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起初讀來以為《暮》是個帶點不惜拯救他人成分的小說,結果讀到後麵卻不然。生命與死亡、親情與友情、罪者與倖存,作者描繪的文字功力細膩,讓人讀來數度哽咽,不禁思考起自己是否有放不下的執著等著被解開。
炓子,《負罪》作者
推薦序 有時候會忍不住這麼想著:要是能夠預知他人死亡,那麼自己會選擇視而不見、還是冒著承受異樣眼光的風險,告知死亡時間並希望對方能好好珍惜最後的時光呢?
主角吳沙華是名能夠預知他人死亡的少女,為瞭避免人們在死後留下遺憾,她不畏他人流言蜚語、堅持告訴當事人自己所感應到的死期。然而當沙華看見的是自己所愛之人的死亡時,早已習慣這一切的她,真的能坦然麵對死亡嗎?有時候,一個人的淡然並非完全釋然,而是情感上必要的麻痺,因為這是麵臨生離死彆時最好的自我防護機製。
物有執念,人豈無執念,人生在世難免會齣現些許遺憾,隻因這世上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很多人認為唯有放下執念纔能讓自己解脫、繼續嚮前邁進,然而這其實不盡然,有的時候執念反而能成為一股動力,使停滯的時間能再次前進。
吳沙華並不像一般小說中的主角那般堅強,但也不軟弱,或許便是如此纔格外使人疼惜。她的那份堅強是麵對彆人時的武裝,因此一旦輪到麵對自己的事時,反而更難以承受與釋懷。
和阿倉其他作品比起來,這故事顯得寜淡(?)許多,卻也更縈繞心頭,讓人不禁開始思索作者所欲傳遞的信息。吳沙華小時候遭逢一次重大車禍,那場車禍在十幾年後所帶齣的真相是什麼?而吳沙華的執念又是什麼?這些都隻能留待讀者仔細翻閱,細細品嘗箇中滋味瞭。
這一生中,你有什麼無法彌補的缺憾嗎?是來不及完成的夢想、很久沒聯絡的朋友亦或一句沒能及時說齣口的話語呢?或許看完這部作品,就能再次明白,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曉得遺憾是怎麼一迴事、卻還是選擇一步步踏入後悔的深淵。作者點齣人們的盲點,進一步演繹一段關於死亡與執念的憂傷故事,在帶齣真相的同時亦不忘給予人們最渺茫卻又讓人熱淚盈眶的希望,並於峰迴路轉之時帶給讀者不一樣的震撼與反思。這正也是本書使人深深著迷的其中一項因素吧。
喔,差點忘記,在最後請容許忍耐許久的我對裏頭某名穿著看似搞錯時代的角色說一句最真摯的建言,那就是──先生,不好意思你錯棚囉。
燈貓,《緋色輓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