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

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身體的姿勢、體態、律動,傳遞著每個人的狀態,即使不跳舞、靜止不動,
也是一種「動態」的存有,也有其「勢」。─李宗芹

  身體會說話,會透露真實的內心訊息,讓舞蹈治療師得以透過身體的動靜找出治療的可能。但本書作者,台灣第一位舞蹈治療師李宗芹博士卻發現,源自北美現代舞的舞蹈治療和東方人的身體文化脈絡有層隔閡,案主難以在舞動的情境中自在地表達。她綜合三十年治療經驗,提出「動勢」的概念,擴展舞蹈治療的視野,也開創了身心工作的新架構。

  在李宗芹眼裡,身體時常以「勢」的方式存在,彷彿有著某種潛能,蟄伏當下,朝向未來。「動」與「勢」中的心理訊息有如夜夢的殘片,治療師則好比解夢師,洞悉其中隱微的話語,協助案主開啟身心連結的通道,貼近真實自我。

  本書系統性地介紹了「動勢舞蹈治療」的立論基礎與實作方法,帶領有志透過身體動作探詢心靈的人一窺堂奧。相較於既有的舞蹈治療,動勢治療強調動勢三面向,不輕易論斷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它講求運用身體之勢來探詢語言與思考所無法觸及的心靈深處,引領人們發現那個等著被開發的自己。

本書特色

  ‧在舞蹈/動作治療的基礎上提出嶄新的治療典範,以更全面的身體動靜觀察法,貼合個人的身體文化脈絡。
  ‧直指「透過身體表達自我」的核心理念,將積習的動作模式解構,讓身體與內在自我的關係更緊密。
  ‧提出「動勢舞蹈治療」的立論基礎與實際做法,兼顧理論與操作,引領有志者完整入門。
  ‧心理學界、藝術治療學界重量級學者認可推薦:吳英璋、吳靜吉、林耀盛、陸雅青、賴念華。

  目前書市充滿各種療癒系作品,但本書提出的「動勢」其實是一種身體「形」與「勢」的傾聽,傾聽身體的沉默,沉默的身體是一種探詢語言本源處經驗的可能性。──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聯合推薦

  吳英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持人
  林耀盛/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陸雅青/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暨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專任教授
  賴念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宗芹


  資深舞蹈治療師、臨床心理工作者與身體/動作知識研究者,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自幼於左營四海一家舞蹈班習舞,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畢業後投入舞蹈治療領域。1990年赴美國麻州萊斯利大學(Lesley University)研習舞蹈治療專業課程,1993年於美國明州州立大學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台北榮總醫院精神科舞蹈治療師,台大醫院身心病房、松德醫院青少年日間病房舞蹈治療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輔導與諮商碩士學程副教授。

  李宗芹為台灣舞蹈治療之先驅,創立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現任榮譽理事長,致力於舞蹈治療理論之推廣及應用,並於921地震、SARS及莫拉克風災設計處遇方案並提供協助。曾獲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傑出榮譽校友、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Fulbright visiting scholar)。近年發展動勢擷取/介入理論,亦投入青少女之身體意象研究,並獲美國國務院補助。著作有《身體力場:舞蹈治療中的身體知識》、《自閉症幼兒人際參與歷程探究:以動勢擷取介入為路徑》、《傾聽身體之歌:舞蹈治療的發展與內涵》、《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譯著有 《真實動作:喚醒覺性身體》、《醫療舞蹈治療》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身體但沉默,無聲納諸境:談動勢的洞識/林耀盛
致謝
楔子
前言 從舞蹈治療到動勢舞蹈治療

第一章  動勢身體
我們的故事與根源
身之言
動勢與自我之關聯
現場動勢   
感覺模態   
身體動勢橫越   
動勢與身體運作關係與啟示   
身體的過渡
動作為資源 
身體動作無好壞 

第二章  身,如夢:動勢心理介入的概念
動勢影像概念︰身與我,如影隨形 
理論之一:身體與夢影像   
理論之二:身體姿勢蒙太奇   
身體記憶之盛裝 
  
第三章  動中心理傳遞
動勢擷取  
療癒性介入   
動勢心理介入   
動勢身體路徑  

第四章  靠近自我:動勢介入三面向
看身體   
動勢心理通道  
動勢介入三面向
第一面向:身形力度
第二面向:身體韻律密度 
第三面向:身體感覺強度 
心理介入的選擇  
尋求下一刻的潛勢  

第五章  動勢治療的結構與過程
第一部分:進場、空間與場的建立
第二部分:動勢心理介入
擷取、介入:身心會晤點

第六章 舞動,言說
語言在身體過程中 
身體、心理同步 
口語應用:反映
誤盲目套用公式
言說中看見自己 

後記 發現等著被開發的自己
 

圖書序言

前言 

從舞蹈治療到動勢舞蹈治療

 
「舞蹈治療」的特色是透過舞動身體的方式,讓身體與心理感受產生連結,彼此對話交流,獲得身心的成長與整合。
 
此專業自一九五0年開始發展,一九六六年美國舞蹈治療協會成立時,「舞蹈治療」(dance therapy)的定義為:「使用舞蹈幫助人們生理與心靈的統整」 。然而這個定義讓它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到不少的難題。
 
其中一個是命名的問題。因為「舞蹈」這個詞引起人們各自對於「跳舞」的想像,總以為要學習舞步、要表演,或是認為跳舞本身就能帶來治療效果,都是常有的誤解。於是一九七二年,美國舞蹈治療協會調整名稱,在「舞蹈」後面增加了「動作」,全名為「舞蹈/動作治療」(dance-movement therapy),並更動其定義為:「以動作為過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可促進個人在情感、認知、社會和生理的整合。」在這個定義中,強調動作,也就是即使不跳舞,只要仍有身體動作,一樣能在舞蹈治療中尋得表達的機會。
 
個人以為,無論是「舞蹈」,或是在後面加上「動作」,都改變不了「舞蹈」一詞對不同的人所帶來的想像、困惑與限制。大英字典中對「舞蹈」(dancing)的定義為:「身體有節奏的動作,通常會出現在一個特殊的空間,並伴隨著音樂,這些動作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一種想法、情緒、釋放能量,或從動作獲得樂趣。」在國語辭典中,對「舞蹈」的基本意義為:「在時間和空間的定位中,有結構、有韻律的運動」。依此定義,那麼在舞蹈治療中創造性身體律動(creative movement)、真實動作(authentic movement)所必然經歷的過渡階段,即身體的「去形」(de-forming)和「再形」(re-forming)的歷程,就被排除在這個名稱的指涉之外了。
 
事實上,與舞蹈治療有關的是透過身體表達自我,只是,許多人把舞蹈治療跟學習特別的舞蹈技術、要跳什麼舞,都攪拌在一起了。為了避免誤解,故近十年,我用「動勢」(Dongshi)一詞,涵蓋身體表達的動作。個人以為身體的姿勢、體態、律動,傳遞著每個人的狀態,即使不跳舞,靜止不動、呼吸時,也是一種「動態」的存有,也有其「勢」。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