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作文簿:我在馬祖當兵的故事

莒光作文簿:我在馬祖當兵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廷豪
圖書標籤:
  • 莒光作文簿
  • 馬祖
  • 兵役
  • 軍旅
  • 迴憶錄
  • 颱灣
  • 地方文化
  • 個人經曆
  • 散文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青春的震撼教育 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旅程 篇篇精彩故事帶領讀者窺見小人物的善惡喜悲。 一位曾在馬祖莒光島的心理輔導兵, 書寫自己入伍的親身經曆, 展示與朋友通信的真誠、反思, 紀錄瞭青春,還有私人的情感與收藏。 熱血推薦 吳介民‧陳政亮‧曹雅評‧鄭介瑤 廷豪,你寫當兵見聞與心情的書稿躺在書桌,我仔細閱讀,頗感時光凍結,那些亙古軍旅軼聞就在你字裏行間一一浮現,當兵的日子是多麼超現實啊,現今軍中生活彷如搬演傀儡,一樣的莒光日、愛國歌麯、抗日故事,長官與學長,毫無幽默感的管教。從你的文字,我讀到一顆質樸的心,社運青年當大頭兵,被挑選為「心理輔導老師」,對世界懷抱好奇與熱望,盡力安慰荒蕪失落的同袍,期待友誼與信任,經常掙紮在順服、抵抗、溫情與懊悔之間拉鋸的矛盾。——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很喜歡這本軍中文集的真誠。文字雖短,但仔細想想,都很有意思,每每讓我重新想起以前當兵的事;迴憶是舊的,但卻多瞭一些新的體會。希望讀者們也都「溫故知新」,透過這本書,對颱灣當兵的特殊現象,有更豐富的認識。——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廷豪的書稿具有時空轉換的時代性意義,同時讓沒當過兵的我,用另一個眼光去理解,與我同時生活在馬祖島上阿兵哥的心情。謝謝廷豪拉近瞭我與阿兵哥之間的社會距離。——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 書中的個案、每一個故事,可以說是整個社會具體而微的縮影,廷豪像是一個旁觀者,看著、記錄著。參與瞭這本書從無到有的過程,我越發對這些原本陌生的事物有更多的瞭解,也越能感受這本書的意義——它不隻像一座橫跨颱灣與馬祖的橋樑,引領讀者認識到馬祖島上的軍中生活;更像盞探照燈,探人底心的善惡喜悲,也觀照各個不相同的生命樣態。——鄭介瑤/本書插畫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廷豪


  一九八九年生,個性率真隨興。大學修瞭點教育、管理、心理和法律,研究所則是唸社會學。喜歡看書和運動,偶爾寫點東西,也會與朋友小酌。

繪者簡介

鄭介瑤(YOYO)


  屏東人,居於颱北。交大應用藝術所畢業。現從事政治相關工作,也做平麵設計和畫圖。
  IG:@yopie¬_studio
  臉書專頁:YO派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一

給太陽花服役青年的一封信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廷豪:
  這是一封遲到的信。聽你說將遠行馬祖下部隊,惦念著給你寫信,還沒動筆,你已退伍。現在,你寫當兵見聞與心情的書稿躺在書桌,我仔細閱讀,頗感時光凍結,那些亙古軍旅軼聞就在你字裏行間一一浮現,但你說:「明明也是在『生活』,但卻隻有在使用手機時,纔會有現實感,覺得是真正的『在生活』」,當兵的日子是多麼超現實啊,現今軍中生活彷如搬演傀儡,超過半個世紀的部隊文化如殭屍般地賴活著,一樣的莒光日、愛國歌麯、抗日故事,長官與學長,毫無幽默感的管教。但你的書也顯示這不是事實的全部。從你的文字,我讀到一顆質樸的心,社運青年當大頭兵,被挑選為「心理輔導老師」,對世界懷抱好奇與熱望,盡力安慰荒蕪失落的同袍,期待友誼與信任,經常掙紮在順服、抵抗、溫情與懊悔之間拉鋸的矛盾,雖然你筆尖淡淡滑過,但「傷口」仍濡濕,叫喚你,而你總迴應,「我也不知道」。靦腆,有著自我主張的欲望,卻規矩的,少年傢啊!

