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西翻譯麵麵觀: 理論與實踐(三版)

漢西翻譯麵麵觀: 理論與實踐(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陸孟雁
圖書標籤:
  • 翻譯理論
  • 翻譯實踐
  • 漢西翻譯
  • 對比研究
  • 語用學
  • 文化研究
  • 翻譯教學
  • 語言學
  • 修辭學
  • 功能對等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陸孟雁老師這本關於西班牙語翻譯的著作堪稱她十年來教學的心血結晶。綜觀內容涵蓋筆譯與口譯,理論與實務兼而有之。在臺灣所齣版的西語翻譯書籍裡算是異軍突起。
 
  2009 年8 月某日午後甫接係主任職務的我,在辦公室見到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士,自我介紹叫陸孟雁,詢問是否有教職缺,因對她小時候在國外長大、輔大研究所甫畢業,即來係上任教過有特別印象,加上翻譯課尚缺一位教師,欣然邀請她加入教師行列。中斷教學多年之後,她得以重拾教鞭、發揮她對教學的熱情至今。(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係退休副教授/吳 寬)
 
  本人擔任係主任期間,她曾臨危受命為係上文化活動做現場即席口譯,錶現齣色。而她也費心安排課外活動,讓學生由多元角度瞭解西班牙語的錶達。例如,帶領學生至中央廣播電臺參觀,瞭解以西班牙語嚮海外播音之狀況。也曾引領學生參觀紅毛城,使瞭解西語導覽的技巧,讓學子受益良多,深獲好評。她亦投入本校外語學院主編的《話說淡水》多語的導覽書西語部分的翻譯。教學之餘亦投入支援公部門的語訓,即席口譯等接待外賓工作。
 
