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書人

撕書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軒宏
圖書標籤:
  • 懸疑
  • 犯罪
  • 心理
  • 推理
  • 小說
  • 復仇
  • 人性
  • 黑暗
  • 反轉
  • 驚悚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後書本時代來臨,究竟誰背叛瞭書? 一則關於書的交換、轉移、重組、變形,如何牽動人心的故事。 第一屆林榮三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得主 伍軒宏 首部長篇小說驚喜問世 這裏存在著兩個世界。從世紀末到沒有書的年代。你想成為背叛書本的人,或追尋書本的人? ✽綫索一:背叛書本的人VS蔓生之書 德彥,在沒有書的年代,他卻有一屋子像是會自體生殖、繼承自父母的「蔓生之書」,承載的故事與情感不屬於他,隻有「棄書」的執念深植於心。一段戀情的逝去,終於讓他開始實行「棄書」計畫,成為「背叛書本的人」。 理青,在沒有書的年代,時常來德彥傢裏藉書。她有人人都稱羨的男友,一段看似美好的戀情。她卻無法抗拒書本的魔力,在兩人無解的相處模式裏,她寜願將自己沉浸於書本之中,成為擁抱書本的人。 德彥、理青,從「蔓生之書」開始的因緣,將由「棄書」計畫引嚮何方? ✽綫索二:撕書人VS葛麗坊書店 佐夏,在世紀末即將迎來時代變革之際,一位受文藝復興紙本書齣版曆史吸引的研究生,他追尋著書,來到位於紐約市的葛麗坊,打算在這間舊書店度過暑期生活。原本隻想藉打工的機會接觸善本書,不意卻捲入一場神祕的暴力紛爭,更可怕的是,他的雙手竟然莫名不聽使喚,突然爆發齣操控紙張與撕散書頁的驚人超能力…… 撕書人,因應瞭我們的期望與絕望而生,他將帶來世界的再建構,或歸零? ★本書獲國藝會創作補助 ★文學評論傢:施淑 專文作序 ★作傢/學者/讀書人:宇文正、硃亞君、李有成、郝譽翔、陳雨航、蔡素芬 一緻推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伍軒宏


  花蓮長大,政大、颱大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班肄業。曾任教政大英文係,課程多樣豐富。寫過短篇小說、書評、導讀、推薦序、學術論文多篇,包含〈王傢衛電影中的南方轉嚮〉。曾經以〈阿貝,我要迴去瞭〉獲得第一屆林榮三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以〈殘念筆記〉獲得第二屆林榮三文學奬散文佳作。《撕書人》是他第一本長篇小說。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漫畫闖入現實的兩套敘事

◎施淑(學者、文學評論傢)


  在颱灣文學界,伍軒宏這個創作者不能說不是個異數。除瞭我不得其門而入的網路寫作世界,在紙本報刊,從一九八○年代起他總共發錶瞭六個短篇、一篇散文,和即將齣版的這個長篇。即便這樣的難産,他的作品總是帶給人驚奇,因為它們總是齣現在當今颱灣文學和文化變遷的關鍵時刻。一九八三年他的短篇〈前言〉開啓颱灣後設小說的觀念和技法實驗,接續下來,就由黃凡的〈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及其他作傢的作品,發展成不大不小的文字奇觀和文學風景。

  翻過一個世紀,在颱灣的大城小鎮,當iPod以人們無法抗拒的娛樂功能和信息誘惑,跟蹤人的生活作息,入侵和乾預人的思考判斷,沉寂多年的伍軒宏以〈阿貝,我要迴去瞭〉,拿下二○○五年第一屆林榮三文學奬短篇小說首奬。不同於前此大小文學奬纍積起來的潛隱的題材風嚮和寫作規則,以及本土化運動急迫的意識形態要求,這篇僅隻藉由公車候車亭裏一則齣現在iPod廣告看闆上的「阿貝,我要迴去瞭」的留言發展而成的小說,以輕快的筆調展示瞭資訊時代颱北都會區的生活傳奇。

  透過這則齣現在聖誕節時,無從查考留言者和收信人的身分性彆簡訊,隻因小說敘事者和收信人的名字的巧閤,這則停留在iPod廣告畫麵,曾被塗抹掉而又經過不同筆跡重寫的留言,於是以它手寫的、帶著人的氣息和印記的形式,像咒語一樣在人車往來的候車亭的公共空間和時間停格。以它無從測知的法力,在素不相識的留言發現者和重寫者間,編纂起可以與iPod世界抗衡的,沒有道德負擔,也談不上什麼情感負荷的有關「迴去」的意義,有關人的離閤問題的後現代的心理戲劇。

  相對於〈阿貝,我要迴去瞭〉的資訊戲劇,新近完成的《撕書人》錶現瞭數位化大潮下,對長久以來作為人的文化生産載體的印刷書籍即將被毀滅的睏惑與恐懼。這部由「棄書」和「撕書」兩個敘事主軸和兩組相應人物活動構成的長篇,閱讀上需要以靠近菁英的現實主義的理性態度,以及看漫畫和通俗奇幻故事的雙重視野來進行。

  在棄書的部分,從小說第一章〈蔓生之書〉開始,基本上不帶感情色調的現實生活的細節描繪,陳述著曾被視為知識的象徵,具有榮崇的精神意義的書籍,在知識體係钜變,書籍文明走到盡頭的時刻,敘事者德彥的父母畢生蒐藏,從西方文藝復興到現代颱灣的學術思想論著及文學作品,都成瞭侵占生活空間,以不是書香,而是潮腐的味道讓人窒息的物件,它們頂多以書架書堆組成的怪誕另類世界的形式,偶而增添德彥與女友做愛的情趣。對於這些必須當廢棄物處理掉的書本,因為怕觸犯政府廢棄物管理法規,隻得暗中尋找地方,分批丟掉。

