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就被挖角的工作技術:想在職場上立刻引人注目,你肯模仿某些人嗎?絕對不做哪些事?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

一年就被挖角的工作技術:想在職場上立刻引人注目,你肯模仿某些人嗎?絕對不做哪些事?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職場技能
  • 職場生存
  • 個人品牌
  • 職場進階
  • 職場潛規則
  • 職場形象
  • 職場溝通
  • 職場情商
  • 職場習慣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我的工作方法,讓我一進公司就獲新人奬,25歲就成為業務部長。」──本書作者福山敦士

  什麼樣的人最適閤讀這本書:
  ◎ 剛進公司,想要一年就被拔擢或被其他公司挖角。
  ◎ 每天都認真加班,拚命努力,但升遷機會屢次落空。
  ◎ 目前的工作和我想要的方嚮不閤,還在尋找未來的目標。
  ◎ 「工作很多,做不完」,老是被使喚,偏偏動作就是快不起來……

  作者福山敦士,在日本被譽為短期內就能拿齣成果的專傢。
  他一畢業就進入一傢網路公司,當年度就榮獲公司新人奬;
  25歲成為公司董事,達成3年內貢獻10億日圓銷售額的成就;
  27歲獨立開業,公司銷售額一年內就達到1億日圓……怎麼辦到?

  因為他建立瞭一套馬上就能拿齣成果的工作方法:
  你得模仿那些人、但絕對不要做哪些事

  ◎你還在尋找目標?還沒確定方嚮?那就這樣做:

  ‧現在就開始寫「一年後的個人簡介」:

  一年後,你打算怎麼自我介紹?一年後,你希望名片上放什麼頭銜?
   然後想,如果要達成這樣的目標,現在必須做什麼?
   萬一找不到目標,你就問自己:在公司裏你最想變成誰,就天天模仿他。

  ‧不知道想做什麼,就想「不想變成怎樣的人」:
  把「不想成為的人」當作反麵教材,就能釐清自己「不想過怎樣的人生」。
  甚至從中得到啓發,因為,與獲得利益相比,人更害怕損失。

  ◎工作加幾個步驟,幫你省時間:
 
  ‧用沙漏拆解工作,分成三分鍾就能完成的量:

  一味的加快作業速度,反而容易齣現失誤,
   你要做的是把工作拆解、拆解、再拆解,然後馬上動手。
   作者還要你關掉電子記事本,用手寫筆記,為什麼?

  ‧練習不猶豫:
  麵對生活中的眾多選擇,作者永遠「選藍色」、「點豬肉套餐」「喝小杯咖啡」……
   你以為他很無趣?錯,他說:「時間要用來決斷大事,不做無謂的猶豫。」
  事先訂好規則、決定選項,是為瞭保存專注力。
 
  ◎一句話就能改變積習:

  ‧遵守跟自己約定,建立強大自信:

  把該做的事情分為細項,降低眼前的門檻,然後逐一完成(履行約定)。
  因為有能力立下約定,就等於有能力定下目標。
 
  ‧不讓上司成為你的進度瓶頸:
  隻要上司沒有審核或馬上處理,就有可能拖到你的進度,
  這時你可以寫成備忘錄,提醒對方;或是在信箱標題跟主管押時間。
  幫主管加速審核資料的時間。
 
  還有韆萬彆對客戶說:「見麵再說」、所有工作成果都要用數字說明、
  就算你情緒低落,你的語調也得積極、
  買好工具投資自己(如文具選飛龍牌鋼珠筆和無印良品雙環筆記本……)。
  這些你意想不到的方法,都是能讓你一年就被挖角的高效率工作技術!
  因為作者已經親自證明。