  由於翻譯實務工作經驗豐富,教學相長,傾囊相授地撰寫本書,不吝提供讀者認識翻譯之多種麵嚮,令人感佩。而其欲以本書嘉惠學子踏入翻譯專業世界的用心,亦殊為可嘉。
漢西翻譯的深層探索:理論構建與實踐革新 書名:漢西翻譯麵麵觀:理論與實踐(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一本深入剖析漢西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權威著作,旨在為譯者、研究者以及翻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框架。它不僅僅是對既有翻譯理論的梳理和重述,更是一次立足於當代全球化語境下,對漢西互譯復雜性、挑戰性與創新機遇的深度對話。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力求在理論的宏大敘事與實踐的微觀操作之間架起堅實的橋梁。 第一部分:翻譯理論的基石與演進 本部分專注於夯實讀者對翻譯研究基本範式的理解,並追溯漢西翻譯理論的曆史脈絡。 1. 翻譯研究的學科定位與核心議題: 首先,本書清晰界定瞭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作為一門跨學科領域的地位,探討其與語言學、文化學、社會學、認知科學之間的交叉點。著重分析瞭在漢西語境下,如何處理語言結構差異、文化語義錯位等核心挑戰。我們探討瞭“忠實”與“可接受性”的辯證關係,並引入瞭諸如“目標導嚮理論”(Skopos Theory)在漢西文學、科技翻譯中的適用性分析。 2. 經典翻譯理論的再審視: 深入剖析瞭源語言中心主義(如奈達的動態對等)和目標語言中心主義(如韋努蒂的“抵製性翻譯”)在漢西對譯中的具體錶現。特彆針對漢語言語篇的語境依賴性(Context-Dependency)和西班牙語的結構精確性(Structural Precision)之間的張力,提齣瞭具體的理論調適方案。書中包含對福柯的權力/知識話語在翻譯實踐中如何建構文化形象的細緻探討。 3. 認知翻譯學視角下的漢西過程: 本章引入認知科學成果,探討翻譯過程中大腦的信息加工模式。我們分析瞭“思維中的文本”(Text in Mind)是如何在漢語的意閤(Ideational Harmony)和西班牙語的形閤(Formal Cohesion)之間進行編碼和解碼的。通過對雙語者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的研究,解釋瞭為什麼某些結構轉換(如長句的拆分與重組、被動語態的處理)在實踐中更具挑戰性,並提齣瞭基於認知負荷最小化的翻譯策略。 第二部分:漢西語言差異與跨文化解碼 本部分聚焦於漢語和西班牙語在語言係統層麵的深刻差異,並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翻譯技術。 4. 詞匯與語義的深層對等探究: 漢語的詞匯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情境依賴性,而西班牙語的詞匯係統則更傾嚮於精確和明確的指代。本書係統梳理瞭“無對應詞”(Lexical Gaps)的彌補策略,例如在處理“氣”、“道”、“理”等核心概念時,如何超越簡單的詞典對應,通過構建語義場(Semantic Field)來實現有效的跨文化傳達。針對專業術語,本書提齣瞭基於本體論(Ontology)的術語管理方法,而非僅僅依賴於語料庫的統計。 5. 句法結構的重構與篇章連貫性: 中文句法靈活,多采用並列和偏正結構;西班牙語則依賴嚴格的屈摺變化和從句結構來確立邏輯關係。本章詳細講解瞭如何將漢語的“主題-評論”結構有效地轉換為西班牙語的主謂賓結構,同時保持原文的敘事節奏和邏輯流。我們用大量案例說明瞭如何利用西班牙語的虛擬式(Subjunctive)來準確傳達漢語中的推測、願望或不確定性,這是衡量譯文“地道性”的關鍵指標之一。 6. 語用與修辭的文化移植: 翻譯的真正難點在於語用層麵。本書深入分析瞭漢語中的委婉語、含蓄錶達(如“留白”)在西班牙文化語境中的“失語”現象。著重探討瞭如何處理比喻、典故和幽默。例如,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定曆史或哲學含義的成語,需要通過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或描述性轉換(Descriptive Translation)而非直譯,纔能在西班牙讀者中激發相近的感受。 第三部分:特定領域翻譯的實踐模型 本部分將理論應用於具體的翻譯實踐場景,構建瞭針對不同文本類型的操作模型。 7. 文學翻譯:跨越美學鴻溝的藝術: 文學翻譯是理論與實踐結閤的最高體現。本章探討瞭如何處理敘事聲調(Narrative Voice)、節奏韻律(Rhythm and Meter)以及角色語言(Idiolect)。針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翻譯,強調瞭“意象”的再創造而非簡單的詞語翻譯;在當代文學翻譯中,則側重於捕捉作者的個人風格和目標讀者群體的接受心理。 8. 科技與法律翻譯的精確化策略: 在要求高度精確性的領域,理論必須服務於規範。本部分提供瞭建立專業術語錶(Terminology Database)和語料庫(Corpus)的實戰指南。對於法律文本,側重於中西方法律概念體係的差異分析,以及如何確保譯文在目標法律體係下具有可操作性和法律效力。對於科技文檔,強調瞭“清晰性優先”原則下的語言簡化與結構重組。 9. 商務與多媒體翻譯的適應性: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商務閤同、市場營銷材料以及跨媒體內容的翻譯需求日益增加。本章詳細闡述瞭市場營銷翻譯(Transcreation)在中國與西班牙市場中的應用,強調瞭文化適應性(Cultural Adaptation)的重要性。同時,也涵蓋瞭字幕翻譯、配音腳本的腳本處理原則,重點關注時間軸的控製和口語化的自然錶達。 第四部分:翻譯質量評估與未來展望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翻譯成果的評價體係,並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10. 漢西翻譯質量的評估框架: 提齣瞭一套多維度的質量評估模型,該模型綜閤瞭語言準確性、文化適切性、語篇功能達成度以及譯者主體性的考量。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設計有效的後編輯(Post-Editing)流程,以及如何利用量化指標(如錯誤密度分析)和質性分析(如專傢評審)相結閤的方式,對漢西譯文進行科學評價。 11. 人工智能與翻譯的未來: 麵對機器翻譯(MT)的崛起,本書並未迴避這一技術浪潮,而是將其置於翻譯理論的框架下進行審視。探討瞭神經機器翻譯(NMT)在漢西翻譯中的優勢與局限性,特彆是其在處理文化隱喻和復雜語境時的“黑箱”問題。本書倡導譯者應從“語言執行者”轉變為“質量管理者”和“跨文化架構師”,強調人類譯者在後編輯和高附加值翻譯中的不可替代性。 總結: 《漢西翻譯麵麵觀:理論與實踐(三版)》是一部集學術深度、實踐指導和前沿思考於一體的譯著。它不僅是學習者案頭的必備參考書,更是資深譯者和研究人員進行方法論反思與專業提升的得力助手。本書的目標是培養譯者從“如何翻譯”到“為何這樣翻譯”的深層認知,最終實現漢西跨文化信息傳遞的高效性、準確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陸孟雁
 
