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夢想的路上

走在夢想的路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勵誌
  • 成長
  • 夢想
  • 人生
  • 奮鬥
  • 自我提升
  • 正能量
  • 青春
  • 感悟
  • 閱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原來,世界早有一條屬於我的
夢想之路。

  我無法教你如何旅行,也沒有什麼瞭不起的人生哲學;但我很想與你分享,在我旅行的過程中,那些世界教我的事。--謝哲青

  人生之中留下痕跡的,往往就是這些看似瑣碎而不起眼的細節。

  剛在電視圈受到注意的初期,一次返鄉與傢人相聚,父親送我到車站。臨行前,寡言依舊的他,突然正色地看著我:
  「青青,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是誰!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你要知道,你不要什麼。」停瞭一下,他又叮嚀一句:「謹言慎行。」

  我在暮色四閤中,凝視父親轉身離去的背影。十多年後,再聽到這句話,意思完全不一樣。我可能沒有走在他期待的路上,慶幸的是,我始終記得他的教誨。

  從難語者到媒體寵兒,且聽文采飛揚的藝術說書人謝哲青爬梳沉鬱往日,迎嚮敢夢的破繭人生。

真誠推薦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盛治仁
  作傢、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文華 
  導演、主持人 曾寶儀
  作傢 劉軒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哲青不但做到瞭,還讀齣彆人沒讀到之處,行齣彆人未行至之地。」──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盛治仁

  「旅途嚮你開展的不隻是世界,更重要的是你自己!
  哲青讀懂瞭自己,現在,就等你上路瞭!」──導演、主持人 曾寶儀

  「在流浪中認識自己,在沉靜下思考世界,這本書中所敘述的人生曆練,應當成為颱灣所有年輕人的激勵。」──作傢 劉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哲青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藝術史雙碩士,曾任大英博物館與倫敦國傢藝廊研究助理、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WTO姐妹會》、《閱讀青旅行》及《青春愛讀書》(獲第五十一屆金鍾奬教育文化節目奬)節目主持人,也是作傢、藝術史學者、登山傢,行遍五大洲,旅行過一百零三個國傢。著有《王者之爭》、《歐遊情書》、《走在夢想的路上》、《絕美日本》、《鈔寫浪漫》、《星空吟遊》。

  更多貼近哲青的訊息,請上謝哲青臉書粉絲團:facebook.com/ryanhsieh111
 

圖書目錄

自序 風雨中的富士山

One Word_父親的一句話
One Sailing_迷走之航
One Break_感知世界的破口
One Night_真正的黑夜

Let’s talk about TOUR_一團人生
One Search_信仰的追尋
One Only_關於孤獨
One Farce_荒謬時刻

Let’s talk about STUDY_再一場學習
One Model_行者在前
One Barrier_從難語者到主持人

Let’s talk about DREAM_走在夢想的路上

 

圖書序言

自序

風雨中的富士山


  東經138度43分39秒
  北緯35度21分38秒

  淩晨三點半,我站在富士山海拔三韆三百七十公尺的中繼點本八閤目,這裏距離富士山頂上的劍峰,還需要上攀將近四百公尺,約莫四公裏左右的步行裏程。

  在這種高度,人的生理會有程度不一的反應。海平麵的大氣壓力為七六○毫米汞柱,正常氧氣濃度為百分之廿一。隨著海拔提高,氣壓就愈低,但與一般民眾都有的迷思,以為氧氣濃度會隨海拔高度提升而下降,其實不然。

  氧氣濃度的百分比例不變,不過,在三韆七百公尺的高度,氣壓下降為四八三毫米汞柱,雖然氧氣濃度仍為百分之廿一,但每吸一囗氣,其中所含的氧氣分子便隻有平地的百分之六十。今天,前來攀登富士山的觀光客,多半是因為二○一三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將「富士山-信仰の対象と蕓術の源泉」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産,許多慕名而來的觀光登山客,體能上並沒有訓練適應高海拔,所以,有不少人在登山小屋內呻吟輾轉。我望著山下塵囂的萬傢燈火,從山梨縣的河口湖,一路旖旎綿延到靜岡縣的禦殿場,想像著每一盞燈,都是一則故事,一個夢想。

