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史簡明

西方音樂史簡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音樂史
  • 西方音樂
  • 音樂
  • 曆史
  • 藝術
  • 文化
  • 古典音樂
  • 音樂欣賞
  • 簡明讀本
  • 音樂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神經生物學原理,結閤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精心設計和編著的新型簡明讀本。本書將高效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融入概念和要點的梳理,將紛繁的音樂史內容打造成方便記憶的知識要點,讓你的學習更有效、更快捷。

  本書共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音樂、中世紀的音樂、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巴洛剋時期的音樂、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二十世紀的音樂等。

  本書按照思維導引的方法,整理西方音樂史的內容,構建符閤現代教育學原理和神精係統反應機理的可視化知識記憶網路,幫助學習者學會學習。本書把知識要點與知識整閤過程條理化,並用可視化圖錶現齣來。例如:在每一章的要點導引部分,將要點、概念分層級呈現,便於幫助學習者把握重點,展示瞭概念之間的關係和知識整閤的思路。
 
東方樂章:跨越古今的音樂之旅 圖書簡介 本書以“東方樂章”為題,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自上古時期至今,廣袤東方大地孕育齣的獨特音樂文化體係。它不著眼於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脈絡,而是將目光聚焦於亞洲、中東乃至北非等廣闊區域的音樂傳統,勾勒齣一部宏大而細膩的“非西方”音樂史。 第一部:遠古的迴響與早期文明的音律(約公元前2000年以前至公元500年) 本篇追溯東方音樂的源頭,探討在文字尚未完全成型之際,人類如何通過自然之聲、祭祀儀式和勞動號子構建齣最早的音樂語言。 一、 史前與原始部落的聲響世界: 考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蘇美爾、巴比倫)、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以及黃河、長江流域早期部落的音樂實踐。重點分析泥闆樂器、骨笛等早期樂器實物遺存所揭示的音階基礎和韻律模式。探討音樂在神話構建、權力儀式中的核心地位。 二、 文明初期的製度化樂律: 詳細闡述古印度吠陀時代的音樂傳承。聚焦於《梨俱吠陀》中神聖吟誦的音高控製與節奏結構,分析其對後世印度古典音樂理論的奠基作用。同時,研究周代“雅樂”的初創階段,探討禮製如何開始規範音樂的社會功能與結構形態。在此階段,音樂不再是隨性錶達,而是成為維護宇宙秩序和社稷穩定的重要工具。 三、 早期絲綢之路的音樂交融: 初步探討波斯薩珊王朝及中亞地區的音樂實踐,分析遊牧民族與定居文明在樂器形製(如早期魯特琴類樂器)和演奏技法上的相互影響,為後世的文化大融閤埋下伏筆。 第二部:古典高峰與宗教哲思的融閤(約公元500年至1400年) 這一時期,東方各大文明的音樂體係成熟,並與主要的宗教信仰深度結閤,形成瞭影響深遠的古典範式。 一、 印度古典音樂的成熟與理論構建: 深入解析印度“拉格”(Raga,麯調母題)和“塔拉”(Tala,復雜節奏循環)的係統化理論。探討印度教與佛教對音樂發展的影響,介紹早期音樂典籍中對即興創作的推崇。分析南印度卡納提剋音樂與北印度印度斯坦尼音樂的分野初現。 二、 唐宋雅樂與燕樂的繁盛: 重點描繪中國隋唐時期音樂的黃金時代。考察燕樂(宴飲娛樂音樂)的興盛及其與鬍樂(西域音樂)的融閤。分析宮廷雅樂的衰落與民間音樂的蓬勃發展。深入研究唐代文人音樂,如古琴的定型與“減字譜”的成熟,以及宋代“詞樂”的興盛對麯牌體發展的推動。 三、 伊斯蘭黃金時代的音樂科學: 介紹阿拉伯、波斯音樂體係的科學化進程。重點介紹法拉比(Al-Farabi)等音樂理論傢對“馬卡姆”(Maqam,調式係統)的係統分類,以及對樂器學(如烏德琴的早期形製)的貢獻。探討蘇菲派音樂在精神修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嚮東傳播的影響。 第四部:區域化定型與精深化發展(約公元1400年至1900年) 在中央集權體係下,東方各大音樂區域形成瞭各自穩定且高度程式化的藝術風格。 一、 帝國音樂的製度化與流派紛爭: 詳述奧斯曼帝國宮廷音樂(土耳其古典音樂)的體係化,以及其與波斯薩法維王朝宮廷音樂的競爭與交流。在中國,深入分析昆麯的形成,探討其音樂(麯牌、闆式)如何吸收宋元以來民間戲麯的精髓,最終成為高度典雅的“百戲之祖”。 二、 日本與朝鮮的本土化進程: 研究日本“雅樂”(Gagaku)在奈良平安時代的固化及其與本土神道教音樂的融閤。介紹能劇、歌舞伎音樂的特點,特彆是其對“間”(Ma,空間與時間中的停頓)的獨特處理。朝鮮半島的“正樂”與“民謠”如何反映其獨特的民族精神與政治變遷。 三、 南洋群島的復雜織體: 專門開闢章節介紹東南亞,特彆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巴厘島的甘美蘭(Gamelan)音樂。分析其復調結構、金屬打擊樂器的音色特色,以及與當地舞蹈、皮影戲密不可分的儀式功能。 第五部:現代轉型與全球對話(1900年至今) 進入近現代,東方音樂麵臨西方音樂工業的巨大衝擊,同時展開瞭復雜的身份重塑與創新。 一、 民族音樂的記錄與搶救: 考察20世紀初人類學傢和音樂學傢(如貝爾加什、錢仁康等)在東方進行的大規模田野調查工作,如何首次將口傳的音樂傳統轉化為可分析的文獻資料。 二、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分析東方各國音樂傢如何在保留核心音律和演奏技法的基礎上,引入西方和聲學、配器法進行創新。討論中國“新民樂”運動、日本“前衛音樂”以及印度電影音樂(寶萊塢音樂)的全球化影響。重點探討傳統樂器(如二鬍、三味綫)如何在現代閤奏中找到新的定位。 三、 當代多元化與未來展望: 審視當代東方音樂的多元麵貌,包括電子音樂對傳統音色的采樣、融閤爵士樂與民族調式的嘗試,以及傳統音樂在當代社會中作為文化符號的重新激活。本書以開放的視角,探討東方音樂在信息時代的繼承與突圍之路。 總結: 《東方樂章》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有機的音樂圖譜,它拒絕將東方音樂視為西方音樂史的一個簡單分支或對立麵,而是堅持從其內部邏輯、哲學基礎和曆史脈絡齣發,展現其作為獨立且輝煌的音樂文明的完整麵貌。讀者將得以領略從古老頌歌到現代電子樂中,那份獨屬於東方土地的韻味與深邃。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9
第二節 要點導引    10
第三節 精要掃描    10
一、古希臘時期的音樂概況    10
二、《荷馬史詩》    12
三、古希臘樂器    13
四、古希臘悲劇    13
五、古希臘音樂理論    14
六、古羅馬時期的音樂概況    15
七、古羅馬基督教音樂    16
八、古羅馬時期的重要樂器    16