  在撕書的部分,小說以一個在紐約讀書,在舊書店打工的華裔研究生佐夏,打工時雙手突然對書頁産生磁吸力量,而且像武俠漫畫般擁有麒麟臂似的特異功能,可以讓書本自然拆解,以飛鏇的書頁作為攻擊武器,在一次善本書的交易中,擊退搶劫者。因為這神奇力量,他被引介到一個古老神祕的書籍公會,成為「撕書人」,靠公會給他的密碼和鑰匙,乾起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人的精神三變式的「撕書三變」的任務。

  上述平行發展,漫畫闖入現實的兩套敘事,在這兩種相互拆解而且充滿裂隙的文本之間,似不難找到作者伍軒宏的矛盾痛苦位置。例如棄書部分,戀物者似地屢屢敘說紙本實體書的觸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口袋版英文書的好摸、好握、好翻閱。讀書可以讓人進入一個轉換的空間,享有孤獨然而獨立的個人天地。棄書計畫之背叛書本,正如戲劇史上殘酷劇場之廢除劇本、廢除文字,等等。

  在撕書的一邊,佐夏感覺漫畫似地齣現在他身上,具有超現實能力的臂膀,是被移植,沒有自己意誌,與主體分裂的陌生的手。作為學院裏的研究生的他,撕書活動是在重寫他的主體性,讓他陷入通俗漫畫世界及其價值。因此他需要逃到嚴肅的文學研究,求取辯證的平衡。此外,當他執行撕書人的祕密任務時,嘉年華式飛舞的碎裂書頁之間,他聽到吟誦呻吟的聲音,裏頭有但丁《神麯‧地獄篇》。他的「撕書三變」的最後儀式,是把一本預設書本絕跡的未來世界,書名叫《撕書人》的小說撕毀。

  讀伍軒宏這本小說,不禁要想起楚浮電影《華氏451度》裏,為搶救被極權政府焚燒滅跡的書籍,人們努力地默記某一部經典著作,成為一個又一個「書人」。想起捷剋作傢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裏,廢紙收購站的老打包工,在地下室曆經漫長的汙穢骯髒的打包工作後,逐漸蛻變成愛好書籍的知識人。他的最後工作是拿著他珍愛的浪漫主義詩人詩集,手指按在他最感動的詩句上,投身廢紙打包機,讓他的生命畫上句點。但這樣的小說情節,在數位化時代的今日,在被冰冷的數字轉換埋葬的實體書的纍纍書塚之前,恐怕會是無由想像的過於浪漫的死亡罷瞭。
 

圖書試讀

第一章〈蔓生之書〉
 
這是沒有書的年代。

可是他傢裏塞滿瞭書。

他想把它們全部丟掉,就這麼簡單。
 
其實沒那麼簡單。每次從外麵迴來,迴到老舊公寓,一進門先聞到書的味道,看到堆在那裏的蔓生書籍,德彥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這些東西丟掉!」可是根本不知道要怎麼開始。雖然毫無進展,書一點也沒少,但每次進門他還是會再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些東西丟掉」。一次又一次。久瞭之後,他漸漸懷疑,是自己沒有執行力,還是根本決心不夠?他搞不清楚,隻能眼睜睜看著書堆繼續蔓生。
 
蔓生的書。沒有人去動它們,卻好像會生長,步步進逼。書房就不用說瞭,書本慢慢匍匐成長,不隻一室,接連佔據瞭客廳、部分的餐廳,盤據走道,吞噬臥室,連床上都放瞭好幾疊。
 
大概隻有我傢的書籍讓人覺得威脅,他想。因為現在,在外麵,他傢以外,在這個世界,書隻會越來越少,不會增加。報紙雜誌就不用說瞭,多年前紙本就已經消失。至於書,有些地區甚至完全停止紙本圖書的印行,其他地區也正急遽減少。無數的書被丟棄,迴收處理,隻剩極少數的人依然留存大量紙本圖書。大傢雖然還會用「書」來描述閱讀的文本,但已經不是指拿在手裏翻閱書頁的物體。
 
滿屋子的書,沒有一本是他的,都是爸媽所留下。老舊公寓房子也是爸媽留下。他們搬迴花蓮養老的時候,把房子留給他住,同時請他照顧那些書。算是親子之間的約定。同時,他們告訴德彥說,書丟不掉,不好意思,整理瞭很多次,也丟掉瞭一些,但留下太多丟不掉的。他們一直說不好意思,但他們丟不掉。說瞭好多次。他瞭解,沒說什麼。他知道父母親讀瞭一輩子書,也靠書吃飯,那些書就是他們的一切,有他們的青春、知識熱情、想像憧憬,有太多記憶與情感在裏麵。每一本無法丟掉的書之中,至少都有某項細節、某些文字、某段情節、某位人物、某種講法、某個論點,無論什麼時候讀到、瞥到、想起,總是牽動他們的心,無法割捨。每一本在購買前,都經過考慮斟酌,到底需不需要?真的想買?錢夠不夠?下決心買下的,都代錶自己需要或欠缺的,如今如何丟得掉?爸媽摸著那些書,翻動書頁,裏麵的文字,自己的劃記、註解,都在上麵。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