刻感覺到它的清新入骨,都會衷心的體驗到它是從佛性中流齣的。隻有佛纔能認識佛,也隻有佛纔能知道自己心中有佛性,知道一切眾生心中都有佛性。

慧能俗姓盧,生於公元六三八年,是廣東嶺南人。他的身世,正像孔孟兩位夫子一樣,從小便失去瞭父親,由母親把他一手帶大。後來因為傢境清苦,他們便遷居南海縣,賣柴為生,所以他在幼年時,根本沒有機會讀書寫字。

某次,有位顧客嚮他買柴,當他賣完柴,走齣店門時,突然聽到門外有人唸經,那經句深深的打動瞭他的心,於是他便問那人唸的是什麼經,是從哪裏得到的?那人告訴他唸的是《金剛經》,是從河北黃梅山的五祖弘忍那裏學到的。這時正好有位陌生人,送給他十兩銀子作為他母親的生活費用,並勸他專心的去黃梅,參拜五祖。

慧能辭彆瞭母親,走瞭三十多天,纔到瞭黃梅,便立刻去參見弘忍,弘忍問他:

「你是哪裏人,到這裏來做什麼?」

他迴答:

「弟子是嶺南新州人,此來拜你為師,是為瞭要成佛,彆無其他目的。」

弘忍為他的質樸無邪所感動,但他畢竟是位非常機警的老師,故意用諷刺的話考驗慧能說:

「你從新州來,是南蠻之人,如何能成佛?」

這話引起瞭慧能尖銳的反擊說:

「人雖有南北之分,而佛性豈有南北之彆,我的形體雖與你不同,但我們的佛性又有什麼差彆呢?」

弘忍已發現慧能是可造之材,本想和他多談一會,可是看到許多徒弟們圍在慧能旁邊,臉露不屑之色,因此便不多說,隻吩咐慧能去做粗工。但慧能卻沒有敏感到弘忍的彆有用心,又問:

「報告師父,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要離開自心,便是福田,請問你要我做什麼呢?」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