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版)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餘英時
圖書標籤:
  • 中國文化
  • 現代變遷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中國社會
  • 文化認同
  • 現代化
  • 轉型
  • 三版
  • 學術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自十九世紀以來,中國遭受瞭「韆古未有之變局」,在西潮的衝擊下,中國傳統文化有瞭那些變化?知識分子又如何肆應此一變局?作為一個思想史學者,作者對這些問題展現瞭深刻的觀察和思索,彙集成為本書。書中文字和 觀念均力求雅俗共解,輔以作者清通之文筆,讀者當更能深入瞭解這段變遷的過程,及麵對末來的因應之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英時
 
  1930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係首屆畢業,哈佛大學史學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曾獲國際多所大學的榮譽和名譽博士學位。2006 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the John W. Kluge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2014年榮獲「唐獎漢學獎」。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圖書目錄

自序
論文化超越
文化評論的迴顧與展望
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
美國華僑與中國文化
民主與文化重建
陳獨秀與激進思潮—郭著《陳獨秀與中國共產運動》序
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產
現代儒學的睏境
「創新」與「保守」
資本主義的新啟示—黃著《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序
費正清與中國
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
自我的失落與重建—中國現代的意義危機
關於「新教倫理」與儒學研究—緻《九州學刊》編者
實證與詮釋—《方以智晚節考》增訂版自序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自序
「明明直照吾傢路」—《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新版自序
「士魂商纔」—《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日譯本自序
怎樣讀中國書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469508
  • 叢書係列:餘英時作品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本書集結瞭我在一九八八—一九九一這三年間討論文化和思想問題的文字。其中祇有兩三篇短文早於一九八八年。〈論文化超越〉一文是根據一九八八年九月在香港公開講演的紀錄修改而成的。〈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和〈自我的失落與重建〉也是在講詞的基礎上整理成篇的。講詞自然比不上撰寫的文字那樣結構緊湊和推理謹嚴。但講詞也有一個長處,即根據一兩個中心觀點和講演綱要作臨場的發揮,往往能收到思想奔放和視野廣濶的效果。這次收入本書,我對這三篇講詞都曾作瞭大幅度的修改和增刪,有些講詞不止改動過一次,甚至在校稿時期還不斷字斟句酌,以期儘量減少口語鬆弛的毛病。
 
  本書所收的都是屬於通論性質的文字,學院式的論文概未入選。我不敢用「雅俗共賞」四個字作選文的標準,我的目標毋寧是「雅俗共解」。我希望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但關心中國現代的文化和思想問題的讀者都能看得懂本書所選收的文字。如果允許我說一句坦白的話,這些通論文字實在比學院式的論文更難下筆。每選定一題,我事先都必須廣泛地閱讀有關的參考資料和反覆思量,然後纔敢動手。即使有些是平時已讀過的書籍,在寫作時仍然要詳細檢查一遍。由於通論性文字所依據的知識背景遠為廣濶,因此準備功夫往往需時甚多。實際寫作反而是最輕鬆的一步瞭。本書各文都是卑之無甚高論。我唯一能保證的是我儘可能不說毫無根據或自己並不相信的話。我嚴格要求自己對讀者負責。
 
  本書定名為《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因是為所收各篇大體都可以包括在這兩個主題之內。但討論中國文化有時不能不旁引西方以資參證;討論現代變遷有時也不免要上溯古代以明源流。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主題在本書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關的。本書的主要旨趣正是要從現代變遷中窺測中國文化的新動嚮。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序於普林斯頓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