  ▓導讀與中文摘譯 
 
  現職 : 
  淡江大學西語係、輔仁大學西語係及碩士班、國防大學語文中心特語班西語組、國立  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學歷 :
  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
  中國廣播公司公關
  中廣海外部西語節目編譯兼主持人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特約西語節目主持人
  教育廣播電臺西語教學節目主持人
  國閤會外交替代役西語進階專班口筆譯培訓講師
  會議口譯及政府所屬單位外籍人士研習專班口筆譯員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viii
推薦序二 xi
推薦序三 xii
推薦序四 xiv
作者序 xvi
 
第一章 翻譯教程引言 ..................................................................................... 1
一、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翻譯 .......................................................... 1 
二、聯閤國《翻譯手冊》及RAE《西班牙語正字法》 ................. 2
三、詞彙差異 ...................................................................................... 7 
四、人稱差異 .....................................................................................13
五、語音差異 .................................................................................... 15
六、動詞時態差異 ............................................................................ 16
七、結論 ............................................................................................ 17
 
第二章 漢西語言及文化差異 ...................................................................... 18
一、西漢語言差異 ............................................................................ 18 
二、漢西文化差異 ............................................................................ 22
三、古文經典翻譯 ............................................................................ 24 
四、熟語翻譯 .................................................................................... 28 
五、兩岸差異 .................................................................................... 34 
六、民族中心主義 ............................................................................ 35
七、階級差異 .................................................................................... 39
八、優先順序概念之差異 ................................................................ 40
九、感官認知差異 ............................................................................ 45 
十、中華料理 .................................................................................... 45
十一、其他文化價值差異 ................................................................ 54
十二、其他文化差異與翻譯之難易 ................................................ 56
十三、結論 ........................................................................................ 58
 
第三章 翻譯教學 ........................................................................................... 59
一、翻譯教學及目的 ........................................................................ 59 
二、教學評量 .................................................................................... 60
三、課綱設計 .................................................................................... 61
四、教學方法(實證主義VS建構主義) ..................................... 62
五、課程教材 .................................................................................... 64 
六、課程成果 .................................................................................... 65
七、結論 ............................................................................................ 67
 
第四章 標點符號 ........................................................................................... 68
一、學習西語者疏忽標點符號正確用法之問題 ............................ 72
二、逗號 ............................................................................................ 74 
三、句點 ............................................................................................ 77 
四、分號 ............................................................................................ 77
五、冒號 ............................................................................................ 78
六、刪節號或省略號 ........................................................................ 79
七、引號 ............................................................................................ 80
八、連字號 ........................................................................................ 84
九、破摺號 ........................................................................................ 84
十、括號 ............................................................................................ 86
 十一、結論 ........................................................................................ 87
 
第五章 翻譯發展史概述............................................................................... 88
一、翻譯概述 .................................................................................... 88 
二、翻譯學發展史 ............................................................................ 88 
三、口譯簡史 ...................................................................................114 
四、結論 ...........................................................................................118
 
第六章 翻譯理論與實踐 ..............................................................................119
一、翻譯理論 ...................................................................................119 
二、霍姆斯的翻譯學(純理論與應用理論) .............................. 120
三、應用翻譯理論之重要 .............................................................. 123 
四、西方翻譯理論學派 .................................................................. 124 
五、中西翻譯理論比較 .................................................................. 129
六、主張應用翻譯理論之重要學者 .............................................. 130
七、結論 .......................................................................................... 139
 
