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當代竹巴噶舉傳承巨將 ■「不論來者何人,直接帶他來見我。」
第一世楚璽‧阿德仁波切,是康祖法王一世的弟子。
有一天,康祖法王在他的關房中,雖然正進行著嚴格閉關(通常不接見任何訪客),但他卻和侍者們說:「今天會有人來這裏,不論來者何人,直接帶他來見我。」
當天傍晚,有個精疲力竭的人齣現,他說:「我想見上師。」侍者們不認為康祖法王說的會是這個人,所以迴答:「不行,我們的上師正在閉關。」這個人因此就離開瞭。
當天色暗下來,大約晚餐時間,康祖法王問侍者們是不是有人來過,侍者迴答:「傍晚時是有一個疲憊的人想來見您,但我們跟他說您在閉關。」法王迴應:「噢!這正是我必須要見的那個人,快去把他找迴來!」這位僧人花瞭將近三個小時,纔趕上阿德仁波切並將他帶迴來。
阿德仁波切後來成為康祖法王的主要弟子,並成為極為重要的上師。阿德仁波切名字中的第一部分「楚璽」──摧破迷惑者,就是在當時冠上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第八世的阿德仁波切,他齣生在東藏的囊謙,是法王噶瑪巴和穹恭仁波切一起認證的。他們的認證信很有意思,上麵是這麼寫著:有個叫做「阿」的地方,那裏有個叫做「阿」的傢庭,傢裏有四或五個「阿」,精確的指嚮「阿」德仁波。眾人遵照這些指示,順利找到瞭這位化身。當時阿德仁波切還很年幼,但已顯現很多精神上的徵兆,然後到瞭三歲時,他被送去和囊謙王宮有關的寺院,在那裏讀書並接受訓練。
阿德仁波切的一生值遇很多上師,並且從他們領受教法,包括祖古‧烏金仁波切的伯父暨根本上師桑滇‧嘉措,以及穹恭仁波切。在其他的上師中,有兩位主要是偉大的拓滇瑜伽士薩迦‧師利的親傳弟子;還有幾位堪布是蔣揚欽哲‧確吉羅卓從他的德格宗薩佛學院特彆指派的,其中一位還是立美(不分教派運動)係統的主要大學者。
當時桑滇‧嘉措身為囊謙國王及王室的上師,經常來到王宮及寺院所在的囊謙中心,阿德仁波切從他身上領受瞭很多寜瑪教法和灌頂。桑滇‧嘉措也給瞭阿德仁波切第一次的心性指引,阿德仁波切由衷地敬愛著桑滇‧嘉措。當他聽到這位根本上師圓寂時,心想:「我的上師不可能去世,他會再齣現的。」有將近三週的時間,他無法相信上師圓寂瞭。
■精通佛法的詩人、掘藏師
阿德仁波切曾經圓滿兩次完整的三年閉關,並且切實地明瞭所學的內容。我從未見過其他任何一位上師瞭解這麼多不同的佛法主題,每次我有什麼問題,或者其他人的問題,他總能知道答案。然而,他從未因自己有高深和廣博的學識而提高姿態或吹噓。此外,他通曉製作完美多瑪或沙壇城的小細節,也知道如何雕刻,甚至會製藥,但卻決定放下醫道,因為要同時身為醫生和上師是不堪負荷的。
他也是詩人,譜寫過很多美妙的祈禱文,而且聲名遠播,因為他可以一下筆即完美無缺,沒有任何錯謬。
他也是一名掘藏師,亦即伏藏寶藏的發掘者,本書也會闡釋他發掘的「蓮師修持法門」。有時候,伏藏就這麼從心中顯現,他可以唱誦齣全文。例如,他並未寫下自己的上師儀軌,那是「心意伏藏」;但如果他把掘藏寫下來,就會忘記,所以他必須記憶全部的內容。
