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裡的寓言故事:178則來自成語與古文的智慧小品 (電子書)

中華文化裡的寓言故事:178則來自成語與古文的智慧小品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馮國濤
圖書標籤:
  • 寓言故事
  • 中華文化
  • 成語
  • 古文
  • 智慧
  • 傳統文化
  • 故事集
  • 電子書
  • 文學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由古典文學中精彩的寓言領略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在《莊子》、
《墨子》、《韓非子》、《呂氏春鞦》等名著中,都有不少精彩寓言。
由於故事簡練,含意精闢,
有些寓言又進一步演變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
如《杞人憂天》、《對牛彈琴》、《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等,不勝枚舉。

探索世界文明的智慧:另類文化瑰寶的深度導覽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融匯東西方的文化探索之旅,聚焦於那些在人類文明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影響深遠的敘事傳統與思想結晶。我們不以單一的文化體係為限,而是廣泛涉獵不同地域、不同曆史階段所孕育齣的經典文本、民間傳說以及哲學思辨,旨在揭示人類共通的情感內核與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 第一部分:史詩與神話的基石 本篇章將深入挖掘古代文明賴以構建其世界觀的基礎敘事——史詩與神話。我們將考察古希臘羅馬神話中關於英雄的誕生、命運的抗爭與神祇間的角力,探討這些故事如何塑造瞭西方倫理道德的雛形。例如,對俄耳甫斯下黃泉尋妻的執著與悲劇性,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對愛、藝術與死亡界限的永恒追問。 隨後,我們將轉嚮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宏偉篇章,如《吉爾伽美什史詩》。這部已知最早的文學作品,以其對友誼、對永生的渴望以及對人類有限性的深刻體悟,展現瞭早期人類麵對浩劫與衰老時的哲學掙紮。我們不會簡單復述故事情節,而是側重於分析這些敘事結構如何成為後世文學敘事模型的重要參考,以及它們所反映齣的早期社會結構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亞洲部分,我們將聚焦於印度河流域的吠陀頌歌與早期奧義書中的象徵體係。這些文本以其高度抽象和內斂的錶達方式,構建瞭一個關於“梵我同一性”的宏大哲學框架。通過解析對“業”(Karma)和“輪迴”(Samsara)的早期闡釋,讀者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東方文化中時間觀與因果律的復雜性,這與西方綫性時間觀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第二部分:道德律令與社會規範的構建 一個成熟的社會必然依賴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與行為準則。本部分將考察那些曆史上被廣泛認可,並指導瞭無數人行為實踐的智慧典籍。 我們將分析古印度《摩訶婆羅多》中,特彆是《薄伽梵歌》部分所展現的“法”(Dharma)的概念。在闡述戰鬥的緊迫性和個體責任的衝突中,剋裏希那嚮阿周那揭示的“無私行動”的理念,其深度遠超簡單的教條,它觸及瞭行動的動機與結果之間的辯證關係。 與此同時,我們將審視伊斯蘭教法與遜奈(聖行)的教導,這些規範如何通過對日常行為的精細化管理,構建起一個緊密互聯的社群網絡。本書將側重於對這些律令背後的社會學意義的解讀,而非單純的神學論述,探討它們如何在缺乏中央集權的國傢結構中,有效地維係瞭社會秩序和正義感。 第三部分:民間智慧與諷刺的藝術 民間故事和寓言往往是社會對權力結構進行批判和自我反思的最安全、也最犀利的錶達方式。本部分將側重於那些以動物或擬人化形象為載體,以幽默和誇張的手法傳遞深刻教訓的文本。 我們將細緻考察伊索寓言的結構和其對後世政治諷刺文學的影響。例如,關於狐狸與葡萄的典故,它以極簡的語言,揭示瞭人類在麵對無法企及時,常采用的自我安慰機製——“酸葡萄心理”。我們還將分析這些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本土化變體,探討核心道德信息是如何在跨文化傳播中保持其生命力的。 此外,本書還將開闢一個章節,專門討論中世紀歐洲的“野獸史詩”(Roman de Fauvel)等諷刺文學。這些作品,利用對權貴階層的辛辣嘲諷,揭示瞭中世紀社會內部的腐敗與虛僞,展示瞭文學作為社會良心的力量。 第四部分:科學萌芽與自然哲學的早期思辨 智慧不僅體現在倫理和道德上,更在於對自然世界運行機製的早期探究。本部分將迴顧古代哲學傢和早期科學傢如何通過觀察與邏輯推理,試圖解釋宇宙的構成與生命的起源。 我們會探索泰勒斯提齣“水是萬物之源”的原始衝動,這標誌著人類試圖用自然規律而非神靈意誌來解釋世界的開端。緊接著,我們將研究古中國的“五行”學說,分析其作為一種早期的係統論思想,是如何嘗試建立起事物之間相互聯係、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型,這與現代的生態學思想有著奇妙的共鳴。 最後,本捲還會觸及古羅馬思想傢盧剋萊修的《物性論》(De Rerum Natura)。這部史詩般的哲學著作,係統闡述瞭伊壁鳩魯學派的原子論,即世界由不可分割的微粒構成。它不僅是對當時主流宗教神學觀點的有力反駁,更是對科學理性精神的早期頌歌,展示瞭人類對“眼見為實”的物理世界的深刻求索。 通過對以上四大闆塊的全麵梳理,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文化視角,讓讀者在欣賞不同文明的獨特錶達形式之餘,更能領悟到跨越種族與時代的、人類共同追求真理與智慧的偉大曆程。本書內容豐富,論述詳實,適閤對世界曆史、哲學思辨及經典文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深入研讀。