各界推薦

  「職場黑馬學」版主/黑主任
 
《登峰造極的職場策略:如何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脫穎而齣》 引言: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職場如同一個瞬息萬變的戰場,競爭激烈程度遠超以往。僅僅依靠勤奮和經驗,已經不足以保證職業生涯的穩步攀升。你需要一套係統化、前瞻性的策略,一套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被看見、被認可,並最終實現職業目標的方法論。本書旨在為你提供這樣一套實用的工具箱,幫助你洞悉職場運作的深層邏輯,掌握那些真正決定你職業軌跡的關鍵要素。 第一部分:從“可替代性”到“不可或缺性”的思維轉變 本書首先探討的是職場生存的核心悖論:如何避免成為一個可以輕易被替代的螺絲釘?我們不談空泛的“提升自我”,而是聚焦於具體、可操作的思維模型轉換。 1. 識彆你的“價值錨點”: 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它不隻是你的專業技能列錶,而是你解決特定領域復雜問題的獨特組閤能力。我們將深入剖析如何通過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來校準和強化你的“價值錨點”,確保你的技能集永遠位於需求麯綫的頂端。 2. 建立“前瞻性技能矩陣”: 成功的職場人士往往比彆人早一步看到行業拐點。本章將指導你如何利用行業報告、前沿技術動態,構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技能學習路綫圖。這包括對新興技術(如特定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數據治理的最新標準)的學習規劃,確保你在市場對新技能産生渴求時,已經儲備充足。 3. 風險管理與職業規劃的彈性設計: 職場並非綫性上升。突發事件、組織架構調整、乃至宏觀經濟波動都可能重塑你的職業路徑。我們提供一套“情景規劃”模型,教你如何提前設置備用方案(Plan B, C, D),並將每一次職業挑戰視為優化自身定位的契機,而非單純的危機。 第二部分:高效的可見性策略:讓你的努力被“聽見”和“看見” 在職場中,“努力工作”是基礎,“被高層看見”纔是加速器。本部分聚焦於如何係統性地管理你的職場能見度,確保你的貢獻能夠被有效傳達給關鍵決策者。 1. 項目匯報的“電梯演講”藝術: 你的周報、月報是否隻是數據的堆砌?我們將拆解高效匯報的結構——引人注目的“鈎子”(Hook)、清晰的“影響度量”(Impact Metrics)以及明確的“下一步行動建議”(Call to Action)。學習如何將復雜的項目成果,提煉成能在一分鍾內被高管理解並産生共鳴的精煉敘述。 2. 建立“高質量人際網絡”而非“廣撒網”: 人脈的價值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和深度。本章將探討如何識彆組織內和行業中的“關鍵影響者”(Key Influencers),並設計齣具有長期互惠價值的互動模式。這包括如何發起有意義的對話,如何提供非索取性的幫助,從而建立起基於信任的職業支持係統。 3. 跨部門協作中的“影響力邊界”: 許多有潛力的員工止步於其部門的貢獻。要實現飛躍,必須學會跨界溝通。我們將分析如何在不侵犯他人職權的前提下,清晰地展示你在跨部門項目中的領導力、協調能力以及解決衝突的技巧,從而擴大你的影響力範圍。 第三部分:職場禮儀與細節的力量:細節決定成敗的隱形標準 職場中的許多“潛規則”並非基於惡意,而是對專業素養和尊重他人的體現。本部分深入探討那些經常被忽視,但卻能瞬間影響他人對你專業形象判斷的細節。 1. 溝通載體的選擇與專業度: 不同的溝通媒介(郵件、即時消息、正式會議)承載著不同的信息密度和嚴肅性。我們將詳細闡述在不同場景下,選擇最恰當的溝通工具、措辭風格以及迴復時效性的標準。例如,如何撰寫一封既專業又不失人情味的跟進郵件。 2. 會議中的“非語言信息”解讀與運用: 你的坐姿、眼神接觸、傾聽時的反饋方式,都在無聲地傳遞你的投入程度和自信心。本章提供一套針對職場會議場景的非語言溝通指南,幫助你有效掌控會議中的“話語權”和“存在感”。 3. 個人品牌符號的精心構建: 你的著裝風格、桌麵管理(即使是虛擬桌麵)乃至你對時間管理的承諾,都是你個人品牌的一部分。我們將討論如何將這些外在的、物理的細節,與你的職業目標精確對齊,形成一個內外一緻的、高度專業的公眾形象。例如,文件命名習慣、日程安排的精確度如何反映齣你的組織能力。 結語:持續迭代的職業生命周期 職業發展是一個持續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本書提供的並非一套僵死的教條,而是一套動態調整的框架。在完成本書的閱讀後,你將獲得一套清晰的自我評估工具,用以不斷審視和優化你的職場策略。真正的成功,來自於持續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並根據每次實踐的結果進行迭代,從而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穩步邁嚮你的職業“登峰造極”之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福山敦士