第二章 中世紀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19
第二節 要點導引    21
第三節 精要掃描    22
一、中世紀宗教音樂概況    22
二、格裏高利聖詠    23
三、聖詠的發展    24
四、早期復調音樂    25
五、教會音樂理論    27
六、中世紀世俗音樂    30
七、新藝術    32
八、中世紀器樂    34
九、中世紀重要作品集    34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37
第二節 要點導引    39
第三節 精要掃描    40
一、文藝復興的音樂特點    40
二、勃艮第樂派    40
三、法蘭德斯樂派    41
四、羅馬樂派    43
五、威尼斯樂派    44
六、宗教與反宗教改革    45
七、文藝復興時期的世俗音樂    46
八、文藝復興時期的樂器與器樂    49
九、文藝復興時期重要作麯傢及復調手法    49

第四章 巴洛剋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51
第二節 要點導引    53
第三節 精要掃描    54
一、巴洛剋時期的音樂特徵    54
二、義大利歌劇的産生和發展    55
三、法國歌劇    58
四、英國歌劇    58
五、德國歌劇    59
六、清唱劇/清唱套麯/受難麯    59
七、巴洛剋時期的器樂麯    61
八、巴洛剋時期的樂器    62
九、巴洛剋晚期的幾位重要作麯傢    63
十、兩種常規/通奏低音/博洛尼亞樂派    67

第五章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69
第二節 要點導引    71
第三節 精要掃描    71
一、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徵    71
二、古典主義時期的歌劇發展    72
三、格魯剋與歌劇改革    74
四、古典主義時期器樂的發展    74
五、古典時期的重要作麯傢    76
六、古典時期的三個重要樂派    81

第六章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83
第二節 要點導引    84
第三節 精要掃描    86
一、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徵    86
二、浪漫早期的重要作麯傢    87
三、浪漫主義早期的音樂體裁    94
四、全盛時期的浪漫主義音樂    96
五、浪漫主義全盛時期的音樂體裁    104
六、浪漫主義晚期音樂傢    106
七、真實主義歌劇/19世紀義大利歌劇/19世紀法國歌劇    109
八、國民樂派    113

第七章 20世紀的音樂
第一節 背景註解    123
第二節 要點導引    124
第三節 精要掃描    125
一、20世紀初—1945年以前的音樂    125
二、印象主義音樂    126
三、錶現主義音樂    129
四、新古典主義音樂    133
五、微分音音樂    137
六、噪音音樂    137
七、蘇聯/英國/美國音樂和音樂傢    137
八、西方音樂史上奏鳴麯、協奏麯、交響麯的發展    141
九、1945年以後的音樂    145
西方音樂史自測試題

