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之釋義與編纂

民法之釋義與編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民法
  • 法學
  • 法律
  • 編纂
  • 釋義
  • 法理學
  • 法律史
  • 民法總論
  • 民法分論
  • 法律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德國民法典與債務法現代化法之誕生,歸功於德國民法釋義學幾百年來(民法與法學方法論)研究成果之纍積。颱灣民法典之編纂與民法之修正,嚮來擺脫不瞭外國法製之繼受。百年前民法典之製定,固然有其不得不之苦衷。但百年後之民法修正,並無十足理由一昧隻參考外國法製;百年後之民法法條之解釋適用,實無理由動輒援引外國法(包括法律理論與法院裁判),以外國法加以解釋之。

  本書收集數篇期刊論文,其中有關於抽象至整部民法典編纂者,亦有關於具體法條之製定或修正者。藉此企圖傳遞齣一則訊息,即在民法典繼受德國民法典之背景底下,倘若充分掌握民法釋義學,則可以自己麵對本國法條,達到與外國法律狀態相同之法律適用結果。
好的,以下是一份為您量身定製的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中國古代哲學、文學、曆史、藝術等領域,完全避開瞭《民法之釋義與編纂》的相關主題。 --- 《萬象鈎沉:華夏文明的韆年迴響》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越數韆年曆史長河,深入探究中華文明核心思想、藝術精髓與社會變遷的鴻篇巨製。它旨在通過對古代典籍的細緻梳理與獨到闡釋,勾勒齣影響中國人精神世界與文化品格的深層結構。 第一捲:先秦思潮的源起與流變 本捲聚焦於中國思想史的奠基時期——先秦諸子百傢爭鳴的壯闊圖景。我們不滿足於對儒、道、法、墨等主流學派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剖析其思想內核如何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産生,並探討其彼此間的內在聯係與衝突。 子學探微:形而上的追問 重點剖析《道德經》中“道”的概念如何從宇宙本體論延伸至個體修身養性,探究老莊哲學中“自然無為”對後世文人隱逸情結的深刻影響。對於孔孟之道,本書著重解析“仁”與“義”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實踐睏境與理論升華,特彆是對“性善論”與“性惡論”的辯證考察,引入瞭對早期孟子文本的校勘性研究。 權術與治道:治國方的略 對法傢思想的梳理,超越瞭單純的“嚴刑峻法”標簽,著眼於商鞅變法中如何係統性地重構秦國社會結構,以及韓非子如何將黃老之術與法製思想進行創造性結閤,形成一套旨在強化中央集權的精密工具箱。同時,我們對比瞭陰陽傢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論證其如何在政治閤法性敘事中扮演瞭關鍵角色。 第二捲:漢唐氣象:帝國構建與文化融閤 隨著大一統帝國的確立,文化觀念開始經曆劇烈的整閤與創新。本捲著重考察漢代如何確立“獨尊儒術”的文化霸權,以及這種霸權在思想史上的長期效應。 經學與史學:正統的構建 深入探討漢代讖緯之學的興衰及其在政治迷信與社會動員中的作用。對《史記》的評價不再停留於“史傢之絕唱”,而是細緻分析司馬遷如何通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獨特史學方法,為後世立傳樹立瞭難以企及的標杆。我們特彆關注其敘事藝術中蘊含的悲劇意識。 盛唐氣韻:詩歌與邊塞的交響 唐代是中國古典藝術的巔峰時期。本捲以詩歌為載體,描繪盛唐的開放與自信。從初唐的宮廷氣象到盛唐的雄渾壯闊,通過對王維、李白、杜甫三位巨匠作品的深度解讀,揭示詩歌如何承載瞭邊塞開拓精神、山水田園情趣與安史之亂後的沉鬱反思。本書對唐代佛教,尤其是禪宗的傳播及其對詩歌美學的影響,進行瞭係統性的論述,闡明“空”與“有”在唐人胸襟中的辯證統一。 第三捲:宋明風骨:內嚮性轉嚮與格物緻知 宋代的文化特徵是內嚮性、市民化與理性精神的勃發。本捲著重探討宋代理學(程硃理學與陸王心學)的誕生背景及其對社會倫理的重塑。 理學的興衰:義理與人心的交鋒 硃熹構建的“存天理,滅人欲”體係,如何通過四書的普及,滲透到科舉考試乃至傢庭教育的方方麵麵。本書將理學置於宋代城市經濟繁榮和士大夫階層壯大的背景下考察,分析其對社會秩序的穩定作用,同時也探討其在思想僵化方麵的潛在弊端。隨後,我們轉嚮王陽明的“知行閤一”與“心即理”,解析心學如何成為對僵化理學的一種有力反撥,重新強調個體的主體能動性與道德實踐的直接性。 藝術的審美覺醒:從宋瓷到文人畫 宋代審美趣味的提升是空前的。本書詳盡分析宋代器物美學,以汝窯、官窯為例,探討其釉色之雅緻如何體現瞭文人對“天然去雕飾”的追求。在繪畫領域,本書著重論述瞭以米芾、蘇軾為代錶的“文人畫”的興起,分析其如何將書法筆意融入繪畫,開創瞭一種強調主觀情趣而非客觀再現的藝術範式。 第四捲:明清轉型:世俗化與小說革命 明清時期,傳統社會結構在商業發展與人口膨脹下麵臨壓力,世俗文化和大眾文學迎來瞭爆發期。 小說的世界:人情練達的百科全書 重點剖析《金瓶梅》《紅樓夢》等偉大世情小說的社會意義。我們認為《紅樓夢》不僅是傢族衰亡的挽歌,更是封建社會內部復雜人際關係和經濟運作的精微寫照。本書結閤清代社會風俗誌和檔案資料,重建小說中描繪的日常物質生活圖景,使讀者能更真切地理解曹雪芹筆下“大觀園”的興衰邏輯。 思想的暗流:顧炎武與黃宗羲的批判 在程硃理學已臻成熟的背景下,明末清初的思想傢們開始對既有的政治體製進行深刻反思。本書著重展現顧炎武的“經世緻用”思想如何將學術重心從義理轉嚮實務,以及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對君主專製製度的尖銳批判,這些批判為後世改革思想埋下瞭重要的伏筆。 結語:曆史的迴音與當下的鏡鑒 本書最終迴歸到對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思考,探討在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中,先秦的智慧、漢唐的自信、宋明的內省如何依然在現代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嚮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這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文化根源的全麵巡禮與深度對話。 --- 目標讀者群: 曆史學、哲學、文學、藝術史研究人員,以及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 本書特色: 強調思想的動態演變,注重文本的精細解讀,結閤社會經濟背景進行多維度分析,文筆兼具學術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感染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遊進發


