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因著書寫「病床日記」與「病中雜感」,我花瞭很長的時間,迴顧十七個多月來的療養生活。
有趣的是,若非住院或化療期間的殷勤紀錄,我幾乎迴想不起當初實際受過的苦楚。隻記得「末梢神經受損時手腳刺痛」,至於「怎麼個痛法?」卻含糊不清;固然有「水腫時很疼很疼」的印象,若被問起「疼到甚麼程度?」,恐怕也隻能迴答得曖昧。
相對之下,那些住院時的有趣體驗,以及藉著觀察得來的新發現…等,雖然沒有一一寫下,至今依然曆曆在目。
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
記憶的取決標準,多麼弔詭!
挪威兒童文學名著《湯匙伯母曆險記》的作者阿爾弗.普羅依森,曾經寫下一首樸實可愛的田園歌謠「一個極普通的小女孩的故事」,其中某段歌詞為:
勞格的小河邊開滿瞭迴憶
美好的迴憶、瞠目結舌的迴憶……全世界充滿瞭迴憶
讓我來採摘懷念的迴憶,穿成項鍊吧
有一顆是苦的,不如將它遺忘
有一顆是甜的,還不算是迴憶
其它的迴憶全都摘迴傢
灑上好多、好多、好多的砂糖
享受幸福的瞬間
我一直很喜歡這首「一個極普通的小女孩的故事」。得病後的現在,更是喜歡。
我與我的乳癌姊妹攜手共度的療養生活,平凡且尋常,不過是全世界成韆纍萬病例中的一個,既不特彆,也沒有什麼與眾不同。因此,也稱得上是「一個極普通的小女孩的故事」。
在我的故事中,迴憶同樣點點滴滴,就像盛開於翠綠小川畔的野草莓。
「苦的」隨著時間淡忘,「甜的」至今甘甜依舊,算不上是迴憶。
藉著書寫,我採摘瞭滿懷「幸福的瞬間」,灑上好多、好多、好多的砂糖,願獻給過去、現在、未來的病友。
祝福與我同病相惜的親愛姊妹們!
願我們都能在走過之後,懷著感謝品嘗甘飴的迴憶,喜悅不減反增。
2018年1月29日 寫於返颱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