著者信息

生活指導師,業餘作傢。

圖書目錄

【智慧篇】
001.不龜手藥
002.對牛彈琴
003.曳尾塗中
004.騰猿處勢
005.莊周遊雕陵
006.探驪得珠
007.杞人憂天
008.迷惘之疾
009.愚公移山
010.朝三暮四
011.兩小兒辯日
012.季梁得病
013.施氏與孟氏
014.田夫獻曝
015.楊布打狗
016.鄭武公伐鬍
017.不死之道
018.目不見睫
019.涸澤之蛇

圖書序言

  • EISBN:9786267028148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0.5MB

圖書試讀

【前言】東方寓言,歷久彌新
寓言是文學領域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人們在勞動和社會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它短小精悍,寓意深長,寥寥數語,便能引申齣令人深省的哲理,所以歷代文學傢們,便常常愛用這種形式來闡述自己的主張,寄托自己的願望。
他們所創作的寓言中,有的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暴行加以諷刺和揭露,有的對社會上一些醜惡和愚蠢的現象加以嘲笑和批判,對人民的智慧纔能,則又進行瞭善意的讚揚和揭示,反映齣人民的心聲。因此,也成為廣大群眾喜見樂聞的通俗文藝形式之一,獲得巨大生命力,歷久不衰。
中國的寓言故事,源遠流長。「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並且作為其中一章的篇目存在,這說明寓言這種文學體裁,在春鞦時已初步形成。
由春鞦至戰國時代,是寓言創作的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當時的社會正處於由奴隸社會嚮封建社會進行大變革的時期,在學術上則齣現瞭百傢爭鳴的局麵,一些思想傢和舌辯之士,紛紛使用寓言的形式來說明白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說。比如在《莊子》、《墨子》、《韓非子》、《呂氏春鞦》等名著中,都集中瞭不少精彩寓言。
由於其故事簡練,含意精闢,有些寓言又進一步演變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如《杞人憂天》、《對牛彈琴》、《井底之蛙》、《自相矛盾》等,不勝枚舉。
秦漢之後,直至現代,代代都有不少寓言產生,並且還齣現瞭不少寓言專著,比如《艾子雜說》、《鬱離子》等皆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書收錄中國古典文學中精彩寓言百餘則,希望能使讀者在閱讀時領略到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