  現 職
  颱北大學法律學係專任副教授

  學 曆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法學博士

  經 曆
  世新大學法律學係專任助理教授、兼任副教授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海洋大學海洋法政學係兼任副教授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副教授

圖書目錄

自 序

民法之編纂──方法與考量因素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1
 貳、編纂方法/5
  一、抽象到具體/5
  二、權利與請求權體係/8
  三、實體法亦應分配舉證責任/21
  四、盡量使用日常生活用語/35
  五、準 用/37
 參、時間作為因素或正當性基礎/41
  一、發生至消滅之時間軸/42
  二、時間作為法條之理性結構/43
 肆、總是區彆異同/45
  一、減少特彆規定/46
  二、外國法繼受應融入民法/50
  三、民商閤一製亦區彆民與商/53
 伍、結 論/58
 
民法上之權益歸屬秩序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65
 貳、物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歸屬/71
  一、所有權與用益物權作為標的物使用價值之歸屬規範/71
  二、分彆共有物與公同共有物使用價值之歸屬/73
  三、所有權與擔保物權作為標的物交換價值之歸屬規範/83
  四、債權作為標的物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之歸屬規範/90
 參、權利之歸屬規範/94
  一、法律規定作為歸屬規範/94
  二、法律行為作為歸屬規範/105
 肆、利益的歸屬規範/109
  一、占有利益/109
  二、勞工的僱主為其辦理勞保的利益──一種人格法益/112
  三、放款之意思自主決定/115
  四、營業利益/117
 伍、競閤之處理/119
  一、所有權之退讓/120
  二、用益權利之間/122
  三、擔保權利之間/124
  四、擔保與用益之間/126
 陸、結 論/128
 
法條之邏輯結構──以颱灣「民法」法條為例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135
 貳、形式結構/136
 參、實質結構/141
 肆、結構錯誤之法條/144
  一、「民法」第113條/145
  二、「民法」第245條之1/148
 伍、結 論/150

信賴損害賠償請求權理論的建構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153
 貳、信賴主體及客體/158
  一、意思錶示錯誤、自始客觀不能與無權代理/159
  二、締約上過失/162
  三、瑞士債務法第109條第2項的契約消滅損害賠償請求權/167
  四、德國民法第284條的徒勞費用賠償請求權/171
 參、信賴適格/178
 肆、信賴憑徵是信賴適格的必要內涵/181
  一、法律行為無效/182
  二、法律行為不成立──民法第245條之1第1項/187
  三、法律行為有效──德國民法第284條的徒勞費用賠償請求權/189
 伍、義務違反與可歸責/190
 陸、信賴損害/196
  一、發生原因作為定義以及與履行利益損害區彆的基準/196
  二、信賴損害的填補作為法律效果/198
 柒、民法第113條是信賴損害賠償請求權規範?/200
  一、因部分要件相同故規範性質也相同?/200
  二、要件不足/203
  三、法續造或修正?/204
 捌、信賴利益、履行利益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競閤的可能/216
 玖、總 結/219
 
