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若即若離

東京,若即若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蔣方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7歲開始寫書、9歲的散文被列入學校教材、19歲破格錄取清大、20歲獲第一屆朱自清散文獎、 25歲陪同總理至拉丁美洲文化交流演講、26歲獲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寫書、兩度受邀訪台: 中國新一代暢銷天才女作家蔣方舟 於日本創作的最新作品‧台灣上陸 艾美奬提名‧日本紀錄片導演伊藤王樹攝影記錄 東京,如此繁華,卻又如此冷漠。 踏上的不只是地理上的異國──心,也是。 透過九○後的年輕觀察,看見昭和平成的心風景 受到日本國際交流協會的邀約,蔣方舟在東京獨居了一年,度過了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 她寫著日記,心情從惶恐到坦然,對寫作的思索,也從茫然變得清晰。在東京度過的這一年,並沒有把她變成一個新人,只是讓自己回到本來該成為的樣子。 日記,像一種持之以恆的窺看私密。四十六則日記,有觀察、賞析、體驗、時評及許多的感受,駁雜卻不失純粹。蔣方舟用閱讀、洞察、明見作為時代意義的表述。從政治、藝術到當今中日兩國世間百態,都有獨特又不失嚴肅的描摹與思考。 本書同時有著日本紀錄片導演伊藤王樹,隨著蔣方舟的腳步拍攝,在文字和影像的雙重記錄下,交織出一段異地的心靈旅程。 ‧看到其他人也全是一個人吃飯,像考試一樣中間隔一個座位,很害怕交流的樣子,每個人都吃得又快又用功。我一下子就被這場景治癒了,東京是一個沒有人打擾,也不必打擾別人,就能夠活得很好的城市。──〈不能夠以形式分享的快樂〉 ‧為什麼中產愛跑步,因為跑步是一種苦修。而苦修,是對過剩的回應。過剩的中產需要跑步這種宗教般的歡愉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壓力。──〈皇居跑步〉 ‧花火大會很好看,焰火的形狀豐富得超乎想像。坐在我前面草坪的是一個日本小姑娘,對著每個出現的焰火大叫「好美!好美!」有時,焰火還沒出現,她就迫不及待地大喊出來。──〈花火〉 ‧我在東京的生活彷彿在一種看不見的屏障中,無論是走在擁擠的表參道或澀谷,還是被裹挾在人群中去看花火大會,我始終感到人群是幻覺,我在與自己單獨交談。 ‧坐船離開豐島,上岸前最後看一眼瀨戶內海,覺得海洋奇妙,它總是不斷被划出道道傷痕,又總是處於完整無損的狀態。海不會記得我來過,我的人生卻被帶到了未知的航道。──〈瀨戶內海藝術季〉 ‧被迫的認真與被迫的隔離,把我從之前一直在被動加速的跑步機上的生活中解救了下來,重新獲得了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序〉 附錄:蔣方舟推薦東京之旅「足跡」 ◆各界推薦 作家 張鐵志 作家 張西 作家 番紅花 旅行長 工頭堅 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 全世界除了日本人以外,書寫最多日本的毫無疑問是台灣人,但近年我也喜歡透過對岸作者的觀點來看這個國家;例如李長聲、徐靜波、毛丹青,當然還有《知日》,而現在又多了蔣方舟。撇開年齡與歷史的包袱,或者可以從她的文字中,看見不太一樣的東京與日本。──工頭堅 她平淡的句子都是燙的,因為足夠誠實,所以燙傷自己也無妨。對於這樣的書寫我深深著迷。這些句子甚至剛好地守護著她和她的生活。──張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蔣方舟


  1989年出生於湖北襄陽。7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次年在《人民文學》發表了《審判童年》,「將戲謔的口吻與犀利的質問、遊戲的精神與坦誠的剖析熔於一爐」,獲得第一屆朱自清散文奬。2012年大學畢業後任《新週刊》副主編。代表作:雜文集《正在發育》《邪童正史》《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小說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等。蔣方舟的寫作展示了對自身和「被時代綁架的一代年輕人」的關切。

攝影簡介

伊藤王樹


  1978年出生於日本,紀錄片導演,作品曾獲艾美奬提名。執導的《15歲離開家鄉的歌》等紀錄片陸續在日本上映。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2015.12.16(星期三)太貴的料理
 
今天中午跟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見了面,送給他們我媽自己畫的年畫。圖案是六子爭頭,三顆兒童的頭,嫁接在六個胖大肥白成人化的身體上。他們大概覺得非常怪異,草率地讚嘆了兩聲就匆匆捲起。
 
下午,我訪問大學的教授介紹了東京大學的一個留學生給我認識,是一個上海女生,在日本已經待了四年,打扮做派已經很像日本女孩,很白,吃驚的時候嘴巴張得很圓。
 
晚上我請她去了一家評價很高的烤肉店,一份自助套餐一萬三千五百日元,相當於七百多人民幣。九十分鐘內無限量地點海鮮和很好的牛肉。
 
「真是太貴的料理了。」她不停地感慨。
 
吃飯的時候聊天才知道她和我同齡,是嫁到日本的,她與丈夫是高中同學,一畢業就結了婚。她的婆婆嫁給了日本人,她的丈夫就也來日本生活。後來,她忍受不了丈夫每天打遊戲打到早上四五點鐘,自己在日本也沒有朋友。婆婆讓她做很多家務,以一個日本主婦的標準來要求她,她卻想要上進,讀了東大的研究生,拍紀錄片,喜歡結交知識分子和獨立紀錄片導演。
 
「今天下午剛剛談完離婚。」她說。還好,並沒有立刻流出眼淚。
 
我恬不知恥地給出很多幼稚的建議,狂想如何嫁給有錢人,如同最幼稚的初中女生,庸俗得連自己都覺得面目可憎。
 
對於他人生命裡悲慘的變故,我又愛聽又怕聽:愛聽當然是出於劣根性,人們喜歡聽那種把種種複雜的悲劇總結成三言兩語的故事,聽者像占了便宜;怕聽是因為我總以為自己有勸解的義務——至少在口頭上「解決」這件事,就像小學寫作文時結尾一定要寫「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把一切都裝進一個光明的尾巴裡。可我勸解的能力非常差,如果在舊時的農村,大概是婦女圈裡最受排擠的。
 
她吃了很多很多肉,我都已經吃不下了,她還在一直點。
 
「真是很貴的料理啊。」結完帳,她又說了一遍,非常不安,好像吃很貴的牛肉是比離婚更嚴重的事故。
 
回住處的時候,我已經學會了怎麼坐地鐵。
 
因為喝了點酒,更加開心。因為掌握了新的技能而變得很自信,像第一次放學不用家長接就能回家。人踩著落葉回宿舍,覺得能夠這樣度過一輩子。
 
並不清貧的獨身女學生,真是一種最理想的生活了。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