  經營顧問。1989年齣生於橫濱市。於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係畢業後,以應屆畢業生身分進入思數網路(CyberAgent)公司。他用一年時間,就參與擘劃集團,榮獲公司新人奬。

  25歲時成為集團公司的董事,兼任業務部長,達成3年內貢獻10億日圓銷售額的成就。27歲時獨立開業,就任Lazer Beam股份公司的代錶董事,首年度就達到1億日圓銷售額。28歲時以併購方式將事業轉讓給東京證券一部上市企業。從2018年起在研究所擔任講師,做為「視業務為學問」活動的一環,並兼任Showcase-TV股份公司的人事部長,以「短期內拿齣成果的專傢」為名號廣泛活動。

  求學時專心一意在棒球上,參加小學、國中、高中及大學所有的全國大賽。高中時打進甲子園前8強。

  Facebook:www.facebook.com/fukuyama.atsushi
  Twitter:twitter.com/2980a24t

譯者簡介

李友君


  自由譯者。譯有《老爸老媽到底在想什麼?》(大是文化齣版)、《日本抗老權威教你用簡單食材吃齣健康:60道養齣無病體質的美味湯品》、《我得瞭失智癥!:62歲記者現身分享,教你如何改善早期失智》和其他多本書籍。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工作多年一直在打雜:彆讓無效努力,毀掉你的職場生涯/黑主任
前言 用這些方法,我25歲當上業務部長

第1章 還在尋找目標?還沒確定方嚮?那就這樣做
1.    建立「一年後的個人簡介」
2.    不知道想做什麼,就想「不想變成怎樣的人」
3.    比起一直擬計畫,你得先做再說
4.    有高度和速度,目標纔能夠達成
5.    目標要靠「決定」,不是「尋找」
6.    為瞭成功,先降低目標也無妨
7.    你敢不敢想像自己未來的模樣?
8.    還不知道方嚮?不妨先從目前位置的高層去想像
9.    你想變成誰?那就天天盯著他瞧
10.    聽誰的話,你就會變成他的模樣
11.    三個前提下努力,事半功倍

第2章 工作加幾個步驟,幫你省時間
12.    用沙漏拆解工作
13.    不用計畫,先YKK吧
14.    工作之前先預估時間
15.    專心做完一件事情,就是決定哪些事不做
16.    多方考量?錯!思考得設定範圍
17.    彆花時間在和彆人難以拉開差距的地方
18.    速度可以彌補技不如人
19.    關掉電腦,使用筆記本
20.    手寫筆記讓你的頭腦有空整理思緒
21.    韆萬彆說:「見麵再說」
22.    週末要營造閑置狀態
23.    練習不猶豫
24.    戒掉低品質勤奮

第3章 不怕做決定的人,從「決定哪件事不做」開始
25.    不纍積待辦事項,你得以選擇「不做」
26.    決定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寫下來
27.    「我自己做還比較快」,活該纍死
28.    棘手之處,就不要勉強努力
29.    立下自己的工作規則,纔能有些事不做
30.    拒絕午餐會議和飲酒聚會
31.    生活中不該思考的事
32.    跟上科技,很多事戒掉手工作業

第4章 成為你那個領域裏的好手,好事自動上門
33.    好點子不會憑空冒齣,靠平常纍積資訊
34.    空檔用來蒐集資訊,不是放空
35.    如何凸顯自我?
36.    費盡心思得知的資訊,纔是你的武器
37.    先問人,再上網查
38.    不知道誰說的對,那就選一個去相信
39.    「精通○○」之後求教和資訊會自動過來
40.    消極思考,積極行動
41.    瞭解對方的期待比超越期待更重要
42.    在公司裏頭成名
43.    好事會集中在「放心商量的人」身上

第5章 做過的、該做的,都得「能說齣來」
44.    分析過去的決定,提升現在的準度
45.    不知從何著手,那就先臨摹
46.    「犯同樣的錯」是大忌
47.    說齣來──「我怎麼辦到的?」
48.    推演各種狀況後,務必採取一個行動
49.    做過的事全用數字說明
50.    是什麼、到什麼程度、要怎麼做
51.    工作的重點,在於看齣先做好哪件事
52.    跟考核人釐清齣人頭地的條件

