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曼醫學院和醫院(Hahnemann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的心理學博士,美國馬裏蘭州羅耀拉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為專業人士和一般大眾齣版瞭五十多本書,包括《走過沙漠:學習放下、簡單生活》(Crossing the Dessert)、《觀點:風暴中的平靜》(Perspective: The Calm within the Storm);《彈性:堅韌的生活》(Bounce: Living the Resilient Life);和《馭龍》(Riding the Dragon)等。威剋斯博士在越南河內、北京、太子港、約翰尼斯堡、金邊、布達佩斯和梅約診所、哈佛大學的兒童醫院和哈佛神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美國空軍學院,在國會山給國會議員和他們的參謀長,最近一次是在貝魯特,為在敘利亞阿勒坡工作和生活的人演講。他在各地的演講中強調復原力、自我保健和保持健康觀點的重要性。他曾任職於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社會工作和社會研究所,並獲得美國諮商學會(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ACA)關於精神、倫理和價值觀方麵的年度人道主義奬。二○○六年,他獲得維登納大學(Widener University)頒發的卓越心理學第一屆年度校友奬。威剋斯曾在美國軍隊中擔任海軍陸戰隊軍官。
本書的標題 “Embracing Compassion and Hope in a Troubled World”,「於混亂的世界中懷抱同情與希望」,是威剋斯博士對人生的體悟,並提醒我們,活在當下並非不顧一切盡情享樂,而是認清、體認生命之苦的同時,在有限的生命之河中即將沉淪或跌跤之時,藉以順勢培養韌性、懷抱希望,重新踏穩步伐往前邁進。這正是「正嚮心理學」要傳達的精神,認清問題所在的同時,更重視正麵的力量,並善用它們度過生命中任何苦難的時刻。
在美國,我有幸在華特裏德陸軍醫學中心(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或在二○一三年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的紀念活動上演說,也曾到貝魯特、金邊、貝爾法斯特、瓜地馬拉市、海地、開普敦、布達佩斯、河內等地,或是讓照顧者感到焦慮,或承受巨大專業壓力的地區去發錶演說。當我置身於這類環境,不僅佩服這群助人者與醫療人員所麵臨的挑戰,更欽佩他們的坦率、謙卑與願意放下的態度,就算心中嚮來堅持的某種感知遭到挑戰,為此十分痛苦也一樣。
專業助人者和醫護人員若想繼續當忠實的嚮導,在某個階段會學著用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照顧他人的事實,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情況變得棘手尤需如此。我在前三本書(《韌性的力量》[Bounce]、《更好的觀點:風暴中的平靜》[Perspective]、《馴服情緒猛獸》[Riding the Dragon])中提過,自我照顧、保持健全的觀點、掌握方法以拓展自己的韌性,並且瞭解自我更新的重要性,在這方麵都有幫助。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簡單、有力又美妙的教訓,告訴我們如何享受豐富滿足的人生,值得大傢反覆領略。在這方麵,我透過工作接觸的一些人,盡管相處時間甚短,卻「悄悄」告訴我把握短暫今生、活齣意義的方法。我相信這些故事值得在此分享,好讓每一個人領會其中的道理──不管他她今生的角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