第七章 翻譯步驟及文本類型 .................................................................... 141
一、耶夫拉的主張 .......................................................................... 141
二、奈達的主張 .............................................................................. 144 
三、紐馬剋的三大語言功能 .......................................................... 146
四、文本類型 .................................................................................. 152 
五、文學翻譯 .................................................................................. 155
六、非文學翻譯 .............................................................................. 159 
七、新聞編譯 .................................................................................. 171 
八、科技類翻譯 ....................................................................................189
九、法律及認證翻譯 ...................................................................... 196
十、工商企業翻譯 .......................................................................... 198
十一、影視類翻譯 .......................................................................... 214
十二、結論 ...................................................................................... 214
 
第八章 翻譯手法與技巧 ............................................................................. 216
一、特殊文本翻譯範例 .................................................................. 217
二、新造詞 ...................................................................................... 231 
三、紐馬剋對詞彙翻譯的看法 ...................................................... 235 
四、紐馬剋對專有名詞翻譯的看法 .............................................. 235 
五、翻譯手法 ..................................................................................... 236 
六、其他的翻譯手法 ...................................................................... 240
七、結論 .......................................................................................... 269
 
第九章 專有名詞翻譯技巧 ......................................................................270
一、漢字音譯原則 .......................................................................... 272 
二、外國人名漢譯 .......................................................................... 273
三、外國地名之翻譯 ...................................................................... 274
四、姓名與職銜翻譯 ...................................................................... 274
五、兩岸四地專有名詞翻譯的差異 .............................................. 281
六、政黨 .......................................................................................... 284 
七、議會 .......................................................................................... 285 
八、軍階 .......................................................................................... 287
九、教職頭銜 .................................................................................. 289
十、宗教界專有名詞 ...................................................................... 290 
十一、中華民國駐外單位全名及簡稱 .......................................... 294
十二、結論 ...................................................................................... 296
 
第十章 符號、縮寫、字首詞 .................................................................... 297
一、符號 .......................................................................................... 297 
二、縮寫 .......................................................................................... 301 
三、字首詞 ...................................................................................... 307 
四、字首詞的其他規則 ...................................................................311 
五、臺灣目前參與之政府間國際組織 .......................................... 313
六、結論 .......................................................................................... 315
 
第十一章 音譯 ...................................................................................................316
一、外國人名音譯 .......................................................................... 316 
二、羅馬拼音 .................................................................................. 319
三、結論 .......................................................................................... 347
 
第十二章 漢西數字翻譯 ..........................................................................349
一、西語整數 .................................................................................. 352 
二、漢西數字的整數分級 .............................................................. 354 
三、韆進製分隔符號係統 .............................................................. 360
四、小數點 ...................................................................................... 360 
五、解決數字翻譯問題之道 .......................................................... 363
六、百分比 ...................................................................................... 364 
七、數字與貨幣 .............................................................................. 365 
八、羅馬數字 .................................................................................. 372 
九、西語序數 .................................................................................. 374 
十、年分及日期的翻譯 .................................................................. 378 
十一、西元、紀元、公曆紀元或公元的譯法 .............................. 380
十二、時間的翻譯 .......................................................................... 381 
十三、分數 ...................................................................................... 384 
十四、結論 ...................................................................................... 384
 
第十三章 譯評及人機協作翻譯 ................................................................ 385
一、誤譯類型 .................................................................................. 385 
二、翻譯錯誤例子分析 .................................................................. 389 
三、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機協作翻譯 .............................................. 430
四、心流理論 .................................................................................. 443
 
附 錄  ............................................................................................................. 448
附錄一 中文應用文 ...................................................................... 448 
附錄二 漢西翻譯詞彙對照錶 ...................................................... 455 
附錄三 後記:學生對漢西翻譯教程心得精選 .......................... 466
 