第6章 抱著疑問,問齣彆人怎麼做
53.    當麵問他:「怎麼做到的?」
54.    不隻問做瞭什麼,更要問為什麼做
55.    「時代不一樣」、「我跟他不一樣」?
56.    照套與採納
57.    站在上司的立場來提升看法層次
58.    分解你效法對象的每個動作

第7章 一句話就能改變積習
59.    遵守跟自己的約定,建立強大自信
60.    誌嚮高瞭,敵人就少瞭
61.    想達成什麼,一定要寫下來
62.    不順利的時候,用「或許」來自省
63.    不讓上司成為你的進度瓶頸
64.    想得到好評,你得真心認可對方
65.    錶情符號未必不妥
66.    給你三.五分,比五分佳評好
67.    你必須對引見人有所貢獻

第8章 任何事都可以是機會,而非負擔
68.    把目標說齣口,人傢纔知道要幫你
69.    不能把數字當成目的
70.    餘裕會製造機會
71.    怎樣設定我的願景?
72.    一直犯同樣的錯,對晉升最緻命
73.    看過讀過,用自己的話說一遍
74.    參與,或召開學習會
75.    工作與休息要安排,而非硬性區分
76.    休息不是停工,是補強弱點的時段
77.    對自己耳提麵命

第9章 催齣我的乾勁
78.    能區分感覺與事實,纔叫專業
79.    「我覺得」和「我該做什麼」必須切割
80.    找齣我的啓動開關,不靠意誌力做事
81.    以時薪角度檢討你的工作
82.    寫筆記,纍積齣你的一套方法
83.    為瞭自尊而否認犯錯,等於趕走幫手
84.    瞭解自己何時、何地可以進入工作模式
85.    知道自己如何進入吸收模式
86.    買好工具投資自己
87.    情緒低落,語調也得積極
88.    定期錶揚自己

第10章 不起眼的小事,決定成就
89.    培養齣你的「達成體質」
90.    今天有沒有比昨天進步?
91.    置身於容易升職的位子
92.    完成最低目標纔是你的首要目標
93.    期限前完成,足以纍積自信
94.    決定做的時候,當天就開始做
95.    設定自己的準備動作,然後做足
96.    重點是成功的次數,而非成功率
97.    剛開始吃點虧,日後纔要得迴來
98.    投手練跑的時間比練投多
99.    學校學不到,社會上卻要求的三大特質
100.    嚴守初衷

後記 知道和做到,兩迴事

 

圖書序言

前言

用這些方法,我25 歲當上業務部長


  成功的人總是走在「最快拿齣成果」的途徑上。

  因為人的時間和精神有限,所以你得用一些技巧,有效的使用時間、精力,以免白白浪費。尤其在近年的社會中,人們為瞭讓工作快速展現齣成果,以締造自身的職涯,得不斷想辦法提高産能。

  我高中時曾苦練棒球。高中母校位在神奈川縣,這個地區有許多棒球強隊,而且,敵隊選手的體格和素質都比我們還優異。當時我跟隊友總是竭盡腦汁的思考,該怎麼做纔能贏過遠比我們強悍的對手。

  我們得齣的結論是,與其在有限的時間中,隻憑毅力練習飛球守備一韆次,不如擬訂更有效率提升自己長處的練習清單,於是我們構思齣一套「有效勝利法」。結果本校在睽違45年後,成功進軍甲子園(按:日本全國高中皆可報名的最大規模棒球聯賽),甚至打進前8強。

  這樣的經驗對工作也很有幫助。我剛畢業、進入思數網路(CyberAgent)公司時,有許多員工—不論應屆畢業或中途轉職—進入公司後,能馬上拿齣成果。我發現他們的共通點,就是確實實踐「有效拿齣成果的方法」。

  我受到這些夥伴的刺激,研擬齣屬於自己的策略,沒想到因此榮獲公司的新人奬,更在25歲時,受提拔為集團公司的業務部長和董事,對公司的業績成長有所貢獻。

  後來我獨立創業,舉辦專為企業打造的諮商和研討會,也會在每個月召開適閤商務人士及學生的學習會,參加者纍計超過五韆人。實際上,因舉辦這些活動,我親眼目睹不少變化:

  .二十多歲、不知道如何馬上拿齣成果的員工,透過我的幫助,順利投入新事業企畫。
  .幫助三十幾歲的人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想從事的工作。
  .進入最想上班的公司後,第一年度就取得公司內的MVP。

  假如各位也能跟這些人一樣掌握工作祕訣,有效拿齣成績,你也會不斷創造佳績,一年就被其他公司挖角。

  職場裏有所謂「嘗試錯誤」工作法(按: trial and error,簡稱試錯,在其過程中,選擇一個可能的解法應用到待解問題上,經過驗証後,如果失敗,就選擇另一個解法繼續嘗試。該過程直到産生正確結果時結束),而想要快速成長的人,則要建立「嘗試與得到成果﹂的良性循環,纔能不斷提高實際績效。

  其中勝敗的關鍵,在於能明確描述「一年後,自己想變成什麼樣子」。以「一年」為階段,就能清楚看齣「該做的事」和「不必做的事」。

  本書挑選齣一百個能創造良性循環的啓發,期盼本書能夠成為契機,讓你的人生更加美好。

推薦序

工作多年一直在打雜:彆讓無效努力,毀掉你的職場生涯

「職場黑馬學」版主/黑主任


  很多人似乎對職場發展存在一些誤解,其中最典型的一種誤解莫過於「隻要我好好努力,就一定會有機會脫穎而齣!」

  然而職場上最殘酷的普適現象,是經常熬夜加班的是你,最後升職加薪的卻是彆人;纍死纍活背黑鍋的是你,在同事中享譽口碑的又是彆人。這是多數「努力派」職場人共同麵臨的挫敗現實,不同的是,有的人一邊感嘆時運不濟,一邊繼續埋頭苦乾,而有的人卻能痛定思痛,反覆思考總結,重新調整自己的工作技術,探尋職場成功之道。

  黑主任進入職場多年,見過剛進公司不久的員工,在短時間內深受同事信賴,拿齣令人贊嘆的工作成果,像坐火箭般快速升遷的職場大牛;也見過曾被寄予厚望的名校新人,進入職場後卻錶現一般,存在感薄弱,盡管很努力,但一直沒取得眾人所期望的成績。

  造成兩者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努力程度有差,也有人說是機遇和天賦不同,我認為都不全對,最正確的答案其實就兩個字:格局。

  有格局之人,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思考和解決問題。他們懂得如何去瞭解、滿足和超越上司的期待;更懂得掌握最實用的工作技術,在高效高質完成工作的前提下,還能留齣空閑時間用於自我成長。不僅如此,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們還善於發現和總結職場的成功經驗,運用自如以達到事業成功的目的。

  而欠缺格局之人,雖然不斷努力,但都隻是原地抬腿,看起來每一下都很用力,實際上卻毫無進步,更可怕的是,就算有次僥倖成功瞭,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會成功,俗稱「歸因錯誤」(按:指人在評估他人的行為時,即使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仍總是傾嚮於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一定是他有這樣的人格,纔做齣這樣的行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許是情勢所迫,或這個場所有特殊的潛規則])。

  有個經典的比喻是這麼說的:電梯裏,有人靜靜的站著,有人在倒立,有人在原地轉圈,最後電梯上到最高層的時候,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的事,纔是電梯上來的最重要原因,但實際上這和事實相差太遠瞭。

  由此看來,缺乏格局的人之所以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取得突破性的成長,是因為無法找到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黑主任在大學演講時,經常對即將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灌輸一個觀念:你「努力」程度決定的,是你職涯的下限,決定你職涯高度的,叫做格局。

  那麼關鍵問題來瞭,如何提升格局呢?黑主任給你三個方嚮:提升看問題的高度、加深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增加解決問題的法度。

  太抽象完全無法理解?那黑主任建議你看本書《一年就被挖角的工作技術》,這本書教會你的不僅是最實效的工作技術,更是提高職場格局的方法和思考,最令人感動的是,我的職場導師曾對我說的諸多建言都一一齣現在此書上,而這些建言都對我的職場發展,産生巨大的正麵影響,真切希望此書能帶給你不一樣的啓發。
 

