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評價與損害賠償

專利評價與損害賠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專利
  • 知識産權
  • 專利訴訟
  • 損害賠償
  • 侵權分析
  • 專利價值評估
  • 經濟學
  • 法學
  • 技術經濟
  • 知識産權保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無形資産的評價,兼具科技、法律與市場的不確定性,專利尤其如此。損害賠償是專利價值的體現,也是完善專利製度的最後一哩路。評價與損害賠償為一體的兩麵,是落實專利資産創造及交易的指標,也是專利製度在學理、實務及審判上亟需閤緻且可閤理期待的關鍵課題。
  
  本書透過科際整閤及比較法之討論,結閤颱、美、德、日之法律理論、實務及實證經驗,將專利損害賠償之法理架構、計算方法及實際案例整閤呈現。
科技金融與企業創新管理 本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科技金融在驅動企業創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與復雜機製。麵對當前全球技術迭代加速、競爭格局深刻變化的宏大背景,如何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和資本力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穩健的創新生態係統,是擺在所有高新技術企業和政策製定者麵前的緊迫課題。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學教科書,而是聚焦於科技創新活動與金融資本供給側的深度融閤與實踐操作層麵。它旨在為科研人員、高新技術企業管理者、風險投資人、銀行信貸人員以及相關政府監管部門,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極具操作性的理論框架與案例分析。 第一篇:科技創新的新範式與金融需求的演變 本篇首先界定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特徵,例如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帶來的顛覆性影響。我們探討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漫長周期中,技術密集型企業所麵臨的獨特融資睏境,特彆是無形資産價值評估的難題以及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投資特性。 1.1 創新價值鏈的重構與金融滲透 我們詳細分析瞭技術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特點。在基礎研究階段,資金的公益性和長期性要求有彆於傳統的商業貸款;在産業化初期,輕資産、高成長的初創企業如何突破“死亡之榖”的資金缺口;而在成熟期,如何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規模擴張和風險分散。內容包括對研發投入資本化、知識産權證券化等新興金融工具的深入解讀。 1.2 科技企業估值體係的本土化與國際化 傳統基於資産負債錶的估值方法在評估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時顯得力不從心。本書花費大量篇幅討論瞭如何構建一套適應於前沿技術和稀缺人纔的綜閤估值模型。這包括引入未來現金流摺現法(DCF)的修正、可比公司分析(Comps)在特定技術領域中的適用性限製,以及期權定價模型在評估研發管綫價值時的應用。特彆強調瞭非財務指標,如團隊結構、技術壁壘和市場占有率預期,在估值中的權重調整。 第二篇:科技金融工具的創新與實踐 本篇是本書的核心實踐部分,重點介紹和比較瞭各類服務於科技創新的金融工具及其應用場景。 2.1 股權融資: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的生態係統 我們詳細描繪瞭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PE)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作用。內容涵蓋瞭種子輪、A輪、成長期投資的關鍵決策點、條款設計(如清算優先權、反稀釋條款)的博弈,以及退齣機製(IPO、並購)的策略選擇。此外,還探討瞭“産業資本”與“財務資本”在投資邏輯上的差異及其對被投企業的深層影響。針對近年來興起的“硬科技”投資熱潮,本書提齣瞭如何識彆真正具備核心技術壁壘的企業。 2.2 債權融資的突破:知識産權質押與科技保險 對於尚未成熟到可以進行大規模股權融資的中小企業而言,如何有效利用其核心資産——知識産權進行融資至關重要。本書詳細介紹瞭知識産權評估、質押登記、以及銀行信貸審批流程中的具體操作難點與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分析瞭科技保險(如研發責任險、關鍵設備保險)在降低創新風險、增強銀行信貸意願方麵的作用機製。 2.3 政策性金融與政府引導基金的杠杆效應 政府在科技金融體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角色。本書分析瞭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的設立目的、運作模式(如跟投機製、風險容忍度設定),以及如何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引導社會資本流嚮國傢戰略性新興産業。強調瞭政府資金如何通過風險分擔機製,有效彌閤市場失靈帶來的融資缺口。 第三篇:金融風險管理與企業治理 創新活動本身伴隨著高風險。本篇關注如何利用金融手段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和抵禦這些風險。 3.1 技術風險與市場風險的量化管理 本書探討瞭如何將技術路綫選擇的風險和市場接受度的不確定性,納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體係。內容涉及基於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的敏感性測試,以及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在適度範圍內)對匯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進行對衝,以保護研發投入的穩定性。 3.2 科技金融環境下的公司治理與激勵機製 科技企業的價值核心在於人纔和知識産權。本書重點討論瞭如何設計閤理的股權激勵方案(如ESOP、期權池)來鎖定核心技術人纔,並平衡創始人、投資者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分配。同時,強調瞭董事會結構中獨立董事在技術戰略監督和利益衝突管理中的關鍵角色。 3.3 金融科技(FinTech)在科技金融中的賦能 新興的金融科技手段正在重塑科技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可及性。本書探討瞭大數據、人工智能在信貸審批、反欺詐、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中的應用潛力,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提高中小科技企業的融資效率,並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成本。 結論:構建可持續的科技金融生態 本書最後總結瞭構建一個健康、高效、可持續的科技金融生態係統所必需的要素:清晰的産權保護、透明的監管環境、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如技術評估師、專業律師)以及教育體係對復閤型人纔的培養。本書力求超越理論教條,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和工具,助力我國科技企業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式發展。本書內容覆蓋瞭從早期孵化到成熟上市的全過程,是理解當前中國創新驅動戰略下金融支持體係的權威參考讀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尚誌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
  颱灣科技法學會理事長
 
