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夢想與生命追尋的輿圖 這是一本和年輕人談心、談人生、談自我追尋的書。
本書在舊版問世後,先後有數篇文章被選入國中、高中與國小的國語文教科書中,也被很多中學老師推薦為學生的課外讀物。我一直心懷感激。
最近,因自傢的野鵝齣版社即將結束,我本想就此告一段落,不再發行此書,非常感謝有鹿文化齣版公司許悔之先生的美意,願意讓本書繼續流傳。為瞭不負盛情,我特彆對原書內容做瞭一些修改(有的是整篇換掉),並增加跟親子關係相關的九篇文章(由我以前在《親子天下》的專欄改寫而成),另成一個單元〈迴首來時路〉,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新編蟲洞書簡》,對新舊讀者來說,應該都是更理想、完善的一個版本。
凡事必有因。我為什麼會想到要寫這樣一本給青少年看的勵誌書呢?大約二十年前,當我看到正在讀高中的女兒和讀國中的兒子時,經常想起自己的過去,想起自己在青春歲月裏曾經有過的嚮往、輕狂、徬徨與悲歡,而興起無限的感慨與懷念。我覺得我有很多話想要跟他們說,因為我是個作傢,覺得用說的不如用寫的,又因為認為書信體比較親切,好像在跟他們談心一樣,所以就開始著手寫這一係列的書信。
寫瞭幾篇後,覺得應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與其隻寫給自己的兒女看,不如寫給更多的青少年看,所以在語氣上有瞭一些變化。在寫瞭更多篇後,又發現我在這些書信裏的叮嚀和祝福,錶麵上,是想說給我的兒女和時下的青少年聽的,但事實上,卻也是我在跟過去的自己交談。在語言或文字後麵,隱藏的其實是一個祕密的渴望:「如果我還像你這樣年輕,我就將會如何如何。」
這也是我最後將這些書信的收信人稱為M,而發信人則是W的原因。M可以是我的兒女、是你、是現在的年輕讀者,但也是過去的我;W則是我的姓Wang的縮寫,M和W一前一後,還有顛倒乾坤的趣味。因此,如果你覺得本書有些地方好像在對你說教,還請你多多包涵,那其實是在說給過去的我聽的。而我將本書命名為《蟲洞書簡》,正也暗含這個意思,因為根據當今奇妙的天文物理學理論,當我們搭乘太空船在浩瀚的宇宙中旅行時,如果穿越蟲洞,那就彷如穿過時光隧道,會遇見過去的自己。
人生,是一個不斷追尋和實現的過程。不同的追尋和實現,形成每個人獨特的生命輿圖與人生劇本。它們多如恆河沙數,但如果仔細去辨認、分析這些輿圖與劇本的結構和脈絡,卻也不難發現,它們其實是由一些更基本的元素串連、拼湊而成,就好像生物界的基因輿圖。當今的生物學傢正摩拳擦掌,想拼繪齣決定人類身體的遺傳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座標。相對於遺傳基因,人類也有一些非遺傳性的觀念基因,譬如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它們跳躍式地閃現於塵世的舞颱上,就是這些基因組成瞭古往今來豐饒的眾生相,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風格、尊嚴與榮耀。
所謂生命的追尋,有部分工作就是到古今中外一些發光的生命體中,去尋找此類的觀念基因—生命的靈感,並嘗試挑選、剪裁自己喜歡的某些基因,將它們嵌入自己的生命輿圖之中。除瞭極少數人外,大多數人都需要先覽讀前人的生命劇本,然後再加油添醋,去撰寫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劇本。
年輕,是尋找英雄、追隨英雄的時刻。在這些信件裏,我穿越我心靈的蟲洞,到飄浮的時空中,四處去挑選、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齣來的、讓人感到溫熱的特質。它們大多是我不再年輕時纔發現的,本想經由物理學的蟲洞投遞給過去的自己,再嚮春風舞一迴,但卻不得其門而入,所以最後收到信的其實是現在的你。
祝福你收信平安,開捲有益。
王溢嘉
二○一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