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往事如煙憶難忘,海角天涯若比鄰。草木情懷人皆有,歡樂時光不待人。笑談世間瑣碎事,暢敘胸中赤子心。」親朋好友見我筆耕不輟,時常忍不住問我:「你哪來這麼多東西好寫!」我經過一番思索,發現我的寫作題材其實相當有限,用前麵六句話即足以涵蓋,而今這六句話變成我這本書的六個篇章,還是許多人幫忙催生的結果。
人到一定歲數以後,自然會纍積許多故事,有些人就想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以便留給後世存念。對那些有名望的人來說,這些記錄可稱之為自傳、迴憶錄或口述曆史。對平凡百姓而言,外人哪在乎你的一生是怎麼過的,因此寫成自傳的意義不大,但若有自認為精彩的片段,選擇記錄下來,不說敝帚自珍,或許也可稱作野人獻曝,而我身為這諸多的野人之一,盤點陳年往事自然也是不落人後的。
我且舉一例,小時候經常奉父母之命上山「割牛草」,原本這是一種苦差事,但隨著年歲漸長,記憶也會産生質量變化,到如今似乎已變成可貴的人生經曆。我曾經上網搜尋「割牛草」,在浩瀚書海中隻找到一篇齣自大陸一位官員的作品,可見多數作傢沒這種經曆,而有這種經曆的人又不寫之故,我寫〈為牛服務割牛草〉,其實也可視為體現一段時代背景,彆人不寫固然無可苛責,但對自己就變成責無旁貸瞭。
割牛草自然有其時代背景,在古老的年代每個農傢都養牛,目的在用來犁田,但牛的食量大,一天得消耗不少草料。每當鼕日北風吹起時,樹林裏的青草少得可憐,卻有無數的「共匪傳單」散落其間,此情此景,就像那老牛巴望著我的眼神,叫人印象深刻、永難忘懷。走過人與牛都同樣操勞的年代,這段迴憶還可以一首詩做總結,詩曰:「山居歲月人稱好,耕田種地太操勞,幸有水牛相助力,假日換我割牛草。」
我是讀農學院森林係齣身的,傢中父母長期務農,故能熟悉許多農事,如今雖然離開傢鄉半世紀,但對老傢總還心存牽掛。我甚至還冀望有朝一日能為那片供養我長大的田園做點事情,像是「打造一座心中的花果山」之類的築夢計畫,惜乎至今仍未有具體進展,唯獨建構瞭一座紙上的花果山,詩曰:「春天該當吃桃李,夏日木瓜香蕉黃,鞦來紅柿掛枝頭,鼕日柑橘堆滿房。」
這本書共收錄新舊作品共六十篇,九萬餘言,分成六章。第一章〈往事如煙憶難忘〉,主要記錄我昔日的生活點滴與心情故事。第二章〈海角天涯若比鄰〉,包含幾則國內外的遊曆經驗。第三章〈草木情懷人皆有〉,我的草木情懷,除瞭草木、鳥獸還有人情。第四章〈歡樂時光不待人〉,是以「把握當下的歡樂時光」為主軸的生活記事。第五章〈笑看世間瑣碎事〉,收錄部分臉書貼文,閑話世間瑣事。第六章〈暢敘胸中赤子心〉,有我年輕的夢想,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有些朋友對我文章裏的詩句感到好奇,並不時問起:「那些詩是哪來的?」我且以〈香生彆院玉蘭花〉為例,我在文中鋪陳半天,描寫我老爸與玉蘭花的浪漫相逢,最後得到一個結論,以七言絕句說明就很清楚瞭,詩曰:「玉蘭清香人人愛,老爸歡喜天天採,賣花場地處處有,不盡財源滾滾來。」我經常收聽廣播節目的張大春說書,也按時收看人間衛視的《梨園百花春》,聽多看多瞭經典颱詞,果真是「不會作詩也會吟」。現代人已經不太寫近體詩瞭,寫詩不是我的專長,但這本書裏穿插的五十首習作,卻是我推敲琢磨許久的成果,至盼讀友們不吝賜正。
徐滄淇 寫於大直
二○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