■摺服我慢,正式拜師
1986年於納吉尼寺,就在祖古‧烏金仁波切剛完成鞦林新伏藏的灌頂後,我遇見瞭阿德仁波切。在過去世我就和他有因緣,因為措尼仁波切二世是阿德仁波切的上師之一。阿德仁波切寫瞭很多信給我,因此祖古‧烏金仁波切鼓勵我去西藏見他。
當年我21歲,有點傲慢自大。我去瞭囊謙,待在國王傢裏。有一天早上,人們在房子裏忙上忙下,國王拿著一條長哈達齣現,告訴我:「阿德仁波切可能要來這裏看你,把這條哈達供養他。」所以,當周遭的人們四處忙碌時,我便去好好著裝等待著。
之前曾經見過阿德仁波切,但已經忘記他長什麼樣子瞭,當到他房間見麵時,我想:這不可能是阿德仁波切!因為在我心中,他的形象應該是儀態雄偉、有著強壯有力的氛圍,就像頂果‧欽哲法王、康祖法王或法王噶瑪巴那樣,但站在我麵前的卻是一位個兒小、很謙虛的人。其他人都對阿德仁波切有點畏怯,對他極為尊敬順從,而我卻非如此,看著他心裏想:「他也沒這麼瞭不起。」聽他的聲音不大,柔軟略帶沙啞。
對他獻上白色哈達後,他說:「進來!」然後我們一起坐下。接著就在凝視著他時,無從解釋地我的感知轉變瞭,他變得高大,而且更奇異的是我的傲慢漸漸消逝,覺得自己變得愈來愈渺小直到完全消失。原來他的力量並不在於身形,而是從內在散發齣來。之後我開始看到他是親和、開放的,同時威嚴具足。
多年來,常有人跟我說阿德仁波切是多麼的偉大,應該跟隨他學習,但我卻不曾理解。當頂果‧欽哲法王和祖古‧烏金仁波切都還在世時,我的心都被他們占滿瞭。終於在我和阿德仁波切相處時,所有的傲慢都消失瞭,最終接受他成為我的上師。
我很高興自己這麼做瞭,跟隨著他學習良多,並且領受瞭他給予的無數灌頂,當中包括瞭惹那林巴以及第一世措尼仁波切的灌頂總集。在我的組織芬陀利迦贊助及安排下,祈請瞭阿德仁波切在一次法會中,給來自35個竹巴噶舉寺院代錶們傳授那洛六法,我和其他的瑜伽士、堪布、轉世祖古們共有80人都參與瞭。
■康祖法王驟逝,獨力守護法脈
阿德仁波切和康祖法王曾經在囊謙中心從穹恭仁波切領受瞭完整的竹巴噶舉傳承,過程曆經九個月。他們一起接瞭這些傳授,其後因為康祖法王年紀尚輕就辭世瞭,弘揚法教的責任就落在阿德仁波切身上。因此,當他來到印度,就在劄西炯寺院待瞭一年,把完整的傳承授予年輕的竹巴噶舉祖古、喇嘛以及齣傢眾。
之後阿德仁波切迴到東藏康區,又花瞭七個月時間,把全套竹巴噶舉教法授予那裏所有的祖古、喇嘛以及齣傢僧眾。然後他迴到尼泊爾,主持竹巴噶舉傳承計畫。他和我一起把所有現存的竹巴噶舉典籍輸入電腦,並且修正校訂,以便於保存、印製,還發送到所有竹巴噶舉的寺院。在這段時間,森劄仁波切請求他再次給予完整的竹巴噶舉灌頂、口傳以及竅訣,這次是在涅東渥色林寺圓滿。
頂果‧欽哲法王曾明確指示阿德仁波切負起傳授竹巴噶舉傳承的重任;而阿德仁波切也完整的傳授瞭三次,當今在東藏康區、尼泊爾以及印度的完整竹巴噶舉傳承都來自於他,他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竹巴噶舉傳承主要持有者。
文/措尼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