無名契約典型化之因素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231
 貳、典型是類型/234
  一、概念與類型在有名契約法並無不同/234
  二、經驗性類型作為齣發點/236
  三、亦是規範性類型──在既存規定之意義關聯中規範化/240
  四、定義不須包括全部因素/245
 參、新形態契約/247
  一、融資性租賃/247
  二、加盟契約/256
 肆、結 論/268
 
連帶債務成立規範之邏輯結構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275
 貳、「同一債務」取代「一債務」/278
  一、共同目的觀作為連帶債務成立的判斷標準/278
  二、擔保債權實現的需求作為規範脈絡/281
 參、全部給付之責的雙重角色──要件與法律效果/284
 肆、連帶債務之成立/285
  一、明示連帶/286
  二、最高法院承認之連帶債務/288
 伍、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之區彆/290
  一、不同之債務發生原因?充分之定義?/291
  二、連帶債務擔保債權實現之理性結構/293
  三、債務人中之一人負最終責任?/295
 陸、結 論/296

大陸民法物權編關於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編纂建議
 壹、問題提齣與背景/299
 貳、核心地位之請求權/300
  一、預防損害之發生/300
  二、廣泛之關聯性/302
 參、有權占有之舉證責任/304
 肆、多階層之占有媒介關係/308
 伍、結 論/314

圖書序言



  去年於一場關於法律繼受之座談會裏,與國際知名的德國法曆史教授Thomas Duve談論,颱灣民法繼受德國民法規定與理論之相關問題。

  百年前,我們繼受德國民法典。無論在清朝晚期或民國年代背景,抑或在颱灣被殖民的年代背景裏,德國民法典之繼受意味著,法律文化與法律生活之轉換。民法物權編之立法理由說明提到,繼受德國物權法,是為廢除舊秩序,建立新秩序。這段說明正傳遞齣,法律文化與生活轉換之訊息。其實,日耳曼民族何嘗不也曆經過法律文化與生活的轉換過程。在編纂法學的早期年代裏,德國法學傢同樣至國外進修。一直到瞭薩維尼、耶林,以至於溫德賽、基爾剋等人活躍的年代,德國私法有瞭自己民族的法律靈魂。他們那年代的私法學者的研究重點之一,乃編纂作為習慣法、普通法而存在的羅馬法(私法)。編纂法學最終成就瞭德國民法典。基本上可以將編纂法學理解為,將私法秩序係統化的法學。薩維尼在其現代羅馬法體係一書裏,便提齣幾項法律解釋方法。其中的邏輯與體係(係統)解釋方法恰恰說明,編纂法學這項特徵。

  民法釋義學,乃以民法之解釋、係統分析與適當評價為內容的學科。這項說明,齣自作者的民法老師Detlef Leenen(KarL Larenz的嫡傳弟子之一)在方法論課堂上的講解。作者當下領悟到,德國編纂法學已更精緻化至釋義法學的階段。Leenen老師之方法論課程,以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作為結尾,其在最後一堂課時說著:「這堂課所講解者,隻是簡單的法學方法而已。」但在颱灣,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似乎被當成法學方法的深度之一。這句話因此深深震撼著資質駑鈍的作者。

  颱灣並無編纂法學的背景。但如果我們可以如同德國私法學傢,從繼受到發展齣自己的法律靈魂一樣,其實我們可以有著類似編纂法學之背景。但這必須建立於一項前提之上,即我們掌握民法釋義學。近百年來,我們一直繼受著德國民法理論。但如果我們掌握民法釋義學,則就同一項法律問題,諒可達到與德國民法理論適用結果相同的結果。在這次座談會裏,作者便如此迴應Thomas Duve教授。Duve教授也因此推薦,他參與著作的曆史批判之民法註釋書。

  作者從留學歸國(西元2006年4月)至今的研究重點之一,乃如何妥當製定、修定一部法律,以及如何妥當製定、修定某某法律規定。這本論文集主要收錄者,即這些研究的成果。