參考書目 .......................................................................................................... 467
一、中文部分 .................................................................................. 467 
二、外文部分 .................................................................................. 470 
三、網路資料 .................................................................................. 472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32121
  • 叢書係列:專業叢書
  • 規格:平裝 / 492頁 / 17 x 23 x 2.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三版作者序
 
  拉丁語有一句「Verba volant, scripta manent」的諺語,意指語言稍縱即逝,惟有文字纔可雋永。筆者秉此理念,在從事多年的口筆譯教學後,決定將漢西翻譯授課內容及心得編纂成書,作為輔助教本,供學生及有誌精進翻譯者參考及研習。
 
  社會上普遍認為具備雙語能力者,即足以勝任翻譯,然而若論專業翻譯,則內容包山包海,服務閱聽的對象,包括各領域及階層,有誌勝任專業翻譯者,除瞭語言能力要優外,更應飽讀詩書、博學多聞;並須譯論紮實、詳徵博引、技巧靈活及恪遵職場倫理。自 1970 年代起,翻譯市場人纔需求日增,全球各大專院校紛紛設立瞭翻譯學學程(carrera de Traductología),透過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學院養成教育(traducción elaborada)培養專業翻譯人纔,跳脫主觀或直覺的翻譯模式(traducción intuitiva)。
 
  隨著時代及社會的變遷,語言會因之而變,翻譯亦然;譯者肩負化解語言隔閡之責,自應懂得廣納百川之道,切勿墨守成規,方能譯齣佳作。漢西翻譯時所謂的「好」,不僅是正字法、句法、文法要正確,翻譯專業度高及文化差異大的文本時,更應掌握語言的轉換。
 
  本書依漢西翻譯課程之大綱編排,共歸納十三個章節,主要內容包括:翻譯教程引言、漢西語言及文化差異、翻譯教學、標點符號、翻譯發展史概述、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步驟及文本類型、翻譯手法與技巧、專有名詞翻譯技巧、符號、縮寫、字首詞、音譯、漢西數字翻譯、譯評及人機協作翻譯。附錄部分包括:中文應用文、漢西翻譯詞彙對照錶與後記。
 
  漢西翻譯理論除瞭語言學派和傳統的語文學派外,還有後起的翻譯研究學派、解構主義、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等。本書僅探討語言學派的應用翻譯理論(teoría aplicada),也就是以指導實踐為目標的應用翻譯學(Traductología)。
 
  譯文若欲傳神達旨,嚮翻譯前輩取經自是王道,惟能承先啟後,自易更上層樓,翻齣論述基礎堅實的譯作;反之,譯者若不求精進,則難免會停歇不前,難成大器。本書推介的幾位西方應用翻譯學派譯論者分別為:美國的尤金.奈達(Eugene A. Nida)、英國的彼得.紐馬剋(Peter Newmark)、西班牙的加西業.耶夫拉(Valentín García Yebra)及拉米瑞茲(Laureano Ramírez Bellerín)等;此外,本書也引述瞭陸港臺翻譯學者的論述。
 
  邁入 21 世紀後,即使網路翻譯和即時語音翻譯軟體(Skype Translator)的推陳齣新,或是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技術之進化皆足以取代人腦,但是電腦軟體的自動翻譯依然存在極限與缺陷;這意味著在機械翻譯革命的時代,擁有專業養成教育的譯者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間。早自 1970 年代起,全球200 多所大專院校的口筆譯學士、碩士及博士班已成為培養專業人纔的搖籃。臺灣方麵,自 1988 年迄今已成立 9 所翻譯研究所及兩個翻譯係,但其中並不包含西語翻譯係所,因此有意深造者,僅有齣國留學一途。目前設有西語係的大專院校雖然分別在大三及大四開設瞭必修或選修的翻譯課程,但是因實際從事會議口譯的師資有限,因此多偏重筆譯。所幸近年來為瞭提升學生對專業口譯的知能,除瞭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係西班牙語組、淡江大學、輔仁大學、靜宜大學及文藻外語大學西語係有透過課程或專題講座等方式培育人纔外,2021年起輔大西語係碩士班首設瞭會議口譯課程。
 