後記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成功地激起瞭我對西方音樂的求知欲,並且給予瞭我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在閱讀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原來許多我以為是“現代”的音樂理念,其實早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經有瞭萌芽。作者對不同音樂時期社會背景的描繪,也讓我對音樂的演進有瞭更深的理解,比如,音樂的傳播方式、贊助人的角色、以及作麯傢與社會的關係等。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音樂史上的“轉摺點”的分析,那些大膽的創新者是如何挑戰傳統,又如何為後世的音樂發展鋪平道路的。即使是對於一些我不太熟悉的麯目,通過作者的介紹,我也能大緻感受到其在曆史上的意義和地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音樂史並非是簡單的時間綫,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演變的生命體。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聽”音樂,而不僅僅是“感受”音樂。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復雜抽象的音樂理論轉化為相對易懂的語言,這一點對於像我這樣並非科班齣身的音樂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劃分和梳理,從古希臘音樂的神秘色彩,到中世紀宗教音樂的莊嚴神聖,再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對音樂的影響,作者都能用生動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尤其是在講述巴洛剋時期,對於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爾等大師的作品,不僅僅是羅列瞭他們的生平創作,更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復調音樂的精妙之處,以及協奏麯、賦格等體裁的形成發展。我甚至能在閱讀過程中,腦海中浮現齣那些熟悉的鏇律,仿佛置身於那個輝煌的時代。作者在描述音樂傢們的生活經曆時,也穿插瞭當時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的介紹,這讓音樂的演進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有機體。盡管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研究每一個樂句的分析,但僅是這種宏觀的視角和細緻的描繪,就足以讓我對西方音樂的浩瀚星空産生更深刻的敬意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西方古典音樂有些難以接近,總覺得它離我太遙遠,或者說,我無法理解那些復雜的麯式和術語。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沒有從枯燥的學術角度切入,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一步步穿梭於西方音樂的韆年畫捲。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不同時期音樂“靈魂”的把握,比如,當講到莫紮特時,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那種輕盈、優雅,又帶著一絲憂傷的童話般的色彩;而談到貝多芬,則充滿瞭掙紮、抗爭、以及最終的輝煌與超越。這種情感化的描述,讓我這個普通聽眾能夠迅速抓住音樂的情緒核心,並與作品産生共鳴。我嘗試著去聽作者推薦的一些代錶性作品,以前覺得隻是“好聽”,現在則能體會到鏇律中蘊含的敘事和情感起伏。書中的一些插圖和樂譜片段,雖然我無法完全讀懂,但卻為理解文字描述增添瞭視覺上的輔助,也讓我對音樂的“形”有瞭一個初步的感知。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典音樂世界的大門,讓我不再對它望而卻步。

评分

坦白說,我拿起這本書純粹是抱著好奇的心態,想瞭解一下那些我偶爾在電影或紀錄片裏聽到的熟悉鏇律,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並沒有采用枯燥的編年體,而是將不同時期的音樂特點、代錶人物和重要事件穿插講述,形成瞭一種流暢的閱讀體驗。我尤其喜歡作者對“跨界”音樂的討論,比如宗教音樂對世俗音樂的影響,或者某一時期音樂風格如何受到其他藝術形式的啓發,這讓我看到瞭音樂發展並非封閉的孤島,而是與整個文化環境息息相關。在提到不同作麯傢的創作風格時,作者往往會引用一些具體的樂麯片段進行分析,並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音樂的內涵,比如將賦格比作精巧的建築,將奏鳴麯式比作戲劇性的衝突與解決。這讓我這種非音樂專業人士也能夠理解音樂的結構和錶現力。我會在閱讀時同步聽一些推薦的麯目,感覺像是為書中的文字注入瞭生命,讓那些抽象的描述變得觸手可及。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稱道,作者在學術嚴謹性和通俗易懂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冷冰冰的史料堆砌,但齣乎意料的是,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尤其是在探討晚期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音樂時,作者對和聲色彩、配器技巧的講解,以及如何通過音樂錶達抽象的情感和意境,讓我耳目一新。我過去對德彪西的音樂理解有限,總覺得有些朦朧,但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我開始理解那種“空氣感”和“光影感”是如何通過音符來實現的。同時,作者也毫不避諱地討論瞭音樂發展過程中的爭議和革新,比如勛伯格的十二音體係,以及由此引發的音樂現代性的討論,這讓我看到瞭音樂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挑戰自我、尋求突破的藝術。書中的參考文獻和進一步閱讀的建議,也為我提供瞭繼續深入探索的路徑,這對於想要對某個時期或某位作麯傢有更深入瞭解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