  學曆: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

  經曆: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創院院長、科技法律研究所創所所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

李偉綺

  現職:
  美國杜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學曆: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

呂柔慧

  現職:
  協閤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係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

圖書目錄

專利評價與損害賠償──專利法製的最後一哩路/劉尚誌

第一章 導論:專利評價及損害賠償
1.1專利價值為製度的核心議題/1
1.2專利價值評估有多元目的:專利之競爭優勢、授權及損害賠償必須具備法律要件/2
1.3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與技術移轉之授權有不同之經濟效用/3
1.4損害賠償法理與估算,將專利市場「看不見的手」體現為「看得見的規則」/4
1.5損害賠償類型、經濟原理與會計準則的競閤關係/5
1.6損害賠償之計算與可能範圍/14
1.7閤理權利金及專利貢獻度為專利評價及損害賠償之主流/16
1.8本書編排及主要內容/19

第二章 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製度
2.1 概 述/21
2.2所失利益/23
2.3利益說──美國設計專利之特彆規範/27
2.4閤理權利金/32
2.5小 結/71

第三章 日本專利侵權損害賠償
3.1規範態樣/73
3.2所失利益/75
3.3利益說/78
3.4閤理權利金/82
3.5其他規範/86
3.6小 結/90

第四章 德國專利損害賠償
4.1規範態樣/93
4.2所失利益說/95
4.3利益說/98
4.4類推授權說/104
4.5其他規範/108
4.6小 結/110

第五章 我國專利損害賠償
5.1規範態樣/111
5.2具體損害賠償說──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款前段/114
5.3差額說──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款後段/117
5.4利益說──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119
5.5閤理權利金──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3款/125
5.6囑託鑑定說/128
5.7時效經過後之不當得利請求/128
5.8損害賠償計算方式選擇與併用之探討/132
5.9同一産銷鏈之侵權行為法律關係/139
5.10 當事人文書提齣義務/150
5.11 法院酌定/154
5.12 小 結/157

第六章 量化實證分析──我國智慧財産法院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案件
6.1研究範圍及方法/159
6.2智慧財産法院一審之判賠情形、判賠金額以及判賠率/160
6.3智慧財産法院一審損害賠償計算方式、範圍與判賠率/170
6.4懲罰性賠償金案比例及倍數上升/173
6.5智慧財産法院二審以及更審之判賠情形、判賠金額以及判賠率/175
6.6計算方式漸趨細緻/177
6.7智慧財産法院二審及損害賠償計算方式、範圍與維持率/178
6.8智慧財産法院上訴審懲罰性賠償金之酌定情形/181

第七章 質性實證研究──我國最高法院與智慧財産法院案件分析
7.1研究範圍及方法/183
7.2具體損害賠償與差額說/184
7.3利益說/195
7.4復數專利及産品損害賠償範圍計算難題/233
7.5閤理權利金/246
7.6時效經過後之不當得利請求/257
7.7損害賠償方式之併用/265
7.8當事人文書提齣義務之適用/266
7.9損害賠償之酌定/270

第八章 閤理權利金之發展趨勢
8.1標準必要專利之權利金計算方式/281
8.2持續性權利金之計算方式/304
8.3小結:持續性授權金之核予不當然等同故意侵權之評價/312

第九章 專利損害賠償方法論之檢視與再齣發
9.1「具體損害賠償說」與「差額說」/317
9.2利益說/320
9.3閤理權利金之重新詮釋/326
9.4不當得利請求權──以閤理權利金為請求基礎/336
9.5損害賠償計算方式之併用──應有允許空間/336
9.6當事人文書提齣義務與法院酌定之運用及互動關係/337
9.7專利法製之最後一哩路:損害賠償範圍之建構/338

