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劄 常常在各種演講或是閱讀活動帶領的場閤遇到父母詢問各種閱讀的教養問題。舉凡:「我的孩子XX歲,要選什麼書給他看呢?」、「沒有像說故事老師那麼會說故事怎麼辦?」、「我的孩子不喜歡書,怎麼辦?」…… 我會推薦父母們可以閱讀鬆居直的這本《播下幸福的種子》。鬆居直一手挖掘瞭許多日本圖畫書史上重要的作繪者,更引進瞭西方大量優良的圖書到東方,除此之外,他自己更是「閱讀推廣」的重要推手。 其實,有那些疑問的父母無非就是希望為孩子從小建立起閱讀的興趣,希望他們從小就「會讀書」。的確有許多研究指齣,從小擁有閱讀興趣的孩子,語言發展或是各方麵的理解能力都比沒有閱讀興趣的孩子多得多。 鬆居直透過非常淺顯的語言跟案例,教導著新手的父母與不知道要怎麼讓孩子從零歲開始就建立起重要的語言發展基礎、閱讀興趣培養的的重要指南。從如何為各個年紀的孩子挑選適閤的圖書、怎麼跟幼兒一起共讀這些圖畫書、閱讀經驗可以為孩子增進那些方麵的發展,都有詳細的經驗分享與建議。更重要的是,鬆居直將自身纍積瞭數十年的童書經驗,不藏私地分享,讓父母能夠安心且更有信心的建立起自己與孩子的共讀記憶,並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喔。 至於,忙碌工作的傢長們如果有「我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的疑問,該怎麼辦呢? 秉持著鬆居直的建議,時間不用太長,運用零碎時間,「每天十分鍾,用自己的聲音,唸圖畫書給孩子聽。」你會發現孩子慢慢變得不一樣喔! 期盼更多陪伴孩子成長的傢長們(不管你是父母、老師還是祖父母),能一邊閱讀這本書時,一邊在你們的傢園中體驗親子共讀的樂趣與益處。 試讀分享 迴想我第一次為孩子打開書,不是為瞭讓他早點學會什麼,隻是想跟他分享媽媽此生中很重要的『美好』,那時他應該不滿兩個月吧。爾後我們的親子時光裏一直有書陪著,即使當時工作常忙到接近孩子上床睡覺前纔能及時到傢,我仍然堅持要為他們說個故事,邊說邊聊天,接著抱抱親親好久好久,就像是個每日必備的睡前儀式;也曾說到我不小心睡著瞭被孩子搖醒,但這都成為我們之間好玩有趣的迴憶。就像書裏說的:「圖畫書的內容可以不斷激發對話,在對話之間所進行的心靈溝通,正是讓幼兒 接觸圖畫書最可貴的地方。換句話說,以圖畫書為媒介,帶動大人與幼兒心靈交流,纔是給幼兒看圖畫書最大的意義。所以,圖畫書可以說是大人與幼兒心靈互通的場所。」正迴應到我和孩子的生活經驗,原來這就是圖畫書為我和孩子帶來的神奇魔法。 我始終相信,如果愛上閱讀,孩子這輩子就有個終生的好朋友,可以在書中思索重要問題的答案、可以在書中旅行不論時空國度、也能在書中壯大自己…這些全是養分。孩子要健康快樂地長大除瞭補充生理所需營養,也需要獲得心靈所需的,書就是最好的養分來源,這也是此書想傳遞的重點。 特彆一提,這本書連在育兒過程中天生較容易退到後援角色的「爸爸」也有照顧到,裏頭充分說明瞭為什麼「爸爸陪孩子看圖書畫」之於孩子成長是如此重要,我想…現代爸爸看瞭一定會欣喜於“YA! 終於有人懂我瞭吧!” 這不是本親子共讀的工具書,反而是本分享陪伴親子,為孩子心靈種下幸福經驗的「啓濛書」。因為裏頭娓妮道來能藉著好的圖畫書(繪本)為孩子的成長、為親子間帶來美好關係建立的緣由,從心理層麵支持到傢長們能如何陪伴孩子在身心靈都健康長大、獲得滋養的觀點書;重點是,全書幽默直白的口吻訴說著真切又精準的觀點,讓人讀得欲罷不能,無法停下,讀完後讓我馬上想把孩子抓來說本故事給他們聽,嗬…不過書裏也提到一點我非常認同,「即使念圖畫書給孩子的意義再大、孩子再開心,大人如果沒有從中獲得喜悅,也是無法持續下去」所以,你也要為自己而讀喔!我總是自己先享受著閱讀的樂趣,再把這開心分享給孩子們,他們自然能感受到真人 high,是真實體驗的交流。 如果你是本來耽心自己不會講故事而卻步,不敢說故事給孩 子聽,或自認為本來不愛看書,怎麼可能為孩子好好說書呢?我覺得這本書能為你們帶來信心,看完會讓你想馬上拿起身旁的繪本好好讀讀呢!因為這本書就是為瞭創造你和孩子間那幅「最美的風景」而存在的,就讓它為你開啓一個新可能,和孩子一起 感受幸福、一起 Fun 心長大吧!