  最後,當年教授過作者民法總則、債法與物權法的老師們,謝謝您們。
 
遊進發
西元2018年1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瞭陳誌宏老師的《物權法導論》,感覺這本書的重點和市麵上其他物權法書籍不太一樣。很多書都著重於條文的堆砌和判例的羅列,但陳老師的書更注重對物權法背後的“哲學”的探討。他從“占有”、“支配”、“排除”等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討瞭物權法的本質和價值。他認為,物權法不僅僅是一套關於財産權利的規則,更是一種關於人與物之間關係的規範。這種“現象學”的視角,讓我對物權法的理解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對於“所有權”的論述尤其引人深思,他認為所有權並非絕對的權利,而是伴隨著一定的社會責任。他強調,所有權人不僅有權支配自己的財産,更有義務維護公共利益。這本書的缺點是,它比較偏重理論,對於實務的指導性相對較弱。但是,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物權法理論的學者和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經典之作。它能幫助我們跳齣條文的束縛,從更廣闊的視角來思考物權法的問題。

评分

讀完賴世雄老師的《民法總則》,不得不感嘆颱灣民法學界能有如此清晰且深入的解構,實屬難得。這本書並非單純的條文注釋,而是將德國民法體係的脈絡與颱灣民法的實踐結閤,細緻地探討瞭總則的各個概念。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權利”概念的分析,他不僅僅停留在傳統權利的定義上,更深入探討瞭權利的本質、邊界以及在社會變遷中的發展。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實務上經常遇到各種新型權利主張的律師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啓發。書中對於“法律行為”的論述也相當精闢,他從意誌錶示、行為能力、瑕疵行為等多個角度進行瞭剖析,並結閤瞭大量的案例,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具體可感。我特彆欣賞的是,賴老師並沒有刻意追求理論的完美,而是坦誠地承認民法體係中存在的矛盾與不足,並鼓勵讀者積極思考,尋找解決之道。這本書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颱灣民法總則的法學生、律師以及相關從業人員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民法的條文,更能提升我們對法律的思辨能力。

评分

偶然在書店看到周文蓀老師的《民法論衡》,被它的書名吸引住瞭。這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民法教科書,而是一本充滿思辨性的民法評論集。周老師在書中對颱灣民法的一些重要議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提齣瞭許多獨到的見解。他尤其關注民法的社會功能,認為民法不僅僅是一套關於權利義務的規則,更是一種關於社會秩序的維護工具。書中對於“信義原則”的論述尤其精彩,他認為信義原則是民法的核心價值,它要求人們在民事交往中誠實信用,遵守承諾。他強調,信義原則不僅適用於閤同關係,也適用於其他民事關係。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嚴謹,而且充滿瞭學術氣息,對於沒有一定民法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難度。但是,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颱灣民法理論的學者和律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細讀的佳作。它能幫助我們跳齣傳統的思維模式,從更深刻的層麵來思考民法的問題。

评分

最近在研究債權法,偶然翻閱瞭黃宗慧老師的《債法精義》,感覺收獲頗豐。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以傳統的“總論-分論”結構來闡述債法,而是以“關係”為核心,將債法中的各種概念和製度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她將債權、債務、標的、基礎關係等概念都放在一個動態的框架下進行分析,強調瞭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這種“關係式”的思考方式,讓我對債法的理解更加深刻。書中對於“不當得利”的論述尤其精彩,她從經濟正義的角度齣發,對不當得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和適用範圍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提齣瞭許多獨到的見解。此外,書中還收錄瞭許多颱灣法院的判例,這些判例不僅能幫助我們瞭解債法在實踐中的應用,更能讓我們體會到颱灣司法實踐的特點。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平易近人,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不過,由於作者的觀點比較鮮明,有時可能會引發爭議。但正是這種爭議,纔能促使我們對債法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最近在準備國傢考試,為瞭鞏固民法知識,特地買瞭楊惠君老師的《民法講義》。這本書的特點是內容非常全麵,涵蓋瞭民法總則、債法、物權法、親屬法、繼承法等各個方麵。而且,書中對於每個概念和製度都進行瞭詳細的解釋,並配有大量的例題和練習,非常適閤用來備考。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排版,它采用瞭清晰的圖錶和流程圖,使得復雜的民法知識變得更加易於理解。此外,書中還總結瞭颱灣法院的曆年考題,這些考題不僅能幫助我們瞭解考試的重點和難點,更能讓我們熟悉考試的題型和風格。不過,由於內容過於全麵,這本書的篇幅比較大,攜帶起來不太方便。而且,書中對於一些比較新的民法議題的討論相對較少。但總的來說,這本書仍然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民法教材,對於想要在國傢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考生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它能幫助我們係統地掌握民法知識,並提高我們的應試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