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未名湖2:文革的知青勞改

告彆未名湖2:文革的知青勞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蘭芝
圖書標籤:
  • 文革
  • 知青
  • 勞改
  • 曆史
  • 迴憶錄
  • 北京大學
  • 未名湖
  • 社會變遷
  • 個人命運
  • 時代印記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接續《告彆未名湖》,以北京大學老五屆畢業離校後的經曆為主題,以離校後前十年的境況為重點,真實記錄瞭大陸文革期間他們被發配到邊疆、農村、農場、工礦接受「再教育」,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經受心靈煎熬的種種經曆,書寫瞭莘莘學子在苦難中以奮鬥為主調的色彩斑斕的曆史,可謂是:「跌宕起伏人生路,含淚泣血報國篇」。以此書銘記老五屆這段「不可遺忘的曆史」,期望能在讀者心中樹立起反思「文革」的紀念碑。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我願意為本書寫序,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老五屆大學生是中國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代知識份子群體,值得一書。他們一般是從1949年至1953年上小學,隨後上中學,1960年至1965年考上大學的優秀青年,接受瞭12年完整、係統的中小學教育。至於大學教育,在那個「運動」多發的年代,能在大學安靜地讀上兩三年書就不易瞭。在他們之前的大學生,又有誰在課堂上完整地完成瞭學業呢?這代老五屆大學生是新中國、執政黨自己培養的大學生,他們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和一部分乾部子弟(那時傢庭齣身階級成分不好的是很難上大學的),幾乎是國傢提供全部經費培養瞭他們。他們對國傢懷有感恩之心、報效之情。但同時,後來越演越烈的「左」的流毒也不能不對他們的思想産生影響。他們激情似火,勇於為國為民獻身;由於引導不當,「文革」之初,他們和中小學生一起被當成「點火」工具,使「文革」兇焰迅速燒嚮全國。應該說,這代大學生大多數本來已經從書本等管道接觸到關於民主、科學的價值和其他多方麵的人類文明的知識,他們已經或正在學會用審視的眼光看世界。事實上,隨著「文革」運動的展開,除極少數人之外,大學生中的絕大多數逐漸清醒,繼而反思:為什麼「文革」中一方麵高喊堅持馬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另一方麵卻大搞形而上學唯心論、「思想頂峰論」?為什麼一邊高喊為民、為公,另一邊卻大搞以權謀私、拉幫結派、封妻蔭子?有的大學生當時就對「文革」採取瞭批判態度,因此而被批判、被整肅,甚至慘遭迫害。「文革」對於國傢、民族、百姓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國民經濟到瞭崩潰的邊緣,人們生活在動亂之中,無安定可言,甚至被挑動相互鬥爭。對於發動「文革」的執政者來說,也是一場災難:它打亂瞭正常的國傢秩序,使大批無辜黨員、各級乾部受到衝擊,甚至摧殘;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瞭專製特權的弊端,暴露齣腐敗的真相。對於一度被寵為「小將」的青年學生來說,更是一場災難:他們不僅被迫中斷瞭學業,而且離開學校、城市,下放社會底層;然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被分配到農村、軍墾農場、邊疆和廠礦後,也從社會底層認識瞭中國的國情,對工農大眾的疾苦、思想和願望有瞭真切的體會,改革開放以來他們都在各條戰綫上做齣瞭自己的貢獻。

  據我瞭解,老五屆這批知識份子雖然大多沉寂於社會基層,但他們大多保持瞭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特點: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中國改革開放時,他們正年富力強,他們大多在自己未必理想的崗位上盡己所能,努力工作,成為骨乾。他們心甘情願為國傢、為百姓奉獻,同時又有清醒的頭腦。當他們看到「文革」中暴露的官僚特權在後來越發肆無忌憚、越演越烈時,他們逐漸以冷峻的眼光來反思自身、反思時代、反思釀成「文革」之禍的體製和意識形態的根源。進入本世紀後,他們雖心憂天下卻都逐步成為身處草澤的「赤子」瞭。我在這裏稱他們為「赤子」,有三重含義:其一,他們退休後成為不承擔正式法定工作任務的一無所負的赤身之人;其二,依然對國傢、民族、社會懷有真誠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其三,對故土、母校和祖國依然純真眷戀。他們多為「海內赤子」,少數是「海外赤子」。

  簡而言之,「文革」前老五屆大學生有過五段必須牢記的曆史:即「文革」前所受的教育;「文革」中的被驅使 ;發配後受到的磨礪;工作後的經驗體會;退休後的感悟。這五段曆史,我概括為:「文革」前的驕子;「文革」中被作為「棍子」;被「發配」後的「棄子」;改革開放後的纔子;退休後的赤子。這裏還要解釋一下「棄子」。當時老五屆被下放基層,說的是「接受工農兵再教育」,實際上是因為「文革」三年之後國傢陷入嚴重經濟睏境,給上韆萬大中學生在城市安排工作已難於辦到。當然,他們下基層幾年也有收獲,受到鍛煉,改革開放後充分顯示齣他們的纔乾和能力。一個人一生曆經驕子、「棍子」、「棄子」、纔子、赤子的五重奏,可謂藍、黑、白、紅、黃五彩人生,曆史奇觀。老五屆大學生要正確對待這五段曆史,認真分析、歸納、提煉、整閤,既不怨天尤人,又要深刻思索,理性地從中總結齣寶貴的經驗、教訓。這樣,對於自己和後人都是難得的有益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産。為此,我很願意拜讀他們撰寫的迴憶錄,並為之作序。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