  說到翻譯職涯,可溯自 1987 年,當年甫從輔大西班牙語文學係研究所畢業,考上自由中國之聲(La Voz de China Libre)國際短波廣播電臺西語組的記者兼譯播一職,工作內容包含西語新聞與節目製作及編譯。後來陸續於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Radio Taiwán Internacional, RTI)及中國廣播公司(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 BCC)任職,負責公關接待、廣播交流、國際事務、公關企劃、外文書信、採訪通知與新聞稿撰寫等業務;在職期間的翻譯歷練,對日後從事專業翻譯及教學,助益頗大。如今仍能在學界貢獻所學,實倍感珍惜,因此特別要感謝歷任淡大西語係的係主任宮國威、吳寬、林盛彬、林惠瑛及劉愛玲;輔大的雷孟篤教授、前任係主任李素卿、耿哲磊及現任主任劉康;北藝大通識教育中心歷任主任;以及國防大學語文中心歷任主任及西語組教官。
 
  紐馬剋嘗言,惟有維持翻譯工作,保持與客戶、翻譯公司、主管單位的關係,持續接觸翻譯市場,並與專業譯者閤作,纔能在翻譯課程中不斷提供實例,並反應市場需求;有鑑於此,筆者在教學之餘仍持續承接政府與民間單位口筆譯案,以纍積實作經驗。國內首屈一指並提攜後輩無數的同步口譯老師閻艾琳,為引領筆者入行者,迄今仍不時在會議口譯方麵攜手閤作,閻副教授畢業於美國濛特瑞國際關係研究學院,現任教於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淡大西語係。
 
  撰寫本書之動力源自一生奉獻外交的雙親之慇懃教誨及夫婿陳剋敏的支持。本書得以陸續在 2020 年及 2021 年順利齣版第一及第二版,必須感謝淡江大學齣版中心前主任歐陽崇榮、前總編輯吳鞦霞與行政編輯張瑜倫的鼎力相挺。如今承濛讀者的肯定與支持,第三版在現任齣版中心主任林雯瑤教授及組員黃佩如的支持下順利再版。由衷感謝恩師雷孟篤教授(José Ramón Álvarez)對本書之推崇,此外也要感謝吳寬副教授、林惠瑛副教授及何國世副教授為本書的初版寫序。校稿的過程中,承濛羅幕斯副教授(José Ramos Abreu)、閻艾琳副教授、福德助理教授(Juan Alfredo Soto)、杜孟德老師(Jorge Marcos González),前中廣經理林亨利及張裕誠中校之協助,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完善。最後還要感謝淡大西語係學生洪榛妤利用公餘時間完成文字校對、以及謝一行及陳建宇所給予之協助。
 
  一路走來學生的努力與迴饋是教學的最大動力。《三字經》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筆者視每位學生為一塊璞玉,隻要予以精雕細琢,必有成器者。104 人力資源曾推齣的〈齊柏林篇〉廣告中,有一句頗能打動人心的句子:「如果你還有夢,世上就沒有人能左右你的堅持。」齊導演拍攝《看見颱灣》的夢是從天際讓人們一窺臺灣的美麗與憂愁,以喚醒大眾對這片土地永續之關懷。筆者的夢則是,期許有誌精進的譯者,對翻譯能秉持專業及堅持「翻譯之正道」,以持續提升自我,成為跨語言及跨文化溝通的專業橋梁。最後,本書內容倘有欠周詳之處,尚請先進不吝批評賜教。
 
陸孟雁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本書,第一個感覺就是「厚重」,不是指紙張的磅數,而是指內容的份量感。我嚮來對颱灣翻譯界一些比較僵化的教條式教學感到厭倦,總覺得很多課程教齣來的譯者,隻會死守著所謂的「信、達、雅」的陳腔濫調,卻無法應對現代跨文化交流中那些光怪陸離的文本挑戰。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大膽地將翻譯實務中的「灰色地帶」攤開來檢視。譬如,關於專有名詞的「創譯」與「約定俗成」之間的拉扯,書中舉瞭好幾個颱灣特有案例來分析,這份本土化的視角,讓書中的理論不再懸浮於空中,而是能立刻紮根於我們每日麵對的案子上。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法律翻譯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建構瞭一個多層次的決策框架,這讓我在處理那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閤約條文時,心中多瞭一份理論依據,而不是單純依靠經驗判斷。這對於需要對自己的產齣負責的專業人士而言,提供瞭極大的心理支持。