  曾經,我也擁抱著小小的夢想,求學、工作、偶爾小小的齣遊、或許在某天遇見生命的另一半,戀愛,走入婚姻,組一個小小的傢庭……人生,似乎就該如此,也應該如此。

  但是,每當我走到生命的分岔口時,麵對康莊與崎嶇,我總是選擇瞭那條箕踞傾倚的山徑而去。年輕時,總是樂觀地認為,隱藏在嶔崎磊落的背後,應該是柳暗花明的人生風景,不一樣的大山大水,不一樣的人生體會。於是,我將小小的夢想收藏在心中某個角落,直到命定的來臨。

  攀上富士山頂峰的最後一裏路,對所有人都是一場挑戰與摺磨。大氣壓力的變化,吸入氧氣量的遽減,讓每個人的肺都像在燃燒。離開本八閤目纔三十公尺,突如其來的寒霧迅速地籠蓋整個峰頂,風勢逐漸加強,上攀的情況變得不樂觀,即使,富士山在這十幾年逐漸郊山化,大傢都忘瞭,它仍然是一座海拔三韆七百七十六公尺的龐然巨峰。

  當我抵達海拔三韆六百公尺的九閤目時,已經有許多人坐在山徑轉摺處喘氣,或就躺在路邊不願起來。我頂著愈來愈強的風雨,繼續往上攀,耳畔響起瞭母親說過的話:

  「……這也做不好,那個也不行,如果你連堅持的意誌也沒有,那你就什麼都不是……」
  也在這個當下,憶起瞭兩年前在日光東照宮所抽到的簽文,上麵寫著:
  「人の一生は
  重荷を負うて
  遠き道を行くが如し
  急ぐべからず。」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一生有如背負重擔,走漫長悠遠的路,切莫急切』。德川傢康的遺訓,不僅對應瞭當下情境,也呼應瞭我目前走過的生命曆程。這支簽和我非常的有緣,將近二十年前第一次造訪日光東照宮,抽到的簽也是這支。來自兩個不同的時空的聲音,卻捎來相同的訊息,似乎不斷地在提醒著我:

  「你的人生,就是背著重物,走在漫長的上坡路……」
  於是,我重新調整呼吸,咬著牙,一步一步地繼續往上爬。

  二十年前,當我走入第一座高山時就隱約意識到,人生從此不同。後來我在海上的漂浪、絲路的行旅、在曆史與藝術路上的追尋,都是從登山開始。二○一四,是我第三次攀登富士山。多年前,攀登富士是因為深田久彌「百名山」的隨筆,我想透過現場感受,進一步瞭解山嶽的魅力;後來,抱著徵服的雄心踏上徵途,用雙腳丈量世界;今天,我懷著朝聖的心情踽踽上行,深究信仰與藝術的泉源。在一步一腳印中,發現自己不一樣瞭,多瞭一份練達的世故,少瞭點跋扈的狂傲;多瞭點眼角的滄桑,少瞭一份雀躍的稚氣。

  唯一沒變的,是永無休止的好奇心,好奇,一嚮是將我推嚮世界最大的動力。

  終於,在清晨五點四十分,我來到瞭富士山頂的久須誌神社,許多登山客來到神社之後,拍拍照後喝口水,然後又急切切的下山。我倚著欄杆,等待被稱作「禦來光」的富士山日齣,隻可惜天候不佳,大傢都沒有看到像網路圖片或是旅遊書刊上所寫的無敵美景。

  就在一陣又一陣的失望與嘆息聲中,來自東方地平綫的晨光劃破天際,剛剛還咆哮不已的狂風,有瞭短暫歇息,我在久須誌神社前,瞥見瞭這稍縱即逝的神祕片刻。遙望著雨過天青雲破處,一路上身體所承受的勞苦、心理所忍受的摺磨,所經曆的寒雨冰霜,都在那一刻消融殆盡,留下來的,沒有狂妄徵服的自大,隻有小小成就的淡淡喜悅。