文/Fun 心長大 親子生活實驗室Judy
作者的話
愛的語言
文\鬆居直(曾任日本福音館書店會長) 平常在傢,您最常對孩子說的話是什麼? 我們姑且稱它為口頭禪吧。我曾經仔細聆聽這些口頭禪,發現這些話在無意間暴露瞭說話者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想,大傢實在有必要確認一下自己的口頭禪,以瞭解自己。 「快去做功課!」孩子上小學以後,這句話突然變成許多母親的口頭禪。母親們說這句話並不是故意的,但正因為如此,更代錶瞭她們心裏真正的想法。孩子一天到晚都聽到這句話,但是知道自己應該用功讀書,所以也沒有辦法反駁,瞭不起沒好氣的迴一句:「我知道瞭啦!」或許孩子真正想說的是:「煩死人瞭!這麼囉唆!」但是一說齣這些話,少不瞭又要和爸媽吵上一架,隻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忍瞭下來。 個性乖巧柔順又認真的孩子,從早到晚聽這句話,很容易被洗腦,順從父母的要求,認為隻要用功念書,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父母看到孩子這麼聽話,也很放心。但是,這樣真的就可以放心瞭嗎? 用功讀書是為瞭什麼?那還用說,當然是為瞭獲得好成績! 獲得好成績又為什麼?為瞭進好學校呀。 進好學校以後呢?畢業以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呀。 找到好工作,又能怎麼樣呢?當然就能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會地位囉。 為什麼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會地位呢?這個嘛……因為這樣纔能幸福呀。隻要在經濟上不虞匱乏,在社會上受到肯定,又建立瞭自己的傢,就會很幸福的。 這樣真的就會幸福嗎?許多錶麵上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傢庭,傢裏的每個成員卻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也沒有嘗過幸福的滋味,成天生活在不安和不滿的痛苦深淵中。還有不少傢庭,全傢人感情疏離,各自為政,過著孤獨寂寞的日子。 幸福到底是什麼? 有一些話,是父母必須對孩子說的,為瞭使他們健全的成長,將來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過活。例如,人活著到底是為瞭什麼?該追求什麼?「活著」的真諦何在?父母應該從小灌輸孩子這些事,讓它們深深的刻在孩子心裏。 唸書給孩子聽,也就是為瞭傳達這些觀念。 還有一些父母的口頭禪是:「去看書!」這句話和「快去做功課!」,比較起來,意義非常含糊,充其量不過是在強調讀書是一件好事,一定會對功課有幫助。 很抱歉,我要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到他們十歲左右,一直唸書給他們聽,從沒有間斷過。我唸的書範圍很廣,從圖畫書到分量不少的兒童文學作品都有。而且我可以保證,到目前為止,我沒對孩子說過一句:「去看書去!」但孩子們卻各自養成瞭讀書的好習慣。孩子經常聽我唸書,似乎讓他們親身體驗到,書是多麼有趣的東西,在真正開始「讀書」之前,已經徹底的愛上「書」瞭。 我數不清到底唸過幾百本書給他們聽,但其中有不少是我自己非常喜歡,希望全心全意和孩子分享的故事,也有我小時候百聽不厭的故事。有時候說著說著,我自己比孩子還陶醉。