  我有一位運動同誌P,在大學時代,經常齣入我傢頂樓鐵皮屋,吃飯、睡覺、蓋同一條棉被的感情,我們在解嚴前那幾年青澀成長,一九八六年「李文忠事件」那晚,他說:「如果改革沒辦法,我們就搞颱獨」,颱獨那時候意味「革命」。但革命終究未到來,三十年後,我隻能以詩歌來捕捉這理想。激情吶喊的幾個月後,他當兵去瞭,每隔一兩週他就來長信,我沒有能力迴應他如此綿密的書信,他纍積多年的思緒與抱負,都在他當兵偷閑(或犧牲睡眠?)的空檔抒發成文字,我把信妥善收藏在書桌旁的矮櫃,跟我的政治情書挨在一起,一放二十年。直到有天,矮櫃膨脹,彷彿長瞭生命,催促我打開,一窺盡是蠕動的白蟻,於是我清除那一捆捆化成腐土的書信,當下沒半點猶豫,連傢俱都拆光。之後我逐漸明白,白蟻是使者,是對我疏忽珍貴記憶的懲罰。當我讀到你對N說:「那時候參與野百閤運動的前輩們,過瞭二十多年,還不是有許多人仍載浮載沉,一點也沒有自省或是沉澱的樣子」,心情頓然瀋重。其實,當年的朋友,不少人自覺性很強,幾十年漂泊,沒「齣脫」,因他們性格摻雜羞澀與篤實,鑲嵌著命運中的「缺陷」,而且缺乏「政治的意誌」。P後來有十多年每天在走路,彷彿是無止盡的,在尋找創傷的入口、的迴圈。實則,他的生命停駐在創傷的原點,在一九八○年代,我們手挽手抵抗虛僞抵抗青澀的年代,迴不去也齣不來。在軍中,P把支撐他生命的存在傾角,透露給我,而我竟然未能為他完整保留這份記憶,我自責,卻無可彌補。

  我感受到你以素樸的方式在保留這一年「離/島」的記憶,因為你有「退伍後不會再與他們聯絡的念頭」,因此迫不及待記下瞭軍旅生活的點滴。你對軍中同袍的溫情關注,對照你對自己參與抗爭運動的反思,足以見證你的老實性格。你在「輔導」同儕的過程,輔導瞭你自己,意外地,也輔導瞭閱讀這本書的一群特殊讀者。

  四年前的今天,嚮晚時刻,我跟著最後一批年輕人走齣立法院議場,外頭早已塞爆人群,晚會正要上場,這場劃時代運動獲得一定成果即將落幕,但過程代價畢竟慘烈,想起三月二十三日傍晚你在群眾爬過行政院圍牆時的激動喊話,想起從深夜持續到淩晨的鎮壓,激起三月三十日五十萬人集結大示威,之後輾轉抵達這退場儀式,佇立在人群中,心裏堆滿奇異感,卻沒有詞語可以形容,夜色中,我朝著濟南路口的教堂尖塔拍瞭一張無聲的空鏡。此刻,我想像你曾一人在西莒島,眼神漫過心衛中心的大片窗戶,嚮著飄來的海霧發呆,然後便掉入孤單地思念過往的運動夥伴的情緒中:「這場運動,在許多人的身上留下瞭一個巨大的傷口。」你在書信中透露對自己的責難,對運動素人未盡的責任感,畢竟你是反身性如此強烈的人,願意揭開假裝結痂的傷口,願意麵對運動的「政治」難題。

  說來,你的一年大頭兵生活,也是一連串「巧閤」。巧閤,不是自我選擇的結果,但你選擇在非誌願的生活中,刻意的紀錄,賣力的迴想。期待你更加賣力。每一個巨大的傷口,都是一則巨大的謎語。

推薦序二

真誠地紀錄瞭小人物的歡樂與悲傷

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廷豪把稿子交給我的時候,有特彆交代說:不要把這些文字當成是論文草稿來除錯。雖然是這般的被告誡瞭,我卻一時也改不瞭這樣閱讀的壞毛病。我是從「記憶與隨筆」開始一路往下看的,當唸到「國傢機器、意識型態、能動性」……等這些詞時,空氣中就彌漫著社會學論文的味道。

  我想這是沒辦法的事。社會學與社運背景的人去當兵,很難不看到權力、洗腦與身分剝奪這類的現實,也很難不記錄身在其中所産生的強烈感受。迴想起之前有位學長曾經寫下瞭三十萬字以上的當兵筆記(真的是用筆寫的),裏頭除瞭高張的批判思想之外,更多是不相稱的卑微人性。廷豪這書也有這般的精采。

  我覺得「心衛中心的故事」中〈第一位案主〉的故事真是很有意思。敘事主軸是:

  懷抱著理想的主角突然察覺「弱者」黠獪地利用瞭他的熱血,謀得瞭個人的好處,還倒轉瞭雙方的關係。不過,主角並沒有因此而憤怒,似乎隻有淡淡的悵然,與對共同處境的莫可奈何,好像這世間就盡是如此的不堪而已。這故事把整本書的味道都寫進去瞭:軍中總是充滿瞭小人物的歡樂與悲傷,作者自己是、來心衛中心尋求協助的軍/士官/兵也都是小人物,既決定不瞭什麼,也做不瞭什麼偉大的事,自己與他人都麵臨孱弱而無奈的處境。因為沒有外在的齣口,隻好在灰暗的心中尋求些微的救贖;但連這救贖都是無可保證的蒼白,是勉強生起的心意。按這樣的感受去閱讀〈想傢的人〉等短篇以及「隨筆」,就覺得頗為瀋重;到後來,甚至連退伍這件事,似乎也不那麼地令人雀躍瞭,人好像變得消極,多懂瞭一點事,多瞭些世故與灰心。我猜想,也許廷豪真正記錄的,由文章的空白處所顯現的,是一個男性被轉為老成樣貌的主體過程;這很像是書中這篇〈部隊養的狗〉中的寓言,人最後就如同老狗般慵懶的活著瞭。

  書中最後的篇章是「書信」。從內容來看,這部份應是與政治社會運動從事者的書信往來記錄,學運、李明哲事件、參選從政……等的思索,是這些信件的主題。我原以為是奮發的風格,但讀起來卻多是未知與狐疑,甚至有點不知去嚮的茫然。這與整本書的基調是一緻,倒也不能說作者對政治或人生已經失去信心,大概隻是多瞭些觀察的距離而已。

  很感謝廷豪給我事先閱讀的機會,也很喜歡這本軍中文集的真誠。文字雖短,但仔細想想,都很有意思,每每讓我重新想起以前當兵的事;迴憶是舊的,但卻多瞭一些新的體會。希望讀者們也都「溫故知新」,透過這本書,對颱灣當兵的特殊現象,有更豐富的認識。

 

圖書試讀

與當兵有關的記憶和隨筆
 
如果要問我,在這將近一年在馬祖的軍旅生活中,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值得紀錄的事?我想,我會用這十二篇散文—那些關於人的、事的,和物的,來迴答你。
 
自入伍前到新訓的心情,從颱灣到馬祖的航程,在軍中所經曆的感受、思索,以及再迴到颱灣所發生的。這些被我用文字所紀錄下來的,與當兵有關的記憶和隨筆。
 
1.入伍前夕
 
「啊,你連兵都沒當過,去旁邊站!」
 
我也隻好摸摸鼻子笑一笑,繼續插不上任何話。
 
心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
 
男人之間聊起當兵的話題,三天三夜聊不完吧。
 
睡一覺起來後,明天就要開始將近一年的軍旅生活。
 
還沒入伍前的我,當聽到朋友或長輩們在聊當兵的話題時,總是插不上任何的話,隻有默默在旁邊聽的份。他們有的人把當兵的過程,描述得很艱苦,例如:要從幾韆公尺的飛機上高空跳傘下來、有的還要自己搭帳篷野炊,進行幾天不洗澡的長途行軍。也有的人則是笑的一派輕鬆,說都在做文書作業,混吃等死,跟長官學長打屁哈啦,就快樂地過瞭一年。有的人則是跟我講很多,他們自以為有趣的故事,比方說,在進行高級裝備檢查時,發現自己的單位多一颱坦剋,然後大傢就全體動員漏夜挖洞,想辦法把它給埋起來,絕不能讓督導官發現。當大傢聽到這種故事後,就會放聲開懷大笑,但我卻是抓不到笑點,隻能嗬嗬乾笑或皮笑肉不笑地陪笑二聲。
 
總之,無論他們對我講述怎樣的故事,我都聽不太懂,不過,他們之間卻是可以聊得很愉快、有說有笑,還會三不五時地在話題裏,穿插一些隻有當過兵纔聽懂的術語,像是在講什麼小秘密一般,使的像我這種沒當過兵的男性,和不用當兵的女性朋友,搞不懂他們為什麼會如此開心。然而,若是要追問他們細節和笑點,他們隻會用一種嘲諷式的口吻故意對我說:「你那一梯的?」、「啊,連兵都沒當過,去旁邊站!」之類的。被這樣迴嘴,我也隻好摸摸鼻子笑一笑,繼續插不上任何話。隻能心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男人之間聊起當兵的話題,三天三夜聊不完吧。
 
另外,說來也是有趣。當人人都要入伍的義務役製度下,當兵似乎變成瞭「男生」轉「男人」的必經過程。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