參考文獻/341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專利評價與損害賠償──專利法製的最後一哩路

  專利製度是個常生爭議的課題。爭議的來源,從知識與創新是否應該授予財産權的獨占行使,到國與國間存在著不同的産業生態與技術環境,因為專利擴大瞭國際比較優勢的差距,科技創新可以透過專利的排他權箝製競爭對手,改變市場的利基。越來越多的專利數量,以及各式專利聯盟的興起,使得不對稱的競爭益形明顯。
  
  創新的質量與數量一樣重要。專利的世界裏,不好的東西,再多也沒用;好的東西數量少時,要成就大好,就必須有策略性的布局。大組織的資源多,創新內容多,然而無效的擴張與利用,隻會步入大而不當的窘境,因此大者恆大,強者越強,在競爭的生態圈中,並非一成不變的定律。
  
  專利作為無形資産,其關鍵在於品質與價值。權利品質決定瞭保護的力道,專利價值影響瞭資産的流通性,無形資産可以是無價之寶,也可能是毫無價值的財産權。然而由於法律賦予的獨占與排他權,加上專利製度在世界各國的進程不盡相同,專利在市場競爭的力道,因地而異。有些國傢製度發展已久,訴訟費用也高,會增強專利的箝製性。尤其在美國,專利一直是高度動態的律法,加上市場夠大,因此專利在美國的價值是相對高的。相對地,如果市場小,或是智慧財産製度還在蹣跚起步,無形資産的價值,顯然會被低估。所以專利價值的決定,在市場價格機製中,糾結瞭法律製度所造成的交易成本。無形資産的閤理對價,非如一般的商品,可以依循傳統經濟學「市場決定價格」的概念,而過往一直避免行政(如公平交易委員會)或司法單位介入價格之決定,隨著時空的轉變,經由法院判決或行政裁量專利對價,已是無可避免的作為。
  
  不論是在智財先進或是剛起步的國度,創新的價格如果可以有客觀的評價,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供需雙方接受,無形資産所創造的正麵與負麵效益可以達到均衡。換言之,如果價格機能能夠降低法律工具負麵作用,同時具有鼓勵創新的效用,對於已經全球化的專利製度,會有明確的引導功能,尤其損害賠償製度的運作,對於市場價格有高度的影響,是司法引領經濟行為關鍵的一環,對於完善無形資産的保護與利用,建製瞭最後一哩路。撰寫這本書的初始心,就是因為有如是之期待。
  
  我國專利製度的施行,在全球化下智慧財産權法製和諧化之交互影響下,迄今纍積瞭相當的經驗。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於2014年6月舉辦我國專利法製與審判之實證研討會,並於2015年由元照齣版「颱灣專利法製與審判實證」一書,將颱灣智財法院成立六年後的專利判決進行綜閤性的評估與個彆重要議題的深入探討。接著在2017年7月齣版瞭「颱灣科技産業美國專利訴訟三十年之迴顧」,對於專利製度於我國産業競爭發展的影響,不論是在國內或全球最先進的美國,都進行瞭量化與質性的實證研究,其中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的分析也包括在其中。在專利法律中與權利要件、侵害判斷相關的重要議題,尤其是進步性與均等論,我國法院已經開始步嚮穩健發展的方嚮,然而整體專利製度欲達於完善,目前在學理、實務及審判上欠缺一緻性且可閤理期待的關鍵課題,就是損害賠償的評估與計算。我們於2016年舉辦專利價值評估與損害賠償國際研討會,透過比較法之討論,結閤颱、美、德、日之實務運作及實證經驗,將專利損害賠償之議題與見解整閤呈現。
  
  一本新書完成之日,即是起算為舊書的第一天。我們深知新的議題還在持續進展,尤其是標準必要專利之價值與其在競爭法上之爭訟,方興未艾;以有涯隨無涯,本來就是研究工作者無法瞭卻的輪迴,然而為著齣書隻能讓寫作暫時告一段落。這本書能夠齣版,要特彆感謝李偉綺與呂柔慧兩位共同作者,他們是交大科技法律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偉綺大學攻讀管理科學,在科技、管理與法律的跨領域整閤相當傑齣,柔慧的法律基礎紮實,治學與專業的造詣高,已經是執業律師。他們兩位對於專利損害賠償的研究下瞭很深的功夫,也將論文與我們相關的著述整理改寫,成為這本書的重要內容。能夠與年輕人一起寫作,對於專利製度能夠有所貢獻,是我們的機緣與榮幸。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院長
劉尚誌
2018年1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