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社會工作與臺灣社會》自2002 年出版第一版,又於2011 年第二版改版以來,已成為國內許多社會工作系的教科書,此乃因其扣緊臺灣的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之發展。社會工作教育本土化一直是國內學術界努力的方向,本書邀集了臺灣社會工作學界重要的學者,分專長領域,將目前既有的研究成果,經過系統性的整理,撰寫成為基礎社會工作之教科書,使讀者瞭解社會工作各實施領域與各福利服務在臺灣的推展經驗。
第三版內容與第二版最大的不同有二:首先是章節有所改變,本次改版增加「第11 章 心理衛生社會工作」,此乃有鑑於臺灣之心理衛生雖以精神醫療為基礎,惟近年來配合政府政策拓展至精神疾病社區復健、精神疾病長期照護、酒藥癮戒治、自殺防治、災難重建、兒童早期療育、司法精神鑑定及矯治、家暴與性侵害防治、學校等,心理衛生社工專業人力的角色地位日益重要。其次,共有三章的章名有所調整,此次改版將「第8章 原住民社會工作」改為「第8 章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主要原因是強調不僅是個人─原住民,更是集體;社工專業互動的對象不停留在個人,更是有獨特文化與歷史經驗的集體─原住民族。為了呼應強調原住民族的集體觀點,故將章名更改。另將「第10 章 醫療社會工作」改為「第10 章 醫務社會工作」主要在於本章作者認同莫藜藜(2020)強調醫務社工不僅是扮演「治療」的角色,並且亦承擔「行政事務」,如基金募集、社區資源聯繫和倡導,另外還涉及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通報、家暴相對人處遇、安寧照顧等,因此「醫務」指涉的範疇較為廣泛。本章又特別著重在醫務社工實施的環境脈絡、理論模式、與實務議題之探討。此外,將「第13 章 工業社會工作」改為「第14 章 職場社會工作」,此乃因早期的員工協助方案主要係於製造業的工廠工作環境實施,但隨著產業的發展,不僅製造業員工需要協助,服務業的員工亦是。而近期來學校、公部門和非營利組織也開始重視與關心員工的的問題和需求,於是員工的協助已不再僅限於工業環境的生產環境,而是在職場工作的員工(或及其家屬)和管理者都需要社會工作專業的協助,故改為「職場社會工作」。同時每章都將2011 年至今的推展現況及學術研究成果納入。由於臺灣近10 年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進入大躍進的時代,不僅努力將福利服務的推展與國際社會的發展接軌;且政府推出的各項大型計畫方案,也促使社會工作的實施愈為精進,因此發展越快速的實施領域或服務領域,則更新的內容篇幅也就愈多。
每章作者在寫作時,我們盡量引用國內相關的研究成果,同時為了促進學生反思,或提供教師在上課時討論之用,在每一章後均提出三至五則「問題與思考」,希望這個作法能啟發教學時的師生互動;且提供建議研讀之書目,期能對想深入鑽研該主題的學生有所助益。此書可作為「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福利概論」和「社會福利行政」等課程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對於社會工作的學生、老師、以及實務工作者而言,具高度參考價值。
這本書改版的順利完成必須感謝本書諸多作者的參與,大家的配合,方能如期出版,也感謝陳沛怡小姐提供文書處理之行政支援,最後更謝謝巨流對本書出版的持續支持,讓第三版如期上市。最後,感謝參與臺灣社會工作發展的實務工作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大家的積極投入和相互合作,讓社會看見社會工作專業;而實務、教育、研究之越加整合,相信社會工作本土化的發展步伐,必然會愈走愈穩健。
呂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