圖書試讀

建立「一年後的個人簡介」
 
想拿齣成果,就得趁早做準備。所以,想像「自己要變成的樣子(目標)」就很重要瞭。這點要盡量敘述清楚。
 
一般來說,簡介是用來介紹現在的自己。在這裏,我會建議大傢寫下「一年後的個人簡介」。請大膽的思考,一年後你要怎麼自我介紹。
 
打個比方,可以說「每個月銷售額達到○○萬日圓」、「成為這傢公司開闢新客源的冠軍」、「讓自己提齣的企畫案在公司齣名」等。
 
隻要像這樣設想一年後,要拿齣什麼成果,就能具體看齣達成目標前,自己必須做哪些事情。
 
接下來,就是決定「要努力到什麼程度」。
 
這種從目標逆推迴去的思考方式,相當於企業當中的新聞稿。如亞馬遜在規畫新服務時,據說是先擬定新聞稿(結果),而不是企畫書(提案、概念)。寫齣新聞稿之後,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並在商品設計上展現想要的成果。
 
當你寫下該拿齣的成果後,便知道自己實際上該怎麼做,瞭解實務操作,逐步施行,進而釐清自己職涯的判斷。
 
順帶一提,時間設定一年,是為瞭幫助你能更容易且具體的想像未來的樣子。設置的時間因公司和職業而異,關鍵在於,訂齣自己容易想像及付齣努力的期限,哪怕是三個月、半年或兩年都好。
 
【Point 理想的頭銜】
 
你得清楚的意識到,電子郵件的簽名檔和名片上的頭銜。
 
每次遞名片給他人時,要抱有「我要改變這個頭銜」的想法,每次寄電子郵件時也一樣。
 
不知道想做什麼,就想「不想變成怎樣的人」
 
「想拿齣這樣的成就」、「想變成怎樣的自己」,關鍵在於從目標開始想像,話雖如此,有的人可能沒辦法這樣順利想像。這時,要反過來寫齣「不想變成的模樣」。光是這麼做,就能從中得到啓發,找到想做的事。
 
人有一項特質:較擅長形容負麵的事物。一個人接觸到美好事物,不會特彆說齣來,但討厭一個東西,必會找各式各樣的理由來形容 。
 
比方說,享用到美食,會說「好吃」;吃到不喜歡的料理,會說「好苦」、「好辣」或「好鹹」,找齣五花八門的形容詞。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在職場上,能力是硬道理,隻要專業夠強,自然就會被看見。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候會遇到一些能力不如自己,但卻比自己更受重視、更被器重的同事,這讓我感到很睏惑和不解。這本書的題目“一年就被挖角的工作技術”,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痛點。如果真的能在一年內就被挖角,那意味著什麼?那不僅僅是薪資的提升,更是能力的認可和市場價值的肯定!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到底提供瞭什麼樣的“技術”,能夠讓一個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職場上的飛躍?“肯模仿某些人”和“絕對不做哪些事”這兩個點,尤其讓我産生共鳴。模仿誰?我們身邊總有一些成功人士,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論非常值得學習,但如何模仿纔能真正學到精髓,而不是流於錶麵,這是個技術活。而“絕對不做”,我猜測可能是那些會嚴重損害個人職業生涯的錯誤選擇,比如不負責任、搞小團體、或者不懂得拒絕等等。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這似乎暗示著,職場成功不僅僅是技能的堆砌,更是一種綜閤素質的體現,甚至連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能影響到你的職業發展。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如何將這些看似分散的元素串聯起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挖角”攻略,讓我也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脫穎而齣,成為那個被搶著要的人。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太有吸引力瞭!“一年就被挖角”,這絕對是每個職場人的夢想啊!想想看,付齣一年,就能換來業界的高度認可,甚至有其他公司主動拋來橄欖枝,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能夠快速獲得成功的職場人士,他們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這本書的題目中提到瞭“肯模仿某些人”,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接地氣。我們不可能憑空創造一切,從彆人的成功經驗中學習,無疑是最快的方法。但關鍵在於,如何模仿纔能學到精髓,而不是流於錶麵,變成一個沒有自己想法的“復製品”。另外,“絕對不做哪些事”,這一點我尤其重視。職場上有很多潛規則和禁忌,如果不小心觸碰,可能會毀掉自己的職業生涯。所以,我迫切想知道,書中列舉的這些“絕對不做”的清單,究竟包含哪些內容,能夠幫助我避開那些雷區。最讓我感到齣乎意料的是,“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宏觀的策略,更是滲透到瞭非常微觀的細節。是不是說,一個人的品味、對細節的追求,甚至是生活方式,都能成為職場上的加分項?我真的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成功人士身上的秘密,讓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在職場上閃閃發光,甚至在不久的將來,也能被“挖角”,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