我常在事後纔察覺到,我期望某個故事能讓孩子瞭解某些事情,或産生一些特定的想法或感受。 唸書給孩子聽,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個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迴憶珍藏在內心深處。 孩子長大以後,我纔真正瞭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瞭這麼多故事,意義在哪裏。我也發現,透過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說的話說完瞭。 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裏?人應該靠什麼活下去?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已經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說得一清二楚瞭。 這就是書。 書裏清楚記載瞭什麼是幸福。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自己的聲音,告訴孩子書裏所寫的事情,這比起讓孩子自己看更有意義。 幸福,就是使人幸福,帶給彆人快樂;隻有父母能帶給孩子快樂,使孩子幸福。這樣的父母纔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年人。 盼望您能用自己的聲音和話語擁抱孩子,讓他在溫暖生動的話語中成長。 因為,親子之間交換的豐富語言,是一個傢庭最大的財富。 專傢導讀
播下幸福的種子
文\林真美(兒童文學工作者) 一九九五年,颱灣的圖畫書齣版方興未艾。而就在當時,颱灣英文雜誌社將日本繪本齣版翹楚、時任福音館書店會長的鬆居直所寫的《幸福的種子》一書譯介到颱灣。之後,此書一路見證颱灣圖畫書在套書之外另覓途徑後的蓬勃發展,當然,也成為一本為「親子共讀」推波助瀾的啓濛之書。幾乎所有想要一窺圖畫書殿堂的大人,隻要此捲在握,就差不多擁有和孩子共乘閱讀列車、共享圖畫書之旅的通行證瞭。
鬆居直以自己的童年經驗、育兒經驗、以及從事童書齣版後的深刻體認作為論述的經緯。他用平易近人的口吻,站在幼兒的角度,為成人道齣圖書書的趣味以及幼兒和圖畫書之間的各種美味關係。
其平實的內容,所陳述的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共讀祕方。不過,對於童年時代圖畫書經驗純屬空白的這一、兩個世代的颱灣父母來說,無疑的,那是他們在為孩子揭開閱讀序幕時的革命性指引。
它打破瞭成人主導下的許多育兒迷思。它強調父母的不可缺席,並呼籲成人要像嗬護幼苗般看待幼兒的閱讀。鬆居直認為,大人不應隻是一古腦的填塞書本給孩子,而是應該從多跟孩子交談、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開始。至於圖畫書的存在,不在達成大人的教育用途,而是要讓孩子因書而樂,並可以在成人的陪伴下,自由無礙的從中汲取成長所需的養分。
可見,其焦點不在幼兒與圖畫書的直接關係,而在於那許許多多颱灣父母所容易忽略的「非立即的結果」。換句話說,埋藏在圖畫書與幼兒之間的,不是成人眼中的汲汲營營的求知工具,而是一塊關係著幼兒日後全方位發展的沃土。它包含瞭語言的種子、美感經驗、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溫暖的人際互動。而唯有這些,纔是小孩和閱讀得以締結恆久關係的最佳保證。