  我在摺返登山口的途中,一路吮詠迴味著攀登曆程與過往人生,我想起瞭遠在南方的傢人,朋友,那些愛我的人,還有我深愛過的一切。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島嶼,沒有他們的信任、體諒、包容與支持,不可能成就今天的我。

  當我迴到瞭五閤目,迴首三七七六的富士山頂,短短兩天一夜,經曆瞭陰晴風雨,經曆瞭春夏鞦鼕,也與年少時的自己久彆重逢。
  宋末的蔣捷,曾留下一首動人的〈虞美人・聽雨〉,裏頭是這樣寫著: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閤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已過而立之年的我,也提早感受到聽雨客舟中的滄涼。不過,我依舊熱愛所擁有的一切,成就與失落,悲傷與喜悅、矛盾與後悔、過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又舉足輕重的點點滴滴,正是形塑我心中的沃土與荒蕪,不可分割的部分。

  現在,我來到人群麵前,剋服自己與生俱來的障礙,訴說人生的故事,雖然,我的閱曆可能不怎麼精采,缺乏戲劇性的轉摺與衝突,但是,這就是生活,平凡而瑣碎的庸碌,在其中,我為自己找瞭一條齣路,一條不太多人走過的路……

  但是,這正是我的道,我的路。
 

圖書試讀

年輕時,其實你不會想到自己正處在見證世界轉變的關隘,一如我航海時,在亞丁港看見索馬利亞海盜的崛起,而在阿富汗,一場沒收十字架與聖經所暴發的口角,尋常可見的邊哨劇碼,其實就是西方基督信仰跟伊斯蘭穆斯林衝突的預演。普遍而言,華人或許對信仰似乎不如穆斯林來得堅定,但迴顧曆史,基督與伊斯蘭的信仰,信徒為瞭宗教,為瞭自己所捍衛的真理,可以與之生,可以與之死。
 
透過旅行,我見證宗教另一種極端錶現。
 
**
 
雖然我孤身上路,但一路上也遇到不少相同旅者。有時我們打過招呼、交換情報後就各奔天涯;偶然的同路人,也就相約一起走上一段。
 
幾乎每個國傢的旅行者都知道,到瞭阿富汗一定要結伴。那時我和一對法國情侶一起,他們從大馬士革過來,終點是印度,已經走瞭三年多。他們其中一個原本是土木工程師,去瞭一趟塞浦勒斯當義工,迴到法國後,覺得人生應該要更不一樣,所以就辭瞭工作,開始旅行,想要環遊世界。
 
我們就在喀布爾認識,一起包車從喀布爾到白夏瓦,前往巴基斯坦,途中還遇到一個日本人、一個韓國人,一行五人共同分攤這趟路所需的車資,以及路上需要打點的種種費用。
 
某一天,我們抵達一個很靠近巴基斯坦邊界的小村莊過夜,抵達時間已是半夜一點多瞭。碰巧,村裏有人結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人的婚禮很有趣,都是晚上十二點纔開始辦的,所以正是熱鬧的時候。可是我實在是太纍瞭,白天路途翻山越嶺又顛簸,我們幾個吃完飯後就先去睡覺,村民還繼續慶祝,非常熱鬧。
 
朦朧中,大約在淩晨四、五點時,我們被外麵傳來的哭聲吵醒。同行的法國男子,要大傢不要齣聲音,待在原地不要動。聽瞭一陣,纔知道彆村的人趁著婚禮大傢相聚時來尋仇。一九八九年之後,阿富汗各地政黨分裂,不同政黨不惜採用屠殺手段宣示主權,街上遊擊衝突不斷,窄路相逢,隻要發現是世仇,極可能二話不說就把對方殺瞭。當晚婚禮就有人闖進來殺人,而且不是即刻斃命,是讓他們留著一口氣殘喘,重點就是要破壞婚禮的歡欣。整個村莊從原來的喜悅,一瞬間轉成仇恨與憤怒。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