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隻是微小的快樂 小學堂裏有一位夥伴,對橘子過敏,聞到任何柑橘類的氣味,都讓她很不舒服。雖然我和其他的工作夥伴都喜歡柑橘,卻也不再帶任何橘子進堂裏瞭,橘子變成瞭違禁品。鼕天來臨的時候,我從市場經過,看見堆積如山,金黃閃亮的橘子,想像著它剝開之後,噴散而齣的濃烈氣味,那真是寒冷空氣裏最宜人的嗅覺饗宴。我放慢腳步,從橘子麵前慢慢走過,讓那些想像升起而後斂息,我的兩手空空,卻又心滿意足的走進堂裏。
不喜歡橘子的夥伴在鼕季裏休假瞭幾天,齣門旅行去瞭。我照例穿過市場,從堆滿橘子的攤位前經過,照例放慢步伐,讓想像飛升,想像著自己被橘子的細小香氛包圍纏繞,而後,突然有一道光芒閃在我的腦際,今天是可以吃橘子的日子啊。我挑選瞭一大包橘子迴到堂裏,肆無忌憚的剝開來吃,揉搓橘皮,讓精油噴射齣來,覆蓋整個空間。我們說著笑著,快樂的吃橘子,開心的唱著歌,甚至忍不住的舞蹈,簡直是一場橘子的狂歡。
那一天,我明白,一直不能擁有而忽然擁有瞭,纔會快樂。如果一直擁有,會覺察到這樣的快樂嗎?
我的朋友在臉書上發文,抱怨自己常在彆人的臉書上按贊,卻換不來等量的按贊數,她覺得這樣是「真心換絕情」,很不舒服,所以決定將許多人解除朋友關係。這篇貼文一齣,當然贏得瞭許多按贊與關心,朋友暫時獲得撫慰,心裏好過多瞭。但我覺得這不是解決的辦法,如果我們的飲食、購物、旅行、日常心情起伏,都得藉由他人的認同而後纔能獲得滿足,這樣的快樂,是否太不真實瞭?
那一天,我在想,有瞭社群媒體之後,我們是否都失去瞭單純的快樂?是否忘記瞭真正的快樂應該是不假外求的?
年輕時的我,是不容易快樂的,並且覺得快樂似乎是一種罪過,是一種膚淺,憂傷的人纔有深度。當年紀漸長,失去的愈來愈多,這纔發現,要在這不斷崩塌的人生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擁有正嚮的能量,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我開始對自己做種種快樂的訓練,為瞭照顧父母而失眠的夜,看見窗外曙光,深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又有瞭新的一天,可以安排許多事,盡力做好,真是太好瞭。
當我從行道樹下走過,鞦風將乾枯的葉子吹落,滾在腳邊,我趕上前去,用力踩踏,聽見枯葉碎裂的聲音,真是太痛快瞭。在旅行的路途中,偶遇一隻賓士貓,彷彿蝙蝠俠的造型,看起來很酷,牠從我身邊經過,突然躺下翻肚,既滑稽又討喜,我忍不住笑齣聲來。
欲望似乎愈來愈少瞭,對身邊已經擁有的人與事愈來愈珍惜,所有的快樂都在不重要的、微小的瞬間,突然亮起來。隻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我此刻撐舟在時間的河上,用那樣一束又一束幽幽的光,往更深黝的水域行去,無所畏懼。
二○一九年 驚蟄之日
謝辭: 《小日子》雜誌的劉冠吟社長,從二○一四年開始嚮我邀約專欄,這本書中大部分的文章都發錶在「慢生活」專欄中。香港友人李春為《港真》雜誌嚮我邀稿,令我重返往昔的珍貴時光,於是有瞭幾篇再寫香港之作。這兩位都是我的知音,深深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