多年來,這本書影響瞭許多颱灣的新手父母。他們在育兒的徬徨之初,總能因為鬆居直淺顯易懂的說明,而很快的在圖畫書、小孩、成人的三邊關係中,找到瞭自己的位置。另外,它也適時的為那些不知圖畫書為何物的大人,提供瞭最佳的入門。至於對那些習慣以「功能性」取嚮,隻一味把圖畫書當成幼兒認字、學習…等工具的大人來說,又無異於是一記當頭棒喝。不管如何,說它是一本飽含「福音」的圖畫書相關書籍,可以說是一點也不為過。尤其,迴顧十幾年來的颱灣圖畫書發展,它對於釐清圖畫書的基本輪廓,以及提升親子共讀的觀念,都立下瞭不可磨滅的功勞。
這樣的一本書,其影響力實有必要繼續在颱灣的傢庭中傳續,應該沒有「功成身退」的道理。然而,幾年前卻聽聞因為版權到期,齣版社將不再印行此書的消息。當消息傳開,隻見一時洛陽紙貴。而此後,我便經常聽到身邊的一些死忠讀者,為鬆居直精神的即將失傳而深錶惋惜。雖說,近幾年颱灣的圖畫書環境已經更趨多元和成熟,但卻少有討論圖畫書的書籍可以像《幸福的種子》那樣,純粹站在幼兒的角度,為確保他們的快樂閱讀經驗,而卯足瞭力在嚮成人請命的。也因此,對許多讀者來說,大傢固然樂見其他介紹圖畫書的相關書籍陸續問世,但卻也一緻認為,《幸福的種子》一書,不應在颱灣的童書界消失。畢竟,放眼這片書海,還是沒有在內容上可以與之匹敵的作品齣現,而在圖畫書的文化尚未深深紮根於我們的生活之前,鬆居直的句句肺腑,應該都會是給颱灣成人的最佳提醒纔對。
此書沉寂,著實令人扼腕。但我萬萬沒想到,《幸福的種子》這粒不死的種子,又在青林齣版社的促成下,再次和颱灣的讀者見麵瞭。相信,這是這本書帶給颱灣讀者的又一次「福音」。
我很慶幸參與瞭這次的審訂作業。這除瞭讓我有機會再三重溫鬆居直這位日本繪本界前輩的惇惇之誨,也讓我可以趁此機會服務所有的新、舊讀者,讓內文更詳實準確、更接近原意。另外,我也喜於從中看到颱灣這十幾年來圖畫書齣版的進步烙痕。迴想十幾年前,讀者對於書中所舉的實例,恐怕是「鴨子聽雷」者居多,但現在書中所舉的圖畫書,十之八九都已經有中文版瞭,所以,現在的讀者,在閱讀時想必更無障礙,大傢隨時有圖畫書為證,不必再像之前的讀者那樣,不時會有「瞎子摸象」的窘況齣現。
大傢何其有幸,又見幸福的種子以新的麵貌推齣。
但願它可以帶給大傢全新的感受。也希望這一次,它可以一路持續見證颱灣的圖畫書發展,並讓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因為成人的用心閱讀而受惠,最重要的,是使他們在聆聽每一朵繪本之花時,都能享受到滿點的幸福。
專傢導讀
透過繪本傳遞語言與生命的「編輯職人」──鬆居直
文/謝依玲 要創作一本好繪本,作傢、畫傢、編輯缺一不可,而提到日本最知名的繪本編輯,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應該都是福音館的總舵手鬆居直。
六十年前,他和一群優秀的作傢與畫傢,經曆許多摸索與實驗,孕育齣《古利與古拉》《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等名作,開拓瞭日本創作繪本新時代。近年來鬆居直陸續齣版自傳以及經典月刊繪本「兒童之友」的編輯紀錄,讓我們得以一窺這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下的深厚土壤。
鬆居直1926年齣生於京都,成長於日本三大商人「近江商人」傢中,父母和哥哥姊姊都喜歡看書,總會聚在一起討論當期的「兒童之國註」中誰的畫最有趣。北原白鞦、西條八十優美且富有韻律感的童謠,配上武井武雄、初山滋、岡本歸一融閤大正浪漫風格的前衛插畫,讓年幼的鬆居直知曉瞭語言和繪畫的樂趣。同時,母親的睡前故事時間以及隨口哼唱的兒歌,也豐富瞭鬆居直的語感。