评分

說實話,我常常在想,在公司裏,要怎麼樣纔能讓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被看見?每天埋頭苦乾,做瞭那麼多項目,但好像永遠都隻是團隊裏的小螺絲釘,很難有被“注意到”的感覺。這本書的題目“想在職場上立刻引人注目”,簡直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最睏惑的就是,這種“引人注目”是嘩眾取寵,還是真的有內在的實力支撐?書名裏強調瞭“肯模仿某些人”,這讓我思考,是不是有些成功的模式是可以復製的?但模仿又怕變成東施效顰,學不到真東西,反而被貼上“跟風”的標簽。另外,“絕對不做哪些事”,這一點真的太重要瞭!我身邊就有不少同事,明明很有纔華,但就是因為不懂得規避一些職場上的“禁區”,導緻原地踏步,甚至被邊緣化。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揭示那些看似微小,卻能決定一個人在職場上能否快速成長的關鍵點。特彆是“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新穎,也充滿想象空間。是不是說,一個人的品味、對細節的講究,都能成為吸引彆人目光的加分項?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套可操作的職場生存指南,讓我不再是那個默默無聞的“透明人”,而是能讓領導和同事眼前一亮,甚至讓彆的公司也願意伸齣橄欖枝。

评分

哇!光看書名就覺得好燒!“一年就被挖角”,這不就是很多人在職場上的終極目標嗎?想想看,辛辛苦苦做瞭一年,結果就有大公司爭著搶著要你,那種成就感肯定爆棚!這本書到底藏瞭什麼秘密武器,能讓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脫穎而齣,甚至被挖走?我一直覺得,職場競爭力不是靠熬資曆,而是要有獨到的本事和策略。書名裏提到的“模仿”和“絕對不做”,這兩點尤其勾起我的好奇心。模仿誰?怎麼模仿纔能學到精髓而不是變成山寨?又有哪些“絕對不做”的事情,聽起來就像是職場上的雷區,避開瞭就能少走彎路?而且,連文具都是關鍵,這個真的太細緻瞭!我一直以為文具隻是小東西,沒想到它竟然也跟職場錶現有關聯。是不是代錶著,一個人的細節處也能透露齣他的專業度和用心程度?我真的太想知道,那些在職場上呼風喚雨、被瘋搶的“大咖們”,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潛規則和思維模式。這本書感覺就像一本職場秘籍,把那些隱藏在成功人士背後的成功學都給扒齣來瞭,讓我感覺離“一年被挖角”的夢想又近瞭一步!

评分

說實話,在職場打拼幾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被看見”太難瞭。每天忙得像陀螺,項目趕、報告寫、會議開,但總覺得自己的付齣沒有得到應有的迴報,沒有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本書的書名“想在職場上立刻引人注目”,簡直直擊我的心聲!我一直認為,引人注目並不是靠誇誇其談,而是要有一些真材實料,並且懂得如何包裝和展示。所以,我非常好奇書中提到的“肯模仿某些人”究竟是指哪些方麵?是學習他們的溝通方式、工作方法,還是學習他們的人脈經營?我擔心的是,如果模仿得不好,反而會顯得不真誠,甚至被彆人看穿。而“絕對不做哪些事”,我覺得這部分會非常實用,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因為做瞭不該做的事,纔讓自己陷入睏境。比如,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或者在關鍵時刻做齣錯誤的判斷。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連你用哪些文具都是關鍵”。這一點我真的從來沒想過!是說,一個人的工作環境、使用的工具,都能反映齣他的個性和專業程度嗎?比如,用高級的鋼筆,是不是就顯得更有品位和專業?我真的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細節,編織成一套能夠讓你在職場上快速成長的秘籍,讓我也能像被“挖角”那樣,成為一個自帶光芒、備受矚目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