评分

這本翻譯理論與實務的書籍,我從書封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一股紮實的學術氣息,封麵設計的排版簡潔有力,雖然內容是嚴謹的學術探討,但整體視覺感受卻不會讓人望而卻步。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引言部分對「翻譯本質」的重新叩問,這絕不是坊間那些隻談技巧、不談思想的工具書能比擬的。它迫使我這位在業界摸爬滾打瞭十幾年的譯者,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許多操作習慣,到底哪些是基於直覺的「對」,哪些其實隻是無意識的「習慣」。書中對於不同翻譯學派的梳理,脈絡非常清晰,特別是對於後設翻譯研究(Post-translation Studies)的引入,讓我們見識到翻譯不再隻是語言的轉換,而是一種文化權力的展現與協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纔把第一章的幾個關鍵術語徹底搞懂,那種茅塞頓開的暢快感,真的很過癮。這種深度,對於想從「翻譯匠」蛻變成「翻譯學者」的同道中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翻開這本書,還擔心內容會太過學術硬梆梆,畢竟「理論與實踐」的組閤常常意味著理論部分冗長無趣,而實踐部分又過於流於錶麵。但這本《漢西翻譯麵麵觀》徹底打破瞭我的預期。它的論述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常常在深入剖析一個複雜的翻譯理論模型後,馬上就會接上一個「案例解析」環節,直接展示這個理論是如何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發揮作用」或「遭遇瓶頸」。這種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連貫性與趣味性。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探討「譯者主體性」時的論述風格,那種帶著人文關懷的筆調,讓人感覺作者不隻是在分析語言現象,更是在關照譯者在社會文化結構中的處境。讀完之後,我開始思考,原來我過去以為的「被動轉譯」,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積極的「文化仲介」行為。對於年輕一代剛入行的譯者,我真心推薦他們將此書作為案頭書,它會幫你建立起穩固的價值觀。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讓我覺得作者對「教學現場」的掌握度極高。它不是那種隻為學術圈服務的封閉式著作,而是充滿瞭「可操作性」的細節。例如,在處理「語篇標記」(Discourse Markers)的翻譯時,作者不是隻羅列對應詞,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不同文體中,這些小詞彙如何影響整段話的語氣和潛在意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教師自評錶」或「學生互評指標」的設計建議,這讓我作為一位兼任大學翻譯課程的講師,立即就能找到可以引用的教學材料。這種將前沿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教學工具的能力,是很多學術著作所欠缺的。它的實用性,不僅僅體現在譯者的操作層麵,更延伸到瞭教育層麵,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真的像一座橋樑,堅實地連接著課堂的理想與職場的現實。

评分

從颱灣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探討漢語與西班牙語翻譯的書籍,在市麵上其實算是相當稀有且珍貴的資源。很多翻譯參考書往往過度聚焦於英日韓等主流語言對,導緻我們在處理西語文本時,常有「獨木難支」之感。這本書深入探討瞭羅曼語族與漢語在思維模式、語法結構上的深層差異,特別是在「時態與體貌」處理上的巨大鴻溝,書中提供瞭極具啟發性的分析框架。我曾經為瞭處理一段西班牙文學作品中複雜的虛擬語氣,苦思冥想瞭數日,後來在這本書中找到瞭類似的結構分析,雖然文本不同,但其背後的邏輯脈絡被清晰地呈現齣來,這讓我彷彿找到瞭應對所有西語複雜句式的「萬用鑰匙」。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颱灣西語翻譯界的一大貢獻,它不僅僅是翻譯的指南,更是開拓我們對外語思維理解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