鬆居直曾說:「我的生命和語言都是來自於我的母親,而不是學校教育。」,隻以閱讀為中心,不被訴說的語言,在鬆居直眼裏等同於失去瞭語言的生命與力量。也因此他一直緻力推廣親子共讀,鼓勵父母用自己的話語唸書給孩子聽,「語言是用來聆聽,而繪畫是用來閱讀的」,隻有當繪本被朗讀的時候,小孩纔能同時享受從耳朵進入的語言,以及從眼睛進入的「繪畫語言」,真正體會到兩者相互交織後産生的力量。
進瞭中學之後,原本就喜歡曆史的鬆居直,開始跟著曆史老師進行民俗學的田野調查,紀錄京都周圍的祭典、建築樣式及民間信仰,同時也大量閱讀日本古典文學。踏遍京都、奈良、滋賀周邊之後,隻要看到寺廟的建築或佛像,大概就能判斷齣年代。也因此在福音館編輯民間故事繪本的時候,看到沒有經過調查的粗糙畫作,都會忍不住覺得「搞什麼,這完全不對啊,不是畫成看起來像古代就可以瞭」。對鬆居直來說,什麼年代祭拜什麼樣的地藏菩薩,都是有跡可循,不應隨意更動。京都是個一年四季都有祭典的地方,從春夏到鞦鼕,從盛大的隻園祭到小孩參加的地藏盆,民間信仰的美,也深深刻印在鬆居直的生活軌跡裏。
到瞭中學五年級,隨著戰爭的進行,學生們也必須到工廠幫忙製造戰鬥機。「為什麼天皇是絕對的?」「為什麼我必須死?」。雖然知道是無法逃離的命運,還是忍不住思考這些問題。在這些時候,《小熊維尼》《小鹿斑比》等翻譯小說成瞭戰爭少年的安慰,石井桃子幽默流暢的譯文,撫慰瞭鬆居直在戰爭中對於前途茫然的失落感。
戰爭結束後,迎來瞭「可以不用死瞭」的結論,也等同於迎來「要怎麼活下去」的問題。少年鬆居直閱讀瞭大量書籍,超國傢主義、共産主義、聖經,參與學生自治會和工會運動,經曆瞭思想的劇烈碰撞。進駐的美軍也讓他深刻感受到鎖國教育中對外國文化暸解的貧乏,因此在大學裏創立瞭聯閤國學生社團。日後編輯繪本時,「聯閤國憲章」也成為他的理想。透過繪本和故事讓小孩接觸異國文化,進而能理解各種價值觀、各種生物,讓每個小孩心中都能築起和平的堡壘,也許也是親身走過戰爭的少年所找尋齣的方嚮。
戰後,鬆居直因緣際會到嶽父的書店「福音館」工作,毫無編輯經驗的他一開始就被賦予編輯小辭典的任務,藉著和學校直接往來,以及各種專業企劃,小辭典係列成瞭福音館的支柱,也支撐著創刊時期的「母之友」和「兒童之友」。「母之友」創刊後,鬆居直開始積極尋找優秀畫傢閤作插畫,並連載「一日一故事」專欄,方便爸媽們說故事給小孩聽。但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母之友」也不得不思考轉型,而有瞭月刊繪本「兒童之友」的誕生。
「兒童之友」係列也讓鬆居直長年纍積的美感和經驗獲得充分的發揮,「不被大人主張所束縛,對小孩而言真正有趣的兒童文學」、「認識現今世界的知識繪本」、「用繪本傳遞日本民間傳說」、「擁有豐富音韻的繪本」,「兒童之友」係列陸續創作齣長賣至今的經典,也為日本繪本界培養齣許多創作人纔。
雖然自稱「編輯職人」,但鬆居直也說,「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心成為繪本編輯而成瞭編輯。當我開始製作繪本時,成為我支柱的是從我童年時代開始慢慢培養的,我的眼睛和我的感性」。讓小孩充分體會語言和繪畫的快樂,成為具有感知力的人,自然就能擁有豐富的生命,也是鬆居直認為最好的傳遞生命的方法。而最簡單的起點,就是打開一本繪本讀給小孩聽,一如年幼的鬆居直,從母親身上獲得的語言與生命。
註:「兒童之國」為1922年-1944年發行的月刊兒童雜誌,打破以往童書中插畫為輔的框架,重視藝術性與設計感,確立瞭藝術領域中以兒童為對象的「童畫」領域。
註:文中括號鬆居直所言均引用自《鬆居直自傳:從軍國少年邁嚮兒童文學世界》。